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40|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歪脖子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4 01: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6-2-24 14:04 编辑

  鲁迅的后花园可以看见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也是枣树;我没有后花园,但我的屋后也曾经有两棵树,有一是歪脖子树,现在没了,被人锯了;另一棵树,准确说不算树,太小,就在屋后墙根落水管下,我站在四楼的窗口看不到躲在墙根的它,但内心会感觉到它的存在。

  曾经那歪脖子树,静静的站立在我屋后车库墙外的河岸上,正对着我厨房的后窗口。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是单身汉,每天我厨房做饭时,抬头就见撞进眼里的是一抹小小的绿。那绿就是歪脖子树,那时它还是毫不起眼一棵小树,我每天就这样看见它,它也不会跟我打招呼,就那样在我窗外静静的站着。春天站到夏天,渐渐的满身绿色;秋天一直站到冬天,慢慢落叶凋零。就像一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朋友一样,太熟悉就视若无睹了,直到有一天,他从我眼前突然消失时,我才会突然懊悔的叫一声:我曾经还有这样的朋友呢?以前怎么就没有关注到它呢?

  我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喜欢用相机四处瞎拍,然后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照片变成老照片,而老照片中的一景一物就承载着我记忆的线索,顺着它们慢慢梳理,我的已经逝去的人生往事就慢慢清晰起来。

  作为一个懒惰的宅男,拍的风景照很少,我的后窗外风景是我无聊时经常拍摄的寥寥可数的景物。每年的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后窗外的照片我拍下了无数,后窗外那条河,河边的芦苇,河里的船,河对岸的河堤、庄稼、远处的村庄……。可是,我的照片里偏偏找不到这棵曾经最熟悉的歪脖子树,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悔我曾经对它的忽视。

  人生的记忆总是依托着一些具体的东西承载,正如故乡老家门口的泡桐树一样。我想起故乡,就会想起它们,想起故乡泡桐树下的儿时生活,夏天泡桐树下乘凉,泡桐树下听邻居叔叔讲故事,泡桐树下母亲给我每天早晨梳头……于是,故乡老屋前的泡桐树对我来说便成为一把开启故乡记忆的钥匙。

  那河岸边的歪脖子树,也承载着我一段青春岁月的记痕,想起它,我就会想起单身汉时过剩精力的时光,青春的彷徨、兴奋和茫然……

  记得那年我才搬进现在的房子,那时候我还很年轻,新房子正在装修。八月份夏天正热,河边的歪脖子树上知了正‘吱吱’叫得人烦躁不安,正站在凳子上吊天花板的的工人指着窗外喊“快看”,围墙外歪脖子树下一对男女正在偷情约会。我们在屋内看见他们,他们却看不见玻璃反光下的屋内的几双贼眉鼠眼,正在远距离欣赏那一活色生香的香艳场景。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就不由得联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躲在床下偷看米兰的性感的小腿肚。年轻的岁月,允许犯错的年龄,歪脖子树会有这样的容量吧!

  偶尔有过往船只停靠时,顺手将缆绳拴在那歪脖子树干上,船上人家的小孩叽叽喳喳的从那树冠后冒出来走上岸边嬉戏,船上的男人女人阳光下慵懒的劳作。我静静的站在后窗口,无聊的观看那船来船往,打发那段青涩无聊的时光。那时的河水没现在污染,还可以游泳,那时候这歪脖子树下还隔三差五的有鱼鹰船捕鱼。自然,那时候的雾霾也没现在这么浓,pm2.5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而远离我们的视野,那年我的后窗外歪脖子树绿意怏然;那年我的后窗是长年打开的,窗子吹进来的空气是清新的……

  后来有一年夏天我正在午睡的时候,被一阵嘈杂的手动电锯声吵醒。附近的农民因为一点点蝇头小利而将屋后河堤上一排树都给锯了。我至今仍然感受到那电锯似乎锯在我心上,我能感受到心头滴血的疼痛和愤懑。但那时我太怯弱,我没有勇气出门去阻止,因为那锯树的农民是栽种它的合法主人,也因为那农民是熟人,而我实在抹不开面子。我至今仍然记得我当时在屋内听着电锯声而愤懑的胡思乱想,我幻想假如我有一支枪,比如我小时候玩过的气枪,拿着气枪偷偷伸出我四楼的后窗口,瞄准那电锯的锯片射击。想象正午的阳光下,飞速的铅弹与那高速旋转的锯片撞击的场景,高速旋转的锯片被子弹狙击,电锯的碎片因此四处飞溅,犹如复仇的礼花绚烂开放……,又或者偷偷躲在窗下拿着一块砖头远远扔到墙外,砸中那锯树人的脑袋,想象脑袋开花血液飞溅的快感,便如炎炎烈日下街头卖不掉的摔碎而腐烂的西瓜……我这样胡思乱想着,宣泄着我的恨意,但这只能是怯懦的意淫,我的无奈让我联想起做着白日梦的阿Q幻想着怎么拿赵秀才和假洋鬼子撒气……

  后来,我的后窗后便光秃秃了,缺乏歪脖子树绿意点缀的视野多了苍白和单调,我的青春岁月就这样随着歪脖子树的倒掉渐渐的成为过去……

  后来,又过了几年,因为没有树木的护堤,水土流失渐渐加快,河堤慢慢塌了,河水渐渐有危及车库围墙的危险。河对岸的农民因为贪图小利,将河边草木都铲除种了庄稼,却加速了河岸的塌方,渐渐演变成缺口而淹没了自己家的良田……

  再后来,工厂越来越多,河水污染而无法游泳。雾霾天也渐渐的越来越多,后窗吹进的风常常隐隐有股烟味,后窗便渐渐的被我大多时候关闭,窗外的小河和河岸的景物便和我隔了一层模糊朦胧的玻璃。

  当我们连一歪脖子树都无法容忍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心胸就狭隘到容不下自己了。

  歪脖子树,它虽然是歪的,但在我眼里正如天然的盆景,它的歪脖子树干却是天然去雕琢的野趣。正如遍布无数乡村的杂树,或许没有名贵风景树外形秀美,但是看到它们岑差不齐的身影,我们便知道这是中国的乡村,我们曾经农耕时代的故乡,我们的老家,我们无数乡愁的起源地。

  继中国梦之后,乡愁成为另一个直抵人心深处的代词。当今的中国,很多人的梦想其实并不是大富大贵,也不是酒色财气,更不是华宅豪车,而是渐行渐远的故乡。每一个当代农耕时代和工业社会转型期间的中国人,他们都有这样的愁闷,他们在转身步履匆匆踏进车水马龙的都市时,他们在跻身水泥森林中的高楼大夏时,他们再也回不去曾经的,那一棵棵乡野歪脖子树所护佑遮蔽的故乡。

  我的记忆里,屋后的歪脖子树就变成这样的象征,当年夏天的无情电锯锯倒它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声叹息,叹息一个纯朴自然的时代的逝去,叹息一个浮躁势利的时代的来临。小时候父亲在家前屋后栽树时,曾经和我说过,有人的地方就应该有树。当今天我们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多,车流越来越快,但曾经可以让我们悠闲走马观花的浓荫大道却越来越少,近乎绝迹;我们的学校建筑越来越新,越来越高大,但我们的学校却渐渐见不到一老树、大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大树都见不到的学校,干燥而缺乏树荫下富氧阴离子的学校又怎么树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天面前,人和树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歪脖子树是天然的,而歪脖子人或许是我们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所人为扭曲变异的产物!

  歪脖子树被锯了,一个时代走了,窗外雾霾渐渐浓了,只好常常关闭厨房的后窗。我做饭时常常隔着模糊的窗玻璃看着远处冒着浓烟的烟囱,就像长大后的迅哥儿和长大后的闰土,隔着一层不可穿越的距离,而儿时的《社戏》还有海滩月光下看瓜刺猹的少年只能成为一种远远的故乡回忆。

  歪脖子树就这样成为我青春时代的一个记痕,一个无法抹去的隔膜,我的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捉摸不到的乡愁!



歪脖子.jpg (256.85 KB, 下载次数: 628)

歪脖子.jpg

歪脖子.jpg (951.71 KB, 下载次数: 570)

歪脖子.jpg
2#
发表于 2016-2-24 08:2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树的村庄便没有了骨架,时间一长便会坍塌,对于微风兄所录感同身受。
3#
发表于 2016-2-24 08:31 | 只看该作者
当心中中最后一抹绿色被无情地割走时,心中腾起的雾霾与现实的雾霾遥相辉映,再也无法抹去了!
4#
发表于 2016-2-24 08:31 | 只看该作者
当心中中最后一抹绿色被无情地割走时,心中腾起的雾霾与现实的雾霾遥相辉映,再也无法抹去了!
5#
发表于 2016-2-24 09:07 | 只看该作者
树没了,怀念还在,只是留下的还有遗憾。每一片绿都值得写出感人的篇章。
6#
发表于 2016-2-24 09:34 | 只看该作者
曾经怀念蛐蛐,治疗乡愁的药信。
一个朴素时代的逝去,迎面而来的另一番风景,终需面对。
7#
发表于 2016-2-24 09:39 | 只看该作者
一种奇怪的阅读现象,作者的记忆停留在歪脖子上上,而浮现在眼前的却是造炊身影。继而是出了锅的热气腾腾的炒菜,甚至想像作者后来是一个模范丈夫。
8#
发表于 2016-2-24 09:42 | 只看该作者
老师以小见大,浮想联翩,抨击时弊,读来甚是得意。拜读了!
9#
发表于 2016-2-24 09:42 | 只看该作者
老师以小见大,浮想联翩,抨击时弊,读来甚是得意。拜读了!
10#
发表于 2016-2-24 11:13 | 只看该作者
那天和亲家步行十几里之外的慕山桥游玩,绿树美景,自是喜人。不过那全是人工使然。
当我们无法安顿一棵树时,其实就是自掘坟墓了。
提醒下,文中不少树的量词,写成了“颗”。
11#
发表于 2016-2-24 12:00 | 只看该作者
后窗的风景,以一棵树为主角,延及相关的观察和随感。可以随着文字深入其中,领略一番感怀。窗外曾经也有一棵歪脖子树,想留下奇特造型的图片的时候,已经被铲除成为一片空荡荡的水泥地了。那也是孩子们情侣们攀爬和玩耍的小道具。
12#
发表于 2016-2-24 12:06 | 只看该作者
写作角度好!结尾余音袅袅!荟蓉学习了!问好微风老师!
13#
发表于 2016-2-24 16:16 | 只看该作者
赏析,给予情感与一棵很有特色的树——歪脖子树,表达对故土热恋。
14#
发表于 2016-2-24 19:17 | 只看该作者
曾经总有很多东西,使我们难以忘记。
15#
发表于 2016-2-24 19:25 | 只看该作者
细腻的文笔蕴含着对青葱岁月纯净年代的深厚情感,及对过往的无限留恋。学习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 22:15 , Processed in 0.06249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