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5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老庄的清心寡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4 1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国古代士林中,最清高、最贫困的莫过于隐士。孔孟倡“安贫乐道”、老庄唱“清心寡欲”,原本只是针对各种士人品德的一种要求。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那些避居深山的隐士。当清贫成为隐士的美德与传统,不知是隐士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
  翻开中国古代思想史,从先秦看起,思想家们个个都说:士的生理需要无所谓,只要能在精神需求上满足就行了。似乎都有一种宗教徒的牺牲与超脱的精神。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话也在显著的位子标题了出来。掩卷闭目,则两袖清风,山林茅屋,槁身枯项弊衣败履的书生,隐士的穷困相纷沓而现。那种情形叫你不忍想下去,也不敢再回味那些圣贤的至理名言的对错。所以,当我们对那些清高的隐士表示崇敬时,内心也为他们所付出的人身沉重代价而作痛。
  儒家提倡安贫乐道,道家则强调清心寡欲。中国的隐士无论是儒派的,还是道派的,都一样的清贫。比起孔孟,老庄更视物欲为人生的大害。老子耸人听闻地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伤)。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不仅功名权势是大患,连正常的物质享受有害于人,甚至连活着也是累赘的事。
  庄子比老子说得更干脆,做人最好是身若槁木,心如死灰,像南郭子綦那样身不染于外物,心无动于荣辱。在庄子看来,物质生活不值一提,他要解决的是不动心的问题,是如何从尘世中颖悟超脱的问题。
  所以,庄子可以坦然地面对贫困。家里揭不开锅盖的时候,他跑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一句话不中听,他更是愤而大怒,骂完一通,两袖一抖,扬长而去。见魏王的时候,穿一身破衣,蹬一双草鞋便去了。魏王见他那副潦倒狼狈的样子,问道:“先生为何这般疲惫?”庄子坦然道:“这是贫穷,不是疲惫。士有道德而不能行之,叫做疲惫;穿弊衣破鞋,叫做贫穷……”反过来数落了魏王一番。庄子认为自己只是物质生活上贫乏,并不是精神生活上空虚。
  如此,庄子能穷而不坠其青云之志。有曹商者讥笑说:“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履,搞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便鄙夷地给他讲了一个“舐痔结驷”的故事。而面对楚王送上门的重金高位,庄子又挥之而去。庄子甘于贫贱,所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是精神心灵的逍遥。
  如果说孔孟的安贫乐道是把隐士逼进了物质贫乏与精神富有的夹缝,那么老庄的清心寡欲则是将隐士引上了唯心理意志的绝境。后学者无论走哪条路,日子都会陷入一种困境。尊儒的,饿死,冻死的多;崇道的,发疯、颠狂的不少,变成教徒的更多。
  汉末喜读《老子》的向栩,不好说话而喜长啸,宾客来访,辄低头伏面不看。整束似狂人,好披长发,着绛绡头。常骑驴入市沿街乞食,偶得钱,辄悉邀街中诸乞儿一起还家纵酒欢会。少好黄老的矫慎,隐遁山谷,因穴为室,终身不肯娶妻,一心欲做不食五谷的神仙。阮籍、嵇康之友孙登,一生处山岩,“夏则编草为裳,冬则披发自覆”。东晋张忠“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休导养之法。冬则缊袍,夏则带索,端拱若尸……”这些人物都是在后汉书与晋书所记载的,只是饿死的不多罢了。
  甘于物质生活的贫乏而追求精神生活的富有、自我人格的完善,是庄子以来隐士做人的一大准则。在仕与隐对立、生当乱世的条件下,隐士只能以贫困抗拒不义的富贵,保持自我的清高。不过,清高一旦被标榜为一种美德以后,饿死、病死,营养不良而死的不幸也就跟着而来了。于是,清高也常常变成了一种矫情的人格变态,变成了社会遗弃贤才的镜子。所以说,清贫是隐士的悲哀,也是时代甚至民族的悲哀。要么死于贫困的清高,要么声于富贵的失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中国的隐士被置于物质与精神的夹缝里了,其选择必然是艰难的。
  儒家叫人安贫乐道,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它所反对的,只是不义的富贵。而道家劝人清心寡欲,则是从内在给人以束缚,并无义与不义的富贵之分。如此一来,内外夹击,隐士便愈加贫困了,但同时,隐士的人格也愈加清高。以贫困作为代价的清高,这种人格必然有些畸形。饿着肚皮而能“弦歌不辍”,衣不遮体犹言逍遥高蹈,其精神固然令人感佩,然其际遇却叫人为之恻痛!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6-6-8 1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8 编辑

老子果然清净无为啊。呵呵

3#
发表于 2007-3-12 15: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8 编辑

清心,我觉得是属于精神上的吧。老庄好像说的寡欲也是精神上的吧,只是大家理解为物质上的了而已。列子、扬子更是不否认生活的。
所谓清心寡欲是指哲理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3:55 , Processed in 0.04509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