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强强联手、强强对话——《父辈的旗帜》VS《硫磺岛来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17 0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说,“臣服于惨烈血腥、场面浩大以及醉心于个性纷繁、直面人性是好莱坞令战争片成为亘古不变的话题的根本原因。”——那么,这些因素是否同样能够令学院派注目呢?——《巴顿将军》、《野战排》、《辛德勒的名单》、《勇敢的心》等奥斯卡影片似乎已经足够揭露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野心:不仅仅只是票房……

  ——然而,幸运之神的垂青并没有如04年一样关照这个老牛仔,根红苗正的《父辈的旗帜》溃不成军,仅凭颇具“玩票”性质的《硫磺岛来信》捞回一尊安慰性的“最佳音响剪辑”的小金人。对此,你是轻松的说: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玩笑;还是沉重的说:这是令人难堪的意外?!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筒、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监制、启用两大名作家的红极一时的名著、编剧更是大名鼎鼎的威廉•布洛勒斯与保罗•哈吉斯、再轻驾就熟的召集各频频拿奖的御用幕后班底、最后,斥资9000万美元——让你想象的话,这样的阵容会带给你怎样的刺激和震撼?答案应该是:想要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刺激、想要多大的震撼就有多大的震撼。

  看完《父辈的旗帜》之后,我铁了心要看《硫磺岛来信》,感动我的不是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也不是激奋人心的英雄主义,无可救药的我也同众多影迷一样为伊斯特伍德颇具阴谋般所玩弄的人性牌而感到颤栗,这是美国人眼中的美国人,如此有血有肉的栩栩如生使我对伊斯特伍德眼中的日本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因为是同时期拍摄的“姊妹篇”,《硫磺岛来信》更具一种迷人的色彩;如何定位这些在《父》中叙事主体的对立面,而同样是第一人称的身份在叙事主题上如何拉开落差使之不相雷同并且保持公正——这些都是很具挑战性的难题,因此,伊斯特伍德的表现无疑是个聚焦点。但是,看完我之后我却迷惘了,这种感觉不是失望,而是一种索然无味的淡漠——换汤不换药的演绎使我很想不道德、不明智的问一句:交战双方都这么谨小慎微,还打个屁呀……

  《父辈的旗帜》着重墨于揭露英雄主义下的脆弱人性,以第三人称的追溯作为线索,第一人称的视角作为叙事方式,配以炮火、时光来检阅主题思想;而《硫磺岛来信》以第一称的视角直面悲观环境下的个体意识(或者说求生意识——这同样是人性甚至同样是脆弱的),配以炮火、时光来检阅主题思想——我原以为老牛仔会有些港式无厘头的趣味,大刀阔斧的使《硫磺岛来信》“溃烂”成佐料来突显《父辈的旗帜》,但很显然,伊斯特伍德是正统的牛仔,顶多只能较英式绅士般耸耸肩,不苟于港式夸张的无厘头——或许,在他的意识里:影史上,制作、发行“姊妹”电影少之又少,而同时将交战双方放到镜头前更是史无前例,因此这是在创造历史,而历史是一种神圣且庄严的事;与之同时,两部影片都是在讲述真实的神圣且庄严的历史,因此,严肃,必须严肃;公正,必须公正!

  应该说,这两部片子都是精彩的电影,同时也不乏优秀之处,放之四海都能各领风骚,但是将这样的两部电影摆在一起就不免有了相互冲击相互淡化的意味,人们看电影并不是要真实而全面的观摩一段历史,他们也许只是想要一点娱乐、也许要一些启迪,但伊斯特伍德却赤裸裸的将故事演尽演全演完了,因此,剩下的只有无聊啦。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4-17 22:52 | 只看该作者
版主对电影的了解很全面啊,
这篇写得很个性
3#
发表于 2007-4-19 08:5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蛮诙谐~~~~
不能不肯定,1度版主的影评跟去年相比真的大为不同了.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2 13:23 , Processed in 0.09373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