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老百姓如何能沾点边? [打印本页]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2 08:12
标题: [原创] 老百姓如何能沾点边?
关瑞

  最近翻阅了有关资料,发现康熙这位伟大的君主对西学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十分惊人,从天文地理,到物理化学,甚至高等数学,他都学过,而且还很精通。正因如此,在他当政的时候,西方的机械、水利、音乐、绘画等过去被视为“奇技淫巧”而遭国人不屑的东西,现在也纷纷传入中国。这个时期,欧洲传教士把钟表、计算器等作为礼物送给了康熙,康熙对它们十分喜欢,有空就拿出来欣赏把玩。尽管如此,这样一个思想开明而且对近代科学有着相当了解和兴趣的君主,并没有从中获得信息,致力于发展本国的科技事业,而仅仅是汇集能工巧匠为自己赏玩之好服务;那些天文、计算仪器在皇上赏玩之后,就藏之深宫秘府,不为人知,不为人见,更谈不上对本国的科学发展起什么作用了。而与康熙同时代的路易十四、彼得大帝,都借鉴和吸取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使法、俄两国先后走上了世界强国的发展道路。路易十四于1666年建立法国皇家科学院,彼得一世于1727年建立彼得堡科学院,这两国的科学院后来成为集中科学人才、发展科学事业的核心机构。而近代科学传入中国,只留下了那些被皇帝把玩之后就藏之深宫秘府的“奇技淫巧”,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
  
  新鲜的东西,总是先被皇帝享受,老百姓根本沾不上边。即使在当时十分先进的技术,如果不能够真正的借鉴来,为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增强国力,富裕百姓,顶个屁用。老百姓可以有各样的极度私人化的兴趣和爱好,但是一国之主不行,他必须在心里装着老百姓,他求知的兴趣必须回归到造福百姓身上。没有这样的意识,图发展就是一句漂亮的空话。其实,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一样,更多的时候,知识不是用来炫耀的,饱学而不贯通到自己的现实发展当中去,就是十足的“书呆子”,不如去做个胸无点墨、快乐无忧的白丁。知识的确能改变命运,但有个前提,那就是先要能有效地改变人的观念,使其具有开放的胸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确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但也有个前提,那就是先要能有效地拓宽人的视野,使其彻底抛弃“为己私有”的狭隘立场,宽容地共享。
  
  另一则历史资料记载,明朝皇帝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宣扬国威,要海外诸国“万方来朝”,并向天下表明,寡人才是真正的天子。根据记载,郑和率庞大的船队所到之处,也有民间贸易,但比重很小,主要是以赏赐为主,并且不计其本,不算经济账。他们用大量的金银财宝和丝绸锦缎换回来的是珍禽奇兽、名花异木,以及各种香料等奢侈品,于民生无补,而且导致国库空虚,国力衰弱。十五世纪末,葡萄牙人航海到东方,运回去了大量香料和丝绸,在欧洲市场上售价极高,“所得利润为投资的六十倍”。明朝皇帝派郑和下西洋,做的实在是大赔本买卖,跟西方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刚过了几天吃饱穿暖的幸福日子,就觉得很富足了,就瞧不起别人了,总想着法子给别人施舍一点。而这样的施舍,毫无慈善之念,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明明老百姓在天灾人祸面前不能自保,甚至绝望,朝廷却花费巨资拿出老大的派头来,四处宣扬国泰民安。从政治意义上来说,这笔买卖赚了不少;但从经济利益上来说,就陪大了。出海七趟,肯定吃了不少苦头,也给人家送去了不少中国的宝贝,拿回来的只是一些仅供达官贵人享用的奢侈品,老百姓还是没有沾上边。充胖子,好看是好看,但被打肿了的脸,一定很疼。我从中似乎看到了现代人的影子。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2 08:13
敬请各位指教。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5-22 08:23
康熙与彼得大帝、路易十四的对比,不错。如果所走不是大路,你的车子即使再灵巧,也跑不快啊——格物致知。不格物,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点小知识,没有用的。这点确实有意思。
郑和下西洋,本意在寻找建文帝,扬威的目的自然也有一点。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2 08:40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康熙与彼得大帝、路易十四的对比,不错。如果所走不是大路,你的车子即使再灵巧,也跑不快啊。这点确实有意思。
郑和下西洋,本意在寻找建文帝,扬威的目的自然也有一点。


问好武俊岭,谢谢指点。
作者: 旭日东升    时间: 2006-5-22 08:49
标题: 历史惊人的相似
刚过了几天吃饱穿暖的幸福日子,就觉得很富足了,就瞧不起别人了,总想着法子给别人施舍一点。而这样的施舍,毫无慈善之念,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明明老百姓在天灾人祸面前不能自保,甚至绝望,朝廷却花费巨资拿出老大的派头来,四处宣扬国泰民安。从政治意义上来说,这笔买卖赚了不少;但从经济利益上来说,就陪大了。出海七趟,肯定吃了不少苦头,也给人家送去了不少中国的宝贝,拿回来的只是一些仅供达官贵人享用的奢侈品,老百姓还是没有沾上边。充胖子,好看是好看,但被打肿了的脸,一定很疼。我从中似乎看到了现代人的影子。

想想我们建国以来不计成本的外援,很多人至今还不愿面对,还在慷慨的承担国际责任,不过比起以往来,总、还是进步了许多!
作者: 莫明    时间: 2006-5-22 08:49
标题:
刚过了几天吃饱穿暖的幸福日子,就觉得很富足了,就瞧不起别人了,总想着法子给别人施舍一点。而这样的施舍,毫无慈善之念,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明明老百姓在天灾人祸面前不能自保,甚至绝望,朝廷却花费巨资拿出老大的派头来,四处宣扬国泰民安。从政治意义上来说,这笔买卖赚了不少;但从经济利益上来说,就陪大了。
时至今日,这依然是当前现实政治的诟病,你却是轻轻一点就远远地躲开了。可惜!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2 08:57
问好旭日东升。谢谢。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2 08:59
问好莫明。谢谢你的指点。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2 14:25
问好各位。
作者: 陈思侠    时间: 2006-5-22 14:50
标题: 好!
根据记载,郑和率庞大的船队所到之处,也有民间贸易,但比重很小,主要是以赏赐为主,并且不计其本,不算经济账。他们用大量的金银财宝和丝绸锦缎换回来的是珍禽奇兽、名花异木,以及各种香料等奢侈品,于民生无补,而且导致国库空虚,国力衰弱。十五世纪末,葡萄牙人航海到东方,运回去了大量香料和丝绸,在欧洲市场上售价极高,“所得利润为投资的六十倍”。明朝皇帝派郑和下西洋,做的实在是大赔本买卖,跟西方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2 15:15
问好陈思侠。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3 08:16
各位早上好。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3 17:41
谢谢加精。继续努力。
作者: 羲里谪仙    时间: 2006-5-23 18:30
欣赏!问好关瑞!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06-5-23 19:43
标题: 回复: [原创] 老百姓如何能沾点边?
[QUOTE]最初由 关瑞 发表
这样的施舍,毫无慈善之念,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完全正确!精辟!够狠!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4 09:20
问好羲里谪仙。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4 09:21
标题: 回复: 回复: [原创] 老百姓如何能沾点边?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完全正确!精辟!够狠!


问好水如空 。
作者: 黑雪    时间: 2006-5-24 10:56
独到的眼光,
国富民不强的原因就在这里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4 11:08
最初由 黑雪 发表
独到的眼光,
国富民不强的原因就在这里


问好黑雪,谢谢朋友指点。
作者: 许也    时间: 2006-5-24 15:19
拿回来的只是一些仅供达官贵人享用的奢侈品,老百姓还是没有沾上边。充胖子,好看是好看,但被打肿了的脸,一定很疼。——这个痛还未能痛定思痛,这才是悲哀。现在同样有类似的弊病吧。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4 15:44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拿回来的只是一些仅供达官贵人享用的奢侈品,老百姓还是没有沾上边。充胖子,好看是好看,但被打肿了的脸,一定很疼。——这个痛还未能痛定思痛,这才是悲哀。现在同样有类似的弊病吧。

未能痛定思痛,这才是悲哀。问好朋友。
作者: 天剑    时间: 2006-5-24 16:13
喜欢看你的文章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4 16:20
最初由 天剑 发表
喜欢看你的文章


谢谢朋友。问好。
作者: 风华正茂    时间: 2006-5-24 21:10
很现实的问题,提得好啊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5-25 08:00
最初由 风华正茂 发表
很现实的问题,提得好啊


问好风华正茂 。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