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8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心灵的咏叹——王彦青作品集《回望琵琶洲》读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9 09: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5-11-10 17:08 编辑

心灵的咏叹
——王彦青作品集《回望琵琶洲》读后



          最近,我有幸读了两当作家王彦青的作品集《回望琵琶洲》。该书收录了他的小说、散文、书评、传说等类佳作,本文尝试对所选作品进行一些评述。

        “心灵乾坤”部分,遴选了王彦青的四篇小说,都各有艺术特色,并不显得单薄。《废纸》以打印室作为切入点,以废纸的产生和利用反映节约和浪费之间的悖论,打字员罗雪的机敏和应变,新任局长的不问就里等,虽然在刻画的过程中着墨不多,但都抓住了人物各自的特点,入木三分地揭示了目前存在的某种社会不良现实。《香火》尽管属于计生的老题材,父亲李老汉和母亲香草、儿子柱子和儿媳二丫两代人对待传宗接代的问题,是故事情节发展和推进的催化剂,由于“二丫” 意外的宫外孕,故事的结局没有落入俗套的,也深刻反映了在新世纪以来广大农村的社会风尚。《故障》写的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官场事件,市卫生局人事科副科长林南被官欲望催使下,想通过送礼的方式打通关节,出乎所料的是送给局长的重礼却出现了故障,他为此对提拔深感无望而心灰意冷,然而事情的结局却歪打正着——被扶正的新任局长在自以为林南被原局长要“撸”下,于是逆向而行刻意提拔了林南,其中让人捉摸不透的潜规则,较深刻地反映了官场权钱交易的丑恶现象。《寒露》是反映计生的一个中篇小说,故事的发生地亚麻村,是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入赘女婿亮子和妻子爱儿,在一连生下两个女儿之后,爱儿的父母“续香火”的观念根深蒂固,怂恿女儿再生,当儿爱怀上第三胎后,但为了躲避结扎而东躲西藏,但因为临产前摔倒大出血而丧命,而亮子在这一残酷现实的打击下发疯,使得这一家人受到了血的教训。小说通过这一事实,揭示了造成这一恶果的根源。当然,人物的形象很典型,情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在反映社会现实和主题揭示上较有深度。

        “人生感悟”部分,是作者散文佳作的集中亮相。此前,我对王彦青的散文读过不少,但集中解读他的散文尚属首次。他的散文,被他归拢于“人生感悟”板块之中。从篇幅看,大都可划分到精短散文的范畴,但是其蕴涵的素材元素与情感渗透的力度,使得《回望琵琶洲》所选的文章,不仅有思想,而且很耐读,值得在仔细品咂和揣摩之余,从中领受到灵魂的震颤和情感的撼动。王彦青的散文,整体上有两大抒情的主流。其一,他寄情山水的纪行类文章,这类文章占到一半以上比重。在公务之余,王彦青喜欢以脚步丈量秀美的大好河山,以眼瞳观察,以心灵感触,以史实印证,文章写的畅达而丰厚,笔意隽永而深邃,渗透其间的是对生命与人生等命题的思考,因而,他的散文虽然是以游踪和观感、景观与人文作为构建的骨架,但并非为纯粹的游记和景点描绘,而是渗透了更多的心灵的咏叹,还润渗进了更多元的素材,文章的丰富性、深刻性都有较突出的彰显。从小处说,他的故园情浓烈如酒,透过《情醉黑河》《回望琵琶洲》《回眸白水江》《玉皇观寻幽》《醉美黄疙瘩》《灵官峡的秋》《情漫嘉陵江》等篇什,能强烈感受到王彦青内心跳动的脉搏,有喜悦陶醉情状的肆意流露,有别离后的流连与反顾,有回眸时的探求与追溯,尤其像《回望琵琶洲》《醉美黄疙瘩》《玉皇观寻幽》等散文力作,虽然有情感的直抒胸臆,但更多的是对历史人文的诘问,对唐代侍御史吴郁故居的追思,对唐肃宗乾元二年诗圣杜甫访友不遇的感怀,所感所叹都是对人生与命运的审慎和重新思考;《玉皇观寻幽》,并不是对观览之境的浅表实录,而是通过寻“幽”坦言对人生价值的权衡和志向的追求,使得文章的外延扩展,把文章的主题提升到更高的层界,而他内心境界的阔拓,更加凸显出文章的厚实与厚重。往大里说,王彦青有着真挚的爱国情怀,从《静静的王湾》《神秘龙潭坝》《醉眼看红川》《秋醉米仓山》等篇来看,他的观察视野拓展到了家乡之外的版图上,这些散文主要以生动、形象和传神的笔触,描摹所到之地的优美景色和独特景观,抒发深切而温婉的真情实感,赞美之情和内心的感动涓涓如流。比这些更加深厚的,应该是《走进千年古寺‘太阳寺’》《灾难让生命更坚强》《走进圣洁的延安》等文章,因为有对祖国发自肺腑的热爱之情,让阅读者从中深受思想的感染和心灵天平的矫正。太阳寺,因为1932年中共党员习仲勋等领导的“两当起义”军在此处改编,而吹响了陕甘工农革命号角而意义非凡;走进地震灾区的那些日子,作为亲历者强烈感受到了灾难的残酷无情和灾区人民在抗震自救中诞生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圣地延安,他怀想起革命先烈在革命战争年代艰苦朴素、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崇高品质,那撼动三山五岳的精神力量,让作者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颤,让作者的灵魂受到了彻底的洗礼,其感人至深的意义不可小觑。因而,这类文章中爱国情感的流淌和心理世界的映射,同样能敲响阅读者的心之琴键。 其二,以情感人的那些追忆亲人的散文,把一腔真情呈现给了和自己的一生难以剥离的亲人。从题材上比较,虽然不能反映他的心之高洁和人格的高大,但因为是源自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声音,故而以情感的力量撞击阅读者的心扉,被情感浸泡的朴实文字有了很强的冲击力,抒情达意,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像《感谢远在天堂的外婆》《有关二婆的那些事》《病中的父亲》等,虽然所占的比重很少,但都能从细微之处落笔,用细节呈现人的性格、行为和品质,而且情动于心,并自然流露,使得文章并不显得单薄。王彦青的这类散文,对抒情与描写的表现手法运用的娴熟有致,甚至几近炉火纯青的节点。外婆去世的噩耗,牵引出对生命中贵人的怀念,通过外婆关爱自己的琐事,从最细小的情节中分解外婆的疼爱;通过给二婆奔丧为这一因由,追忆二婆在二爷当兵之后独自撑持家庭的艰辛,一辈子没有养成一个自己孩子的苦命,以及含辛茹苦收养三个孩子并抚养成人的高尚,通过时空的转换和件件往事的填补,传达在时代大变革中一位农村妇女和命运抗争的甘苦,以及隐藏其中的善良的心地和博大的母爱;父亲是给予自己生命的人,父亲对自己的抚养之恩似海深重,但父亲遭受病痛折磨以及和病魔做坚韧的决斗的事,其实是一堂儿女不应忽略的珍爱生命、情义无价的道德课堂,当医生回天无力的情状下,他和父亲做了永绝的告别,这人生的最大不幸深深切割他的内心,尽管是在字里行间的真实陈述,却有着最能催发情感之腺力量。

        “阅读随感”部分,收录了王彦青的书评文章,不论是对田世荣长篇小说《生死魔谷》超现实主义的手法的探求和《蝶舞青山》的所表现出的地域特色、语言特点、人物形象、主题揭示等艺术特色的评析,还是对刘雁冰作品集《文川诗文选》的评述,都能在联系作品和理论的层面上,进行精准而颇有见地的论述,观点鲜明,分析透彻,有理有据,行文层次分明,条分缕析,深入挖掘,表明他在阅读作品上下了功夫。

        “故道传奇”部分,收入王彦青搜集整理的七篇传说和一篇红色革命故事。张果老洞、望娘潭、琵琶崖、煮角石、泰山神泉等几篇传说,都与地名有关,故事却很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天命玄鸟落四平的传说》,是作者通过历史典籍的印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加上合理的想象,整理的一篇很有民间文学味道的传说。而《流传在太阳寺的八个红色革命故事》,则是他走访当期群众,辅之以查找有限的历史资料,采写而成的系列故事,“红旗飘扬太阳寺、碾盘磨谷慰红军、白杨古树鉴古今、核桃树下救乡亲、王氏智救落难女红军、周泰仁勇救红军病伤员、红军火神庙帮农民打稻谷、红军在太阳寺书写标语”等,都较好地再现了“两当起义”之后发生在太阳寺的革命故事。

      此外,王彦青的散文还有更多值得深入挖掘和解读的地方,他的散文所包容的元素还有一些很特别的质地和属性,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所限,只能留作今后对其做更深入的阅读与阐释。以上寥寥数语,如若有不妥和欠缺,容做日后进行弥补。

2#
发表于 2015-11-9 16:08 | 只看该作者
总揽及细举出作品的内容特征。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09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11-9 16:08
总揽及细举出作品的内容特征。

谢谢梁老师的评阅。对内容作了一些补充和完善,请继续给予指点。谢谢!
4#
发表于 2015-11-11 05:54 | 只看该作者
综合述评一部著作,即看出作者是一位多面手,也看出评论者的评论功底。祝贺二位珠联璧合!
5#
发表于 2015-11-11 09:00 | 只看该作者
再读,作品在原有重点的基础上对原作作了全景式评述。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08:59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1-11 05:54
综合述评一部著作,即看出作者是一位多面手,也看出评论者的评论功底。祝贺二位珠联璧合!

感谢高版主的阅读和留评,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09:06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11-11 09:00
再读,作品在原有重点的基础上对原作作了全景式评述。

再谢高版主,祝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1 22:44 , Processed in 0.06008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