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5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穿过俗世的桐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2 2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8 编辑 <br /><br />                                                          穿过俗世的桐花
      清明前后,桐花开了,以一种璀璨,穿过俗世,抵达了我们的视野。满目碧绿的乡野,一下子突兀出了一团团雪白,这一块,那一块,散淡地切割着整体的绿色,这种白超过了绿的视觉印象,有震撼心灵的感觉。


      不知什么时候,人们习惯于春风把绿色的染料泼洒下来的时候。桐花就开始了默默蓄势的过程,贪婪吸收阳光、雨水和养分。桐花好像乡野里现在的那一个个习惯了沉默的孩子,此时,那么寂寞,那么无助。只是,桐花内心的理想还是展开了翅膀,靓丽于阒寂的乡野,靓丽于熙来攘往的世人面前。
      纵目,遥对桐花,桐花那么岑寂。山岚绵亘,山腰、山间有那么一株株桐花,在秀着春秋不老的青春。由于缺乏被仰视的目光,绿意盎然的其他乔木、灌木以及草本青春肆意,妄想吞并,抹杀它们于自然的合围之中。那一树树的雪白,分明写着桐花内心的不甘与外在的倨傲。作为树的一种,桐花有内心的尊严。活着,就要活出尊严,自己给自己尊严。
       桐花以外在的形式表达着内心。尽管桐花的团队正在一步步缩水,但是桐花还是那么坚定,相信作为有尊严的树是无所畏惧的。所以,不论是苍老的油桐,盛年的油桐,还是幼小的油桐,一概都顶着满树繁花,满怀希望地站立在绿意葱茏之中,并显得分外强大。就像一个个化外之人,看惯了春花秋月和悲欢离合。
      桐花不像野樱桃花,也不像梅花,更不像梨花,开得那么诗意与豪华。野樱桃花是最先在乡野表达春天气息的。在春寒料峭时节,有那么一抹抹粉色点缀在悬崖或山尖之时,人们就感知了春天已近,不必为再漫长的风风雨雨而嗟叹。野樱花是极具先锋做派的。花开得那么新颖,那么强大,第一时间传递着春天到来的讯息。梅花更是诗人的专宠,从未走向平民的心理空间。大约平民的坚强和骄傲都是习惯隐藏的,不如梅花那样,活在诗人和画家的笔尖,一面以形象而活,一面以精神而活。而梨花呢,更是冷艳欺雪,一树树从古到今,那么诗意,那么繁华,震撼视野。桐花不在时间上争先,也不在诗意里恣意。开得那么随意,也开得那么沉潜。就像千百年来寂寞的乡野之民习惯吞吐际遇那样,不疾不徐,不偏不倚,小心翼翼,探寻着路径,品咂着寂寞而孤独绽开。若仔细看桐花,桐花的花朵中心透露着一抹微红,像淡淡的血痕,就像一路走来,被自然和时光留下的印记。
      远年,乡野之民是懂桐花的。桐花是乡野之民的生命之花。乡野之民借桐花来诠释生命。一树桐花,就是希望之花。乡民的日子就有了温暖的色调。乡野之民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诗人,而是广义上的诗人,他们以刀锄为笔在乡野大地之上抒写,构筑着理想大厦。那一片片盛开的桐花,白得那么晶莹,白得那么纯粹。乡野之民欣喜的不是这种夺人心魄的白,而是花开之后留下的累累硕果。那一枚枚悬挂于枝头的青色桐果,从弱小到强大,也正暗暗扣合着乡野之民的膨大于内心的理想。乡野之民的理想,就是依附于某种事物,在执著着中逐渐走向成功的理想。
       大地之上的乡野之民曾一度溺爱桐花。桐花以花的形式为果张本,为乡野之民点燃希望。记得,彼时的乡野之民每家都有大片大片的油桐林。油桐不是种植在平地上的,而是被种植在贫瘠的荒山荒地里,油桐也如此顽强地活着。或者油桐就如那大地之上的乡野之民,那么坚强与倔强。把根深深地扎进大地的深处,以细微的根脉向着大地汲取营养,以希望作为抵达遥远梦想的动力。乡野之民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油桐,坚韧如油桐,在贫瘠的土壤里生存与拓进。他们与油桐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珍视桐花,就如珍视自己的生命。桐花落尽,看着那一树累累果实压枝,他们就欣喜。他们就会专门到油桐林里,为油桐松土,并剔除抢夺油桐营养的荆棘和杂草。他们不惧辛劳,或在阳光满地的时日,或在细雨霏霏的天气,像呵护自己的孩子那样呵护着油桐。他们与油桐林如此亲近。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罅隙,过影筛阴。风里带着一丝丝清凉。大人们从来不屑享受这种惬意的时光,倒是那少不更事的孩子,间或把一枚树叶当做玩具,把一枚虫子当做愚弄对象,瞅着自以为被监视的目光的空档,放松一下心情。孩子眼里,时间那么漫长,而大人们却懂得,一切如白驹过隙,转眼,春去秋来,油桐满树红红绿绿的果实,一次次丰盈了乡野之民的视觉,丰盈了乡野之民已近枯竭的囊箧。
       寒露一到,风一吹。乡野之民就开始打桐籽了。那些桐果,有的已经掉落杂草从中,有的还挂在树枝上,一枝枝,一串串,在乡野之民的眼里美丽无限。人们用长长的竹竿敲打着那些碧绿的桐果。然后再用柴刀砍斫着荒草与荆棘,把那一个个桐果拣出来,放在口袋和箩筐里,运回家里。被运回家里的桐果,放一段时间,就会变得柔软,人们剥开桐果,剥出桐籽,晒干,然后变卖。
       一次次桐籽的变卖就是乡野之民理想之花绽开的时节。人们从桐花里看到希望的事实如此真实。乡野之民捡拾完了自家的桐果,还去别家的地里二次捡拾。民谚云:桐籽打发千路客,你得我也得。远年里,娘就是如此跟我说,让我和弟妹们坚定捡拾桐果的信念的。我们或背着背篓,或搬着蛇皮袋。行走于漫山遍野的桐林里,把稚嫩的肩膀锻炼得坚韧和强大,捡拾着附着卑微理想的桐果。

      桐花不仅以果实的形式美丽乡野,而且以液体的形式-----桐油,表达着乡野的沉静与美丽,桐油习惯以那柔和的色泽和馨香的味道冲击人们的视觉与味觉。被卖到榨油厂的桐籽,榨成了桐油,会再一次出现在乡野之民的面前。桐油不可吃,是油刷农具和各种器具的上好油料。木质的农具涂上了桐油,散发着淡淡的古旧的清香,阴干以后的木质农具放射出柔和的色泽,纹理清晰。看着那泛着古香古色的农具,就好像看见了满树雪白的桐花,就好像看见了硕果累累的果实,就好像把自己浸在春意盎然里。感觉那么舒适。握着农具,在大地之上耕耘,似乎在呼吸着桐花的馨香味道。
      看着被桐油涂制的器具,心里就无限感叹,眼前仿佛桐花万朵。梦幻与现实的距离如此迫近,只要給一缕桐油的馨香就够了。时光上溯。远年,大地之上的乡野之民在涂着桐油的吊脚楼里居住,枕风听雨,幸福显得那么真实与简单。如果月夜,听泛着油香的吊脚楼里传出婉转悠扬的土家恋曲以及嘤嘤的土家哭嫁歌;如果鸡鸣声里,看那淡淡的蓝色炊烟从依山而筑的吊脚楼里缓缓冒出,那种简慢生活所营养的品性,是何等亲切。若是你到大湘西来,行走在遗存或仿古的土家苗寨,仰视或者触摸着那古味盎然的吊脚楼,你就会感受到身在时光深处的先人的精神脉络,他们的理想与哲学是那么深邃,又那么古朴。
      
      还有,那穿行于河流与湖泊之上的木船,也得益于有了桐油的涂制,才能乘风破浪,抵御水流的侵袭。乡野之民的智慧,运用起来是如此细微和行之有效。
     
       大约大地之上的乡野之民是饱受桐花影响的。活的那么自然与坚韧,简单与豁达。时光掠过那么多年,大地之上的乡野之民,就这样安静地活着,在大地之上平静而坚韧地活着,与乡野里的一草一木同舟共济,并不忘草木的晓谕,把乡土情绪修饰得饱满。

      毕竟,毕竟乡野之民比桐花要高级,要具有高度。油桐只不过是代表乡野形象的一种树而已。即使油桐在一定的时间里修饰过乡野,丰盈过乡野,但是与时俱进显示了强大的召唤力量。
      桐花渐渐成了过去式。随着时光的老去,桐花也暗黯然于乡野之民的视野。曾经的辉煌,只有桐花记得,只有固守的老人们知道。桐花不委屈,不悲哀。曾经的曾经,只要美丽过,就是无悔于存在。比如乡野之民的曾经与过往,轰轰烈烈的乡土情绪在陷入落寞之时,仍有余香。 桐花知道,它已经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桐花虽然陷入了岑寂,但并不显得黯然。桐花是习惯沉浮和际遇的花。桐花依旧那么灿烂地开,开得那么悠然,宛如一种闲云野鹤的境界。这是一种放大了的乡愁,还是一种蕴含了深意的凝视的眼眸,那么寂静,那么幽深,像极了尚在古寨里幽居的女孩清澈的那汪潭水。
      无法再度进入落英缤纷的桐林里,享受花瓣雨沐浴身心的过程。于是想象、回顾,把曾经的过往温习一遍,算是慰藉和找到了曾经滑落的时光里的味道。
       曾经被仰视的桐花,境遇虽已然不堪,但桐花并不嗟叹,它知道这是俗世里无可拒绝与逃脱的宿命。这正如生命的存在,努力过,付出过,美丽过,整个过程就是一首入骨入髓的生命之诗。俗世是嬗变的,而内心与自我的恒定才是生活的王道。桐花清醒,它在俗世里永葆高洁的秉性。
       忽然,想起《楚辞.渔父》里的句子:世人皆浊,何不掘其泥而扬其波。大概桐花就属于此类的花吧,娴静、深远而静谧。而那些固执坚守在大地之上的乡野之民,仿佛也是。


  

2#
发表于 2016-4-13 07: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8 编辑 <br /><br />以树喻人,树人相映,字里行间凸显对于自然生命的敬畏,和对乡野民众的悲悯,这样的文字入眼入心,有味。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16-4-13 0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8 编辑 <br /><br />写春天的桐花,从地理环境,从时光赋予的意蕴,从作者的人文情怀,赋予桐花树丰富的生命内涵。人格化的抒写,彰显出作者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怀。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16-4-13 0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8 编辑 <br /><br />文章 从“桐花”作为入文的切口,语言朴实,行文沉稳,还有对其诗意特质的挖掘,使得文章更加厚重。一篇佳作,欣赏学习。问好寒儒兄。

5#
发表于 2016-4-13 09: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8 编辑 <br /><br />对油桐的书写在诗意中隽永,以油桐诠释的乡野之民则在朴实中彰显出智慧和坚韧。文章厚实,绵长,质感,把桐花、油桐、乡野之民极好地融合,既有当下的实在,又有远方的诗意,欣赏并问好!

6#
发表于 2016-4-13 09: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8 编辑 <br /><br />欣赏好文章。

7#
发表于 2016-4-13 0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8 编辑 <br /><br />以上几位老师都评到了关键处,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问好寒儒兄。

8#
发表于 2016-4-13 0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8 编辑 <br /><br />在舒缓的文字中看到了桐花的另一面。问好澧水!

9#
发表于 2016-4-13 0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8 编辑 <br /><br />远年,乡野之民是懂桐花的。桐花是乡野之民的生命之花。乡野之民借桐花来诠释生命。一树桐花,就是希望之花。乡民的日子就有了温暖的色调。乡野之民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诗人,而是广义上的诗人,他们以刀锄为笔在乡野大地之上抒写,构筑着理想大厦.
以桐花为载体,在行文的拓展中,以老道的笔力流畅地刻画出了一株植物,拟人化的思想、和生命哲学。也从而给桐花,这一特定的植物,赋予了人的思想、灵性。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寒儒老师精神地理,与自然物象的一种交融互动。
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10#
发表于 2016-4-13 09: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8 编辑 <br /><br />小时上学,在倒春寒极凍的天气里,仿佛回到了冬天,看路边的桐花大朵大朵,洁白如云,心里会生出许多感叹。不知为什么桐花为选择在寒冷的日子里绽放。长大后常想,桐花的智慧也许就在这里,不与众争春,只占春一角。又或许,她只是想挑战自然,挑战自我。如今桐花在我家乡早已绝迹,不是因为它不够好,而是因为找到了更便捷的替代品。桐花终于成了记忆中才有的风景。

11#
发表于 2016-4-13 1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8 编辑 <br /><br />灵性的笔触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桐花的精气神元素。透过富有镜头感的文字,可以看出桐花的一生其实就是人的一生的对应和写照,就是草芥的全部含义和象征的指向所在。线性走势、比对、情景交融、散点透视和纵横交贯等元素结合妥帖,烘托出了文章意境的质感性。欣赏并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4:36 | 只看该作者
一并感谢楼上各位朋友。
13#
发表于 2016-4-13 15:32 | 只看该作者
精炼的文笔,桐花作为一种载体,来书写大地上的乡野之民,桐花的生活习性和品质和乡民互相映衬,这样的构思精美,韵味独特,并深入到草木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之间的关联,渗透进人文关怀,对那些固执坚守在大地之上的乡野之民。
欣赏并问好!
14#
发表于 2016-4-13 16:50 | 只看该作者
桐花与世无争,和乡野之民极其相似。文章象征手法运用娴熟,耐人寻味!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2:08 | 只看该作者
薄暮 发表于 2016-4-13 15:32
精炼的文笔,桐花作为一种载体,来书写大地上的乡野之民,桐花的生活习性和品质和乡民互相映衬,这样的构思 ...

感谢您的读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8 09:08 , Processed in 0.04934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