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9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父亲的渔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8 1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认识了一位编织渔网的朋友,便缠着人家一定要给自己编织一副好渔网。那位朋友半开玩笑的说道,你一个女孩子家,还会撒网吗?再说了撒网捕鱼可是男孩子干的累活儿。更何况你们这一带又没有丰富的水资源,我微微一笑答道,“这是我的私事,无可奉告”。

  提到渔网,顺便交代一下它的由来历史,渔网是在公元前 一万年左右,由地中海沿岸居民发明而使用的,渔网边沿上有铅,当网被投掷到水中时渔网散开落入水中,因为铅比较重所以都竖直向下坠入水中,鱼就被罩在了网中。渔网是渔民的捕鱼工具,同时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那么渔网为何会被设计成“网形”?那是因为人们在捕捞鱼时,只捕捞那些不能从网洞里逃脱的大鱼,而比网洞小的鱼苗或者小鱼则被放过。因为一旦将鱼苗和小鱼也不放过,那么整个水域的鱼类资源会急剧减少,长久以来就会没有鱼可吃了。所以,渔网背后体现的是古代人对于“可持续”的智慧。除此之外,古代人处于对自然或者神明的敬畏或者感激,从而对鱼苗不进行捕获,知足而不贪婪。

  在儿时懵懂的记忆里,感觉父亲身边除了必要的农用工具外,更多时日的陪伴物就是他心爱的渔网了。父亲编织渔网通常用尼龙线,这种线比一般的棉线更具有耐老化性能,并且其优异的脱水性能缩短了渔网的入水时间。线选好后,父亲就开始编织渔网了。首先做一条结实耐用的网纲是决定渔网是否好用的第一步。就见父亲用一根八米长的粗线两头交叉对接三次,之后用细线扎住两头。接下来便是渔网的起头。父亲用一个圆筒茶叶盒,从线轴上取六股尼龙线,预留出大约十米,从十米处用线轴往圆筒上缠线,一共缠三十二匝。缠完之后用细线穿过所有线圈,然后用细线扎紧,从圆筒上小心取下线圈待用.从线轴上导下足够一梭子的线,将线缠到梭子上.将网纲从线圈中穿过,绕线圈结成单死结,再把死结下面的线圈用细线扎紧.将网纲的外两端交叉穿插,随后固定到墙壁,横梁上。

  织网的过程复杂而又漫长,但父亲从不感到烦躁,而是摆出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就见父亲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尺板的上沿 ,右手拿梭子,将梭子上的线搭在尺板内侧接近线圈弧顶部位,左手拇指顺势将尺板和梭线摁住,左手小拇指钩住梭线,右手食指搭于梭尖之上,从左手无名指和小拇指之间的梭线外侧穿过,向内带出梭线并绕住梭线外旋,将梭线旋转套在食指和梭尖上,这时右手上挑,食指展开与梭尖形成夹角,用梭尖穿过线圈上的任何一匝线。之后再用食指捏住梭尖使梭子穿过匝线,右手拿梭子下坠,这时线圈的匝线被拉直到一定位置,将尺板上沿顶到匝线顶端,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用力捏住梭线和尺板,松开钩住梭线的左手小拇指,右手提梭下拉.这样第一个死结就算完成了,重复,直到织完上面所有匝数。最后就是铅坠、漆网。这样一副精细、完美的手工之作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在儿时的记忆中,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陪伴着父亲去沟壑里捕鱼了。人们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前世小情人,哈哈!现在想来不无道理。喜欢屁颠屁颠的跟随着父亲,独享那份惬意的幸福。

  春天,迎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温柔的阳光,踩踏着刚刚返青的小草,吮吸着松动的泥土散发出的原汁原味的泥土的芳香,倾听着鸟儿们欢快的歌声,此刻,我会蹦蹦跳跳地跟在父亲的身后,去捕鱼。我们常去的沟壑有:马四干河、杏花河、正一沟、芽庄湖、小清河、、、陪伴着父亲捕鱼,真是一种无言的享受,只见父亲,双手互动,扭腰甩臂,“呼啦”一下把渔网撒出去,划过一片天空。“刷”的一声扣下一片水域,激起一片水花,随后水花儿荡漾开来,随风形成一片片涟漪。接下来,父亲静声屏气,待网沉底。缓拉稳收渔网,等到网半身浮出于水面,“哗”的一声快速提网上岸。每每收网后的结果多时失望,网中多带有有枝杈、石头、水草,少时有鱼张嘴摆尾,在网中扑腾。见鱼那一刻,我们惊呼着,忙碌着,欢笑着,爽朗的笑声久久在上空回旋。

  夏天去沟壑内捕鱼,头顶着烈日的炙烤,脚浸泡在河水中,似乎感觉不到太阳炙烤的难耐。随着汛期的到来,河水上涨,有时, 捕鱼会遇到一定的麻烦,网落之后,或缠于树根,或卡于石缝,遇到此状,父亲会将网绳交给我拉着,而自己潜入水中摘解。每每此刻,我对父亲水性的崇拜升值极点,当然如若父亲较长不露头我会产生无比的恐惶和紧张。我能深深体会到渔网对于父亲有多么的重要,无论冒多大风险也要把它弄出来,有时因为撕扯渔网会破上几个洞,目睹此景,父亲会心疼的不得了,拿回家修补。

  冬天,冰河封冻,没法去捕鱼了,父亲会守着火炉,缝补旧渔网的破损处,还会编织新的渔网,我会坐在父亲的身边,全神贯注的看着父亲把梭子穿过来又穿过去,就忍不住让他也教教我,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会把线打成各种各样的扣结,其方法都是父亲教会的。

    孩提时,捕到的鱼大都自己享用,但当我们兄妹三人都入了学,为了支付我们繁重的学杂费、生活费,捕到的鱼大的卖掉,小的自己享用。也自此起,离家捕鱼不再是我们爷俩的身影了,而成了父亲一人,很多次,遇到捕鱼旺季,父亲早出晚归,常常在外饿上一整天,但深感疲惫的父亲没有一丝怨言,而是高兴的说,“看到鱼儿入了网,就不感到饿了。”日子一久,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想起此处,我的心在滴血。父亲为了我们兄妹三人能成才,付出的太多了。

  老人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一年了,但昔日的捕鱼生活,依然闪现眼前,就像发生在昨天。每次到渔具店见到渔网,就会想起父亲,想起当年和父亲一起捕鱼的情景。父亲在走的时候,母亲让我把渔网放在父亲的身边。有老人最喜欢的尤物陪伴,或许老人不会感到寂寞。

    2016年春节马上就要到了,父亲,我好想献上我亲手编织的渔网,让我们再次重温当年的幸福时光。


2#
发表于 2016-1-28 18:52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缠着朋友给自己编织一副好渔网?带着疑惑读下去,看到了父亲织网的乐趣,看到了父女俩大鱼的舒心,看到了老人以渔养家的艰辛。。。最后,谜底揭开,让读者无限温馨。好文!
3#
发表于 2016-1-28 19:06 | 只看该作者
俺年轻时打过鱼,对渔网这东西知道,织起来不那么容易,打渔,十网有九网空,打到一网就成功,呵呵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0:05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1-28 18:52
为什么缠着朋友给自己编织一副好渔网?带着疑惑读下去,看到了父亲织网的乐趣,看到了父女俩大鱼的舒心,看 ...

谢谢18老师来读,忆往昔,感慨在心。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0:08 | 只看该作者
姬宇 发表于 2016-1-28 19:06
俺年轻时打过鱼,对渔网这东西知道,织起来不那么容易,打渔,十网有九网空,打到一网就成功,呵呵

谢谢姬宇老师来读,嘿嘿,和俺一样大感受呀,亲切!
6#
发表于 2016-1-28 21:55 | 只看该作者
看着文字,就想起儿时曾经捕鱼的过程。
不过我那时用的是堵网,也只能算是堵鱼玩儿,算不得正业。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09:20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1-28 21:55
看着文字,就想起儿时曾经捕鱼的过程。
不过我那时用的是堵网,也只能算是堵鱼玩儿,算不得正业。

谢谢安然老师来读,也希望晚辈这点不成熟的文字能给老师带来儿时快乐的回忆,问好了!
8#
发表于 2016-1-29 22:12 | 只看该作者
文字背后是浓浓的温情。问候祝福!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3:01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6-1-29 22:12
文字背后是浓浓的温情。问候祝福!

谢谢夏版主,昔日的那些苦难经历刻骨铭心,也只有经历了,才能更懂得,才能加倍珍惜,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我从教18年来,不求回报,只求学生们能学有所长,但令我感到不安的是,我的收获比付出多而又多,我曾不知一次自问自己,孩子们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啊?班内成绩第五十二名的一个学生告诉我,“因为老师你待我们一视同仁”,顿时,我流泪了。
10#
发表于 2016-1-30 04:00 | 只看该作者
亲情悠悠,温情脉脉。从夕阳的文字中,我们总能读出一种柔柔的暖意来!谢谢夕阳的好文!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08:52 | 只看该作者
范廷伟 发表于 2016-1-30 04:00
亲情悠悠,温情脉脉。从夕阳的文字中,我们总能读出一种柔柔的暖意来!谢谢夕阳的好文!

谢谢范老师的精彩点评,感觉心里暖暖的,我会继续努力的!
12#
发表于 2016-1-31 11:25 | 只看该作者
孙老师巧设悬念,语言优美,又一篇佳作美文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4:51 | 只看该作者
山东滨州何西国 发表于 2016-1-31 11:25
孙老师巧设悬念,语言优美,又一篇佳作美文

谢谢小何来读,更希望我们能在中财这方文学沃土上,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开心、快乐,新年快到了,问好了!
14#
发表于 2016-1-31 15:25 | 只看该作者
也有捕鱼撒网的经历。一张渔网浓缩了一段往事,一段往事浸润着一份亲情,文字温暖,耐人寻味。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5:38 | 只看该作者
虞城传奇 发表于 2016-1-31 15:25
也有捕鱼撒网的经历。一张渔网浓缩了一段往事,一段往事浸润着一份亲情,文字温暖,耐人寻味。

再次感谢虞城老师的精彩点评,春节马上到了,问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02:00 , Processed in 0.13170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