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97|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过年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4 1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6-1-4 10:23 编辑

     元旦刚过,新年的春节即将到来,年味也紧跟着向我们扑面而来。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在农村,腊八已过,人们就开始忙碌起置办新年了,大人们忙碌着打面、榨油、炸馓子……孩子也期盼着花衣服、拾鞭炮、要压岁钱……

  家乡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儿时的年味很浓,它就像母亲从油锅里捞出来的鱼肉丸子,香喷喷的,让人留恋,至今记忆犹新。

  腊月里,无论农村的集市上或是城市的道路两旁,处处都挂满了年画、大红灯笼、中国结……无论是小商店或是大超市、大商场处处都堆积着小山似的年货,吃的,玩的等应有尽有,市场繁荣,物流繁华。

  除夕夜,家家挂灯笼、贴窗花、闹灶火、燃鞭炮……家家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老人、孩子、小青年,个个穿新衣,笑嘻嘻,年的味道很浓。贴完窗花,贴对联,大门贴,二门贴,甚至鸡窝、猪窝都贴满了吉祥语。母亲跟着姥姥学会了剪窗花的手艺活,五颜六色的纸片在母亲的手中剪着转着,不一会工夫就变成了红双喜、大公鸡、牡丹花等。家家户户包饺子,大人围在厨房里,擀面皮、包饺子,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孩子们也玩的热火朝天,此刻一切学习的压力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一家人欢乐的热度简直可以融化整个冬天的寒冷。

  腊月二十四一过,家家户户还要把自家的后台子、厨房、墙壁、灶台等打扫一遍来迎接人们潜意识里的老天爷、财神爷、灶王爷回到自家来过年,期盼来年能得到这些“爷”们的恩赐。“祭了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妈子要个金钗子,老爷子要个黑樱子帽。”这是过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如今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那些落伍了的东西了。现在的人们追求时尚的羽绒袄、长筒靴、皮大衣等名牌产品了,女孩子可以穿的花枝招展,男孩子更是染了发,穿的也更花,留个周杰伦的头,酷极了,那精神别提多美、多神、多时尚了。

  此时,常年在外务工或求学的游子们已经归家,各个汽车站、火车站往往人头攒动,川流不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回家过个团圆年。这时最高兴的莫过于常年留守在家的孩子们,他们终于看到自己的父母了,期盼着挣钱归来的大人们能给他们带回好吃的零食、好看的花衣服和好玩的玩具等。

  光秃秃的白杨树在冬风的吹拂下,交相发出沙沙声,几片枯叶挂在枝桠间,树欲静而风不止。

  沿着通往故乡的路,我看到了父亲住的老屋,还有那两棵老枣树,离家越近,心里越是忐忑,很想念但又害怕看到那步履蹒跚的老父亲。当看到母亲正坐在老屋旁择菜时,才发现母亲满头银发在暖阳的辉映下越发的白,那双饱经沧桑的手麻利地在蔬菜间穿梭着。而陪孩子们留守的老人也可以见到漂泊的儿女了,常年的孤寂感也一扫殆尽,笑得合不拢嘴。

  “娘,我回来给您拜年了,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幸福安康!”我说,“父亲呢?他身体好点了吗?”自从2012年父亲患了中风后,身体是每况愈下。

  “回来了,孩子,你爸还在被窝里睡着呢,怕冷。”母亲嗔怒道。我没有打搅父亲休息,径直绕村转了一圈。

  父亲坐在那棵老枣树旁,吮吸着夕阳的味道,倍感沧桑的脸上布满皱纹,深陷的眼窝布满血丝,一根桑木拐杖无精打采地斜倚在身旁,年老中风的父亲,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风风火火走路、干活。

  犹太人有句谚语: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白云奉献给蓝天,长路奉献给远方。”可是,我拿什么奉献给您,我的父亲……

  按照春节习俗,走亲访友是必须的,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不再一辆破自行车,而是电瓶车、摩托车,甚至小轿车。堂兄老黑在杭州跑运输,买了一辆好几万的大货车帮工地拉砖。如今一进村口就能看见他家高耸的别墅,今年又10多万买了一辆私家车,小日子过得甜蜜蜜。

  如今,故乡在变,年味在变。一条条水泥路直通村子深处,一处处树木掩映下的老屋变成了一幢幢钢筋水泥浇筑的小洋楼,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出现一片片被承包的蔬菜或西瓜大棚……

  傍晚,当炊烟袅袅升起时,老枣树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走过老屋东侧,一片麦田在冬日暖阳的呵护下泛着绿,一切都欣欣然起来,干旱了一冬,似在期待一场春雪。

  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砰砰的礼花声过后,吃了除夕的年夜饭,品着春晚的年夜大餐,天刚蒙蒙亮,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挨家挨户地给长辈拜年。此时的儿子、女儿、儿媳、孙子等晚辈们纷纷拿出数码相机、录像机、手机互相拍照,总想在新春的第一天拍出一家人的笑容,拍出幸福的新时代,拍出和谐社会的新篇章。



2#
发表于 2016-1-4 10:27 | 只看该作者
我在想,这样的题目也许更多的是回忆是祝福,就如老师这一篇。这是一种美好的味道。
3#
发表于 2016-1-4 10:57 | 只看该作者
奇兄这文章写的,连我这个不惑之人都念想着过年了。
4#
发表于 2016-1-4 11:01 | 只看该作者
每逢佳节倍思亲!张奇版主的年过得有滋有味,传统还在,人情犹浓,实属难得。不知今年的年还能不能过成这样?
5#
发表于 2016-1-4 11:23 | 只看该作者
嗯,跟我们村情形差不多。就是现在,村里过年还是比较循规蹈矩的,尽管没有小时候那样红火热闹。
6#
发表于 2016-1-4 12:12 | 只看该作者
熟悉的景象,熟悉的年味!喜欢这篇!问好张老师!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13:19 | 只看该作者
孙凌凌 发表于 2016-1-4 10:27
我在想,这样的题目也许更多的是回忆是祝福,就如老师这一篇。这是一种美好的味道。

谢谢分享,同享这美好的味道。
8#
发表于 2016-1-4 14:13 | 只看该作者
年年春节人相似,但春节内涵大不同。如今的春节,正处在破而未立之时,多元了,但非主流了。
9#
发表于 2016-1-4 15:41 | 只看该作者
……买了一辆好几万的大货车帮工地拉砖。如今一进村口就能看见他家高耸的别墅,今年又10多万买了一辆私家车……
这一段有些疑问:既然有别墅,怎么可能开十多万的小车?不说七八十万一辆的,起码也要三十万以上的吧。再者,有大货车几万块钱卖给人的么?除非你是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买的开了十年以上的报废车!这个细节,与人物的身份与经济基础不符!不可信。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15:46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6-1-4 10:57
奇兄这文章写的,连我这个不惑之人都念想着过年了。

谢谢一孔弟的点评,问好,请多指导。
11#
发表于 2016-1-4 16:15 | 只看该作者
和我们老家的年俗差不多。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17:55 | 只看该作者
雪夜听琴 发表于 2016-1-4 16:15
和我们老家的年俗差不多。

谢谢点评,多多指导。
13#
发表于 2016-1-4 18:14 | 只看该作者
眼见着年的临近,这就都热闹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18:25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1-4 11:01
每逢佳节倍思亲!张奇版主的年过得有滋有味,传统还在,人情犹浓,实属难得。不知今年的年还能不能过成这样 ...

谢谢点评,请多多指导。
15#
发表于 2016-1-4 20:16 | 只看该作者
温情文字,洋溢着浓浓的年味,问好张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05:22 , Processed in 0.08386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