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7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悠悠闲情——书法鉴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31 0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悠悠闲情,是欣赏书法艺术必要的一种心理状态;熟谙书道,是欣赏书法艺术必要的一种修养准备。古代文人大都具有这些条件,品鉴书画之类的活动成为他们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方面。他们对书法艺术的鉴赏,已经不仅是为了满足学习和审美的需要,在一定程度和很大意义上已被纳入了养生之道。

  明代高濂所撰写的《遵生八笺》,所介绍的以古书鉴赏为养生术之中,也真正是体现了东方闲雅的精妙与况味,其间也包括一些文房四宝以及历代碑帖的鉴赏。一般说来,书法家的“墨舞”确具有一种不用之用的娱乐功能。所谓不用之用,就是书家虽未自觉地意识到书艺的实用性,但当他们忘情地日日挥洒、岁岁濡翰时,却因了书法活动而使自己的生理与心理得到很好的调节,产生了微妙的陶冶性情以及如高濂所期待的那种养生功效。当书法爱好者沉浸在创作或鉴赏的特定情景中时,通常便可以引起本身原始欲望的升华和社会功德观念的中止。一方面是忘我,一方面却是益我。这样既有大雅之美、又可以达到健身之效的乐事,自然会有无穷无尽的魅力。所以自古以来君子乐之,没有已时。有充分的材料证明,书家多寿星,而在古代的重生、尊老的文化氛围中,老而有闲的人才更明白颐养天年的重要,也才更具备把玩字画,品鉴墨趣的条件。

  古人喜爱书法,不仅因为书法艺术活动具有审美与养生的功效,而且因为它还具有着认识、教育和启迪的作用。古代大量的书法作品,从其内容看,原都出于宣传教化的目的。即使后世已不再领受这些书作中宣传教化的条文或道理,实际的功用似已消失,但它们仍具有历史文化方面的认识价值。如历朝历代的书作,哪怕是断碑残简,也往往能反映出当年时代的面貌,如秦时刻石、汉魏碑碣、墓志题字、造像铭记等等,就为历史做出了各种不同的记录。故而书法艺术具有认识历史的价值,诸如政治风云、经济掠影、风俗人情等方面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东汉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蔡邕,其身世与命运令人感喟,而他亲笔所书的《熹平石经》,刻于四十六块碑石上,立在当时的太学堂门前。上面刻有《周易》、《尚书》、《鲁书》、《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儒家经典。碑石刻成列阵面世,其规模之盛,堪称书法史上最早的一次有震动效应的个人书展。据传,石碑竖立后,从全国各地和四方来洛阳观摩、临写、抄传的人不计其数。每天来往的车辆成百上千,摩肩继踵的人群将碑石周围挤得水泄不通。岁月如流,千载以后,人们仍可以通过现藏于北京图书馆的石经残石拓本,来怀想当年的盛况。有些书家本身就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名人,而书法与书家又有共名的关系。因而评赏书法作品往往也就有评价历史人物的意义。

  书法的审美教育及其它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鉴赏,也就是接受活动才能达成。如果从鉴赏者与书法的关系着眼,鉴赏活动不外乎自赏和他赏两类。倘从鉴赏时序着眼,则又可分出同步鉴赏和间隔鉴赏两类。自赏就是书家对自己作品的鉴赏。书家的创作过程往往同时也是自我鉴赏的过程,并通过这种自赏调节创作活动。当书作完之后,自赏活动仍然会继续,特别是书家最得意的不舍得给予他人的书作,常常会高悬于书斋之中,反复自赏,不亦乐乎。其中冷暖妙趣,往往只有书家自知。书家的自赏可以给书家带来自得之乐,也可以增强自信心。郑板桥除了写出难得糊涂那样座右铭的著名书作之外,也还写出了许多得意之作。写成之后自己会在后面写上一些自赏性的评语,常常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书家一旦培植了浓厚的书法兴趣,在自赏的心理驱谴下就会见纸思墨,见笔思书,情难自己,把笔纵横,从中再度地体味一番那种令人心醉的自我实现自我欣赏的满足感。他赏又可分为三种情形:知音型的鉴赏,创造型鉴赏和错误型鉴赏。自古以来都知晓知音难觅,但在书坛上却不乏其例。比如秦时李斯被秦始皇所称赏,唐太宗爱王羲之、虞世南的书法,颇有伯牙子期的味道。扬州八怪趣味相投,也属知音之赏。创作型是更为重要的鉴赏活动,在鉴赏的活动中发现了书帖有美好的意态之后,遂促使帖学大盛,发展的极致,则由一般的行草易为狂草,使书法艺术的表现领域得到了更深远拓展。创造型鉴赏一旦脱离开书作本体的实际,便易于导入错误型鉴赏。也就是书家创作的艺术本体与鉴赏者期待的视野产生了较大的悬殊,造成视野融合的错位与失调。这种错误或失调既可以体现为一个胸无点墨或别有用心者对艺术本身的亵渎,也可以体现为一个书法内行过于受到自己艺术趣味的支配,而对不同风格流派的隔膜。

  当书法创作活动在进行时,除书家本人之外,往往还有他人在旁,于是自赏与他赏伴随着整个创作过程。从准备书写到完成书作,创作与鉴赏并行,这样就是同步鉴赏了。同步鉴赏与创作活动关系非常密切,因为莫非书家亲近之人,或同道好友,一般难以出现在书家正在创作的场合,同时也难以用表情、姿势或者话语表达出对书写活动的评价。这样的时刻,书家精彩的创作总能激起一片啧啧的称赞,而不由自主的赞叹反过来更使书家精神倍增,挥墨更加灵动自如。如果没有这样来自众人或只是一位爱者的同步鉴赏,对书家来说,也许要减少许多兴致或趣味。还有一种就是间隔鉴赏,可以无论与书写之时相隔多久。那些高悬于书斋、厅堂、闹市的中堂、条幅和招牌,那些镂刻于山石、碑碣、器物上形形色色的书作,那些荟萃于书展、园林、博物馆的琳琅满目的古今佳品,那些辗转于民间的书迹刻本、拓片以及印制粗精不一的书作集子。都可以唤起人们特别是书法爱好者的间隔鉴赏兴致,。更有一些深具学养的书法内行还会从鉴赏入手,对书作或书法的某种规律、现象进行分析、评论。间隔鉴赏虽然没有同步鉴赏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更可以产生一种间离的效果,便于审美活动细致地进行,从而进入创造型鉴赏的境界。

  书法鉴赏涉及到书法本体的各个层面,诸如笔法、布局、墨法、意象、情态、风格等,乃至装裱、布置、铃印等方面,都应纳入鉴赏家的视野。鉴赏的方式也可谓是多种多样,大凡都是正面直观、有些还要眯眼斜视,更多的是要以放大镜来细观,戴上有色镜静观,于不同角度不同的光线下观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应,从而引起不同的审美感觉。中国书法文化的鉴赏悠悠千载,至今仍成为许多书法爱好者点缀生活的一种闲情,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情致和雅趣。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5-31 06:41 | 只看该作者
一会上班去了。晚上看。问好秋水。
3#
发表于 2006-5-31 10:26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厚实,不错。
4#
发表于 2006-5-31 12:08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欣赏!
5#
发表于 2006-5-31 15:37 | 只看该作者
通过这篇文章对书法有了了解,确实写得不错。
6#
发表于 2006-5-31 20:12 | 只看该作者
相信楼主的书法肯定也不一般了,呵呵!
7#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07:5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陌笛 发表
一会上班去了。晚上看。问好秋水。


谢谢陌笛的关注.
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07: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斑竹的阅读.在此问好各位!
9#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07:5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段成仁 发表
相信楼主的书法肯定也不一般了,呵呵!


呵呵,我是喜赏书法,但不习书法。谢谢段成仁朋友的阅读,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14:49 , Processed in 0.09684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