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02|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茶香袅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8 0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6-8-18 06:59 编辑 <br /><br /> 
  
  我看那杯茶的时候,它也在看我。我是没有经历风霜的我,它是在沸水中滚过的茶。在它面前我长了一双陌生的眼睛,也同样在用陌生的情感解读它的故事。茶是好茶,源自西湖边的龙井村;水却并不是好水,只是自家过滤后普通的自来水。但我依然从这水与茶中嗅到了芬芳,带着一缕人间烟火的味道,带着一种质朴的气息,仿佛再次回到了杭州,再次坐在龙井村的茶屋里品茗一样。
  
  人都说,世间的茶汤唯有虎跑泉水与西湖龙井搭配出来的为最佳。那天,我没有去虎跑寺游览,更没有在虎跑泉水前滞留,不是心里不愿,而是不敢。我害怕见到那位大师,害怕在他庄严肃穆的雕像前落下泪来。尽管,这泪水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七十三年以后的事了,尽管大师不染尘埃的心也早在“悲喜交集”里终结。但是,对大师的敬畏还是让我对虎跑寺避而远之。我去了附近的灵隐寺,与我的友人一起,去拜祭了一位怪诞的佛家形象——济公。
  
  济公,原名李修缘,是个世俗人眼里疯疯癫癫的得道高僧。他出身豪门,凡事拿得起放得下,既修得了佛法,也对人间世事充满了爱心。他不畏惧权贵,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嬉笑人生。济公的内心是火热的,也常借助高超的医术为百姓们治病。在济公修习佛法的世界里,尘世是美好的,酒肉是可以穿肠而过的,他不需要受佛家戒律的约束,只需用他的心智修习佛学禅意。但这些虎跑寺里的弘一大师是做不到,严谨的性情束缚住了他的思想,对肉身的苛刻更让大师时时处于挣扎状态。大师修的是律宗,着重于研习及传持戒律。这是与疯癫的济公不同的,虽同样才华横溢,同样半路出家,却殊途同归,留给后人印象的也只如这杯中的茶片,不同形,不同味。
  
  唐代大诗人杜牧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站在西湖边,我看不懂那些庙宇,更谈不上懂佛法。我更难以理解僧人们出家别舍的理由。当导游在耳边说道众多寺庙的名字时,我内心是震撼的。西湖很美,美到可以让那么多好男儿迷醉在此,远离红尘、背离亲情,美到青山绿水之间总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惆怅。南朝的梁武帝、五代时期的吴越王都曾在西湖边修习佛法,就连那个满族人康熙帝也曾在这里流连忘返,为灵隐寺写下了“雲林禅寺”的匾额。而现身在这里的文人骚客呢,他们的诗词故事更是多得不胜枚举。时间的长河里,仿佛西湖边的寺庙便是一处圣地,也仿佛这圣地就是专门为出家人筑建。
  
  于是,我从那些禅意浓浓的寺庙前嗅到了一种味道,穿越世纪,袅袅而来,那是一种清新素雅的茶香,如十月的桂花一样绕在人的身边挥之不去。茶香中,我仿佛看到了弘一大师和济公的面容。一个安静祥和,一个怒骂嬉笑;一个周身充满了禅意,一个内心埋藏着执著。两位大师秉性不一,却追求相同,如不同种类的茶在最后终归于一杯水。他们各有造诣,一个是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一个是宋太宗驸马李遵勖的世孙,才华横溢,撰有《镌峰语录》十卷,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他们也仿佛是这人间极品,茶中珍馐。在佛界,两位大师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在人世红尘中,他们却是最受人尊重的。只不过我更敬重弘一大师,虽然他可以无情到抛妻离子,无情到放下岁月赐于他的全部天赋,去修一门在当世几乎无人问津的戒律。
  
  虎跑泉里的水一定是在甘冽醇厚的,在弘一大师决定落发修行的那一刻。而浸在虎跑泉水中的那壶龙井茶也一定是叶片朝上的,向着每一个可以舒展的地方发散它迷人芳香的。大师一定在虎跑泉水和那杯淡黄的茶汤前沉静,不再听世外喧嚣的风声,不再看寺外繁乱的红尘。他要去修度自己,到一个没有苦恼,纯净、纯粹的世界,去讨一份生命最初的本真。灵隐寺前,冷泉亭下的水也一定也是清凉甘冽的,虽然宋代大诗人苏轼说它“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虽然它喷涌不息,晶莹如玉,流淌在灵隐寺前不知名的池面上。但灵隐寺里的水还是留住了济公活佛,让这位似痴若狂,举止不同于凡人的圣僧成就了他的辉煌。这,也许都是佛法使然。
  
  眼前的这杯茶,让我在恍惚之中悟到了某些禅意,知了佛家所说的内心修为。人在世中正如茶在水中,虽经历上下沉浮,终归还是要落于安静的。茶浸泡于水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杯好的茶汤,只是为了静心地走过。它被自罐中取出,在沸水冲泡前轻放于杯中,它可能会遵循茶道礼法,也可能只是为了随心所欲,但一样都达到了意念中“和、敬、清、寂”。看茶的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内心是淡然的,淡然到能感受到茶香在身体内部升起。虽然这茶香并没有让我太过陶醉,但它也不曾让我远离。在这杯茶前,我无需像两位大师一样不食人间烟火,遵从清规戒律。红尘一缕因茶香,人生赋予的也许更应该是毕生要呵护的,是爱与亲情之下的安然。正如那天逛寺庙的许多游客一样,并不只是独身出行,而是与家人、友人簇拥相伴。
  
  龙井村卖茶的女子长得很清秀。她好言多语,在我们进门的瞬间从内屋里小跑出来,脸上带着微笑。她说,你们是买茶的吗?我的茶都是今年刚炒制出来的新茶,香得很。我看到她的茶屋不大,看到她储茶的坛坛罐罐摆满了小屋。三个大小不一的笸箩整齐地搁放在桌子上,里边盛满了鲜嫩的茶。茶是青绿泛黄的,叶片扁平,上尖下圆。卖茶女子热情地说着话,热情地捡了茶片给我们尝。那茶苦中带甜,清新素雅,如寺庙里传出的气息——在苦中悟禅。女子说,你们可以随便看看,不买没关系的。我挑了个位子坐下来,看友人与她搭讪。意念里忽地又晃出了两位大师的模样来,我不知道这里的茶弘一大师是否品过,济公活佛是否品过。他们的踪影是否也曾在这里流连往返?
  
  透过清净的玻璃窗子,我能看到屋外的茶园。一棵翠竹婆娑在那片茶园之上,成就了一幅极美的景致。翠竹下是卖茶人的两个孩子,一个五岁大小,一个十二三岁。他们说说笑笑,时而用脚去踢一块浑圆的石头,时而将一只啄食的鸡仔撵得很远。穿在女孩身上的花裙子跳跃成一只蝴蝶,穿在男孩脚上的白球鞋幻化成了小小的云朵。茶的香气袅袅升起,弥漫在我的四周,诱惑着我看事物的眼睛。我说,这样的日子真好!如果可以,我也想在这里做一个茶农,过一把神仙般的日子。卖茶的女子哈哈大笑。她说,这样的日子我送你,这里的茶我也送你,只是我那两个孩子是万万不能送你的!我也笑了,在笑中又仿佛看见了两位大师。他们也在笑,只不过一个端庄、一个顽皮。
  
  弘一大师是清苦的,他修习的律宗更是清苦中的清苦。近代思想家马一浮曾有诗挽他说:“苦行头陀重,遗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大师是重视修持的,他事事身体力行,持戒甚严,每日只吃早午二餐,且过午不食;他衣不过三件,寒冬亦如是;他遗下的一件百衲衣,上面有二百二十四个布丁,皆亲手自补。他著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创办南山律学院。他的足迹遍及浙江、福建、上海、山东等地。大师曾三次大病,却依然置生死于度外。而济公却是不知清苦的,他懂得以苦为乐。他同样修习佛法,秉承人间道义,却从来不亏待自己。他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说:“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他说:“学我者下地狱。”济公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是扶危济困的侠客方式成就了他。济公并不受戒律清规束缚,如浸于这杯中却浮于水面的那片自由之茶。
  
  我也可以做那片自由之茶么?眼前的茶汤悠悠,如一处翻腾的池水。我思大师的心情幽幽,如池中的碎叶,飘荡无根基。佛语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世间人佛家事,清静之处自清静,喧嚣之处自喧嚣。凡事只要你心里有,又何必在乎隐于世还是隐于市呢?蓦地,我又想起灵隐寺前飞来峰上的那些摩崖造像来。它们是不是也如弘一和济公一样知晓佛法的修行与内心的达悟呢?想它们一定是知道的。修行在人,修身在心,知禅意的背后也许并不需要过于律己。茶,本是尘烟里的俗物,有机会品到极致是福,没有机会品到极致,也只须将它看做平常生活中的一件日用品。而那“鼻观舌根留不得,夜深还与梦魂飞”的茶香也应该有则不多,无则不少,让品味者在处之泰然中享人生之惬意。茶本草木。心静则安。

  
  

2#
发表于 2016-2-18 1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9 编辑 <br /><br />由茶缘起,到济公到弘一大师,感知、探寻的是自我内心的佛意与禅意,从外在红尘到内心世界,从自由心态到了悟生之安然,品味出一份人生的淡然处世之境。

3#
发表于 2016-2-18 1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30 编辑 <br /><br />行文自如舒缓,叙述深沉中不乏灵动,由一杯茶为点,发散出几个精神层面,包括两位大师的修为和人生境界,并将个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其内,蕴含着“茶禅一味”的神韵,散文的韵致也更加优美。
欣赏!木门版新年好!

4#
发表于 2016-2-18 22: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30 编辑 <br /><br />用拟人的手法写茶:我看那杯茶的时候,它也在看我。让我们感受到茶叶的灵性,两位大师忽而幻化成影像,或而在顽皮的孩子中微笑,写得出神入化,让我们也沉浸其中,再穿插一些历史资料,可见木门老师的知识是广博的。
拜读美文,阳光问好。

5#
发表于 2016-2-19 0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30 编辑 <br /><br />问好木门版主,拜读美文。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人,掬一茶盏,浅斟慢品,与一缕茶的香魂对品,说世事人心,叹尘世浮华,这境界,是一个人的狂欢,是一种修行。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11: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30 编辑 <br /><br />由茶缘起,到济公到弘一大师,感知、探寻的是自我内心的佛意与禅意,从外在红尘到内心世界,从自由心态到了 ...[/quote]
周末问好,老师辛苦。

7#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11: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30 编辑 <br /><br />行文自如舒缓,叙述深沉中不乏灵动,由一杯茶为点,发散出几个精神层面,包括两位大师的修为和人生境界,并 ...[/quote]
问好薄老师,谢评读。

8#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11: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30 编辑 <br /><br />用拟人的手法写茶:我看那杯茶的时候,它也在看我。让我们感受到茶叶的灵性,两位大师忽而幻化成影像,或而 ...[/quote]
谢谢阳光静静,节日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11: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30 编辑 <br /><br />问好木门版主,拜读美文。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人,掬一茶盏,浅斟慢品,与一缕茶的香魂对品,说世 ...[/quote]
解读得极是,谢谢叶子朋友。

10#
发表于 2016-2-21 0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30 编辑 <br /><br />自古茶与禅总是相生相伴,喝茶自然会想到禅,想到那些耳熟能详的世外高人。
文字思绪丰沛,人间草木,世外香烟氤氲成杯,精神与物质,都在其间了。
拜读,问好木门。

11#
发表于 2016-2-21 1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30 编辑 <br /><br />果然好茶,有故事有知性就有内涵。

12#
发表于 2016-2-21 17:33 | 只看该作者
清茶一杯,缭绕于心的却是弘一法师和济公的修行佛法。文字如茶香袅袅,沁人心脾,余味悠长。拜读版主佳作,向您问好学习了。
13#
发表于 2016-2-21 17:33 | 只看该作者
清茶一杯,缭绕于心的却是弘一法师和济公的修行佛法。文字如茶香袅袅,沁人心脾,余味悠长。拜读版主佳作,向您问好学习了。
14#
发表于 2016-2-21 21:39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得厚重且有诗意,对茶与佛的品悟颇深。弘一和济公两位大师的境界和修为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对他们唯有敬仰。欣赏新作,问好木门,祝元宵节快乐!
15#
发表于 2016-2-22 10:06 | 只看该作者
弘一大师有一条幅,曰:知止。我理解为知足而止,世间事,本无尽头,如同欲望不可束,一切皆有本心止之,足即可。或许还有另意:看透红尘,知悉而止妄念。这都是我自己的理解,妄自揣测。其实,佛最高境界即无佛,所谓云水禅心,心中无佛即是佛。济公或弘一,操守的,不只是佛法,佛法,其本质也是人性,向善不必拘格,赵州和尚曰:喝茶去。佛在人世,脱不了人气,俗即是雅,雅亦是俗,心静,专一,自然知止。拜读,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11:50 , Processed in 0.05354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