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7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发现旧大陆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6-12-4 12: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发现旧大陆

??在陈村的书里,看到一则旧事。与余华有关。余华是我喜欢的一个作家。他当年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给我印象很深。余华一直以为,鲁迅只比郁达夫稍好一点。直到后来,有人要他改编鲁迅的作品,才找来原著认真地读,一读之下大吃一惊。然后索性买来鲁迅全集,这才认同了鲁迅大师的地位。最后他谢绝了改编工作,开始认真研读鲁迅。

??这是颇有意思的事情。鲁迅作为上世纪中国文学仅有的大师,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但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或者都能认可。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说眼界和识见,比如说仁智的差异。就余华而言,他由牙科医生开始,从先锋创作起步,自然可能对鲁迅那样的传统,并不特别在意。而一旦上路,我们总是眼往前看,脚往前走,那样地步履匆匆,总以为前面的风景会更美。我们太像那只掰苞谷的猴子,掰了后一包,就忘了前一包,而且掰着掰着,就忘记了曾经的那些苞谷,曾经的那些收获和塌实,风景和美丽。

??我们很难想起,应该停下来,看看我们背后,看看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或者始终被我们忽略掉了的,那些旧日的事物。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我们就不再关注旧大陆。

??1492年,世界历史记住了一件大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随之而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的进程被疾速改变:是海外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向大西洋沿岸的转移;是西方迅速走出中世纪的黑暗,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是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这是发现新大陆的意义所在,也是哥伦布一直被人们记住的原因,

??现在看,发现新大陆,或者说,能够发现新大陆,当然是重要的,伟大的。但是发现旧大陆,或者说,能够发现旧大陆,自己或者让他人也用心关注,我以为也是功不可没,甚至必不可少的。什么是发现?字典里说: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现就是一种认识。认识到事物或规律的意义,或者发掘出旧的事物与规律的新的意义,加以利用,有所创造发挥,这就是发现。

??写这些文字时,于丹的《论语心得》正在热销。所说,仅在北京,就签出了一万多本。翻这本书,想起易中天的《品三国》。实在说,于丹对《论语》,并无特别精深的研究,而只是她借以说话的“由头”,但我还是以为,于丹也好,易中天也罢,他们对经典的推广和普及,功不可没。套用“科普作家”的称谓,他们可算是“经普学者”。高深、玄奥的经典,经由他们的解说而走向大众,被更多的人关注。更多的人因为他们重新发现经典,阅读经典,运用经典,这是功德无量的事。其意义,并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尽管他们所发现的,不过是早已存在的旧大陆。他们的行为,也是一种创造。

??我想说的,其实是教育。教育到了今天,该有的研究和发现,甚至发明,都已有很多。尤其是国门大开、思想解放之后,各种先锋的思想,各种前沿的理论,各种新潮的概念,把我们的视野和空间,拓展得格外开阔、辽远,这是好事。这让我们知道了未来和前景,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不只是脚下这点土地。但是,很多时候,比如说目前,我们似乎过于迷恋这些思想、理论,过于痴醉这些概念、名词。我们对过去曾经拥有的东西,或者说,对一直存在着的旧大陆,却缺少必要的了解、起码的关注,更别说足够的重视。

??课程改革之初,不少人在把玩专家们提出的新鲜时髦名词。其实,透过那些名词术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东西都能从我们的旧大陆里找到渊源。我们津津乐道的“愉快教学”,不就是孔子的“寓教于乐”吗?我们孜孜谈论的“分层教学”,不正是“因材施教”吗?我们欣喜中奉为圭臬的“启发式教学”,不正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吗?而所谓的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传统的阶段考试、期末考试有何本质不同?至于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育典籍中,都能找到和对应。因此我以为,新课改其实就是一场“文艺复兴”。而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转变观念”,与其说是“更新”,不如说是“恢复”,是“回归”。当时我曾说:教育迫切需要的,也是正在做的,就是回到原点,或者说“原典”。

??回归到哪里?回归到本质,回归到原点。这无异于是对旧大陆的重新发现。

??打个比方,传统的私塾教学,两年左右时间就能解决常用汉字的教学。上两年书塾就能成为半个先生——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能读能写能说。而现在,我们用九年乃至十二年,还不能解决识字问题!不少大学生、研究生的文章,错别字连篇,语法不通,原因何在?古代的低幼教育,基本上都教韵文,从三言到四言,再到五言、七言,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而现在的教育,韵文少得只剩几首可怜的诗歌!听说读写,都与儿童难以亲近,语文如何能够学好?所以新教材增加文言尤其是诗歌的份量,事实上就是一种回归。

??上世纪末,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样的话:“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和发展,各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出现,势必给未来的教育,带来全新的观念和面貌,给未来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我想,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教书育人,最根本的东西,也许永远都不会改变──教育的最终目的,依然会是培养学生聪颖的智慧,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能力;作为教育行为的具体执行者,我们这些老师所面对的,也依然会是一批批活生生的、有血肉、有情感、有思想的学生,依然会是一张张年轻的脸,一双双稚善的眼睛,一颗颗柔嫩的心灵。作为教师,作为所谓的“灵魂工程师”,除了满怀爱心和热情地指点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熏染、陶铸他们的灵魂外,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所以我斗胆说了一句老实话:“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形势怎样变迁,对教育和教育者来说,爱心和热情依然是最重要的。”现在看,这话并不过时,甚至可以说,永远也不会过时。

??我们还需要不断前进,不断探索,以发现新的大陆,甚至新的宇宙。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无论教育研究者,还是一般教师,我们切不可忘记,随时回头,关注我们已有的旧大陆。那才是我们的根。枝叶伸展得再辽远,根是永远不会变的。没有它,我们就会成为水上的浮萍,秋天的飘蓬,在寻觅中漂泊,游荡,永远无枝可依。而真正地拥有它,我们就能雍容淡定,“不畏浮云终蔽眼”,也就能够“守得天开云淡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即是说,开始时应当潜心,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接下来,必须辛勤劳动,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为伊消得人憔悴”。而最终,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才豁然发现,成功就在我们身边不远,“灯火阑珊处”。

??教育者也往往如此。用苏东坡的诗就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多时候,我们正是在发现已有的旧大陆时,得到了更多的收获。而那旧大陆,不在别的地方,正在我们身边,“灯火阑珊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12-4 15:57 | 只看该作者
说得深刻,有趣,顶八下
3#
发表于 2006-12-4 1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归到哪里?回归到本质,回归到原点。

此处精彩独到。
4#
发表于 2006-12-4 21:0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前五段已经很深刻,可一下子转到教育上,叫读者有些难以接受。如果一定要说,不妨写两篇文章啊——个人意见,供您参考!当然,就本文来说,论述得也很有思想,我还是非常喜欢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00:0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尧阳 发表
说得深刻,有趣,顶八下


谢谢尧阳兄弟。头顶痛了吧?是不是枫叶论坛那个山西尧阳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00:1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仰望或者倾听 发表
回归到哪里?回归到本质,回归到原点。

此处精彩独到。


谢谢刘兄,记得好像你也是教育中人,望多批评。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00: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其实前五段已经很深刻,可一下子转到教育上,叫读者有些难以接受。如果一定要说,不妨写两篇文章啊——个人意见,供您参考!当然,就本文来说,论述得也很有思想,我还是非常喜欢的。


水兄说得有道理。其实这样写,我也是心有疑惑的。不过,我最想说真是教育。
8#
发表于 2006-12-5 08:42 | 只看该作者
文章饱满,说理透彻.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00: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俊岭。问好
10#
发表于 2006-12-6 08: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赞成减负,我赞成多背经典。否则肤浅和媚俗很快就扫荡我们的大脑和心灵。
11#
发表于 2006-12-6 14:59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的私塾教书,两年可以识字、能读、能写。现在九年还不能识字写作这是真的差距太大,从那些错别字、病句和狗屁不通的文章里,我们真的看到了问题——古时的私塾教书,收了孩子家的钱会感到沉甸甸的,有良知在自律,要把人家的孩子教好,而现在的学校,事实上就是一种空架子。基本上收了孩子家的钱一点没有良心。因为,都是国家出面收,以工资的形式发给了老师,结果老师一点没有感到这些钱就是孩子们的,而以为是国家养他们的,可以滥竽充数、可以不负责任、可以不批改学生作业,可以在没有把知识传输到位(装进孩子脑子)的情况下偷懒、玩乐、甚至勒索、巧立名目的“补课”敛财……

从三言到四言,再到五言、七言,虽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但是那样的文体到底漏洞百出,没有进化好。国学和古文有好处的地方就是它的古董,需要孩子像考古和侦破一样的开动脑筋,所以可以长智慧。

所以我十分赞赏一刀的这句话“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形势怎样变迁,对教育和教育者来说,爱心和热情依然是最重要的。”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20:0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黑雪 发表
我不赞成减负,我赞成多背经典。否则肤浅和媚俗很快就扫荡我们的大脑和心灵。


有道理。赞同黑雪。其实,我一直在想,我们的孩子,现在在学校里学的,究竟有多少用处?除了考试,对他们的心智的成长,对他们的人生的指引,究竟有多大益处。教育,现在的问题真的是很多很多。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20: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以前的私塾教书,两年可以识字、能读、能写。现在九年还不能识字写作这是真的差距太大,从那些错别字、病句和狗屁不通的文章里,我们真的看到了问题——古时的私塾教书,收了孩子家的钱会感到沉甸甸的,有良知在自律...


教育,真是中国人心中巨大的痛。因为它牵涉到我们每个人。闲暇的时候,总在想,也许将陆陆续续写些实在的话出来,还望许兄不吝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10:48 , Processed in 0.05342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