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苏相宜 于 2016-2-11 09:31 编辑
最近频繁想起电视纪录片里一个北漂姑娘,她摇着轮椅生煤炉烧水,在寒风中挤公交,一家家公司面试碰壁。当年的我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轮椅都用不利索,她在我眼中如同超人。当年的我,想不通为什么人人涌向北上广。
2015的我,数不清去过多少地方。天津商业大学的春风,河北工业大学的秋色;北京青砖黛瓦的胡同,灯红酒绿的后海;浊浪拍岸的塘沽海,碧水蓝天的三亚湾;二年一聚的瓷娃娃病友大会,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济南民俗展览馆,安徽省立博物馆,天津古文化街,北京科技馆,《花田半亩》作者田维笔下最爱的798艺术区,还有田维不知道的温馨的天津市武清区图书馆、武清影剧院……
而这些风景背后,是往往早晨五六点就起床收拾去赶头一班城际,我练就了在车上哪怕只坐一刻钟也能呼呼睡一觉;是狂奔在地铁站内寻觅一架无障碍电梯,有时在地下跑的比地上逛的路程还长;是为了省钱,可以两顿啃一个烧饼,两三公里的路自己摇轮椅;是千里迢迢返乡遭遇飞机拒载,是在出差的列车上犯胃病吐得一塌糊涂……照片拍不下来的这些经历,锻炼了我的体魄和心性。我体验到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的分量。
如果此生来得及,我愿写出所有相遇又送别的一张张可爱的面庞……春天的503出租屋很热闹,有辛勤的厨娘玉芳,有趁出嫁前跑出门感受自由的妙妙,有偶尔从老家工地回来的像非洲孩子的文博,有抱着电脑当客服赚钱却没时间花钱的老虎,有经过北漂风霜准备定心读大学的老姜,有老姜的室友和属于他们的故事……曾经我们组成“看海远征军”,扶持着彼此的轮椅跨过一道道坎;曾经大家醉得一屋狼藉,我想过逃离放弃这个家。夏天后的503回归宁静,其中两个生命永远定格在青春年华。留下的我们仨相互依靠着继续前行。玉芳对我说:“咱们哪天分散天涯可能就难再聚了,所以啊我有精力就给你多做几顿饭。像老虎,我想给他做好吃的已经来不及了。”秋天,小区里的另外几户瓷娃娃——小樊、大栓、灿灿等——陆续回家乡,我们真正独立。过年,503迎来新伙伴棋,我们四个分别来自重庆、四川、安徽、河北的轮椅党,连同一只刚收养的流浪猫,共度了我在北方的第一个春节,玉芳用医院刘主任等朋友送的年货做了丰盛的年夜饭。历经那些分分合合、生死无常,我们逐渐学会包容、珍惜。有时老友小聚之后,大家一边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唱起《时间煮雨》,我感到相遇过的伙伴都还在一起走着,在远方,在心间。
2015是我深感“时间不够用”的一年。身处异乡陌生人群中的如履薄冰的孤独,“力不胜任”“分身乏术”的焦虑,多少回我快支撑不下去了。感谢表哥,他在电话里一遍遍鼓舞我:“好儿女志在四方……越是极限的时候,越能磨练你的毅力和能力……你要珍惜现在幸运拥有的好环境,能出力时多出力,等你老了,至少有值得回忆的东西。”我打起精神尽量开开心心完成每项工作,寒来暑往默默奔波在从住所到医院的一公里路上,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就努力汲取养分、打开眼界。我在蹒跚中也练得能用助行器走一走,二十多年终于换了个姿态面对生活!抽出空来看电影、写征文、读专业书,于忙碌中寻找节奏,于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声音。身为一枚石子,在小溪,你就该安静守着你的位置;在大河,你就该磨去多余的棱角,勇敢前行。前行中,我接近了父母曾处的而立之年,希望我也能慢慢接近父亲的沉稳,母亲的豁达,和接近哥哥在我离开家乡时的叮咛要求:“善作魂,诚立身,勤为本,俭养德,和为贵。”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自认是个偏向于活在过去的人,当下奋斗的动力是为了将来的我回首过去时候无憾。普鲁斯特讲“生命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今天的我,有点懂了那个北漂轮椅姑娘的选择;人性是不能摆脱诱惑的,前方风景的诱惑,令我们忘却脚下的坎坷,风雨兼程。有时看自己某些时期的文字,掩卷不相信自己真的走过来了,由此更深感知到在黑暗中为我点亮烛火的人们的良苦用心。
我站在生活的沉积岩上,看光阴流转又一岁。
我站在生活的沉积岩上,学习接纳未知的阳光和风雨。
我站在生活的沉积岩上,感谢你们来过我的生命。
2016 正月初三
相宜 于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