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69|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由农民不种田说开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2 2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前写过一篇《“鲤鱼”如何跳“农门”》的文章,说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农民子弟跳出“农门”的不易,结果引来不少讨论(可见农民的生存状况还是很值得关注的)。其中一位朋友的一句话让我思考了很久,那就是:

  农民子弟都跳出“农门”了,谁种田去?

  其实不难理解这位朋友说这话的原因。现在许多城里人也过得并不好,开销大,不像乡下人那样可以自济自足。许多中下层的城里朋友生活也很是艰辛,况且还有成千上万的下岗职工在为生计而奔波,如果乡下人都往城里挤,势必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到时受苦的仍是中下层的朋友们。大家都同病相怜。

  并且,如果农民都跳出“农门”了,谁建设农村去?

  所以我们不能说这位朋友的话就不对,只是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这是个贫富差距跟社会和谐的问题,话题很大,暂且不表,单把那位朋友的话略加引申,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农民都不种田了,我们吃什么去?

  这就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了。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农民之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但既然农民这一“职业”如此重要,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农民急着要跳出“农门”呢?为什么那么多的民工都争先挤往城市打工,而放着好好的田地不种任其荒芜呢?

  我们不必急于回答为什么,不妨先看看某市一户普通农民的年收入:

  种水田:人均占有的水田为0.8亩,一家农户以四口人计算,户均占地3.2亩。平均每亩水田双季共亩产稻谷1800市斤,市场价格为70元/百斤。其中每亩大致成本为:谷种10元;机械化梨耙100元;农药化肥130元;上缴公粮300斤;其它摊派杂费80元;劳动力40个人工。每亩水田毛利润(不算自己劳动):720元。全家种田毛收入:2304元。并且还要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必须要风调雨顺。

  种菜地:离城市距离二十公里以上的农户基本不存在这个方面的直接收入,种的菜最多依靠喂猪来转化人民币。离城市二十公里以内的农户,由于所种蔬菜品种不同,平均每亩菜地可年毛收入3000元。目前该市平均每户占有为0.5亩,也就是平均每户可从菜地收入1500元,消耗劳动力90个人工。

  养猪:一头小猪约80元,喂养至120市斤以3.2元/市斤卖掉,可获得人民币384元。其中每头猪需要消耗饲料和其它粮食大约250元,劳动力30个。平均每户农户每年喂养牲猪5头,实际毛收入270元。

  也就是说一户普通农户如果不外出打工,年基本毛收入为4074元。注意,这只是毛收入,如果除掉日常的开支呢,还剩多少?

  这组数据不是我统计出来的,但依照我在农村的生活经历来看,却是真实的。我以农民的儿子的名义担保,这组数据没有欺骗我们的读者。我去过的一些边缘山区的农村,农民的生活状况甚至比这组数据描述的还要差得多。并且这组数据向我们展示的还只是一个结果,并没有展示出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粒粮食一滴汗”的过程。

  我想,不用我多说,大家都该知道农民为什么都争相跳“农门”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民为何不可跳“农门”?中国的农民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我们头上那顶“农业大国”的帽子,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那是无以数计的农民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美国一个农民可以养活上百个人,而在中国呢?“农业大国”不是靠农民的多少来支撑的,靠的是现代化的技术和高水平生产力。所以应该鼓励更多的农民勇敢地跳出“农门”才对,鼓励他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鼓励他们去参与更多的竞争,而不是仅仅守着那一小块以他们现在的能力根本就无法种出“金子”来的土地。

  因此,在看待“三农”的问题上,我们更应该具备发展的眼光。农民子弟都跳出“农门”了,谁种田去?――谁爱种田就谁去好了,没什么好说的。当“农民”发展成为一种人见人爱的“高薪职业”后,还愁没人去种田么?到时大家都趋之若骛,那才是国家之福、万民之幸。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这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5-9-2 22:3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位朋友就是我的好姐姐冷版主,一句话又让我写了一篇文章,非常感激:)

  关于农民,我深有感触,有很多话想说,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3#
发表于 2005-9-2 23:52 | 只看该作者
没说到点子上,今天太晚了,睡觉去,明天来反驳你,呵呵!
4#
发表于 2005-9-3 08:02 | 只看该作者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硬伤。
现在的农民,要想跳出农门,只有高考一途。但是,难度极大。好多人已知难而退。
其他道路,打工吧,有时也能挣到钱,但有许多辛酸在其中;并且还有很多挣不到钱的。农民工们穿得破破烂烂的,异味散发,城市人看见便避之远矣。
农民,既想富起来,又想活得有人格,也极难。风月场中的青年女子,十之八九都是农村来的。
除了指望上头的政策外,农民们用科学武装自己,立足土地,不失为一种可行之路。
土地,只有土地,才是农民们的仁厚的包裹。
5#
发表于 2005-9-3 09:22 | 只看该作者
三农问题还值得深究。
————乡镇统计出来的年人均纯收入的数据都是虚的,其实老百姓还是生活在温饱线下,那些数据只是领导政绩的一种体现。
6#
发表于 2005-9-3 10:3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九亿农民,农民的生活真正提高了,农民的日子好过了,才会真正的有所改变。
7#
发表于 2005-9-3 10:39 | 只看该作者
  农业和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反映了我们基础不牢的问题。直接拷问着我们的游戏规则——体制。不能说国家不清楚“三农”问题,对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那么孱弱,如何应对步步逼近的“狼”的凌厉攻击?这在我国参与WTO谈判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近年来,国家也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扶持农业,但总体上看仍是杯水车薪,远水难解近渴。农民的生存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时下,由于国家财政体制“分灶吃饭”的影响,在取消了农业税以后出现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地方政府为了保“饭碗”,把精力放在了招商引资上而无力顾及农业,农业的科技、资金投入力度被严重削弱,农业面临着“无人认养的娘”的尴尬境地。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历史性的现实问题,不是三两句话就可以办到的事。必须从最根本的体制入手脚踏实地地坚持抓紧抓实抓牢,制定合理可行的规划,明确责任分级负责。其中: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激励等要素缺一不可。而这些要素又必须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环境下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否则,一切将流于空谈。

  在产业链中,农业是这条链的头环。这条链一旦断裂,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整个国民经济就可能完全崩溃,问题已经明确地摆在面前,不由得有识之士不去深思并奔走呼号。从大处说是关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体地看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息息悠关。

  所以,我很赞成七品文刀关注“三农”的态度。虽然,有些观点不一定很正确,但是这种关注是我们的发展所必须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05-9-3 12: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太阳神 发表
我倒觉得这样写是非常好的。事实就是这样。
但是文章中的数字可能还高了些。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的。
我曾经回家种过一块地。在山上开了一块地,种小麦,当然是请工种。当时是用工资买的面粉,做馒头...


  呵呵,谢谢太阳版主点评.

  至于文中的数字,只是某个地区的一组统计,各地应该是不尽相同的.
  这组数据与我所熟悉的农村,应该还是比较吻合.当然,我去过的另一些地方的农村,也有比这个差得多的,不能一概而论.

  亲自去种种田地,确实会深有体会.

  呵呵,再次感谢兄的夸奖.
9#
 楼主| 发表于 2005-9-3 12:1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硬伤。
现在的农民,要想跳出农门,只有高考一途。但是,难度极大。好多人已知难而退。
其他道路,打工吧,有时也能挣到钱,但有许多辛酸在其中;并且还有很多挣不到钱的。农民工们穿得破破烂烂...



  呵呵,谢谢武版点评.

  记得老树说过,跳出农门,还有一跳途径,那就是当兵.

  呵呵,当然,同样不易.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9-3 12:1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飞雪骄阳 发表
三农问题还值得深究。
————乡镇统计出来的年人均纯收入的数据都是虚的,其实老百姓还是生活在温饱线下,那些数据只是领导政绩的一种体现。


这组数据已经比较能说明农民的一容易了.

呵呵,谢谢点评:)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9-3 12:1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飞雪骄阳 发表
三农问题还值得深究。
————乡镇统计出来的年人均纯收入的数据都是虚的,其实老百姓还是生活在温饱线下,那些数据只是领导政绩的一种体现。


  文中的数字,只是某个地区的一组统计,各地应该是不尽相同的.
  这组数据与我所熟悉的农村,应该还是比较吻合.当然,我去过的另一些地方的农村,也有比这个差得多的,不能一概而论.

再次感谢点评:)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9-3 12:1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牧文老树 发表
中国有九亿农民,农民的生活真正提高了,农民的日子好过了,才会真正的有所改变。


九亿农民,真的是个不小的群体.

呵呵,谢谢老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9-3 12:1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10868739 发表
  农业和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反映了我们基础不牢的问题。直接拷问着我们的游戏规则——体制。不能说国家不清楚“三农”问题,对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那么孱弱,如何应对步步逼近的“狼”的凌厉攻击?这在我国参与...


阁下的论述要比我的小文更精彩,佩服!

多谢指点:)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9-3 12:1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冷眼看 发表
没说到点子上,今天太晚了,睡觉去,明天来反驳你,呵呵!


好姐姐,我等着你:)

呵呵,我晚上也来陪你:)
15#
发表于 2005-9-3 18:05 | 只看该作者
恩,观点不错。冷版的这个发问还真有价值,问出了这篇不错的文章。如文章所言,不是农民都进城,而是要把城市“搬”到农村去,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冷版认为没说到点子上,我不赞同,其实还是说到点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12:11 , Processed in 0.05221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