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苏相宜 于 2015-12-18 21:23 编辑
两年漂泊,依旧书不离身,看的量和面却在锐减。仿佛是陈平原说的:“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这句话常常在心里回响,警醒我别忘了真正想要的一些东西。现世多变,能读读美好的书,生活中就还存在美好和沉静。
(2014) 《玻璃女孩水晶心》魏瑞红 国内首部成骨不全症人士自传体小说。读这本书时,想不到今天会和瑞红姐姐在一起工作。让我们共同背着爱的壳行走在人世间吧。
《三体》刘慈欣 气势之瑰丽,颠覆了我对中国科幻的传统印象!
《让“死”活下去》陈希米 看了史铁生的爱人写的这一本相当理性、相当哲学的书,不得不感叹他俩“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相约星期二》[美]米奇·阿尔博姆 躺在异乡的病床上,慢慢读完这个故事。咀嚼着那句话:超脱并不是说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应该完完全全地投入进去,然后你才走得出来。
《月亮看见了》(丹麦)安徒生 童话大师写给成人的33个夜晚的故事。一本需要安静下来才能阅读的书。
《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英)玛丽·雪莱
两年后的重温。虽然科幻小说进化了这么多代,雪莱夫人这本开山之作在思想性和文学性上仍是无人超越的珠穆朗玛。
张爱玲散文全集
前几年囫囵吞枣看过张爱玲的全部中短篇小说,这个夏天品完她的电子版散文集。囊括了她每一篇非小说。她面对的实际生活,不是爬满虱子的华美袍子,而是像一领蓝布褂,平凡,粗糙,印着细碎的花。
《只有医生知道!》张羽
打开了我新视野的一本书:一是上了妇产知识的扫盲课,二是认识到做母亲的确实了不起,三是深感医生的喜怒哀乐值得人们尊重。
《送你一匹马》三毛
我最青睐的三毛作品,三毛重生后再出发的一部书。
《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树
东方的《麦田守望者》。可以说它是,关于一个人在看透人生之注定失败后,如何说服自己去耐心地完成这个失败。
《我只是对人生过敏》[俄]兰迪诗
闪烁着生活智慧火花的小绘本。豆瓣上的介绍是:国内第一本俄罗斯呆萌治愈系相框书。
(2015)
《病隙碎笔》史铁生
用一个春节的长度,跨越一本书的厚度。通篇在“寻问”三个问题——人生、写作、爱情。铁生大叔说:自从我学会了寻找,我就已经找到。
《郁达夫作品精选》
你是不是从中学课文《故都的秋》认识郁达夫的?在堪称文豪的同辈人中间,郁达夫的文风可以用“敦厚”形容。从他的诗词和文中常常透出的爱国情怀,想到他后来的悲壮结局,不得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
《中国在梁庄》梁鸿
从这本“不装”的报告文学里,能看见现代中国的乡村,闻见新鲜的泥土气息——苦涩、温润、生命力。乡村是中华社会文化的根基,它正在坍塌,可我们的民族性格仍是由此处分枝散叶开去的。
《名画密码》 图书馆借阅的一本优秀赏析,基本囊括历代世界名画,美中不足在于竟然不是彩印!
《中国现当代通俗小说赏析》汤哲声 编 此类书要么偏重文学批评、要么变为纯文选,而这一本兼容并蓄,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属赏析类书精品。对于小说的年轻读者与作者,它不仅是导读,更具有启蒙性质!名符其实的大学通识课用书。
《告别薇安》庆山(安妮宝贝) 首次看安妮作品。文笔纤华深切,但太虐心累心,这也是我从来不爱读言情小说的原因。比较喜欢最后一篇里的那句“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只是你不能无力自拨”!
《星空》幾米 画面往往很暗,但是“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世界有时很大,有时很小,我都感谢你(们)曾经来过。
《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幾米 还好月亮还在,还好想象还在,还好天使还在!
《三体Ⅱ:黑暗森林》刘慈欣 科学和真理是冷酷可怕的东西。人文是华丽软弱的外衣,但没有这外衣,原本软弱的人类怎么在冷酷的宇宙生存前进?如同书中语: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三毛的最后一封信》眭澔平 放了将近两年的书,随我到北方,在深秋的寒夜读完。记得三毛逝世二十周年(2011年1月4日),我和母亲感叹三毛荷西的相知“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复制”。转眼时光又溜过几岁。就像澔平重访没有了三毛身影的撒哈拉、加纳利、台北西餐馆,岁月的风沙仍在剥蚀生活,人文的柔情仍在空气延续。这本书很配Eason那首《好久不见》: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会带着笑脸挥手寒暄,和你坐着聊聊天……
《三体Ⅲ:死神永生》刘慈欣 “典雅的冷酷,精致的残忍,唯美的死亡。”——刘慈欣自己写的这几句话成为对三体系列的恰当评价。两个世界长达三个世纪的战争和恩怨的史诗结束了。本书穿插了三个童话,我们接下去或可期待一个童话作家的大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