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为肖形龙印作序 [打印本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6 11:44
标题: [原创] 为肖形龙印作序
  九六年初识无锡的谈闻安,是邮票为媒而结为“忘年交”。

  时年弱冠的闻安,为酷爱集邮上了骗子的贼船。为此写信求助于宁津县工商局消费者协会。在处理这案件的过程中,消协主任知道任办公室主任的我也爱好集邮,就让我也参与了调查。由于骗子在《集邮报》上作广告,使用的是他人丢失的身份证,所以查证陷入困境。幸亏闻安被骗的钱只有几十元钱,为安慰一颗受伤害的心灵,我从自己的收藏品中,拿出世乒赛小型张等邮票给他邮去,从此,我们成为书信往来的邮友。

  后来,闻安又喜欢上了以刀代笔的篆刻。这是一门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刻成凸状的称为“阳文”,刻成凹状的称做“阴文”。印章,最初仅仅是一种“信物”和“权力”的象征,至唐代才由实用品转变成为一种艺术品。成熟的篆刻艺术形成于宋元年间,兴盛于明未清初。篆刻材料有水晶、玉、金属、兽角、象牙、竹、木、石料等。闻安用了将近三年的业余时间,篆刻了百枚肖形龙印,精心在宣纸上揿印了一份,给我邮寄过来并嘱为此作个简单的序。

  欣赏一方方神态各异的肖形龙印,或浓或淡,或清或浊,或远或近,或俗或雅,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金石气、书卷气、狂狷气,给我的感觉是灵动、美妙、神奇。比发丝还细的篆刻纹饰,让龙在印中方寸之间柔润起来,鲜活起来。难怪有人说篆刻是减法的艺术,是静态的舞蹈,其中蕴含着生命和动力,传达出抒情诗般的激情,能让瞬间形象,定格在最美的顶峰。

  写序,当然要了解“龙”的来龙去脉,可我脑海中,最初只有汉代刘向在《新序·杂事》中写的那则叶公好龙寓言故事: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喜欢龙,家中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把头从窗子里探进来。叶公一见,吓得面色如土,拔脚就跑。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比喻口是心非之类人。再就是去曲阜旅游时,见识过孔庙大成殿四周廊下28根雕龙石柱,特别是前廊那十根深雕蟠龙柱,每柱两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柱脚刻出山石,由莲瓣柱础承托,构思极为精巧,雕刻艺术堪称一绝。象这样出色的石柱,就连北京故宫也没有。据说早年皇帝祭孔来曲阜,衍圣公都要派人用黄绫把龙柱包裹起来,唯恐皇帝见了怪罪。

  翻阅相关资料,我才明白,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中国的版图被称为“龙的故乡”,中国人民被称为“龙的传人”。不但华夏儿女熟悉喜欢龙的形象,国际友人也知道龙是中国独有的符号。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指出,龙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鹰的脚、鹰的爪、鱼的鳞和须等,总之,龙是一个本来不存在的各种动物的混合体。

  从殷契甲骨文出现结构完备的“龙”字,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可想龙的传说和图案,还可向前推溯到遥远的史前文化。相传在“感天而生”的上古时代,有女登感“神龙”生炎帝,附宝感“北斗”生黄帝,庆都感“赤龙”合婚而生帝尧的故事。除了神龙、赤龙之外,属于伏羲系统的还有长龙氏、居龙氏、降龙氏、潜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白龙氏、墨龙氏、飞龙氏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龙氏”,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龙身而人面”,“人首蛇身”诸神,都是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族徽图腾,这种“炎裔黄胄”之说,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我们从龙的造型,大至就可揣摩出中华民族在形成过程中的斗争与合并。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在争斗中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逐渐形成华夏大氏族。其他氏族、部落的图腾也兼取被融合,其中就有鸟图腾、马图腾、鹿图腾、牛图腾、鱼图腾等。最后拼合成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至此,龙成为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它体现了华夏各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大团结。具有超强的生命力,上可腾云驾雾,下可循地入海,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神勇无比,不可战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无限创造的象征。

  在了解了“龙”的传说之后,我才动笔。为谈闻安的百枚肖形龙印写序如下:

  美哉    肖形龙印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图腾。蛇身、鱼鳞、鹿角、牛鼻、鹰爪,奇特的造型显示了我们民族丰富的想象。赋予它上天入海呼风唤雨的威力,显示了图腾无所不能的神异。传说中的龙宫、龙王,民俗中的龙船、龙灯,从古至今延续了华夏儿女对龙的敬仰与崇拜。

  人们把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比做龙,人们把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比做龙,人们把一国之君称做真龙天子,人们把炎黄子孙称做龙的传人。穿云破雾、大气磅礴是龙,勇猛威武、神气典雅是龙,龙啸龙吟间凝聚了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祥龙腾飞中期望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希冀。

  邮友闻安,从千禧龙年创意,耗千日工余,终于把百龙肖形浓缩于金石方寸之间。精美的龙纹中,有他晶莹透亮的汗水,千变的造型中,有他仔细雕琢的神思。如今春种秋收,他把这些刻刀下现形的精灵,排列组合成龙阵呈现给观者、赏者。相信在龙的千姿百态中,你能聆听到龙脉相承的感召,在龙的飞舞动感中,你能汲取到穿云而上的力量。

  美哉,百枚印章!

  美哉,肖形龙印!

  小序写完后,我邮给了闻安,好歹算是交了差。

  在接下来的两年业余时间里,闻安又精心篆刻了一百枚肖形凤印。在五年的业余时间里篆刻百龙百凤,我算是叹服了闻安的毅力。为此,他的婚期也一再推迟,直到三十岁时才喜结良缘。已是西冷印社会员的谈闻安,在给我的来信中,表达了这样一个心愿,到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时,他将把自己精心篆刻的龙凤肖形印,捐献给奥组委。我想,他的美好心愿一定能实现。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胭脂湖畔    时间: 2006-6-26 13:48
学了一回龙的知识。
作者: 徐阳    时间: 2006-6-26 14:03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问候高版主。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6-6-26 15:31
在高版的文章里长了见识。确实是一篇融历史、知识和情感于一体的好文章。
作者: 关瑞    时间: 2006-6-26 15:40
拜读高版的大作,从印章到龙,增长了不少知识。
通篇对历史和文化的追述,娓娓道来,充满了情趣。不愧是大气之作。欣赏,学习。
问好高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6 16:05
谢谢胭脂的首先阅读。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6 16:07
谢谢徐阳浏览,最近忙啊,好久不来,惦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6 16:09
谢谢敬版阅读,点评。问好,握手!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6 16:12
谢谢关瑞赏识,迎春会努力的,顺祝夏祺!
作者: 缺月疏桐    时间: 2006-6-26 16:35
标题: 拜读!
我也喜欢看印章,只是对这方寸之间的大美和知识了解的很少,高版的文章让人长见识,也让我很惭愧啊。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6 16:45
谢谢缺月疏桐阅读,我本来发了图片的,可惜没发成功,不然,你就能欣赏到龙印了。
作者: 木祥    时间: 2006-6-26 21:46
标题: 回复: [原创] 为肖形龙印作序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九六年初识无锡的谈闻安,是邮票为媒而结为“忘年交”。

  时年弱冠的闻安,为酷爱集邮上了骗子的贼船。为此写信求助于宁津县工商局消费者协会。在处理这案件的过程中,消协主任知道任办公室主任的我也爱好...


纪实,文化.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06-6-26 23:01
高版将平白的叙述和引申的激情得以恰如其分地结合,应是大家努力的方向,学习。
作者: 吴安臣    时间: 2006-6-27 01:40
文化的意味很浓,高兄文章里要了解的东西实在多。令人钦服。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7 08:31
谢谢木祥文兄浏览,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7 08:32
谢谢山石鼓励,支持。
作者: 一片枫叶    时间: 2006-6-27 08:37
迎春老师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朋聚四方,枫叶钦佩高老师的文才和为人。
作者: 拈花微笑    时间: 2006-6-27 09:31
可发窥见高老师知识的广博和文字自如的驾驭,都是中华灿烂文化啊。佩服!!

问好高老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7 10:23
谢谢安臣在百忙中阅读,鼓励,点评。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06-6-27 11:27
非常厚实。呵呵,写得真好!学习!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7 12:17
把照片发上来。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7 12:29
2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7 12:39
3
作者: 修江    时间: 2006-6-27 13:21
生活小事却蕴含丰富,广闻博知,拜读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7 15:10
谢谢一片枫叶的鼓励,迎春还应努力啊.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7 15:12
谢谢拈花斑斑光临.我发了照片上来,可惜篆刻太精细,还是让人看不太清.
作者: 文斐    时间: 2006-6-27 19:01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在高版的文章里长了见识。确实是一篇融历史、知识和情感于一体的好文章。

问好,高版主!
作者: 文斐    时间: 2006-6-27 19:05
欣赏一方方神态各异的肖形龙印,或浓或淡,或清或浊,或远或近,或俗或雅,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金石气、书卷气、狂狷气,给我的感觉是灵动、美妙、神奇。比发丝还细的篆刻纹饰,让龙在印中方寸之间柔润起来,鲜活起来。难怪有人说篆刻是减法的艺术,是静态的舞蹈,其中蕴含着生命和动力,传达出抒情诗般的激情,能让瞬间形象,定格在最美的顶峰。——好美文
作者: 安永红    时间: 2006-6-27 21:37
我认为,写序难,写一篇“恰如其分”的序更难,因为“一不留神”就有了拔高之嫌,或者纯粹借给人写序之机写自己的“文章”。高兄此序,自我感觉如何?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06-6-27 21:57
也增长了一些历史知识,学习。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8 08:29
谢谢昙花斑斑浏览鼓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8 08:31
谢谢修江光临支持!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8 08:33
谢谢文菲二度回帖,问老乡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8 08:40
谢谢永红阅读,我写此序是两年前的事,无非是在印章之前的说明文字,今写此文,就是借序作文。我发有照片,写的全是事实。你知道吗,能加入西冷印社,就足以能说明闻安的水平。至于小序,我感觉并没刻意替他拔高,用近三年业余时间,篆刻这些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啊。一个二十几的孩子做到了,我觉的值得称赞。
作者: 阿贝尔    时间: 2006-6-28 08:53
标题: 这样的序写得巴适!
实在,朴素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6-6-28 09:35
高兄涉猎之广,佩服!
作者: 何也    时间: 2006-6-28 15:08
文化意味浓.好文!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6-6-28 18:22
读迎春的文章总能长不少见识。
作者: 凌云昕    时间: 2006-6-28 19:10
深厚的积淀,
清新的气息,
学习哥哥好文好图。
作者: 吴君雯    时间: 2006-6-28 19:30
长见识了,问好高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9 08:22
谢谢阿贝尔夸奖,迎春更须加油才是.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9 08:23
问好龙女,一直关注你的文章,值得我学习.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9 08:24
谢谢何也抬爱!握手!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9 08:26
谢谢开春鼓励,欣赏你娴熟的文笔,关注并学习!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29 08:27
谢谢小云前来捧场,鼓励!有时间再交流.
作者: 风吹来的沙    时间: 2006-6-29 10:43
高版知识渊博,理论透彻。
作者: 言子    时间: 2006-6-29 11:16
又读迎春兄好文。问好!
作者: 潇湘珍珠    时间: 2006-6-29 20:06
学习高版好文。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30 09:15
谢谢君雯的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30 16:55
谢谢风吹来得沙阅读,欢迎你来论坛。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30 16:56
言子你好,谢谢光临。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7-3 08:08
问珍珠好,谢谢浏览.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