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4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越过鸢尾花盛开的小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4 1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花儿千朵,从剑一般的叶子间争先露出欢快的笑脸,一条被青紫色鸢尾花丛丛簇拥的小溪一泻而去,沿着这条花溪绕到山脚,上山,再走二三里陡急的山路,郑一舟就会到达目的地。

  山路渐陡,日光炎炎,走了不久,细密的汗珠就浸出他的鼻尖。郑一舟听见了自己渐渐急促的呼息声,他暗笑自己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娇气,小时候,这段山路经常是一口气走来,或一口气跑去,从来没有什么不适。稍事休息,继续前行,边走边看,不觉已走出三分之二的路程。眼前是那棵核桃树,小时候,自己再加上两个伙伴才可以合抱的核桃树。树下那块足足能供一个大人安睡的青白大石还是那样平滑宽敞地静卧在那里。他有些兴奋地走上前去,回身在石头上坐下,熟悉的山川风物顷刻扑入眼底。村庄静谧,稀疏的炊烟在静默的屋宇和树林间飘荡,儿时的记忆和那些少年往事一齐飘荡在村庄呼吸一般的炊烟里,袅袅地,散发着温暖的气息。四下望去,行人不多,人们在五月的田野里默默耕耘。一份久违的安恬如同回到十几年前,他看得见那时的自己带着童稚的纯真和微笑,攀上石去,伸展着四肢,随意坐卧滚爬在那块大石上。

  反剪双手躺下去,天空是如此高远。庞大的树冠象一座碧绿的宫殿,那凌厉的气势覆盖了天空的一个部分。片片树叶细密有序,像双双小手轻拍,迎接故人归;又像他滞留在这片土地上一串串脚印,枝蔓到他生命里那最初的圣地。
  惬意地眯缝着眼睛 ,透过眼帘,郑一舟可以窥视到树叶娇柔的薄绿层层剪裁着天空、云翳、阳光和空气,如同从万花筒里看世界,一样的波波折折,一样的闪烁不定。石上清凉,很快消散了身体的燥热,一股淡淡的香甜透着甜蜜的味道轻袭鼻翼。他真想在这样的花香里闭上眼睛,枕石而卧,直到日薄西山,直到百鸟归林。

  几声稚嫩的嘻笑,在咚咚脚步纷沓的追逐里近了,近了。睁开眼睛,三个高矮不同的孩子就站在他前面不远的地方,他们惊奇地打量着自己,如同打量一个天外来客。跳下石来,白石的高大在郑一舟儿时的记忆里低矮下去,这一瞬间,像他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自己真正长大的秘密。其中那个最小的孩子含了手指就要躲到一个大孩子身后去,郑一舟上前拉住他的小手,对他们说:“我和你们一起去学校,好吗!”孩子的小手并不洁净,在他亲切地轻握中,略略往外抽了一下。他脚步不停地回头对孩子说,我和你一样大的时候,每天也奔跑在这条山路上去你们现在的学校读书。孩子迟疑了一下,半信半疑地望了望另外两个孩子,三个孩子对视了一下,似乎都不能确定他这话的真实性。他问起宋世平老师,孩子们似乎很兴奋,话便多了起来。他们告诉他,宋老师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听着宋老师的种种事迹,郑一舟如同看到童年的自己,那些事,他同样是这般熟悉。

  甜蜜的清香由稀薄渐渐浓郁,登上低矮的山顶,只见树树碧绿在茫茫雪色的掩藏里展露着似裙裾一角的苍翠,一座红砖小楼屹立在层层碧树繁花的环抱之中。哦,槐花开了!郑一舟和孩子们一起欢呼着从山顶上冲下去,学校就在浅浅的山谷里。学校大门敞开,等待着每一个学子的归来。

  山村的孩子没有专用于道别的名词,他们留给他一个质朴的微笑,然后像小鸟一样奔向他们各自的教室。教室里唱起《快乐的节日》,“布谷!”声声,唱响在春天的田野;《看龙船》的喜悦,使郑一舟染了一怀艾蒿的清气。时序井然,他的心被这熟悉的山村的清新彻底地洗濯了,城市的庸碌和不得不时常戴在脸上的种种面具被弃置一空。上课了,除了隐约的讲解声,校园里很是幽静。没有看见宋老师,就暂时不要打扰,他想在校园里走走,于是,就从教学楼旁边沿着那条熟悉的碎石、瓦砾镶嵌的小径向前走去。

  空气多么自由清新,呼吸多么自由顺畅,他深深呼吸着这沁人心脾的醇美香气,

  一树浓荫,槐香四溢,伸手可及的串串雪槐花里涌动着熙熙攘攘忙碌的蜜蜂,青槐掩映下的几间平房是他小时候的教室。多年以后,他常常站在城市林立的高楼之间、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透过宽阔的落地窗,俯视长街上那排整齐、却永远被尘埃遮蔽的绿化树。整齐的单调和被尘埃遮蔽的翠绿,那是故乡一般的翠绿啊。他的刻苦努力,使自己最终离开那片土地,有时他会觉得自己像是从故乡移栽到这个城市里的一颗树,根依然扎在那一片泥土里。当无法对人言说腻透了佳肴珍馐怀念粗茶淡饭的心绪;当无法排遣盛夏闷热的烦躁,在空调的嗡嗡声里向往那浓浓树荫里一枕青石的酣睡;无法敞开心胸袒露职场奋斗的疲惫,激烈竞争难免有时会让人伤痕累累……这些时候,他只想回到这个没有烦忧的地方。乡愁如酒,便又似一片浓得化不开的秋云。他很欣慰,此次之行,经过巨大努力,他终于为自己的母校尽了一份力所能及的菲薄之力。

  站在教室门前,似有朗朗书声破窗而来,他感到少有的舒心和宽慰。枝叶映窗,那是他最看不厌的风景。忽忆张宗子《陶庵梦忆》里《天镜园》一篇写其读书:“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鸣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有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除了高槐,这里一无所有,而“幽窗开卷,字俱碧鲜。”同样使他感到深刻的亲切而欲拍案叫绝。

  教室门虚掩着,轻轻一推,门“吱呀!”一声打开。尘封已久的门在开启的瞬间,灰尘在阳光里熠熠飞舞。教室里散乱摆放着几张残破的课桌课凳,简单的黑板上“人、口、手”三个字用红色粉笔书写的痕迹模糊到可以忽略不计。只是这笔画的横平竖直,即使字迹被湮没到尘埃里去,却依然无法割舍一份穿越心灵的感动,以及启蒙的力量和冲击。郑一舟朝凳上吹了吹,在一张课桌后坐下。他用手指拂过桌面,旧时容颜顷刻被擦亮了一般。宋老师英姿飒爽地站的讲台上,为学生们形象生动地讲解课文。他个不很高,偏分的头发黑而茂密,当他穿着那双白球鞋从讲台上一步跨下,额前的黑发随之一飘,那样子简直帅极了。那时候,他 并不懂得用“帅”来形容他。二妞正用小石子在她和郑一舟的课桌中间划着一条线。从此的楚河汉界边成天堑,使他从来不敢越雷池半步;而二妞好象并不在意,她经常将自己的小胳膊肘深入到他的“领地”里来,在他尽可能地缩回手臂的时候,二妞就回过头冲着他笑。那笑很甜,跟抹了蜜似的。坐在后排的小勇将二妞细长的小辫栓在自己的桌档上,下课一起立,二妞“哎哟!”一声,疼得眼泪花儿直闪。此后上课时,郑一舟时常不由自主地向后望,尽管他小心翼翼,也曾被宋老师发现,挨过好几次批评。而小勇在第一次成功以后,更有兴趣地做这样的事。他栓一次,郑一舟悄悄解一次,直到他们俩差点打起来。而这一切,二妞并不知道。矛盾的化解不是谁改变了谁,而是他们很快从这里小学毕业……往事历历,在这个教室里对他影响最大人的当然是宋老师,他奠定了郑一舟初步的人生理想:长大了要像宋老师那样,帅气而有知识;长大了他不但要每天吃上凉皮,还要每天都吃上一大碗的纯面筋!那一次,他考取了全镇第二名,作为山区小镇里最偏僻、只有一个复式班的小学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誉。宋老师带他去镇上领奖,返回途中他们一人吃了一碗凉皮,钱当然是宋老师开的,那是郑一舟第一次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

  “一舟!”

  一个中年人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他的笑容和声音有着似曾相识的亲切,郑一舟凝视片刻,急忙走上前去紧紧握住来人的手:“宋老师!”宋老师说,去学校外面望了好多次,刚听说有生人来学校,我估计就是你。找了一大圈,我想你可能在这里,快、快去前面坐坐。宋老师说的前面是指新教学楼。郑一舟和宋老师离开教室的时候,他发现教室外的槐树下堆放的那那陈年青砖,从他记忆里一直堆到至今。站在树下,笑容和阳光一起在宋老师脸上闪烁,他望着他,从心里发出慨叹:“宋老师老了!”郑一舟没有想到他竟然老得这么快。

  宋老师现在任该校校长。来到一楼宋老师的办公室,室内的简朴的陈设令郑一舟在预先最保守的估计里又降低了好几个百分点,但张贴在墙壁上各年级的会考成绩一览表,虽偶有回落,但总的趋势呈现连年上升势态。宋老师在他对面的沙发上坐下,他微笑着,但笑容里包含了一些郑一舟一时无法说清的东西,像自卑又像是熟悉着的一丝隔膜。尽管多年不见,很快,他们交谈的气氛就亲切而热烈起来。提起刚才几个孩子对宋老师的评价,宋老师眼睛里光芒闪了一下,瞬间平静得像黎明前最后一颗星光同辉在东方晓日初起的地方,再也扑捉不到。窗外,阳光灿烂,一面鲜艳的国旗在同样简朴的操场上空高高飘扬。那国旗明显有些旧了。

  “学校的经费真的不是很困难吗?”

  宋老师憨厚地笑道:“还过得去,过得去!”他把盖在一方手绢下的茶杯拿出来,再清洗了一遍,给郑一舟斟上满满一杯清茶。“走了这么多路,渴了吧,快喝点水。”当年,宋老师的神采飞扬在他现在这张黧黑而皱纹密布的脸上已很难再寻旧迹。郑一舟想,走出这个校舍,如果在路上与他偶然相遇,我大概很难认出这个自己曾经感到最亲近的人。现在,他更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记得宋老师初来此地,他刚刚师范毕业,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他的意气风发,他在打篮球时的龙腾虎,以及饱满、光滑的面容都被岁月一一磨去。惟有他一颗充满挚爱的心还是那么火热。郑一舟自幼父母双亡,从小就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宋老师来到学校后,他上课的时候,经常看见教室外面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在向教室里张望。每当他朝那里望去,他便影子一般缩到窗下去了。打开教室门,他便兔子似的跑得无影无踪。一次,快下课的时候,宋老师一口气追出好远,终于追上他,经过关切地询问才得知他是一个孤儿,他想念书。从此,他住进宋老师的单身宿舍,一住就是五年。此后,他考了中学,读了大学,这其中少不了该校的照顾,也少不了宋老师仅有而菲薄的帮助。在他考上大学的那年,第一学年的学费几乎用尽宋老师半生积蓄。从此,他没有回过故乡。起初是因为节省路费,参加工作后,一是忙得没有闲暇,另外没有父母兄弟,他在故乡就没有了根基。宋老师知道他忙,也很理解他的心情,但他们从来没有失去过联系。郑一舟闲暇的时,经常会给宋老师电话,每年春节也会寄钱给宋老师,只是他们很少见面。唯一一次,是宋老师结婚两年后,让他打听一家可靠的医院,千里迢迢去为师母治病。

  宋老师的家在城里,读师范时曾有一个女孩爱上了他。毕业时,山盟海誓和热泪滚滚都换不回他要去山村小学任教的决心。女孩什么也没说,哭着从他身边跑开了,他楞在那里,心痛得不能自已。他呆呆的站着,没有追,当她在他的视线里完全消失,他转身背起行李向车站走去,腿却软得像被抽了筋一样。两个月后,女孩翻山越岭找到他,说她的父亲已经联系好了,如果他愿意,立即可以调回城市,回去后他们可以马上结婚。这话不知道被哪个孩子听见了,孩子们小鸟一样围住宋老师,哭泣着层层抱住他,不让他离开。宋老师开始动摇的心被决堤的泪水深深打动了。他平静地请她吃顿饭再走。这次,她没有哭,说,不了,你忙吧,我现在就回去。她扭头走了,他默默送她到十里开外的镇上。一路上,他们一句话也没有说,临别的时候,他想再握握她的手。他手伸出去,她头也不回地上了车,车开动了,车后扬起一天烟尘。他生平第一次流泪了。一个人走在返校的路上,他也是第一次感到他的心被掏空了一样,是如次的空,空荡得如同冬天苍白的雪野。他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如此钟情这一片土地,如此喜欢这里的孩子们。他没有大唱理想凯歌的高调,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只是觉得这里需要他,需要象他这样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
 
  回到学校,他将所有的心事掩藏起来,利用手边材料制作了大量教具。这期间,一个山村姑娘默默关爱着他,没有海誓山盟,甚至不需要语言,他们之间只有心灵的默契和彼此的信任。一年后,他们结婚了;两年后,她还没有怀上孩子。四处寻医问药,众说纷纭,依然没有效果。郑一舟为师母找了一位妇科专家,诊断的结果是子宫幼稚。这位专家委婉地告诉他们,受孕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但根据现在的情况,在我们目前临床发现的病例中,受孕的几率基本上还是零。宋世平把这一消息埋在心底。他装出很高兴的样子妻子说,医生说了,还有希望,只是不会很快就有结果,得慢慢治才行。他们又回到那个小山村,宋老师比过去更耐心的教导他的学生。他会在工作的间隙休息的时候去操场那儿看看,看看正在上体育课活蹦乱跳的孩子们。他微笑着,目光中有一丝掩饰不住忧郁……

  郑一舟将十万元的捐助存单递到宋老师手中,宋老师很是高兴,他把双手在衣服上擦了一下接过来:“我怕给你添麻烦,真的还能将就。”沉默了片刻,他又说:“有了这些钱,教学楼就可以穿上新衣裳了,你看这国旗也该换新的了,要给娃娃们多买些课外书,给教师们换张新办公桌了,他们的桌子太旧了,不说多好,起码是新的。再给一人买一个台灯,护眼的那种。听说城里娃娃家家都有电脑,在这里,我们见都没有见过,也要买,要学……”这一款项是郑一舟所在公司向部分贫困山区小学捐助的,本来可以寄回母校。郑一舟离乡多年,很想回来看看,所以就亲自送了回来。在对捐助对象的考察过程中,通过有关资料,公司方面认为,这个小学规模太小,达不到公司捐助的某些标准。 郑一舟作为市场部经理,客观而恳切地陈述了请求捐助的充分理由。他将其他符合标准的同类学校与这所小学十年来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百分比加以比较,这所小学明显领先。他的建议因此被破格采纳。

  “宋校长,菜好了,客人到了没有?”敲了门,进来一个人,绾起袖子很干练的样子。她的声音不高,未及开言却面带微笑。郑一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特别是她的笑。她一回头,见郑一舟就坐在里边的沙发上,笑得就更厉害了。宋世平刚要给他们介绍,她急忙摆了摆手:“让他自己认认吧!”她落落大方,目光依旧清澈地望着他。很面熟!郑一舟认定自己一定在那里见过她,只是一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她的笑容甜美,虽然青春年华渐逝,却有一种成熟之美散发在她的周身。郑一舟想不起来了,他摇了摇头说:“真的想不起来了……”她说:“不许放弃,再看看,我给你三秒钟时间。”然后,她将手臂交叉抱到胸前,数道:“一、二……”三还没有数出,郑一舟兴奋地笑出声来:“二妞!”

  “你果然认出我了!”虽在预料之中,二妞看上去还是又惊又喜。

  “哈哈,是呀,是你的胳膊肘。”二妞眨了眨眼睛,恍然大悟。

  笑声惊动了窗外的他们:“好不热闹!”几位自愿来到这里任教的年轻老师拥挤着进来了,宋老师说;“山里没有什么好吃的,也不知道你喜欢吃米饭还是面条、馒头,昨天我亲自到镇上买的菜,镇上的馒头比自家蒸的要白,也买了。菜是她们忙了一个上午做的,你就随便吃吧。来、来、来,今天没有外人,大家一起吃!”老师们在郑一舟和宋老师身边围坐了一圈,二妞显得格外活跃。她早就听说郑一舟要来,就盼望着这一天,他们从初中毕业到现在,好多年没有见面了。二妞初中毕业选择了师范学校,一毕业就回到自己的母校任教至今,最近刚刚获得全省语文教学能手的荣誉;而郑一舟初中毕业后去城里读高中,接着考上大学,他们从此天各一方。二妞早就请求宋校长不要告诉郑一舟她也在这里任教,她要给小时候的郑虎子一份久别重逢的惊喜。提起郑虎子,郑一舟再一次感谢宋老师为他取名,寄予了学海作舟的厚望。他很愿意听到郑虎子这个名字,很多年不曾被谁这么叫过了,今天恍然有回到母亲怀抱的感觉。

  “吃吧!请随便吃!”

  宋老师、二妞和同事们像贵宾一样谦让着郑一舟,二妞一定要请郑一舟先动筷子。郑一舟筷子举起来,半天没有落下去。吃饭他从来不在话下,不管山珍海味还是家常便饭都是如此,坐下来就吃。郑一舟在公司所应酬的饭局上,他能得心应手地将整场气氛调节得恰到好处,热烈和谐是第一流的,剩下来,他都是张嘴就吃,一同吃完,甩手走人。今天,郑一舟望着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的七盘子、八大碗的大鱼大肉,他知道,即使在乡亲们最看重的春节,也没有几个人舍得这样铺张过,更别说这个平时连一页纸、一根粉笔的开支都计算得紧紧巴巴的母校。因为,这里是这个贫困县里最贫困的乡镇之一。他的筷子落下去,不像是戳在盘子里,倒像是戳在自己心上,心不由痛了。

  幽幽槐香,依依惜别!

  郑一舟必须在傍晚之前回到镇上,明天一早要赶那趟唯一返城的班车,之后,才能正式踏上归途。当他再次途经这条鸢尾花簇拥的小溪,波光潋滟,他想起宋老师过早爬满皱纹的脸,也想起自己十六岁那年。那一天,他送自己喜欢的那个女孩回家,也是这个鸢尾花盛开的季节,月光皎洁。月光下,他第一次牵起女孩的手,相依涉过小溪。她的家就在溪水右岸。月光给她披上了一身轻纱,她的清纯柔美瞬间将他融化。遐想中听见她说,我到了,你回去吧。

  “你等等!”
 
  “什么?”

  他上前急切地吻向她,她一躲,吻在了她的耳根。匆忙推开他,她捂住脸羞涩地跑向碧草青青的深处……青葱岁月里青春的骚动来得竟是如此的迅速和热烈,却往往清涩得找不渴望已久的位置。他忽然有些遗憾,花朵满溪,那天怎么就没采一朵送她呢?

  那个女孩,现在身处何方?

  不得而知!

  很多美好的往事烟消云散,很多温馨的故事在反复怀念中依旧温暖。像那个夜晚,成为他记忆中最明亮的一个夜晚;那夜的月光,一直映照在他人生的夜,华彩、绚烂。遥远的钟声在山谷间响起,长日将尽的宁静及和美在悠远的回声中空廓至缈远。青草青青,花儿艳艳,日落西方,有月徐来,他为一切的一切深深祝福,不管今夜的月光是否还是那样皎洁!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5-4 12:3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很多美好的往事烟消云散,很多温馨的故事在反复怀念中依旧温暖。
3#
发表于 2006-5-4 12:37 | 只看该作者

^_^

拜读并问好丁香!
4#
发表于 2006-5-4 14:44 | 只看该作者
你好啊!
语言很好,文章也不错。
5#
 楼主| 发表于 2006-5-4 23:0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
问候武诚老师、清风盈袖姐姐和天姝好。很开心我们再一次在这里相逢。

刚看到清风盈袖姐姐做了两个版,祝贺你哦。姐姐多多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6#
发表于 2006-5-5 1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_^

最初由 清风盈袖 发表
拜读并问好丁香!
7#
发表于 2006-5-5 16:47 | 只看该作者
很优美的文字,故事也很好,给人一种空灵这美,喜欢读这样的作品,有一种韵味儿。
8#
 楼主| 发表于 2006-5-7 22:17 | 只看该作者
  问候蓝色小木屋老师,假日一定很开心吧。
  感谢你的鼓励。
9#
发表于 2006-5-7 22:38 | 只看该作者
  越过鸢尾花盛开的小溪 ,看这诗意的名字就很有吸引力。小说关注教育事业,刻画出了一个献身教育事业的老教师的形象,还有无数个关爱教育的后起之秀。小说一条线索牵出好多个感人的故事,优美、动人,另人回味。精华之作!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5-8 23:37 | 只看该作者
  再艰难的事业在艺术的氛围里都无法脱离人的审美,现实的状况不容我们有一点乐观的自得。希望一切会好起来。
  感谢一楠老师的关注及给拙作加精。谢谢,问好!
11#
发表于 2006-5-10 09:1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好文!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3 06:47 , Processed in 0.14375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