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4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悲剧的诞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1 1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自由完美的人格,但他偏偏生活在容不得自由的黑暗年代。专制社会需要的是恭顺的奴才,而不是孤傲的狂士,污浊的社会可以容许丑类横行、虚伪泛滥,却容不得真诚和美德。嵇康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与现实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向外造成了嵇康与统治阶层及现存社会秩序的冲突,向内造成了他心理上的矛盾和痛苦。
  在《卜疑》中,嵇康以弘达先生自喻,表现了内心的疑虑与矛盾。弘达先生是一个气度恢宏,正直无私的人。“方而不制,廉而不割”,直道而行,淡泊自处,希冀与大道一体,独来独往。但当时“大道既隐,智巧滋繁,世俗胶加,人情万端。”社会混乱,人们争名逐利,趋之若鹜,弘达先生怅然若失,心中犹疑,于是嵇康去见太史贞父,要太史贞父为自己占卜,何去何从?他一连向太史贞父提出了二十八个相对立的问题,实即二十八种不同的处世方式。嵇康提出的这二十八个问题主要集中于入世还是出世,和俗还是绝俗,委曲从众还是坚守独立人格方面。太史贞父称赞弘达先生的高尚人格,似乎在鼓励弘达先生按自己的志向去生活,而不必委曲从俗,从中透露出嵇康在经过一番激烈内心矛盾之后,逐渐趋向于坚定。嵇康是一个执著于自由的人,他不混俗从众,宁愿与世相违,坚持自己的独立操守。
  在嵇康的性格中有刚肠激烈的一面,也有审慎的一面。嵇康在待人接物方面很有自我节制能力,能够做到喜形不怒于色。他曾告戒儿子,为人处世要谨慎。再如对自己的上司,既要恭敬,又不要过于亲密,要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与人喝酒,见有人吵架,要赶快离开,不要卷入其中。看到别人窃窃私语,要尽快避开,免得引起别人的疑忌等。从中可以看出嵇康对人情世故有深刻的洞察,揣摩逼真,心存戒惧。这至少说明在理智上嵇康对为人处世的方式是非常清醒而慎重的,他知道人世的险恶难测,也知道如何谨慎处世才能摆脱祸患。如果嵇康真的在生活中奉行这套谨慎处世的人生哲学,他也可以像阮籍那样玩世保身,栖心事外,享其天年,就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然而, 嵇康毕竟是一个热血汉子,一个龙性难驯的狂狷之士。“慎”的人生哲学仅停留于他的理智层面,却没有落实到他的生活中,所以王戎所说的话要大大地打折扣。生活中的嵇康是一个感情激烈,性格倔强的人,在待人接物中,他的情感常常压倒理智。嵇康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太执著了,他虽然也想师法庄子遗世忘情,效法阮籍口不缄否人物,但他疾恶如仇的至性至情却不容他这样做,一遇不平之事,伪善之人,他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喜怒形于色,是非出于口。对于自己过于切直的个性,嵇康其实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刚肠疾恶的性格使嵇康很难为当时的社会所容,对于这一点,不仅嵇康自己已意识到,著名的隐士孙登也已看出。孙登隐居在汲县的深山中,嵇康曾随他三年,向他表示自己栖隐避世的意向,可孙登总是避而不答,直到临别时,嵇康对孙登:“先生难道没有一句话对我说吗?”孙登以火为喻,对嵇康说:“今子才多识寡,难免于今之世矣。”孙登已经意识到嵇康刚直不屈、疾恶如仇的性格必然会为他带来危害,可孙登认为嵇康识寡,却也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嵇康。嵇康不是识寡,他对自己的性格与社会的相忤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他那高洁绝俗的性格不容他去阿媚权贵,屈从世俗,他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意志低着头做人。
  嵇康刚烈的性格可以从他的两封绝交书中看出,一封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推荐嵇康出任吏部郎。嵇康不愿入仕,他认为山涛不了解自己的志向,就挥笔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开宣称与山涛绝交,并申明了自己的个性主张与志向。第二封是《与吕长悌绝交书》,吕巽人面兽心,奸污了弟媳,又诬陷吕安。嵇康对吕巽的行为身份愤怒,立即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宣布与吕巽断绝关系,是谴责了他卑劣的行为。嵇康与山涛绝交,是因为山涛与自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山涛不了解他的志向,逼他出仕做官,引发了他的“狂疾”。与吕巽绝交,是憎恶他包藏祸心的卑鄙与伪善行为。两封信都是嵇康性格的真实袒露。
  嵇康刚直不屈,傲视权贵的性格可以从他对待钟会的态度中看出。钟会是当时的名士,玄学家,他曾写了一篇玄学文章,想请嵇康指教,但他知道嵇康孤傲,不敢当面把文章交给嵇康。他怀里揣着文章在嵇康门外徘徊好久,不敢进去见他,最后慌张地把文章从外面扔进嵇康的窗口,匆匆离去。从此事可以看出,钟会不是一个光明正大的人,难怪嵇康瞧不起他,钟会投靠司马氏后,嵇康对钟会更加鄙视。还有一次,钟会穿着华丽的衣裳,带着一批名流帮闲,趾高气扬去见嵇康。嵇康当时在柳树下打铁,见钟会的到来,他旁若无人,弄得钟会十分难堪。钟会自觉无趣,面上尴尬,正要离去。只听嵇康开口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语带嘲讽。钟会也不示弱,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语含杀机。说完,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嵇康与钟会的对峙,是两种人格的对峙,在这种对峙中,以钟会的失败而告终。但嵇康让钟会在众人面前丢尽脸面,惹得钟会恼羞成怒,怀恨在心,埋下了钟会日后陷害嵇康的种子。
  在当时,忌恨嵇康,必要将嵇康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不单是钟会、吕巽之流,还有在司马昭面前进谗要将阮籍治罪的何曾之辈。这些人都是以维护名教自居的伪君子,阴谋家,是司马昭的鹰犬。当然,要将嵇康置于死地的还有司马昭。嵇康是曹氏家族的女婿,司马昭自然将他划到曹氏阵营一边。可嵇康是一个不参加政治的人,对仕途也不热心,他厌弃功名,鄙薄荣华,追求自由,这是嵇康的本性。在这一点上,司马昭对嵇康本不应有什么不放心的。嵇康是大名士,司马昭也想把他拉过来为己所用,但一则担心嵇康是曹氏集团中人,二是认为嵇康不愿与自己合作,因此对他就更不放心。何况嵇康是一个有号召力的人,如果名士们都像他那样与自己不合作,那么司马氏的政权怎么夺取?这不能不使司马昭对嵇康心村戒惧。另一方面嵇康要越名教而任自然,而且还要评古说今,公开非议汤、武、周、孔这些圣人,否定了这些圣人就等于否定了名教,那么司马氏如何靠名教做幌子去篡权夺位?种种原因,使司马昭不得不对嵇康怨恨在心。
  司马氏对嵇康怀恨在心,钟会等人也欲将嵇康除之而后快,只是他们找不到杀嵇康的借口,他们在等待着时机。恰好吕安事件,嵇康挺身而出,结果被牵连下狱。对嵇康怀恨在心的钟会见时机已到,就在司马昭面前进谗言。其陷害嵇康的罪名主要有三条:一是说嵇康有志于夺天下,会给司马氏造成威胁。二是说嵇康曾经要帮助毋丘俭起兵造反,只是听从了山涛的劝说才罢休。三是说嵇康言论放荡,非圣非经。这些都是钟会寻找借口杀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颠倒黑白。统治者的屠刀已经架到了自己的脖子上,天真的嵇康还做着出狱的梦。嵇康身陷困境,恰如骄龙被囚,一向崇尚自由,任情而为的他,一旦失去了自由,更感到自由的可贵。在狱中,嵇康痛苦地反省着自己,写下了绝笔诗——《幽愤诗》。在诗中,嵇康说自己自幼在母兄的宠爱中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他本想学习庄子,抱朴养身,藏垢怀耻,无奈性格刚直,疾恶如仇,偏偏要去辨明是非,区分善恶。他想起孙登的话,发出“昔惭柳下,今愧孙登”的慨叹。然而,卧龙不可驯,志士不可屈,生就一副傲骨的嵇康虽身系囚狱,却不愿奴颜事人,委曲求全。虽知自己被冤,仍耻于向那些无耻小人与伪善的掌权者表白乞求。在诗的结尾,嵇康希望自己将来出狱后能够栖身世外,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采薇山阿,散发岩岫,咏啸长吟,颐性养寿。”这是嵇康对自由的渴望。
  《幽愤诗》是一首沉痛的怨歌,郁愤的诗篇。嵇康向人们敞开了自己的心灵,反省过去,解剖自我,自悔、自惜、自叹,真实地展示了自己因正直而被冤囚的幽愤情怀,表现出嵇康内心的矛盾。嵇康是一个傲世之士,绝俗之人,他崇尚庄子泯是非,齐物我,养真全生的人生哲学,可他又是一个刚肠疾恶,怀有至性至情的人。他心存善恶,眼明是非,他的正义感、侠义心,使他遇事便发,遇不平就名叫,无所顾忌。在嵇康的身上,他的人生哲学与他的人生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反映于他的人格,就产生了个体与社会,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是造成他内心痛苦的根源,也是他性格的悲剧。
  司马昭终于向嵇康举起屠刀。嵇康将要被杀的消息传开,京师震动,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要求释放嵇康,司马昭置之不理,他要借嵇康的头颅弹压名士们的不满情绪,威慑天下。嵇康被押解着来到洛阳东市的刑场,他神色不变,视死如古一,心情显得异常平静。他缓缓地抬起高傲的头,看了看象征生命之源的太阳,然后转过身来,从家人手中拿过自己心爱的五弦琴,弹奏起旷世绝调《广陵散》。琴声时而低沉,如幽咽泉水,时而高亢,如大海扬波,时而凄厉,如鹤鸣九霄。嘎然一声,曲终人静,嵇康仰天长叹,自言自语地说道:“广陵散于今绝矣!”
  一代人杰嵇康被杀害了,“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嵇康,这人中之龙,他生也潇洒,死也潇洒,他高洁绝俗的人格,从容赴死的气度,永远存在历史的记忆中。每当人们想起他,就会想起高山孤松,绿池碧荷,山阳翠竹。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8 编辑

感谢落梅斑竹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希望以后能多多交流

3#
发表于 2006-9-12 16: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8 编辑

悲剧的诞生也是嵇康生命的结束。
作者这系列写尽了嵇康一生的风华与其刚烈不屈、傲世绝俗的性格。一曲《广陵散》牵引出他由生至死的起伏人生。在那个多事的年代,他的理想注定被泯灭,所有的悲剧也成了必然。
感谢楚牧歌朋友连发的好文,你读得真深。继续交流~

4#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0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8 编辑

谢谢落梅斑竹认真的解读,还希望和你多交流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大家一起进步。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1:41 , Processed in 0.07136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