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1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游青州古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5 1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夕阳1 于 2016-2-25 18:19 编辑


     “青州高城雄九州,城门天上飞琼楼。迢迢紫陌香尘起,车马争驰迅流水。嵯峨城阙帝子宫,天人遥镇沧海东。海波镜净寂不动,鲸鲵不敢扬天风。”从明朝诗人吴斌这首诗里不难看出青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今天我和我的文友们将一起走进这座国内闻名、充满了浓浓文化气息的历史古城。首先步入北门大街,北门大街是重要的南北纵向街道之一,已有1500年的历史,因北接城北门而得名。全长500多米,五道条石铺就,南高北低。南接偶园街。街两侧府第、衙署遗址众多,店铺云集。有明代谨身殿大学士刘珝昭贤祠、清代左都御史房可壮家祠等。北门裏坊为北门大街之地标性建筑。坊额为“北门裏”,抱柱联为:“看似砖旧石残,想当年九州商贾纷至,甚是热闹;其实人杰地灵,见今朝世界宾朋沓来,尤为繁荣。 ”

    顺着北门大街左手边拐进便是偶园古街,其内众多精美的古典建筑及大量的楹联、匾额更为人们津津乐道,为古城平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古街内牌坊众多,不下二三十座,显示出古时青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物鼎盛的景象。这些牌坊,主要包括大宗伯、尚书里坊、柱国坊、 一门科第坊、大学士坊等。明代,青州在朝廷任职的官员众多,府第、祠堂聚集城中,所立牌坊众多。

     进入古街行走不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宗伯牌坊。抱柱联两联:一是“大臣气度,朝堂柄政扶社稷;名士风流,海岱会集留诗篇”; 二是“立朝骨鲠,谠直敢言名已闻;平居性澹,门无干谒廉有声”。 此牌坊为旌表青州人陈经所立,陈经,明青州府益都县城里(今青州市)人,正德九年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性耿直敢言,“立朝三十年,门无私谒,卒后囊无私遗”。工诗文,善草书,存世诗作见《海岱会集》。当年立此坊时,陈经任礼部尚书,即“大宗伯”,故坊额中有“大宗伯”三字。顶额“聖旨”。

     跨过“大宗伯”行走数百步,便见“柱国坊”。牌柱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下联为“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北面抱柱联,上联为“忠廉立殿堂,史称贤相,功与云山并峙”,下联为“仁孝满乡里,世誉楷模,德同阳水共流”。“柱国坊”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刘珝所建。

      在过去,牌坊不是随便可以立的,是有明确规定和程序的。这些牌坊风格各异,蔚为壮观。但均带有纪念性和很强的装饰风格,使古大街街道形成了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

      在众多牌坊中比较显眼的是“一门科第坊”。牌坊的题额是“一门科第”,顶额有“圣旨”二字;南面抱柱联,上联是“科第连绵,彰显东州文运”,下联是“事功卓著,堪称北海世家”;北面抱柱联,上联是“一门风雅,多少芝兰玉树”,下联是“几代书香,无穷国栋良才”。一路行走中听旁边的两位老者闲聊时得知,一门科第坊是冯氏家族四世的进士、举人。冯氏家族是青州著名的科第望族,时称“北海世家”,科甲蝉联,闻人辈出,连续四代人中有进士六人,举人三人,以“父子进士”、“祖孙四代皆进士”等科举为佳话,享誉士林。冯氏家族还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闻名海内。自明代始,冯氏家族,祖孙绵延,家学相承,形成了深厚的家学积淀。有“彼父子质行齐鲁,诸儒莫及”之誉。

   行走古街上我们还品味了“尚书里坊” ,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石茂华而立。石茂华,青州府益都县人,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文治武功,政绩卓著。后以养老致仕归家。明万历年间,适逢陕西大歉,朝廷以他曾在此地任职多年,民望很高,又重新起用,命其前去督抚救灾。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石茂华,马不停蹄赶往灾区,为安置灾民日夜操劳,终因劳累过度,吐血而卒。朝廷特下圣旨,遣官营葬祭祀,建造了这座牌坊。此为还有“大学士”牌坊,始建于嘉靖二十二年,为旌表青州府诸城县人翟銮而立。

    古街行至尽头便是阜财门---古南阳城南门。阜财,财富丰盈也!城门楼砖木结构,二层建筑,重檐飞梢,歇廊环绕。体量庞大,造型优美,庄重大气,可谓青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城门楼上悬挂四块匾额,分别为“云开天府”、“地控海邦”、“东方古州”、“三齐重镇”,在南门城楼上悬挂这四块匾额,充分彰显了古代青州的重要历史地位,使得南门城楼更加壮观。

    游览青州古城还能品尝到这里的传统名吃,像兴隆糕点,东关酱牛肉、蜜三刀、绿豆糕、衡王府香鸡等。兴隆糕点创办于清朝道光年间 ,品味纯正,独具特色,受世人称赞,历经几百年 ,兴隆不衰。今掌门人脱安利已是第五代传人,门头购买要排队。尽管供不应酬,但糕点质量始终不变,世代秉承着老祖宗诚信经营的原则。在众多名吃中,“老槐树煎包”令人叫绝。老槐树煎包是因为老槐树而得名,在古街偶园街上有棵老槐树,老槐树旁有个清真的水煎包铺而得名,“山东境内无死槐”,是说山东省内即使槐树中间的树干空了,它也不会死去。还可以几百年生长。老槐树煎包馅有两种,一种是牛肉的,一种是素馅的就是豆腐里面放点韭菜,两种特色两种口味,但都美味爽口,现早已过了吃中饭的点,你瞧!很多人排队购买。行走于古街,你会看到遍地是出售“魏七小麻花”的摊点,青州魏七小麻花,拥有代代相传的家族秘制配方,独特的手工麻花制作技艺。多年来,传承着一条祖训:手工做、专心做、放心食。魏七小麻花推陈出新,将传统手工麻花的技艺文化与现代的饮食文化结合,创新美食艺术,其品相金黄,花式层叠相扣,口感酥脆不腻,可休闲品味,又可佐酒伴茶。

    青州自古以来就是满、汉、回等多个民族的聚集地,各民族特有的饮食、风俗、服饰等都独成一体、各具特色。其中青州回族的清真美食更是做工考究、远近闻名。回族人的肉食以牛羊肉为主,其加工、制作、吃法上都具有独特的讲究与工艺。炖牛肉、爆炒牛肉、大块子牛肉、牛肉丸子、炖牛排、清蒸牛舌、炸里脊、炖羊茬、全羊汤、牛尾汤等都是上等的清真美食,特别是回族的清真酱牛肉,更是让人大饱口福,回味长久。

     青州古城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王朝的贤臣良将在这块名人荟萃的土地上,均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历史并存的重彩轶事。宋代名臣寇准、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都曾在此为官施政,建立了为后人称道的政绩;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夫妇曾寓居青州十余年,留下了留传千古的词林绝唱;宋朝宰相王曾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三元及第奇才佼佼者。铁面御史---赵抃,才华洋溢,其诗文造诣,炉火纯青。让人吟来,荡气回肠,如亲临其境。北宋庆历年间的名臣张方平一生,慷慨义胆,视金如土。对人豪爽,宁折不弯,气节如松竹。当时王安石很器重他。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都是一学术上的高峰,至今无人能敌;至若燕肃、陈经、刘珝、冯溥、李文藻等青州籍历史名人,更是灿若星辰。抗倭名将邢介名震朝鲜半岛令倭寇闻风丧胆。游览古城会领略他们的风采。令人大饱口福,回味长久。

     游青州古城,收获颇多,古城古韵,让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2#
发表于 2016-2-25 18:20 | 只看该作者
先坐沙发!
3#
发表于 2016-2-25 18:28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积淀,文化元素深厚;游历其间,濡染一身清雅。
4#
 楼主| 发表于 2016-2-25 18:30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6-2-25 18:28
历史积淀,文化元素深厚;游历其间,濡染一身清雅。

多谢高老师精彩的点评,问好了!
5#
发表于 2016-2-26 14:31 | 只看该作者
细致的游记,特别是对于那些美食,直让人生馋。
6#
发表于 2016-2-27 09:53 | 只看该作者
山东人杰地灵,看了你的游记,感觉青州古城也是非去不可的地方了!
7#
发表于 2016-2-27 15:46 | 只看该作者
走得仔细,记得有心。青州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值得记录的东西太多。有机会再去看看范公亭和李清照故居。
8#
发表于 2016-2-27 16:18 | 只看该作者
错过了同游古城的机会,跟着夕阳的文字也过了一把赏古城的瘾,古城古韵,文化深厚,瞅机会定去看看!人生,唯爱和美食不可辜负,冲着那些美食也要去游一游青州古城!
9#
发表于 2016-2-28 13:27 | 只看该作者
嘿,没去过青州古城,从夕阳的文字里领略一番,也是别有风味。
10#
发表于 2016-2-28 13:27 | 只看该作者
嘿,没去过青州古城,从夕阳的文字里领略一番,也是别有风味。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20:13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2-26 14:31
细致的游记,特别是对于那些美食,直让人生馋。

有幸与安然版主相见的话,等会把这些美食带给你!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20:15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2-27 09:53
山东人杰地灵,看了你的游记,感觉青州古城也是非去不可的地方了!

谢谢18老师来读,古城古韵的确收获不小!问好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20:15 | 只看该作者
范廷伟 发表于 2016-2-27 15:46
走得仔细,记得有心。青州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值得记录的东西太多。有机会再去看看范公亭和李清照故居。:h ...

谢谢范老师的鼓励,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20:17 | 只看该作者
一枚叶子 发表于 2016-2-27 16:18
错过了同游古城的机会,跟着夕阳的文字也过了一把赏古城的瘾,古城古韵,文化深厚,瞅机会定去看看!人生, ...

哈哈,遗憾之处,走的匆忙忘记给叶子姐捎些美食回来,下次一定补上!
15#
发表于 2016-3-1 22:33 | 只看该作者
游记文字应该有所感,个人以为。不过美食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9 01:00 , Processed in 0.13693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