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7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生命的长度 心灵的宽度 思想的厚度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7-9-17 11: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生命的长度 心灵的宽度 思想的厚度

生命的长度  心灵的宽度  思想的厚度

       ————叶臻及近期诗歌印象

周大强

      与诗人叶臻相见、相知、相识均缘于文学。那还是2004年,我当时是淮南师范学院世纪星文学社的社长,社团定期举办的讲座成为我最忙碌的时刻。前几任社长为了帮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投身文学同时也为了扩大文学社的影响力,先后邀请来了梁晓斌、陈忠村、吴子长、曹多勇等名家与社员交流,效果很好。当时我是“新官上任”,看着师兄师姐把文学社活动搞的红红火火,心里也想发挥出自己的本领。我决定换个思路开展活动,自己也为自己定了一个前提:一、请来的必须是名家;二、作者的作品要有一定的厚度;三、对社员的文学道路有一定启发。抱着这几点我慕名找到了当时的《少年之友报》编辑王立丰老师,在王老师的引荐下来到了《银河》编辑部。见面的当天叶老师因为有要事在身没能做更多的交流,叶老师人很随和,爱抽烟,谈话中语言朴实而凝练,很容易让人想到他的诗歌,我说明来意后就匆匆道别。几次三番,我给叶老师打了三次电话才敲定讲座日程。最后一次致电给他,他还在黄山采风,电话那头满口应答的情景至今难忘。

      搞讲座那天,蒋华刚、孙淮田、刘建春等名家也随同叶老师一起来到了我们文学社。许多社员很早就在《诗刊》、《星星》等名刊上读过他们的作品但一直就是没能见到他们本人。老师们的到来让大家很是兴奋。讲座开展的很顺利,我们几个文学社骨干为了让大家可以近距离交流,特意选了一个会议室。会后大家都感觉很有收获,我也有同感。尤其是叶老师关于诗人和诗歌的一番话至今仍然记在我的笔记本上: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必须要有生活的累积、思想的沉淀、知识的储备,同时还要有一颗悲悯的心。那一次的讲座对我的诗歌写作道路启发很大,我的诗风也在以后得到了有力的矫正,更多的是摒弃了浮躁、虚华、矫揉造作,走向了真诚、有思想、有一定的生活基础。

      毕业已经快两年了,但与叶老师相交往的每一刻都历历在目。这期间,我除了不定期的阅读叶老师的诗集《开春大典》,对他的新作品也更加关注。我整理了叶臻2006年及2007年年初发表在各个刊物、报纸上的一些诗歌,体会和感受很多,从这些诗歌中我感觉变化最大、最有突破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生命的长度的理解


      这一点重点体现在叶臻的煤炭诗歌的创作中。叶臻工作在煤炭行业,他的生活与煤矿息息相关。我对他写的煤炭诗歌一直怀有崇敬之情。写作矿工过程中,他以一个诗人的角度去观察,他又以一个同事的身份去体会,有时他甚至以一个兄弟的身份去感受,这份至真、至诚的感情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对生命的理解也是深刻的。诗歌《三根头发》中写道“一根青年的发∕一根中年的发,一根暮年的发∕也就是三根煤的头发∕煤的里面有死亡的气味,也有生命的气息”(2006年第四期《谢桥风采》),诗人用深邃的目光看到了一块块燃烧的煤后面承载着多少煤矿工人的血和汗,还有矿工家庭亲人们的担心和牵挂。矿工很辛苦也很受人尊敬,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千家万户的温暖,换来了城市的光明,有时还要承担不可预知的风险。诗歌中诗人写的很辩证,“煤的里面有死亡的气味,也有生命的气息”,让读者很容易感受到矿工是一群可爱而可敬的人。

      《根雕》这首诗我第一次读拍案叫绝,第二次读再一次被震撼。在诗歌的单层面上也许只看到了对根雕的深层次挖掘以及描述,老辣的语言,全新的构造,富有创意的思想。“注定属于树的下半身∕注定是向下生长的那部分∕你在黑暗里长大∕自己的命就是自己的灯∕∕向下,需要用更大力∕就像被活埋∕要想活命∕就必须在泥土里∕像更深的黑暗掘进”(《八公山采风》2006年第2期),但是如果你再细细品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矿工的工作。挖煤的人不知疲倦的工作,用大力气。“做树的下半身∕你还必须向上半身输血”,为了这个世界能够灯光通明,他们使劲的挖,汗流浃背的挖,满身的黑色是纯洁的光亮。矿工的生命是最有底色的乌金。我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到了淮南矿业集团成了一个煤炭工人,每次看到他的工作情景,我都想提起笔,就像一种原始的本能,只是想自己能做到的也许只能这样。《根雕》结尾写的很精彩“你被倒着放时∕是一只展翅的鹰∕你向下的生长∕是黑暗里的飞行”,对矿工的感情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很富有激情。


二、对心灵的宽度的把握


      诗人的心是纯洁的,他们行走在尘世,像一个过客,但是他们悲悯的心感染着所有人。读叶臻2005年写的诗歌给我的感觉是对他以前诗歌的一种过渡,2006年直到今天,许多诗歌写作才完成了一个转折,我的感受便是诗歌中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不可以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心灵的宽度。让爱更博大,让心飞的更遥远,让关怀的情感播撒到整个人类。也正因为如此,海子才能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许多诗人的作品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叶臻对于自己作品的真诚、凝练和纯洁的把握一直是我学习的重点,诗人的作品折射一个人的心灵,像《请求》:“白天已经来临,我还是长病不起∕请从药店抓取一钱薄霜∕两前银雪、三前月影∕为我熬一勺黑夜吧∕我要让黑夜淌一身热汗∕小心的孵出一个健康的小和尚”(《谢桥风采》2006年第4期);《美好》:“上完音乐课,七只鸟∕还在梦的琴弦上飞”(《八公山采风》2006年第2期);以及《天堂野果》、《看不见的大海在摇晃》、《麻绳》等。这些作品在延续了语言凝练、大胆、富有想像力等特点后,最主要的是在表达个人的情感上更加的突出“无为”。诗人将一颗年轻的诗心完全呈现给读者,不做任何掩饰。

  在另一个层面上,突出对人性和心灵本质的表达。《麻绳》:“勒啊,勒,那首刚诞生的诗∕一切都有结果——一切都冥寂无声”(《银河》2007年第一期),前面的笔墨只是一种铺垫,我们刚出生时开始有人陪伴,一路上不断的变换角色,在暮年独自一人离去,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孤独的过程。暗含了作者一颗无边寂寥的诗心。《幸福的拖拉机》:“你是蛇神的女儿,你的目光咬住了我∕你这条小花蛇,春天的身段∕扭得像一条驶过我这辆破旧的、颤抖的∕幸福牌拖拉机”(《谢桥风采》2006年第四期),全文轻松活泼,作者用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清纯的思想,还有那颗不甘寂寞忍不住跳动的年轻心脏。


三、对思想的厚度的挖掘


      这一点是叶臻诗歌诗意变化和诗风转变最大的。不论是发表在诗刊上的《时间的清点》,还是发表在《阳光》上的组诗,以及最近在《银河》第1期上发表的《美人墓》、《盗墓的人说》、《即将破碎》、《夫妻》等诗歌,都或多或少的在诗中加以显现。思想的厚度是一首诗歌彰显容量的有力佐证,也是一首诗耐不耐读的前提。同时也避免了因为简单的遣词造句、白开水式写作、口语式表达等给读者带来的视觉上的不适应。只要作品有思想、有立意、有深度的表达,格式的不同不影响诗歌探索的进程。首先我们看《夫妻》这首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两句:“只有你和我∕这两件旧东西”,全诗共有三处,尽管旧东西指的是丈夫和妻子,但是每一处都有不同的内涵,第一处是与新房子做比较,第二处是与旧房子做比较,第三处是与刚领结婚证的小夫妻做比较,通过思想和意境设置的不断深入,原来时光如此迅速,光阴荏苒,让人回味无穷,细细思考,能咀嚼出不同的味道。

      《盗墓的人说》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全诗共27行,但每一行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诗像一出紧锣密鼓的戏剧,既紧凑又耐品,特别是其中的“——尘世的风真的很厉害啊”“也许是在黑暗中呆得太久了”“他有眼无珠地跑啊跑∕他就真的跑到一粒尘埃里去了”,一语双关,表达出双重的含义,既揭露了盗墓人的贪婪,又表达出现今社会一部分人在物欲面前的丑恶嘴脸,很有思考意义。在这首诗的结尾叶臻处理的很冷静,后面的“他有眼无珠地跑啊跑∕他就真的跑到一粒尘埃里去了”,正应和了周国平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来自于泥土,而最终归于泥土”。世间万物都最终要落入大地,一切的贪欲、喧嚣、繁华、浮躁都只是过眼云烟,生命的本质是安静的也是丰富的,更是偶然的,何必让他在金钱的旋涡中倒行逆施。

      其他像《前方》、《白铁桶》、《尾巴》等作品更多的用叙事来衬托诗歌的立意和主旨,给人的感觉很好。诗歌在某种层面上像河水流入了大海,摒弃了以往狭窄的视野,仿佛让读者见到了一望无垠的草原,在字里行间对人生、对自己的经历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同时语言上叶臻也没有丢掉修辞手法的运用。

      叶臻的诗歌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在拥有先锋地位的前提下不断的创新、不断地设置障碍挑战自己,在诗歌写作圈里是很难得的。我一直为叶臻没能参加诗刊社举办的青春诗会而扼腕叹息,也一直为有这样的诗歌导师而深感荣幸。叶臻经常说,诗歌是一项清贫的事业,但是他给了人类精神上的富有。尽管近年诗歌的写作不断呈现下滑趋势,但是没有诗人的时代注定是黑暗的。诗歌写作是寂寞的,他应该远离浮躁,炒作和热闹只能属于娱乐圈,不属于诗歌评论。我一直期待能够读到叶臻的新作,也愿他2007年不断的推出新作品。诗歌是需要战斗的,同自己的惯性思路做斗争,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历史。要为自己的创作设置难度,我一直铭记叶老师的话。

                                        二〇〇七年二月二十四日于合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9-17 19:51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读煤炭题材的诗歌,也喜欢这样质朴而深入的探索诗人内心世界和作品的评论。
3#
发表于 2007-9-17 20:4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附上被评论者的部分诗作,会跟有利于读者欣赏和理解本篇评论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8 04:28 , Processed in 0.0480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