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34|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的兄长情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3 2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熊荟蓉 于 2016-1-24 12:25 编辑

                                          我的兄长情结

                                           文\熊荟蓉

  平生最大的憾事是,没有哥哥。

  小时候,我最羡慕的是同龄的红霞。她的哥哥会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会在她受了欺负时,鼓着一双豹眼为她撑腰。所以,她说话的腔调都是娇滴滴的。我不行,我只有一个弟弟,长得像根豆芽菜,要多没劲有多没劲。

  我天生胆小,却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儿子。为了改善生活,不会水的我常常去浅水沟里摸螺蛳、捉小鱼,被蚂蟥叮得又痒又疼;雨后我就提着水桶拿着火剪去人家后院里的断砖乱瓦间夹癞蛤蟆,那大眼睛花皮肤的东西以及它们被肢解时发出的嘶哑的惨叫,迄今都恐怖地蛰伏在我的灵魂深处。

  家有哥哥的女孩绝对不会放牛,我家放牛的事却责无旁贷落在我身上。一个小姑娘,牵头大水牛,要多滑稽有多滑稽。牛身上满是虱子和苍蝇。牛喷着响鼻甩着泥尾,那泥淖星子就落得我头发林子都是。

  倍感屈辱的童年,形成了我自卑又倔强的性格。长大后,我对于年纪比我小的人,哪怕只小几天半月,总是本能地蔑视。而对于年长我的男性,只要对我稍微好点,我就以兄长之礼亲之信之。在如花似朵的双十年华,草草嫁与一个年近而立的寒门子弟,就是这一心理的必然结果。

  然而,年长我好几岁的先生,却生性淡泊。不甘平庸的我,为了维持家庭和事业的盘旋向上,一直都活得像个男人。唯一欣慰的是,儿子在我的言传身教下,每逢大事有静气,敢拼敢搏有主见,挺爷们的。我们俩,可以挽手逛街,也可以促膝谈心。多年母子,渐成兄弟。

  这些年,行走网络,我结交的文友,多是兄长。东湖社区的荒芜废墟、加西莫多、曲岛苍茫等,汉网论坛的谷未黄、大罕等,都给过我刻骨铭心的兄长情谊。最近三年,我蜷缩在地方文坛的狭隘天地里,潭小水深同样汇聚日月精华。

  在我的主持下,天门文坛几乎汇聚了当代天门籍的所有文化人。中科院的古桥流水兄、社科院的敛之兄、济南军区的火火兄、深圳报业集团的良原兄……

  为繁荣天门文化艺术,追赶本土历史上竟陵派的文学成就,诗化生活,娱乐大众,2013年春,由敛之兄发起,我们在天门文坛组织了一个由天门籍各方艺术家参与的群众性团体“竟陵之社”。

  “竟陵之社”源自王羲之《兰亭集序》里有21个不同的“之”,寄予“竟陵之社”成员既要有“竟陵遗风”,又要有各自独特的风格。男性社员名号“某之”,如,敛之、墨之、退之等。女性社员名号“之某”,如之兰、之梅、之蕙等。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敛之兄出任社长,我作为生活在本土的天门文人代表担任常务副社长。第一批之社成员21名,很快额满。我们又招录了第二批,第三批……

  我的之社名曰之蕙,是敛之社长所赐。竟陵之社成员之间,不管男女长幼,皆以兄相称。我非常享受自己作为七十年代的女性,被一群五十、六十年代的大哥唤作“之蕙兄”。摘录我写的一首《人间四月天》中的一节为证:

  四月,一个京漂族赐予我一个美丽的名字。

  之蕙。这妖娆于楚辞里的兰科极品,一茎九花。

  花形小而幽香。我喜欢她的丽而不艳,淡而不冷。

  尤喜以一花之弱质亭亭于幽谷深涧,茂林修竹。

  纵然我知道花朵是速朽的。而天风浩荡,草木皆兵。

  因为同一方水土的缘故,我们呈现出同一张脸谱。

  是的,我说我们。而不说我,和一个个你。

  我们是兄弟。出自张港、石河、岳口、马湾……

  散落在北京、广州、深圳、济南……

  在天之门的一个鸟巢上,我们放牧着同一群白云。

  七零年、六零年、五零年的天空是一样的湛蓝,纯净。

  从此,地方上的文学活动,我们都打着“竟陵之社”的旗号。每月偷得两个周末闲,与之兄们一起,抛却红尘羁绊,南赏双莲桥,北游太子山,东下长汀河,西进老虎洞。每到一地,皆由当地的之兄做东,吃肉喝酒,好不快活。

  文人自古爱雅集。会稽山阴的一次集会,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江西南昌的一次集会,留下不朽绝唱《滕王阁序》。我们竟陵之社的一次次笔会,同样留下了一篇篇锦绣华章。

  以下摘录敛之兄为长汀河笔会春游所作的一首古风,聊以为记。

  贺长汀河笔会春游

  诗\夏辉映

  阳春三月,踏青名区。金钗铁马,相期城隅。

  东风骀荡,柳黄新抽。花开水涌,鸢飞跃鱼。

  大泽龙吟,长空凤翥。向洋论道,随风舞雩。

  声应气求,雁行相呼。陟棘崔嵬,行草沮洳。

  痛饮白云,堪脍肥鲈。郁郁纠缦,竞与操觚。

  薛涛洵美,相如甚都。适意大乐,丹墀玉除。

  穷达莫辨,雅俗无忧。同载而归,遍插茱萸。

  我一直觉得,文人亦如树一般,要成片成林,才蔚为大观。所以,我总是幻想着能竭尽己能,团结天门籍的文友,一同谱写“竟陵派文学”的新篇章。为此,我处心积虑组织采风活动、举办征文赛事。之兄们嗜烟好酒的多,我家里的旧酿新酒全被一扫而空。社长敛之兄身在北京,之社的具体事务其实全是我在运筹。我身无名望手无资金,只有一颗爱乡爱文的火热之心。为竟陵之社,为之兄们,付出再多的心血和资金,我也心甘情愿。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之社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甚至连之社徽标和章程都设计完毕时,2015年五一前夕,突然接到了火速解散之社的消息。说国家现在正在打击非法组织,别人可不管我们竟陵之社出发点如何好,只要我们没注册,就是非法组织。风声鹤唳中,我只能仓皇解散之社,取缔天门文坛的之社主题,删除相关帖子,连之社QQ群也烟消云散了。

  本来是个虚拟的组织,但两年多来,大家对自己的之社名字,对之兄称呼都习以为常,一时瓦解,都很黯然。在八一大桥的餐馆,我们举杯浇愁,戏称从此不是之兄而是难兄了。

  竟陵之社散了,文脉也散了。2015年夏天,我又大病了一场。再上天门文坛,如同隔世。勉力支撑了半年,总是心有戚戚。感觉这世道,说点真话办点实事太难了。这期间,我迷上了小说,迷上了在虚拟的世界里嬉笑怒骂的快感。听牧之兄说,中财有个“梦游太虚”,冲着这名字我就过来了。

  新来所发的第一篇小说《挂钟》就被加精了,接着《十一枝蓝色妖姬》也精了。我兴致大增。看到中财2016年版主招聘,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不假思索就填了“梦游太虚”的版主申请。一个月以来,我主要在“梦游太虚”版活动,偶尔,也去“春夜听雨”、“江天漫话”、“明月清风”串门。读得多了,我深感中财高手如云,自己人微言轻。这期间,我写了近二十篇小说和四篇随笔一首诗歌。我举着这些灯盏,在中财,寻找我的“兄长”。

  《聊斋志异》里有个盲僧,能以鼻子嗅文章。他嗅到归有光的文章赞其清香扑鼻,嗅到世俗人的文章就说恶臭难闻。我也一直相信文字是有气味的。脾胃相投的人,自然会因文字的气味而聚首。

  一个月以来,在中财的圣殿里,我遇到了七位才兄。

  江天漫话的18兄,是第一个走进我视野的兄长。看到他的名字,我无端地想起《甄嬛传》里的十七爷果郡王。这个情深不寿的人,是《甄嬛传》里我认为的唯一的好人。十七爷和嬛儿在凌云峰上的那两集,我翻来覆去看过好几遍。我想,每一个女子,心底都是装着一个凌云峰和一个十七爷的。当我一开口叫出18兄时,我只是迎合我的心愿而已。没想到,这个18兄还真的与我一见如故。他说话自然随性,给我的回帖总是如话家常,亲如长兄。这是他在我的《其实怀旧最矫情》中的回帖:佩服呀!我吭哧吭哧一星期才憋出一篇文章,荟蓉竟一挥而就,关键是居然还写得那么好!诗一般美妙的文字,象一湾溪流,静静地流淌,上面漂浮着睿智……

  一楠版主,我现在已改口叫他一楠兄了。我发在“梦游太虚”版的小说,他是教导我最多的。关于小说的细节营造问题,情节真实问题等,他说的都很实在,一针见血,又不乏鼓励。我感到很受用。我喜欢跟真人交往,喜欢听真话。他的头像,是个青春的背影,我曾经以为他比我小。后来,听他说比我大好几岁,我一下子觉得找到了一个文学上的师长。我不明白这样一个小说行家为啥要辞了太虚去灌水,等我将自己的照片给他,看他装裱一新发在《《梦想从这里开始……》,那么美,那么开心。我忽然明白了,其实,快乐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夏冰版主,我一度非常怕他。新到江天不懂规矩,初发的几篇都是旧文。他提醒几次,语气凌厉。看他的头像,也是冷冷的,酷酷的,好像不是那种蛮会转弯的人。接触多了,我深深领教了他的侠骨柔肠,以及对我的兄长般的关爱。他跟我留的短消息最多。鼓励赞赏的话,留在版面上。建议商榷的话,留在短消息里。这让我有一种备受呵护的感觉。虽然我迄今仍然尊称他为夏版,其实心里,早把他当哥了。他给我的《人间酒话》里的点精理由是:从该文我看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状态,一个为文者难得的佳境。你看她把一干酒事悉数叙来,并无斧凿拘泥,肆意而自然,率性而真诚,读来令人莞尔。我相信,他骨子里也是一个很柔情,很温暖的人。

  一孔版主,方面大耳,一看就是厚道之人。文如其人。他的杂文,不算犀利,但非常厚重,颇有见解。他一定是个内心通透,温文尔雅的人。他虽然不像18兄和安安他们经常来太虚看我的小说,但我发在江天的文字,他都认真点评。他给我的回帖,我几乎个个都背得。他的话,如邻家大哥一般,透着阳光的干爽,麦秸的清香。这是他在我的《过年那些事》后的回帖:熊老师真是一个丹青的高手,凝练的句子轻轻勾勒,便是幼时的喜庆,中年的超然,还有那么一点智者的旷达。如同冰山,尽管只露七分之一,那浮在海面上的冰凌却也足以开出妩媚的花朵了,喜欢!

  暴风迎雨版主,慈眉善目、斯斯文文的,我不晓得他怎么会取这样狂放激越的名字。但读了他的文字和回帖之后,我对他有了深深的敬重。这是一个对小说有专攻有追求的人。他的小说,章法娴熟到你感觉不到技巧,却处处都是技巧的程度。他的回帖,不露机锋,却句句入心。我常常反复回味,深感为文为人都是越到高度越谦和。我愿意在他面前,做个勤奋好问的学妹。还不晓得,他愿不愿意收我为徒。

  瑞雪洪荒,他几乎与我同步来到太虚。起初,是他追着读我那些谜一样的小说,现在,是我追着他求教小说方面的困惑。他是中财的新人,但显然已是小说的老手。他对我的每篇小说,回复都达几百字。有几次,读到他诚挚中肯的话语,我都热泪涌眶。我虽然不知道他的年纪,一直“小瑞老师小瑞老师”地瞎喊,但我的年龄是摆在版主申请帖上的,从他喊我“荟蓉”来看,他应该比我略长。我相信只要我在太虚他一定会来,就如只要他在太虚我也一定会来一样。在小说的道路上,我们会彼此鼓励,好好地走下去。

  梅边,因为发在春夜听雨的《旗袍梦》,我与梅兄聊上了,并加了QQ。但仅聊了两次,他就被我骂跑了。为啥?他竟然关心我的身体,说我这样不眠不休地写作回帖不好,要我多休息。那说教的口气,好像我的亲哥一样。我蛮恼火,我工作本来繁忙,再多休息,还怎么写文章啊?我不写文章,你如何认识我?我不写文章,我还是我吗?我反唇相讥,把他赶跑了。可是,可是,只要在论坛上看到他的新文章,我必然要回。只要是看到他的名字,我就陷在没边没际的亲情里。

       还有明月清风的高骏森版主,这是我来中财后遇到的第一个湖北老乡,我在他身上也找到了浓浓的家的感觉。只是,我一向认为现代诗是年轻人热衷的体裁,所以潜意识里把他当弟,而不是兄。我最初称他为“高先生”,他不允,听到我叫他骏森,他挺乐呵的。这更加让我确定他是小弟了。我什么体裁都写,但最不自信的是现代诗。所以,骏森对我诗歌的鼓励显得尤其宝贵。这是我发在明月清风里的《今夜,醉成霜雪在人间白头》后他的回帖:古典现代相融,诗意轻然,往事缠绵,意境挥洒优美,无论是醉在西厢,还是睡在红楼,看雪花儿或是盼月亮,以及思念逝去的爱情,都是一种美,那么这美有伤,有痛,也是美好的。这首诗很有歌的味道,能谱曲,就太好了。熊老师的诗歌写的特别好,别谦虚说自己是外行。

  我相信,所有的相遇相知相惜,都有牵扯不断的因缘。我相信,我遇到的每个兄长,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21:44 | 只看该作者
    本来,是准备写篇好玩的,随便写几句的,一写,写了四千多字,花了六个小时。头都不在脖子上啦!错别字都不检查了,睡觉去了……
3#
发表于 2016-1-23 22:07 | 只看该作者
我碰上沙发了,坐下吧,心安理得了,今天外面冰天雪地,读了您的文字,却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因为你的大气、豪气!    "之蕙兄"  _  当之无愧!   “荟蓉兄”,也当之无愧!多指教!
4#
发表于 2016-1-23 22:08 | 只看该作者
经常坐荟蓉的沙发,也算缘分。不知怎么读着读着,竟感觉无比亲切。一袭大红强势铺满中财论坛,把个论坛渲染得红红火火。这背后是怎样的真挚、激情、倾心和友好,每个人都能感受到。
你点出了七个兄长,加上你,正好凑成八仙。不妨哪天相约蓬莱,整一出“醉八仙”!
5#
发表于 2016-1-24 07:18 | 只看该作者
熊荟蓉 发表于 2016-1-23 21:44
本来,是准备写篇好玩的,随便写几句的,一写,写了四千多字,花了六个小时。头都不在脖子上啦!错别字 ...

难怪原创声明也没加,原来困极了。
别忘了,我也是”熊掌“!
6#
发表于 2016-1-24 07:2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成立民间组织,可以去民政局注册即可。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07:32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6-1-24 07:18
难怪原创声明也没加,原来困极了。
别忘了,我也是”熊掌“!

谢谢提醒!家门兄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07:34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6-1-24 07:23
如果成立民间组织,可以去民政局注册即可。

    是的,后来才知道。当时只是一腔热血,以为出发点是为家乡为文学。现在散了,再注册不行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07:35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1-23 22:08
经常坐荟蓉的沙发,也算缘分。不知怎么读着读着,竟感觉无比亲切。一袭大红强势铺满中财论坛,把个论坛渲染 ...

好主意!18兄,去蓬莱,荟蓉要坐你的白马!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07:36 | 只看该作者
一枚叶子 发表于 2016-1-23 22:07
我碰上沙发了,坐下吧,心安理得了,今天外面冰天雪地,读了您的文字,却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因为你的大气 ...

叶子老师!谢谢你!之蕙兄,我的之兄们现在依然这么叫我的!
11#
发表于 2016-1-24 08:30 | 只看该作者
嗯,在这里总有别样的温暖。
12#
发表于 2016-1-24 08:58 | 只看该作者
熊荟蓉 发表于 2016-1-24 07:34
是的,后来才知道。当时只是一腔热血,以为出发点是为家乡为文学。现在散了,再注册不行了。

那就在这里吧,我在这里已经是第十一个年头了。出了三部散文集,全部是首发在这里的,计划明年或后年再出一部散文集,一部评论集。
13#
发表于 2016-1-24 10:38 | 只看该作者
字里行间彰显十足的个性,建议熊老师做文化创新版块版主,以你的修为和个性,定能胜任
14#
发表于 2016-1-24 10:43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要是遇到重男轻女的父母,即使有哥哥,甚至有几位哥哥,女孩仍然要做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你的境况,我看很不错!
15#
发表于 2016-1-24 10:56 | 只看该作者
你要是经常请喝酒的话,我们也推你当老大哟!呵呵,挺感动的,我们做得还不好,不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02:43 , Processed in 0.16403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