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0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桃夭》其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4 20: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16-4-5 12:33 编辑

读书,是一种选择。熟悉的作者,喜欢的题材,素雅的装帧,心仪的出版社等等,都是决定选择的因素。虽然网上购书,只有文字、图片介绍,无法翻阅实体,给选择带来了一定局限性、盲目性,但选择却依然存在于购书的过程。买张者的《桃夭》,就是因为曾经买过他的《桃李》,喜欢他知识分子题材的书写。
读书,应该启迪思考。作者将其对生活的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读者通过阅读,在领会作者思考的同时,渗入自己的想法也是常事。两方面相汇相融,产生共鸣,自然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即使读者的想法与作者的思考差距甚远,乃至读者之粗浅无法摸着作者之高深的庙门,只要有一丝半缕的想法萦绕于心,读者就会自觉快乐。读《桃夭》,于我来说,有的,可能就是并没摸着作者之高深庙门的快乐。


《桃夭》讲述的是五位60后同学喻言、赖武、张健、我、邓冰80年代大学和当下的情感生活。
“我”,不是真正的我,是为增加小说的真实性而虚化的“我”。与一般第一人称小说不同,《桃夭》里的“我”隐藏得很深,只出现过很少几次。但这个几乎不出现看似可有可无的“我”却令小说显得真切、实在。很多时候,作为读者的我甚至会去揣度这个“我”是不是张者本人。这,或许就是作者想要的效果。赖武、张健显然是陪衬。陪衬也有分工,赖武是反面陪衬,张健是中性陪衬。那么,正面陪衬是谁呢?看来看去,应该是着墨颇多喻言了。于是,剩下的邓冰自然就成为中心人物,成为作者笔下的小说主人公。
邓冰,是作者笔下有点理想化的人物。在大学读书与喻言竞争柳影失败后,一心要找一位“心灵美”的女子。他的方法是“丢钱包”,先后丢了五个钱包,最后终于碰到了将钱包还回来的张媛媛。30年后,对自己开夜车可能撞死人一事,一直耿耿于怀,在常人躲都躲不及的的祸事面前,他没有回避,反而觉得自己应该负法律责任。反复自首,竟然无人受理,甚至被当成“神经病”。幸好喻言、张健、赖武等一起想法,采取假受理、假开庭、假判决的办法,才最终解开他的心结。
这是清一色的男人帮。但小说与生活一样,如果只有男人,哪会有那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为了让五位60后同学80年代大学和当下的情感生活丰富多姿,作者安排了柳影、60后白涟漪、张媛媛、蓝翎、吴亦静、90后白涟漪、胡丽等几位60后和90后女性出场。初看,柳影是60后、吴亦静是90后的女性主角,但认真分析,真正的女性主角却是不同时代同名同姓的白涟漪。只是,这些女性在小说里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全都只是男性的陪衬。
80年代的大学及后来的研究生生活在邓冰、喻言、柳影和邓冰、赖武、张媛媛这两组“三角关系”里展开。邓冰在与喻言竞争柳影的过程中失败,但柳影仿佛只是一个符号,竞争胜利的喻言并无真爱,所以,不久就因一张神秘的纸条与柳影反目,爱上了蓝翎。邓冰在与赖武的竞争中胜利,赢得了张媛媛,但30年后的当下,却又重新败给了赖武,赖武与张媛媛重续旧好。在这两组显性的“三角关系”的背后,还隐藏着一组神秘、30年后才揭秘的邓冰、喻言、柳影、60后白涟漪的三角或四角关系:邓冰喜欢柳影,柳影喜欢喻言,喻言欣赏60后白涟漪,60后白涟漪欣赏邓冰。
当下的情感生活以30年同学会始,除承接有80年代影响的男女关系稍显复杂外。其余的都直接明白。这次同学会,邓冰奔柳影去,柳影想与喻言再续前缘。但结果却是:邓冰明白了60后白涟漪对自己的喜爱,柳影与另一同学康达成婚,喻言结识吴亦静马上走到了一起;邓冰遇到90后白涟漪历经曲折终成眷属。


小说创作,典型或许是最重要的。小说来源于生活,却必须高于生活。否则,小说就只是摹写,不是创作。《桃夭》是一部“典型”优先的作品,书里的“典型”随处可见。
《桃夭》里最典型的情节是90后大学生胡丽请客。胡丽为了去歌舞团工作,委托其“干爹”请歌舞团的王团长,“干爹”不便出面,便委托市公安局的刘副局长请客,因为王团长的小舅子是其下属派出所的所长江永川,胡丽的同学吴亦静、喻言、邓冰作陪。但吃饭时刘副局长却来不了,安排人来买单;快吃完饭,来买单的竟然是赖武,因为他取保是刘副局长帮的忙,所以刘副局长安排他来买单。赖武来后,见喻言、邓冰在,又一起喝了一阵,因为做通了张媛媛的工作,邓冰可以收回邓小水的监护权,赖武让邓冰买单,邓冰也心甘情愿。但胡丽不同意,说是应该刘副局长买单。这时,江永川主动争取解决这个问题,替刘副局长出力,打电话问所里的民警当天抓嫖有没有愿意私了的,如有,带一个人来买单。不一会,民警带来一人,竟然是邓冰、喻言、赖武读研时的恩师梁石秋。他不仅仅是邓冰三人的恩师,而且就是胡丽的那位“干爹”。绕了一大圏,不便出面请客的“干爹”,最终到场买了单。这一大圏,绕出许多秘密,绕出了许多隐藏很深的人性。读来,令人屡屡拍案,叫绝不已。这样的典型情节在书里到处都是。比如:当年邓冰收到落款“LY”的纸条,一直以为是柳影;30年后才从柳影嘴里知道其实是白涟漪之涟漪;恰在这时,邓冰又接到一个保险推销电话,推销保险的人亦自称白涟漪。比如:喻言与吴亦静准备结婚,与吴亦静一起回云南探望其母亲,结果,这位母亲竟然就是喻言当年大学的恋人蓝翎。
《桃夭》里最典型的人物应该是赖武。作为官员的代表,赖武身上集中了曾经或者当下某些官员的所有人性缺点。贪赃:连同学律师的钱也贪。最好笑的是,两位同学代理不同的当事方,一位同学送他二十五万,一位同学送他二十万,他退了二十五万同学五万,美其名曰希望两位同学在同一起跑上竞争,确保“法律的公平”。厚颜:研究生时代,在与邓冰竞争张媛媛的过程中落败,张媛媛嫁给了邓冰,不懂诗是他落败的重要原因;三十年后,赖武竟然为张媛媛出了一本诗集,并成功俘获了张媛媛。如果说邓冰明知张媛媛是赖武的女朋友,却追求张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赖武追求邓冰的妻子张媛媛就有些说不过去了。狡猾:收了贿赂,却专款存入助手的专门帐号,说是助困基金。如果出事,自然可以应付;如果不出事,这基金也只有他才有要支配。出事后,动用各方关系保外,然后利用邓冰一心想要回儿子邓小水监护权的心理,要求邓冰作反证,证明自己的无辜。一个老谋深算的官场老手形象,呼之欲出。但这样的典型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一是有真情在心:虽然勾引同学妻子不可原谅,但他对张媛媛的感情却是几十年不变的真情。二是也还有一丝同学情:当邓冰陷于开夜车可能撞死人的心结时,喻言、张健希望他“假开庭”审理此案,助邓冰脱困时,他也能动用能力帮同学一把。可见,人性是复杂的,没有绝对的坏,也没有绝对的好。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天性里的好坏,克制私欲、抵制坏意,就能成为一个好人;相反,放纵自我、不求上进,就会坠入罪恶的深渊。
典型着的人物何止赖武一个。在作者笔下,“大学教授”这个典型群也值得玩味。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大学教授作为知识分子里的典型代表,既会在学识领先常人许多,又会在生活中严谨许多,即所谓为人师表。《桃夭》写到的教授有三位:白涟漪的父亲白启迪,邓冰等人读研时的恩师梁石秋,邓冰的前妻张媛媛。这三位教授的学术水平如何,不得而知。但他们的生活却并不严谨,甚至有些“荒唐”:玩婚外情,亦或婚外性。不说张媛媛,单说白启迪和梁石秋。首先,这两位教授的名字就很有意思:白启迪,可能是说启迪学子是白忙活,也可能是说他的启迪没有作用;梁石秋,这名字从哪里来,稍有点现代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其次,这两位教授除名字有趣外,做事也令人叹服:白启迪在八十年代与女弟子“好上了”,产生婚外情,被判处流氓罪;梁石秋在当下追求婚外性,被民警抓获,私了时又遇到了自己早年的弟子和现在的干女儿。张媛媛在这方面也不输前辈教授,虽然与邓冰成婚并育有子女,却在赖武一本诗集面前放开了自己,给邓冰戴上了“绿帽子”。大学教授,这个有些神圣的称谓,被作者颠覆得令人难以置信:难道,当今的大学教授,就是这样?


《桃夭》里的男人几乎都是60后,而女人却分为60后和90后两类。比较60后和90后的女人,比较60后女人的60年代和当下,颇能洞穿世事,窥透一些只看重一端难以看到的东西。
60年代的女人在80年代上大学时,风华正茂,青春靓丽。作者笔下的4位60后在80年代,单纯、含蓄、内敛、被动、痴情,绝决。她们心中有所爱,却不愿明白表达;她们的爱情,无一不是在男人主动出击下的“被动”接受;她们对爱情的向往,单纯幼稚得可爱;她们心中有了爱,世界就美好无比;她们失去爱后,会有决绝得令人瞠目的表现。同样是60后,到了当下,就大不一样了,柳影在同学会初对喻言咄咄相逼,但转瞬却与康达结婚;张媛媛已不满足于婚内生活,与初恋情人赖武走到了一起。时代变迁,世事无常,曾经单纯内敛的女子,经过岁月的磨练,成熟为老道世俗的女人,令人稀嘘。
和60后女子在80年代年轻时的表现相对照,90年女子在当下的行为更令“老古董”大跌眼镜。90后女子在当下,丰富、外向、冲动、计较。吴亦静只两三天就与喻言走到了一起,感情无从谈起,有的只是毕业分配的计较。“结婚后再恋爱”,对“性”直露的表达,把一个喻言弄得神魂颠倒,找不着北。胡丽亦然,当赖武用一千元把她一夜的时间包给邓冰时,她知道应该怎么做,虽然因要保留“不吻”这一问题上与邓冰不欢而散,其实却早已有“干爹”,最终与“干爹”一起人间消失。90后白涟漪更是如此,因一个推销电话而与邓冰“杠”上,你来我往,竟然“爱”上了邓冰。邓冰有房有车有钱,可以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可能就是她“爱”的理由。当邓冰不愿意与她结婚时,她使出的招数令人震惊。于是,她由一圈涟漪泛滥成灾,最终将邓冰纳入彀中。90后的女人不待价而沽,也不守株待兔,而是生动出击,向“父辈”甚至属于“爷辈”的“老男人”发起攻击。在她们的攻击面前,这些“老男人”一个个土崩瓦解,丢盔弃甲,不得不心甘情愿地缴械投降,拜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
女人,在当下,不论是60后的女人,还是90后的女人,显然都令作者失望。她们已然没有了女子应该具备的品性,她们渐至成长为“凶猛的动物”,虽令男人欲舍不能,却同样令人望而生畏。幸好,作者还给我们一丝希望,虽然这希望早在80年代就香消玉殒了。60后白涟漪,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只是生活里的一圈涟漪,微风吹过,轻轻泛起,风还未完,便悄悄终结,令水面陷入枯井般可怕的静滞。她因邓冰写给柳影的诗里有“涟漪”一词,而对邓冰心生好感;后邓冰又在康达等嘲弄着叫她“古兰丹姆”时愤而出手,令她情愫暗生。她因父亲与女弟子“好上了”而羞愧难当处于人生的低谷时,在柳影的劝说下给邓冰写了一张纸条表白,却被邓冰以为是正与喻言恋爱的柳影写的,便将其公诸于众。在无情的双重打击下,白涟漪决绝地选择了“死”,离开了这个令她失望、绝望的世界。的确,自杀是一种不太负责任的选择,在一些宗教教义里自杀甚至是有罪的。但白涟漪的自杀,却在令人震惊的同时,令人对爱情充满希望,对人生充满美好的向往。是的,我们希望她美好地活下来,继续演绎美好的品行,给令人失望的生活注入美好的情愫。但如果她活下来,会不会也会慢慢变成老道世俗的女人呢?作者显然不敢去想像这一切,所以干脆地让她在还保留着美好时死去。


《桃夭》故事曲折、形象鲜明,写当下的世风时变、人情冷暖、情感波动、计较选择很到位;但它在“高于生活”这方面似乎走得太远,在追求“典型”方面似乎太过刻意,令我这样的“门外汉”读来有许多不适。
一是人物太脸谱化。作者笔下的人物,很明显地可以归类:邓冰,是当下有良知的人;喻言,是有一点良知却游戏人生的人;赖武,这个名字其实就隐含着“无赖”的意思,是有文化的无赖官员;“大学教授”,是有奇想出奇招的文化人;而女人,这个群体,是有文化重利益求依靠的“凶猛动物”。读《桃夭》,感觉得到作者对人物的事前设计,这种设计太过脸谱化,令人觉得这些人物都不可能是生活中的人物,而是承担着表达“类”“群”任务的人物。
二是情节太过高于生活。作者讲述的故事,固然令人叫绝,其偶然性超乎寻常。但这样高于生活的情节,让人感觉到其虚假。比如假审判解开邓冰心结的情节设计,就很不真实。作为一位律师,邓冰自然知道审判的一系列程序,怎么可能就会被赖武、喻言、张健等人“玩于股掌”呢?
三是对喻言80年代和当下的两场爱情的安排,令人难以接受。喻言80年代爱上蓝翎,后来因蓝翎分到云南而分手,这本身就令人对爱情这玩意怀疑再三。到当下,却安排蓝翎的女儿与喻言相遇,而且很快巫山云雨,直到快结婚时才发现真相。80年代,蓝翎曾经怀上喻言的孩子,幸好那个孩子流产了,不然,喻言遇上的就可能是自己的女儿。虽然,作者可能是想借这个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混浊”与“混乱”,但母女同侍一夫的情节安排,令血脉里流着儒家传统文化的我难以接受。
《桃夭》是本“好”小说,但它离“优秀”还有比较远的距离。读《桃夭》,会产生很多想法。这些想法大而无当,难触作者思考的高深庙门。但有这样的想法,却令我高兴。因为这些想法是我从作者的表达里窥见的,是属于我自己的。



2#
发表于 2016-4-4 20:42 | 只看该作者
占了个沙发。
排版有点挤,注意段与段之间空一行,段首空两格,这样也好便于阅读。
3#
发表于 2016-4-4 21:15 | 只看该作者
看过电视剧《零炮楼》,没多想。今天经rsjby一说,才知张者有这么多作品。看完你的评论,倒真是想看一看。
4#
发表于 2016-4-5 10:50 | 只看该作者
段前要空两格,段间最好空一行,网上有自动排版工具建议用一下。
5#
发表于 2016-4-5 18:55 | 只看该作者
先占个座,回头慢慢来读
6#
发表于 2016-4-5 19:42 | 只看该作者
有感而发,就对读者也有了教益。
问候安好。
7#
发表于 2016-4-5 19:46 | 只看该作者
原以为是诗经里的桃夭,原来是一篇小说。随后搜来读读,应该会是更精彩的。
8#
发表于 2016-4-6 10:53 | 只看该作者
张者说,他的书是讲述了知识分子在生活中的挣扎与突围。对于都市、人群斑驳的描写,既是生活的原生性折射,也是对人性最好的隐喻。
谢谢风雨的领引,雁子的案头又多了一套校园三部曲。
风雨的读感,在文本的剖解中,渗入思考与叩问,有深度,有力度。
《桃夭》故事曲折、形象鲜明,写当下的世风时变、人情冷暖、情感波动、计较选择很到位;但它在“高于生活”这方面似乎走得太远,在追求“典型”方面似乎太过刻意,令我这样的“门外汉”读来有许多不适。
9#
发表于 2016-4-6 10:57 | 只看该作者
此篇读感,结构了然,主要从文本情节梳理、典型塑造、人物刻画、“门外汉”质疑四个方面条分缕析,精心解构,于得失间,见睿智。
学习,受益,读书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23:15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4-4 20:42
占了个沙发。
排版有点挤,注意段与段之间空一行,段首空两格,这样也好便于阅读。

不知为何:一直没法自动排版。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23:16 | 只看该作者
芦汀宿雁 发表于 2016-4-6 10:53
张者说,他的书是讲述了知识分子在生活中的挣扎与突围。对于都市、人群斑驳的描写,既是生活的原生性折射, ...

《桃花》没有看过,网上也买不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23:16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4-5 10:50
段前要空两格,段间最好空一行,网上有自动排版工具建议用一下。

用过,排不出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17:33 , Processed in 0.05226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