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认识了一位编织渔网的朋友,便缠着人家一定要给自己编织一副好渔网。那位朋友半开玩笑的说道,你一个女孩子家,还会撒网吗?再说了撒网捕鱼可是男孩子干的累活儿。更何况你们这一带又没有丰富的水资源,我微微一笑答道,“这是我的私事,无可奉告”。
提到渔网,顺便交代一下它的由来历史,渔网是在公元前 一万年左右,由地中海沿岸居民发明而使用的,渔网边沿上有铅,当网被投掷到水中时渔网散开落入水中,因为铅比较重所以都竖直向下坠入水中,鱼就被罩在了网中。渔网是渔民的捕鱼工具,同时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那么渔网为何会被设计成“网形”?那是因为人们在捕捞鱼时,只捕捞那些不能从网洞里逃脱的大鱼,而比网洞小的鱼苗或者小鱼则被放过。因为一旦将鱼苗和小鱼也不放过,那么整个水域的鱼类资源会急剧减少,长久以来就会没有鱼可吃了。所以,渔网背后体现的是古代人对于“可持续”的智慧。除此之外,古代人处于对自然或者神明的敬畏或者感激,从而对鱼苗不进行捕获,知足而不贪婪。
在儿时懵懂的记忆里,感觉父亲身边除了必要的农用工具外,更多时日的陪伴物就是他心爱的渔网了。父亲编织渔网通常用尼龙线,这种线比一般的棉线更具有耐老化性能,并且其优异的脱水性能缩短了渔网的入水时间。线选好后,父亲就开始编织渔网了。首先做一条结实耐用的网纲是决定渔网是否好用的第一步。就见父亲用一根八米长的粗线两头交叉对接三次,之后用细线扎住两头。接下来便是渔网的起头。父亲用一个圆筒茶叶盒,从线轴上取六股尼龙线,预留出大约十米,从十米处用线轴往圆筒上缠线,一共缠三十二匝。缠完之后用细线穿过所有线圈,然后用细线扎紧,从圆筒上小心取下线圈待用.从线轴上导下足够一梭子的线,将线缠到梭子上.将网纲从线圈中穿过,绕线圈结成单死结,再把死结下面的线圈用细线扎紧.将网纲的外两端交叉穿插,随后固定到墙壁,横梁上。
织网的过程复杂而又漫长,但父亲从不感到烦躁,而是摆出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就见父亲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尺板的上沿 ,右手拿梭子,将梭子上的线搭在尺板内侧接近线圈弧顶部位,左手拇指顺势将尺板和梭线摁住,左手小拇指钩住梭线,右手食指搭于梭尖之上,从左手无名指和小拇指之间的梭线外侧穿过,向内带出梭线并绕住梭线外旋,将梭线旋转套在食指和梭尖上,这时右手上挑,食指展开与梭尖形成夹角,用梭尖穿过线圈上的任何一匝线。之后再用食指捏住梭尖使梭子穿过匝线,右手拿梭子下坠,这时线圈的匝线被拉直到一定位置,将尺板上沿顶到匝线顶端,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用力捏住梭线和尺板,松开钩住梭线的左手小拇指,右手提梭下拉.这样第一个死结就算完成了,重复,直到织完上面所有匝数。最后就是铅坠、漆网。这样一副精细、完美的手工之作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在儿时的记忆中,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陪伴着父亲去沟壑里捕鱼了。人们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前世小情人,哈哈!现在想来不无道理。喜欢屁颠屁颠的跟随着父亲,独享那份惬意的幸福。
春天,迎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温柔的阳光,踩踏着刚刚返青的小草,吮吸着松动的泥土散发出的原汁原味的泥土的芳香,倾听着鸟儿们欢快的歌声,此刻,我会蹦蹦跳跳地跟在父亲的身后,去捕鱼。我们常去的沟壑有:马四干河、杏花河、正一沟、芽庄湖、小清河、、、陪伴着父亲捕鱼,真是一种无言的享受,只见父亲,双手互动,扭腰甩臂,“呼啦”一下把渔网撒出去,划过一片天空。“刷”的一声扣下一片水域,激起一片水花,随后水花儿荡漾开来,随风形成一片片涟漪。接下来,父亲静声屏气,待网沉底。缓拉稳收渔网,等到网半身浮出于水面,“哗”的一声快速提网上岸。每每收网后的结果多时失望,网中多带有有枝杈、石头、水草,少时有鱼张嘴摆尾,在网中扑腾。见鱼那一刻,我们惊呼着,忙碌着,欢笑着,爽朗的笑声久久在上空回旋。
夏天去沟壑内捕鱼,头顶着烈日的炙烤,脚浸泡在河水中,似乎感觉不到太阳炙烤的难耐。随着汛期的到来,河水上涨,有时, 捕鱼会遇到一定的麻烦,网落之后,或缠于树根,或卡于石缝,遇到此状,父亲会将网绳交给我拉着,而自己潜入水中摘解。每每此刻,我对父亲水性的崇拜升值极点,当然如若父亲较长不露头我会产生无比的恐惶和紧张。我能深深体会到渔网对于父亲有多么的重要,无论冒多大风险也要把它弄出来,有时因为撕扯渔网会破上几个洞,目睹此景,父亲会心疼的不得了,拿回家修补。
冬天,冰河封冻,没法去捕鱼了,父亲会守着火炉,缝补旧渔网的破损处,还会编织新的渔网,我会坐在父亲的身边,全神贯注的看着父亲把梭子穿过来又穿过去,就忍不住让他也教教我,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会把线打成各种各样的扣结,其方法都是父亲教会的。
孩提时,捕到的鱼大都自己享用,但当我们兄妹三人都入了学,为了支付我们繁重的学杂费、生活费,捕到的鱼大的卖掉,小的自己享用。也自此起,离家捕鱼不再是我们爷俩的身影了,而成了父亲一人,很多次,遇到捕鱼旺季,父亲早出晚归,常常在外饿上一整天,但深感疲惫的父亲没有一丝怨言,而是高兴的说,“看到鱼儿入了网,就不感到饿了。”日子一久,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想起此处,我的心在滴血。父亲为了我们兄妹三人能成才,付出的太多了。
老人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一年了,但昔日的捕鱼生活,依然闪现眼前,就像发生在昨天。每次到渔具店见到渔网,就会想起父亲,想起当年和父亲一起捕鱼的情景。父亲在走的时候,母亲让我把渔网放在父亲的身边。有老人最喜欢的尤物陪伴,或许老人不会感到寂寞。
2016年春节马上就要到了,父亲,我好想献上我亲手编织的渔网,让我们再次重温当年的幸福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