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5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庄子·齐物论》小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6 1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籁


  《庄子·齐物论》中提到了人籁、地籁、天籁。人籁是指丝竹之音,多指人为的音乐。地籁则是风吹过大地上的窍穴发出的声音,多为自然之声。而天籁,它的发生和停息都来自自身,哪里有什么发动者呢?


  人籁的音乐,风遇见自然万物,产生的自然之音也不足为奇。我想说对于天籁的理解。


  天籁更像一种感知上的“顿悟”,人说的天籁之声,妙处不可言说。是美的最高境界,倾听它,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


  当一个人心境脱俗,摒弃物欲,更接近人自身的天然本性,与自然的原始状态,有部分的交集,共鸣,而正好又被自己无意地感知到,便是天籁。它可以无声,它是一种美妙之境,天人合一的体现。


  像幸福不是用种种物质条件来衡量,而是一种心境体验一样。天籁也是如此,我们可遇而不可求。对于写作者来说,类似灵感的火花。在发生的前一妙,而自身不能预知。没有明显的雕琢痕迹,技巧融入自然大道,所做的只是真实的记录。


  需要安静的心,最大可能地摆脱物役,忘我,与所指向的人,物,合而为一。达到齐物的境界,会有更多的天籁出现。


  ◎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寓言。


  大意是:古时候有个人养了一群猴子,他拿橡子喂它们,跟它们商量道:早晨给你们吃三个,晚上给你们吃四个吧。所有的猴子一听这话都非常愤怒。他一见如此,又改口说:要不早晨给你们吃四个,晚上吃三个?猴子们一听,橡子从三个增加到四个,把我们的伙食标准提高了!大家都非常喜悦。


  橡子的数目并没有增加,只是在分配的方式上有所改变,但是猴子的情绪却一怒一喜。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猴子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看到长远的结果。


  这就像对事物的判断,是非、真假之间的争论一样。无论用什么去界定,去辩是非,事物还是它本来的样子,不会因为这些外在的喧闹而改变什么。既然如此,还去争论什么呢?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庄子笔下的朝三暮四,抹煞了事物的区别和真伪,容易让我们陷入不可知论。这是需要注意和把握的。但换一个角度,这种散淡之心,倒是一剂渡世良药。


  人生在世,如朝露,那些名利,恩怨是不是该看淡一些?有多么大的房子,休息的时候只能睡一张床,有想不开、走不过的,不妨放宽心。


  人生不如意者八、九,行走的过程,也是解决一个难题又一个难题的过程。人生之路,往往和当初的理想有所偏离。这样的改变,便是适应的结果。能够顺其自然,不钻牛角尖,死胡同,才能给自己更为广阔的空间。


  我们只能走一条路,放弃其余的无数种可能。我们只能获取一个结果,其余的都存于假想中。但这都是人生的真味。


  附若水1的诗《天籁》,给天籁一个更为形象的注解吧!


  ·天籁


  我七岁那年的夏天,父亲在深夜背回来一捆麦子
  关中平原上,田野里最后一捆麦子


  在迷迷糊糊的睡梦中
  我闻到了
  他身上的泥土味、麦香味、露水味


  等母亲给父亲递过一缸子凉开水
  把那捆麦子在屋子里摊开来
  麦收后的夜里,田野上那些隐秘的声音便再也藏不住了


  我听见了
  一只青蛙对另一只青蛙的深情表白
  水井边那棵柳树用叶子对风说的悄悄话
  蚂蚱和七星瓢虫张开翅膀,将飞未飞的那种响动



[ 本帖最后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1-12-6 14:1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12-6 15:01 | 只看该作者
《庄子•齐物论》我们可以当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诗歌理论文献,它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齐物论》写道:“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偶)。”庄子的天籁实质上是指人因遭遇、身体感受、心情、情感等原因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籁、地籁。嘘气出声是人最自然的发声,是人的本能,体现了庄子重视人的情感和精神的自由、自然的表达。这才是《庄子•齐物论》中这段文字的真正含义,庄子诗学思想的深刻所在。

     庄子特别重视人的感情,重视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反映。所以本乎天籁,出于性情,此也为诗歌创作的根本。中国传统诗歌的特质是抒情。诗在形式上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句式,不是韵脚,而是节奏,而是情感,就像我说的诗歌绝不是几个句子,几个分行排列的文字。

       我说的远一些,中国最早的诗歌是二言的。二言诗就是每句诗由两个音节组成。《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载黄帝时《弹歌》一首:“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编成虽在东汉时代,有传说的成分。二言诗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语言和人们思维的发展以及生活内容的丰富,慢慢向四言过渡。《孟子•滕文公上》引尧时的一段格言:“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这是由二言向四言过渡。《诗经》基本上为四言诗,但其中有些诗句,也反映出由二言到四言转变的痕迹。如《诗•大雅•生民》。由这些看来,我国上古诗歌最早为二言,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四言,然后才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及杂言句出现。由此可见,劳动产生了对外物的感知,生活产生了宣泄感情的诗歌。

[ 本帖最后由 王茂慭 于 2011-12-7 09:09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6: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王版写了这么长的跟贴。
体会了,受益。
“庄子的天籁实质上是指人因遭遇、身体感受、心情、情感等原因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这点我的看法,如文中所述。
主体不是我们本身,而是自然。
4#
发表于 2011-12-8 10:05 | 只看该作者
这两个解说挺有意思。“天簌”和“朝三暮四”的出处应该是这里,诠释得也十分合理。单独来看似有解说庄子中的名词之嫌。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0: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柯英 于 2011-12-8 10:05 发表
这两个解说挺有意思。“天簌”和“朝三暮四”的出处应该是这里,诠释得也十分合理。单独来看似有解说庄子中的名词之嫌。


斑斑说到点子了上。
重读之后
我也正是想要解释一些名词的理解呢。
6#
发表于 2011-12-9 13:3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引用《庄子》的两个词语,借古咏今,情理两全!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9: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1-12-9 13:37 发表
文章引用《庄子》的两个词语,借古咏今,情理两全!


感谢斑斑的鼓励。
8#
发表于 2016-3-12 22:11 | 只看该作者
朝三暮四,其实,是指直接感知与间接感知的不同。低级思维是直接感知的,也是单一的,片面的,因此,以朝为先入,暮为后入,猴子在乎的是先入的朝四比朝三多了一个橡子。高级思维是间接感知的,也是复杂的,因复杂而能全面,可以将七个橡子玩出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甚至朝五暮二的次序。
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3 07:57 | 只看该作者
艄夫… 发表于 2016-3-12 22:11
朝三暮四,其实,是指直接感知与间接感知的不同。低级思维是直接感知的,也是单一的,片面的,因此,以朝为 ...

感谢老师的跟帖,受益。
10#
发表于 2016-3-13 18:50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于 2016-3-13 07:57
感谢老师的跟帖,受益。

不必客气!
11#
发表于 2016-10-2 08:52 | 只看该作者
庄子的齐物学说很高深,总是理解肤浅,万物齐一,说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都是相同的,所以要顺其自然。在龙女这篇文章里,明确了庄子回归自然的理念,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17:21 , Processed in 0.05255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