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9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安意如大海——残缺之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6 2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事在网上转,发现一个很有诗意的博客:安意如大海。再读她的文章,不禁沉醉其中,这是自己继翟季伟、马丽之后发现的又一残缺之美,虽然有些争议,但终归是喜欢。

http://blog.sina.com.cn/
2#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23:35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23:36 | 只看该作者
安意如,原名张莉,女,1984年6月出生于安徽宣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自由写作者。2002年毕业于安徽某职业院校财经系,做过短时的文秘和会计。2003年起以如冰恋枫网名流连于新浪金庸客栈。2004年应书商之约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定你,言承旭》,于2005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翌年2月赴京参与动画剧本创作,并写作《看张·爱玲画语》,由云南美术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此后与北京弘文馆建立合作关系,创作诗词评赏“漫漫古典情”系列,去年8月至10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推出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和《思无邪》。先天脑瘫,身残志坚。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
4#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23:37 | 只看该作者
当红美女残疾作家安意如被曝抄袭

近日,在某网站的安意如贴吧上,一个名为《安意如多处文字照抄某网煮酒写手江湖夜雨的文章》的帖子格外显眼,发帖者指出安意如的两本书《人生若只如初见》、《思无邪》涉嫌抄袭的50处段落——而那两本书在2006年度的畅销,使得“安意如“这个名字几乎成了2006书界的关键词。

该帖旋即在网上引发巨大波澜,安意如——曾经被媒体视为“自强不息的美女残疾作家”,一时身处风口浪尖。

“帖子是2006年11月25日贴上去的。”该帖作者——网名“江湖夜雨”、真名石继航的男士1月5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石继航说,2006年11月初,朋友向他推荐安意如的书,“我在网上看了之后,觉得似曾相识。仔细对照了安意如的书之后,我认定,安意如多处抄袭我的文章。”

石继航随即致电出版方,“出版社说会找作者核实,但之后一周我都没有接到相关解释,我才在贴吧上发出了那个帖子。”帖子发出后第二天,石继航接到了安意如的电话,“她先说我是‘她的偶像’,后来又说,是用了我的文字,如果我需要稿费,可以好商量。”

石继航称,由于安意如的“态度不错”,自己当时就原谅了她,“一个女孩子,又有残疾,所以我就不想多追究了,只是要求她公开说清此事。”

2006年12月15日,安意如在个人博客上发出名为《遇见》的文章,对此事作出了这样的表述:“因为他找到我,说你书里的好多观点和我一样,引用了我的,没做申明吧。我一想,哦,是。怯怯地向他道歉,面对偶像做检讨。结果他宽大处理了我。”

“她这个说法还是很含糊。”石继航有些遗憾。但他表示,并不想再追究了。

然而,随着帖子公开发表,网友很快分成了两大阵营。有人表示对安意如的鄙夷,有人则反驳说,“谁抄谁的,还不一定呢”。

后一种说法让石继航气愤,“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抄袭怎么都不能说是高明的事。明明是抄了我的文章,怎么还就不一定了?!”

1月5日,记者致电安意如,手机始终无人接听。发短信,安意如回复了两条:我在博客上已经做了简单回应,对于别人的炒作,我不想再做任何回应。安意如还表示,她也很想知道事情的真相,看那些对她的侮辱谩骂,所为何来。

安意如畅销书之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策划、北京弘文馆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总编辑杨文轩是最早发现安意如的人。杨文轩证实道:“前段时间石继航就此事给我们打过电话,我们对安意如做了核实,安意如也承认了,并打电话向石继航道了歉。”

在杨文轩看来,安意如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天性聪颖,文章写得很独特,“我是在网上发现她的,最初也对她有质疑,但后来她又发了好几篇文章给我看,我对她的写作能力还是认可的。”

杨文轩也承认,安意如的古诗词学养并不多,因其人生体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限制,她在进行古诗词赏析的写作上,必须借助很多外在的东西,这包括对网络的利用。“尽管她有自己的文字风格,但互联网还是让她消化不良,对使用别人的东西的时候不太严谨,忽略了版权。”“这说明安意如涉世不深,做事确实欠周到,但并不是恶意抄袭。况且在古诗词赏析这类题材的写作上,本身就容易出现类似‘抄袭’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23:50 | 只看该作者
《此一生,与谁初见?》

——自己给自己的书评
安意如

有太多人喜欢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可见我们都遗憾深重。命运像最名贵的丝绢,怎样的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生俱行的原罪。

因为太多人喜欢,竟不忍捐弃这句话,曾考虑着是否应该用来做书的名,还是用另一个名“沉吟至今”,那也是我喜欢的一句诗,只是偏于深情,不及这句苍凉。

最终还是用了这句。

写这本书时,我在南方的小城里。经常写到天光寥落,趴在窗台上抽一只烟,回转身看看那些未完成的文字,如同未走完的路。我知道,可我不急。一切会在适合的时候适合地到达。我们已不是初见,所以彼此更懂得珍惜,再也不会错过。

没有人知道,我在写它们的时候经历了怎样幽微馥郁的心境。好象在夜里踏着蓝色星光,走进森林里,轻轻扣动那有狮子图案的铜环,敲开一个有着神秘花园的古老城堡的大门。

那个森林位置在东方,那个花园是古老的中国式的花园。里面住的不是王子和公主,不是会变成吸血鬼的英俊伯爵。他们会是雅的,青衫磊落的男子,在落日桥头,断鸿声里,无语自凭栏,思慕着未了的心愿,未尽的情缘。抑或是烈的,横戟赋诗,青梅煮酒,男儿心如剑,只为天下舞。

亦有女子,着了艳妆,悄嗒嗒静等在那里,等着意中人的蓦然回首青眼相加。期待被人爱,这是女子的宿命。在这里,武媚娘陈阿娇是一样的,江采萍和杨玉环是一样的,班婕妤和王昭君是一样的,卓文君和王朝云是一样的,霍小玉和鱼玄机是一样的,薛涛和李季兰是一样的,李清照和朱淑真是一样的。没有争斗,没有输赢,无分对错。她们都只是寻常女子,挣脱了加诸在她们身上的种种枷锁,在这里,时间开始稀薄。时空爱恨的界限开始模糊。留下的,只有水中的倒影,花径里的余香。

那些艳如落花的词,证明她们曾来过。此一生,与谁初见?这个问号,在一生行尽的时候,原也不是那么重要。

我在写这些诗词的时候,若碰巧在摆弄电脑,就也会在“百度”下键入这个词。我一直喜欢百度胜过google,而仅仅是因为百度更容易让我想到那句“众里寻她千百度”。键入这句话就好像是要看看,这样的种子,曾在谁的掌心,开出过怎样的花朵。我知道,我是在寻找令自己熟悉的气息。是的,一个词,附着在它身上的气息是很重要的。虽然我知道,它们原不属于我,不属于现在的任何人。

这些诗句,它们宛如三月春风里纷纷落下的花种。是这样微小而神奇的微粒,植入不同的心田里,开出不同的花朵。它们总是眼花缭乱,犹如海浪般此起彼伏,环绕在我们周围,重复,交叠……我们从未弄清楚,究竟它们是在繁衍,还是走在一个个轮回里。

这样辗转过了千年。

必得相信这些词是有灵魂的。它们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不被弯折,不被埋没,没有人可以勉强它们,否则张冠李戴,非常狼狈。

我厌倦用非常严肃的面孔去对待诗词,因为在我幼时,我接触它们的时候,就是非常轻松自在的方式。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是一本很美的画册,一面印着画一面印着诗。没有人告诉我,你必须平仄平仄平平仄地去读,你必须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他有怎样的思想,怎样的经历。这些都无关紧要,我只是记得它们,喜欢它们,然后终有一天,我们互相明白。

所以更愿意用一种非常疼惜的心境去写它们,将自己看作花匠,知道这些花种需要怎样的爱宠和理解。细心将它们种下,与之对话,期待看到藏于花蕊之内的真相。在完成了以后,将它们记取,放它们自由,一个好的花匠要做的,就是帮一颗花种找到它的家,帮它们造一个家园,然后自己拍拍身上的土,以洒然的笑容去寻觅另一批花种——尽管有时也会被这样澎湃的艳丽击中。

疼惜而不迷恋,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在适当的时候要舍得放他们走。

这是一本这样的书,写尽了情事,也只是透过这面风月宝鉴去观望世事。最终它超然地与情无关。就像我们与一个人相遇初见,也曾眉山目水相映,以为能够相随千里,却最终错手而过,慢慢地,慢慢地,不记得。

而那些诗,那些词,我亦只看做每段故事的注解,它们与故事本身并无联系。是某个人在某一天用心血在时光上刻下的印子,到最后,与这个人也无关系。

人生若只如初见,仿佛,这样重要。可是,此一生,与谁初见又有什么关系呢,生是虚妄,跋涉无人之境,你看这些轮回了千年的花种,至今还在无我无他地盛开就知道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23:52 | 只看该作者
安意如改惜春身世只为好看

曾在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演惜春的胡泽红为安意如新书《惜春纪》首发捧场。本报记者 蒲东峰 摄昨天,青年作家安意如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惜春纪》在京首发,此前在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演惜春的胡泽红女士、红学家邓遂夫等人亲临首发式现场捧场。在安意如笔下,惜春被写成秦可卿与贾敬乱伦所生的私生女,因而引起争议。安意如称,改变《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只为小说好看,并不是要作为什么研究论点。

  ■现场

  捧场嘉宾挑不足

  当天,为给新书造势,安意如请来了在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演惜春的胡泽红女士、红学家邓遂夫。安意如本人一改此前素雅清纯的着装风格,高调亮相,除了穿着光鲜的裙裾,还化了浓妆。

  首发式上,胡泽红和邓遂夫分别给予该书好评,认为惜春的身世在《红楼梦》中交代极少,人物结局也被曹雪芹一笔带过。邓遂夫说:“安意如的聪明之处在于,她在惜春这个存有重重疑点的人物身世上大做文章,故其故事与主题有很大的开拓与想象空间,这样一种文本也是对《红楼梦》的一种续写。尤其是安意如对惜春身世的大胆探佚,我是赞成的。”因在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演过惜春,胡泽红爱屋及乌,很喜欢安意如笔下的惜春,“我和安意如商量,我很愿意把《惜春纪》拍成电视剧,如果时间倒退二十年,我情愿出演《惜春纪》中的惜春。”

  不过,在给予好评后,两位嘉宾当着安意如及众人的面,也指出了作品中的不足。邓遂夫认为,安意如在处理人物对话时过于直白,甚至有的对话不符合人物在文本中的身份,“比如贾敬骂人的语言太粗,有失他的身份。实际上,贾敬这样身份的人,是不会满嘴粗话的。此外,由于人物对白过于直接,伤害了小说本该有的含蓄之美,有些事件不应该是主人公亲自说出口,而应该通过作者的叙述来呈现。”相对于邓遂夫提出的软伤,胡泽红则指出了一道硬伤,她认为惜春的闺房应该是“暖香坞”,而不是安意如笔下的“藕香榭”。针对两位嘉宾的发言,安意如称再版时将修订。据悉,《惜春纪》将在6月15日上市。

  ■专访

  红学资料激发灵感

  记者:此前你创作的古诗词赏析系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觉得散文随笔应该是你的长项。这次何以写起小说来了,并且在惜春身上做文章?

  安意如:在我长期的阅读书目中,《红楼梦》是我重点要读的书。我每年都会重新阅读《红楼梦》,对它的喜爱与探索一直持续到今天。写这本小说应该是巧合,我一直都想写一部与红楼有关的小说,却一直没有契机。一年前,我读到了一篇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资料,这个资料谈到了关于惜春身世的疑点,它给了我新的灵感。

  后来,我反复阅读《红楼梦》,仔细揣摩惜春在《红楼梦》中的作为,愈发被她不明确的身世所吸引,在大胆推理与想象后,决定将其虚构成一部小说。惜春是十二钗中着墨最少的人物,却个性鲜明,让人过目不忘。她孤僻的性格暗合了现代人的孤独感。对于小说创作而言,这个人物本身就具有大的发挥空间。以这样的人做小说中的主角,远比自己另外虚构营造一个人物省力得多。更重要的是,《红楼梦》有着广大的读者基础,而自己是刚出道的作家,因势借力定然会引起读者对小说的关注。

  遵从原著大格局

  记者:你在小说中将秦可卿写成贾珍的妻子,把惜春写成是寄养在荣国府的贾珍之父贾敬与秦可卿乱伦所生的私生女,为什么要这样写?

  安意如:对于一个熟读《红楼梦》的人来说,我不可能不知道秦可卿是贾蓉的妻子。我在小说中将秦可卿设置为贾珍的妻子,与她偷情的是贾敬,而惜春就是贾敬与秦可卿乱伦所生的私生女。这样一来,惜春就因难以启齿的身世形成了她冷淡孤傲的性格。这应该是最大的颠覆,也是小说成立的基础。其实,关于惜春身世的推断并不全是虚构,我并没有不遵从《红楼梦》的大格局,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我只是做了一个关系转换,秦可卿依然是跟老公公乱伦,惜春依然是贾珍的妹妹,其他人物关系也没有变。当然我这样写全是为了小说好看,并不可以作为什么研究论点。《惜春纪》不是《红楼梦》的续篇,也不是戏说,它仅仅是一种衍生,如张爱玲当年写过的《摩登红楼梦》。

  人生靠时间论证

  记者: 你想在小说中表达自己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安意如:写这本书时,我时时在思索一些精神上的道理。我深信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正如惜春的冷漠与孤傲、自负与自我。在 《惜春纪》里,我想表达的是,人生经历在时间里得到论证、然后不断更新自我定义的过程。留恋花开和珍惜花落是同样平淡的心境,所以惜春最后获得的不是出家的平静,而是明了一切因果之后的平静。
7#
发表于 2007-9-7 16:02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过她的书“人生若只如初见”,很有才情的女孩。演绎了出名还是趁早的说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11:27 , Processed in 0.06751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