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4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条长长的山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3 09: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5 编辑 <br /><br />  一条长长的山沟
  
  黑里河,中国北方塞外一个很著名的地方,是一个风景区。景区内有一条沟,一条很长很长的山沟,叫做“道须沟”。
  
  黑里河地区山很多,山沟自然也很多,而且有许多很长很狭窄的山沟。道须沟之所以在许许多多山沟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山沟里的一条河流。河流就发源于大山中,从这山沟的沟岔沟岔涓涓流出,汇聚而成,在悠长的山沟里奔腾跳跃、蜿蜒而行。在日夜不息的行走中,这河流不但渐渐形成了浩大的声势,也孕育出了一沟郁郁葱葱,一沟独特的风景。
  
  进入山沟,才知道,山沟里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对这一山一沟,是多么的重要。
  
  山沟狭窄而悠长,两侧是高耸陡峭的大山,大山被茂密的树木覆盖,莽莽苍苍,遮天蔽日。因为山沟里的一条河流,从山上跌宕而来,冲刷出一条相对平缓的河道,疏通了穿越山沟的通道。山里人就顺着山势,沿着一条奔腾的河流,修建了一条简易的路,那些观光车穿梭往来,把那些旅游观光的人,拉进来,再送出去,也成了另一番景致。
  
  因为一条河流,经年累月,冲刷出一条出入山沟的河道,因为这条河道,修建了一条简易的公路,因为这条公路,一条沉寂了不知多少年的山沟,活了。那些祖祖辈辈居住在山沟的人,也看到了希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居住在一条悠长的山沟里的人,有山有水,岂能没有希望?
  
  从山外进入山沟,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子,错错落落的房屋依着山势分布,让本不宽敞的山沟,显得有些拥挤。进进出出的车辆,在房前屋后躲闪着,小心行驶。村子里很少看见悠闲的人,偶见几个老人,蹲在高高台阶上抽着旱烟袋,张着豁了牙的嘴看着过往的车辆发笑,烟就从牙豁处一缕一缕逸出,袅袅的,像是一行行朦胧的诗句。我们坐在这些专门用来运送游客的小客车,一边看着山沟里这个小村子,觉得这里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安静、质朴。车里的人很多,我就挤在司机旁边的机器盖子上坐下,和司机攀谈。山沟悠长狭窄,容纳不下前来旅游的车辆,旅游大巴也好,私人驾驶的车辆也好,都统统集中停在山外的停车场,从山外到景区门口这一段路程,就由专门的小客车运送。司机很健谈,颇有见多识广的样子。他一边熟练地驾驶车辆,在狭窄的路上行驶,躲闪着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出来的鸡鸭,小狗什么的,一边告诉我:过去,这个村子很穷,住在这个穷山沟里,没有土地,没有其他什么出钱之道,只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那种日子,真的很艰难。自从这个山沟开发成旅游点后,我们这个山沟里的村子,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家家户户都买了车,运送游客,收入真的很可观。他说这些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他那由衷的高兴。
  
  目光移向窗外,两边的山很高,陡峭,到处是裸露的岩石,树木稀疏,野草蔓延在山坡,岩石的缝隙间,纤细、低矮,看不出这里是一条具有优美风景的山沟。
  
  但是,那条河流就从村子里潺潺流过,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行驶了十分钟左右的样子,车辆在一个平坦宽敞的广场停下,景点的正门到了。
  
  在这样一条狭窄的山沟里能有这样一个如此宽敞的广场,有点出乎意外。偌大的广场显得很有气势,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座巍峨的牌楼矗立在面前,将一条悠长的山沟截断,进山、出山的路被结结实实挡住了。大门的外面,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山村,小山村的外面,是更加广阔的世界;大门的里面,满山莽莽苍苍,一条清澈的溪流,一沟悠长的风景,一处远离尘世的幽静。
  
  这就是门的作用。门里门外,两重境界。
  
  牌坊式的门楼,巍峨高耸,气势非凡。中间匾额上书有“道须沟”三个鎏金大字,颇有些名家风范,不知是不是出自清乾隆帝的手笔。风景区的工作人员说,这道须沟虽然深藏大山之内,却也颇有些来历呢。相传,距今二百多年前,乾隆皇帝在木兰围场举行“木兰秋狝”时,偶到此地游玩,被此沟的自然美景所迷,极有兴致地游览了此沟全景。恰遇天降大雨,雨后乾隆面对西南巍巍燕山,心潮澎湃。回头望见山上万条小溪顺山而下,好像万条银蛇在山中飞舞,五彩斑斓的彩虹从天上直插谷底,吟出“水道如须,彩虹落涧”的词句。当地人以乾隆“水道如须”的词句将此沟定名“道须沟”。传说总归是传说,没有人去考证,景色优美就好。
  
  这是景点的第二重门。在山沟的外面,更加开阔的地方,建有一个更大的广场,用来停车。在停车场的一侧,有一个高大的牌坊,横跨在公路上,匾额上书写的是“天设地造”几个大字,这应该是景区的第一重门。“天设地造”几个字,不知有何来历,我想这其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自然哲理。自然造化,让我们人类享用无穷,我们应该怀有敬畏之心,来感受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次发现,一次造访;用心去体味山山水水,草草木木,花花朵朵的奥秘之所在,用自然来净化我们的灵魂,因为,我们终将是自然的一部分。可是,人们还是喜欢让自然附着一些世俗的东西,让那些喜欢附庸风雅的人,慕名而来,尽兴而归。这条沟如果没有关于乾隆的传说,那声名恐怕就会大打折扣,人是无法免俗的。
  
  沟里的山静默着,树木也沉默不语。只有那条金水溪奔腾着,奔腾出一种勃勃的生命。
  
  没有雨,自然无法去感受乾隆帝笔下那种“水道如须,彩虹落涧”的情景。游人们沿着山间小路,拾阶而上,在大自然的怀抱,洗涤身上的风尘,拂去心中的尘埃。
  
  我们舍弃了乘观光车上山的便利,与许多游人一起钻进密林,循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向上攀登。小路被茂密的树木遮蔽着,幽暗、幽静,极少有阳光照射进来。人在山间密林里,身边是各种各样植物,脚下是湍急的溪流,感觉到是幽静、凉爽,忘记了此时正是人间七月流火时节。
  
  这是一条人工开凿的山间小路,顺着山势,因势赋形,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曲曲折折、掩掩映映,具有一种神秘的美感。陡峭的地方,是一级一级雕凿出来的石阶,人工的痕迹清晰可见。跟多的地方是顺势而为,借助一块伸出的石头,挪用一棵斜倚的树木,巧妙利用自然状态,让一条山间小路,向山的深处,延伸。这条掩映在密林里的山间小路,在我们的眼中,就有了一种自然之美、人工之妙,让山中的风景,有了无可言说的妙处。
  
  很多的时候,左侧是山的悬崖峭壁,右侧是水流湍急的小溪,脚下是一条崎岖蜿蜒的小路,人们在山林掩映中战战兢兢地行走,却感觉到了大自然无穷的乐趣。人,有时候真得难以理喻。
  
  穿行密林间,就是行走在一个北方的植物王国里。这里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北方能够存活的植物,在这里几乎都可以见到。据资料记载,这里有我国面积最大的花岗岩石塘林,置身其中,脚下是厚厚的苔藓覆盖的硕大砾石,头顶是遮天蔽日的树冠,身边无数山葡萄、猕猴桃、五味子、萝摩的腾蔓缠绕着山杨和白桦,犹如进入了热带雨林一般,这里简直就是“塞外九寨沟”。
  
  道须沟里有高等植物953种,其中苔藓植物176种,蕨类植物32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74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达17种。现已查明哺乳动物33种,其中金钱豹和棕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鸟类117种,其中金雕、隼类、雕鹗等是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有昆虫179种,野生真菌165种,可以说道须沟是一个动物植物的王国。“塞外九寨沟”。果然名不虚传,在我们行走的过程中,不时会看见树木上挂着一个小木牌,上面写着树木的名称,种类等。一边饱览山水风光,一边了解有关植物学方面的知识,真的是不虚此行啊。至于资料上所记载的动物,肯定是无法一见了。人来了,动物就会退出,这就是矛盾。
  
  山中有流水,自然就少不了小桥。“小桥流水人家”,是绝妙的景致。一路行走,从那些架设在溪流上的小桥上,就感觉到了景区建设者的匠心。河面狭窄处,就架一座“绳索桥”,用一根根粗粗的绳索捆扎起一根根粗细不同的木棍,或者铺设桥面,或者结成密密实实桥栏杆,木棍与绳索就连缀起来,结成一条别具一格的绳索桥。人在桥上,摇摇晃晃、颤颤巍巍。这边,一山苍翠;那边,岩石高耸,直上云霄;脚下则是湍流素潭,水声盈耳。惊则惊矣,却是妙不可言。河道宽阔,水流平缓处,就用几块石头,隐入水中,行人过去,宛如踏水而行,飘飘欲仙。两岸很高,岩石犬牙参差,河流奔腾咆哮处,就架起一座高高的木桥。站在桥上,放眼过去,山川锦绣,河流逶迤,满眼风光,岂不快哉!
  
  山是大地的骨骼,水是大地的血脉,一条流水,不但孕育了一山一沟风景,赢得““塞外九寨沟”的美誉,也造就了许多不同的景观。“乐水潭”、“水车博览园”等等因水而设的景观,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看看时间已经过了中午,人困马乏,饥肠辘辘。我们就在“乐水潭”休息,看着那飞流的瀑布,清澈的水潭,那些快乐的人们,却感觉到了一种遗憾。看看手中的导游图,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去,可是,太阳已经渐渐偏西,回家还有四个多小时的行程,只好作罢,与道须沟挥手作别。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永远在路上。遗憾总是生活的一部分,留有遗憾,就是留有希望。这少许的遗憾,待将来弥补吧。
  
  

2#
发表于 2015-11-23 0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5 编辑 <br /><br />行万里路胜于读万卷书,一地一景一感悟,一途一览一新知。游赏与思考,已然自成风格!

3#
发表于 2015-11-23 0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5 编辑 <br /><br />东北山区林木的多样性,使人印象深刻,由此联想,人类在大平原上,折腾完了物种,最后还得从这种深山里,引种培养.重塑世界.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0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5 编辑 <br /><br />

5#
发表于 2015-11-23 11: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5 编辑 <br /><br />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永远在路上。愿每个脚印都踏出一个别样的精致吧!

6#
发表于 2015-11-23 1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5 编辑 <br /><br />一方水土,一方人,人与地域的关系,就是和人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一片地理,关注生态的相携相融,自然就是人活着的背景,自然也就是人生的一面镜子。

7#
发表于 2015-11-23 14: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6 编辑 <br /><br />自然的风景婀娜多姿,引人入胜。但有风景的地方就有人为的践踏,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如让风景留地心里,时刻回味。

8#
发表于 2015-11-23 1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6 编辑 <br /><br />生活和自然,相存相衬,几多精彩,几多感叹,需要我们一路去发现和欣赏,奇和好,险也好,都在个自的天地里生辉,都不是人所能左右的,因为生命不断,路就不断,风景就不断,一切都会等在那里。学习了,问好老师。

9#
发表于 2015-11-23 1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6 编辑 <br /><br />有山有水有自然风光有丰富动植物有人文历史底蕴的山沟沟,读后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10#
发表于 2015-11-23 1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6 编辑 <br /><br />有山有水有自然风光有丰富动植物有人文历史底蕴的山沟沟,读后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11#
发表于 2015-11-23 1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6 编辑 <br /><br />“大门的外面,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山村,小山村的外面,是更加广阔的世界;大门的里面,满山莽莽苍苍,一条清澈的溪流,一沟悠长的风景,一处远离尘世的幽静。”
那一沟风景引得游客和读者往前奔,当然要舍了车辆往密林里钻,各类植物,虫鸟和野生动物,令人目不暇接。无论是山居者还是旅行者,都是索取者和受益者,但愿风景区多保留原生态。
文章和风景都吸引人,学习,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08:44 | 只看该作者
任静 发表于 2015-11-23 11:47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永远在路上。愿每个脚印都踏出一个别样的精致吧!

谢谢任静的点评,谢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08:44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5-11-23 13:30
一方水土,一方人,人与地域的关系,就是和人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一片地理,关注生 ...

谢谢房子版,辛苦。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08:45 | 只看该作者
摇曳风铃 发表于 2015-11-23 14:41
自然的风景婀娜多姿,引人入胜。但有风景的地方就有人为的践踏,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如让风景留地心里,时刻 ...

谢谢精彩点评,谢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08:45 | 只看该作者
文秋 发表于 2015-11-23 17:31
生活和自然,相存相衬,几多精彩,几多感叹,需要我们一路去发现和欣赏,奇和好,险也好,都在个自的天地里 ...

问好文秋版,谢谢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21:29 , Processed in 0.12960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