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4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说笔记 七、八、九、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25 1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灿 于 2016-11-26 20:23 编辑

  七

  《水浒传》里面,宋江写了一首词,让乐和唱。“愿天王降诏,早招安”表达了宋江的意愿,他想带着弟兄们招安。知道宋江想招安,有三个人起来反对,他们分别是武松、李逵和鲁智深。同样是反对招安,他们说的话却不一样。武松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说:“招安,招安!招甚鸟安!”鲁智深说:“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武松的角度是大家在梁山生活得好好的,现在去招安,这样的生活要被破坏,当然让人心寒。李逵则是大老粗,他反对招安,但说不出理由,只能讲粗话。鲁智深又不一样,他外表粗鲁,内心比谁都看得清。他深深地知道,这样的朝廷已经坏透了,招安进去绝不会有好下场,最终弟兄们会作鸟兽散。这正是作家的高明之处,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小说最忌讳千人一面,所有的人说一样的话,那样就没有可读性了。人物的语言还得符合自己的身份、性格,读来 才觉得自然亲切。

  八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刘备说,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是,偏偏是魏国版图最大,实力最强;吴国最后一个灭亡。这又怎么解释呢?蜀国面积最小,而且最先灭亡,这不是天大的讽刺吗?就像国民党当年败退台湾后,很多人写回忆录说自己如何忧国忧民一样。李敖就讽刺说:“你们都是好人,人民为什么还帮助共产党把你们赶到台湾来呢?”这也是一样的道理,刘备、诸葛亮这一类人,你们都是好人、能人,蜀国怎么会是如此下场?我想说的是,《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不是历史,我们不能认为《三国演义》里写的都是真的。

  假的永远是假的,你怎么圆谎都会有破绽。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欲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牛皮吹大了就会失真。刘备真的那样忠厚,怎么还打同宗的刘表、刘璋的主意呢?汉献帝还活着,他就自称汉中王,这是忠臣吗?诸葛亮总是喜欢搞锦囊妙计,别人把他的锦囊打开,照着他说的方法就可以成功。他真的这样料事如神,为什么每次出祁山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不能把战略战术做得更精细一些呢?诸葛亮那么有先见之明,怎么还会用马谡这样的草包呢?这些很明显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还比如,《三国演义》中说孙夫人和刘备如何感情深厚,这更是胡说八道。就像我前面说的白居易为李隆基、杨玉环招魂一样,纯属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掩盖罪恶。孙夫人那样一个一二十岁的姑娘怎么会对一个糟老头子有好感呢?历史上,是孙权为了拉拢刘备采取的权宜之计,他们之间本来就不存在感情基础。又比如,关羽当初对黄忠手下留情,英雄惜英雄,后来封五虎上将他却耻于同黄忠为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真的对一个人很敬佩,怎么还会在乎彼此地位的高下之分呢?更何况,黄忠的地位也没有超过关羽啊!可见,作者主观上想把关羽写好一点,就捏造了他对黄忠手下留情这个事实。可是,那毕竟是历史小说,不能不兼顾史实,于是就穿帮了。

  我们不能否认《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可是我们始终要明白,作者的主旨是“忠君”,他把刘备这一派人理想化了,提前预设了立场,刘备是好人,曹操是坏人。于是,刘备这一派人做什么,他都会说好,甚至不惜歪曲历史事实,没那么好也说很好。我们对这一段历史要有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能把《三国演义》当做真实的历史。

  九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直被人们看做高洁的形象,人们总是说她如何如何好,甚至上升到反封建的思想高度。然而我想说,我们尤其是年轻人,千万不能学习林黛玉。她心胸狭窄,和这种人相处很累,一言一行不注意就会犯她的忌讳。如果我们都做这样的人,人际关系还会和谐吗?生活不能等同于艺术,我们时刻要明白这一点。林黛玉就是没落的贵族家庭的小姐,我们不要把他刻意拔高。她本身就是上层社会的一份子,骨子里就是清高的,怎么可能有反封建的思想觉悟呢?她只不过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奉劝贾宝玉读圣贤书、考取功名而已。她的不满是因为她原来优越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现在寄人篱下,对谁都不信任,并不是对封建社会本身的反叛,这一点她和贾宝玉还是有所不同的。

  还有人拿《红楼梦》和《金瓶梅》作比较,说《红楼梦》格调高一些,《金瓶梅》是淫书。我想请问,《红楼梦》里面,薛蟠说:“女儿乐,一根鸡巴往里戳。”这样的话不下流吗?

  《红楼梦》的地位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不能无限夸大。曹雪芹固然有反叛意识,但他不可能触动时代的根基,把今天的一些革命性的话语用到他的《红楼梦》上终究是不合适的。

  十

  巴金的《家春秋》里面,觉新这个人可以说是大孝子,处处忍让,不与人相争。结果怎么样呢?父亲死后,受到族人的欺负。他的妻子、儿子等亲人都死了。看到同辈人被迫和不喜欢的人结婚,他不去想办法帮忙反抗,反而劝别人也和他一样逆来顺受。他这么做,害他的人还是要害他,受伤的还是他自己。

  面对不合理的事情,该拍案而起的时候就应该拍案而起。没有斗争,一团和气,最后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在旧社会这是硬道理,即使在今天我们也要明白这个道理。

2#
发表于 2016-11-25 20:38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关于历史小说与历史说了很有独到的见解,比如不同人物的语言,中国人的大统思想。特别是辩证的看待红楼梦是有意义的。当然,任何一部小说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拜读,问好!先生辛苦!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0:40 | 只看该作者
澧水寒儒 发表于 2016-11-25 20:38
文字关于历史小说与历史说了很有独到的见解,比如不同人物的语言,中国人的大统思想。特别是辩证的看待红楼 ...

你说的很对
4#
发表于 2016-11-26 10:56 | 只看该作者
但说不理由
应该是“出”字吧。可能笔误。
5#
发表于 2016-11-26 10:5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样辩证地看问题。欣赏!
6#
发表于 2016-11-26 14:3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李老师的解析学识。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20:20 | 只看该作者
曲思 发表于 2016-11-26 10:56
但说不住理由
应该是“出”字吧。可能笔误。

谢谢提醒,刚刚改过来
8#
发表于 2016-11-27 18:3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有自己个人的见解,这样的阅读和书写无疑是非常有益的。欣赏并问好!
9#
发表于 2016-11-28 21:25 | 只看该作者

    1、小说不仅塑造人物形象要突出性格特点,人物语言更要与性格相符合,要与人物身份相一致,切忌高大全,脸谱化。

     2、愚以为,就连历史事实有时候也会出现谬误的地方,更何况是历史小説呢?如果是小说,首先必定带有作者的主观愿望成分。其次,小说是虚构的,虚构与生活本真有出入,这是必然的!就像当代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一样,里面经不起推敲的穿帮镜头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3、作家对《红楼梦》里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最新观点对红学研究很有现实借鉴和参考价值!!

    4、我们常说文学作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量,由巴金代表名著《家春秋》里人物觉新的性格所产生的联想,正是对一部长篇名著艺术生命力的最好诠释。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6:08 | 只看该作者
放飞梦想 发表于 2016-11-28 21:25
1、小说不仅塑造人物形象要突出性格特点,人物语言更要与性格相符合,要与人物身份相一致,切忌高大 ...

演讲与口才也有人说过同样的话,人不能像林黛玉一样,因为那样与人交往要不得。红学本身就放狗屁,不要相信那些专家的混帐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1 11:25 , Processed in 0.06988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