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玉清 于 2015-10-27 20:01 编辑
当春风吹过大地,再坚硬的土地也抵挡不住种子孕育发芽破土而出;当爱在心里萌生,再曲折的道路也阻挡不住爱情前进的脚步。
两千五百年前的仲子,满怀对爱情的渴望与炽热,正兴冲冲地向着心爱的姑娘奔去。这个鲁莽的仲子啊,真是个冒失鬼,你可知道,此时此刻你的心上人正在为你的行动胆颤心惊,诚恐诚恐呢: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求求你仲子,不要越过我家门户,不要踩断家里的杞树。俺哪是心疼那些树啊?俺是害怕爹娘啊。虽然俺也很想你,可是俺更害怕爹娘的规矩啊。
求求你仲子,不要翻过我家的院墙,不要折断家里的桑树。俺哪是吝啬那些树啊?俺是害怕兄长呢。虽然俺也想见你,但是俺更畏惧兄长的教诲啊。
求求你仲子,不要越过我家的菜园,不要折断家里的青檀。俺哪是舍不得那些树啊?俺是害怕街坊邻里,虽然俺很惦记你,但是闲言碎语更让俺恐惧啊。
“将”(枪qiāng)是发语字,即请求或者期望之意。“仲子”,古代男子的表字。这首《将仲子》,以突兀而发的呼告之语“求求你仲子”开始,自始至终是一位姑娘的心理独白,它生动地刻画出热恋中的少女约会之前那种既痴情、又担忧的复杂心情。
诗中字字句句虽是姑娘的求告,诗行之中却历历可见“仲子”的神情音容,品读时,脑海里活脱脱呈现出两个镜头:一个是姑娘的闺房,窗帘垂穗半遮掩,后面是一双焦急不安、顾盼灵慧的双眸;另一个是野外,穿戴一新的仲子,正机灵匆忙地躲闪着路人,试图翻墙逾园来与姑娘约会。作者用巧妙的笔法,创造出“情中见景”的高妙诗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段祈告情语看似重复,实则是情感抒写的层层递进。伴随着仲子的镜头在逐渐拉近,并依稀听到他急促的脚步声,姑娘的心跳也随之加速,恐惧增强,恐惧的对象也愈加可怕。
最次的怕当是爹娘。爹娘都是过来人,能不洞察、理解、体谅儿女那点私情吗?只是无奈于当时苛刻的社会制度和传统礼仪,爹娘才不得不对女儿严加管束,制定严格的家规家训,这种严厉的背后,实际上是对女儿人生的极度负责和厚爱。
其次是对诸兄的惧怕。手足之情毋庸置疑,但是,诸兄除了对妹妹有保护的责任之外,还有对家族名声清白的维护,所以,也不得不加紧了对妹妹的看管。
最最惧怕的莫过于左邻右舍。你想啊,哪里没有好事者?哪个地方没有长舌妇?所谓看热闹不嫌事大,唯恐天下不乱者比比皆是。万一约会的事让这种人瞅着了,那还了得?给你加点油添点醋,再用三寸不烂之舌一搅和,吐出来的味道可就全变了。“人言可畏”一词不是凭空而造,它的威力仿佛贯穿于人类整个发展历史,精神脆弱、经不起打击被沦为殉葬品的恐不是少数。
这是一张从家庭布向社会的无形大网,它重重地罩在姑娘心上,让她欲爱不能,欲罢不成,约会之前陷入惊恐万分、如履薄冰的心境。因此从她柔弱的躯体内,从她内心深处发出一声紧似一声的求告。无奈、焦灼之情穿越千年时光引人共鸣,让人唏嘘不已,感叹不尽。
打开发黄的历史书页,了解曾经的生活习俗、社会崇尚及伦理道德。先秦时代男女交往,经历了防范相对宽松,到逐渐森严的变化过程。未婚青年谈恋爱约会,必须是在中春时节,过了中春,再要私往,则要被斥为“淫奔”。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男女之防就更严格了。 《孟子·滕文公下》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你看,连“钻穴隙”偷看那么一下,都要遭人贱骂,可见当时的社会舆论和制度的确很严厉。
其实在历史上,这不算最苛刻的制度,无非就是“父母、国人皆贱之。”更有甚者,竟有为此丢掉性命的,就像《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三太太,因为偷偷约会了“王医生”,结果触犯家法,被“老爷”处死。虽然是婚外恋,但是两位年轻人却是真心相爱。对于如此森严可怕的家法,三太太不可能不知道吧,只是无发控制对爱情的狂热,可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有爱的生命才有价值有意义,失去了爱,即使苟延百岁也是行尸。
《诗经》中,姑娘的呼告定是挡不住爱人的脚步,因为爱情的花朵已经开放,任谁都无法将它泯灭。不信,你听,仲子正怀着炽热的情怀,迈着急切的脚步,向着心爱的姑娘奔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