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54|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土生土长话土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5 1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炕上坐的红脸蛋,锅里煮的洋芋蛋”,这句带有鲜明的调侃色彩的顺口溜,倒也真实反应了咱们大西北人的生活状态:地处高原山区,条件艰苦风沙大,风吹日晒脸色紫红,生活困难,几乎顿顿离不开洋芋蛋蛋。在大西北,除了小麦之外,土豆应该算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了。俗话说:“瓜菜半年粮”,何况这土豆,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既是蔬菜,也是主食,它看似土眉土眼,却以自己全部的营养,喂养着普普通通的人们。

       大多数土豆,都是拳头大小,这几年也出现了更大的,有时候可以长到两三斤的。它灰头灰脸的,披着灰褐色的外衣,身上长满了小小的眼睛,也许它深深地埋藏在土地的怀抱,需要更多的眼睛,来注视自己的母亲吧!也有披着红外衣的,模样自然更加圆润俊俏,那骨子里的土气,却是更改不了的。你可别小看那些“眼睛”,一颗小眼睛,就能孕育一个崭新的生命,让更多的土豆,在深厚的土壤中,绵延不绝。

      土豆和别的植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只要切下它身上的一小块,这一小块上只要有一颗眼睛,埋进泥土中,它就会发芽,直至生长为一株新的土豆,还会结出好几颗土豆来。种土豆之前,先要把一颗土豆,切成好几块,一直切到满足所需,这就是土豆的“种子”,再从炕洞中掏出冰冷的草灰,拌在种子身上,这样每颗种子,都披上了草灰做成的外衣,不过,这神奇的外衣,可要为它输送最初的营养呢。

      清明节过去了,小麦种好了,才开始种土豆。要是下地早,它水灵的身子,可禁不起风寒的。人们总是偏爱土豆,早早为它铺设了温床,炕洞中掏出的草灰呀,羊粪呀,甚至烧了好几年的土炕拆下来的焦土块呀,用榔头敲得细细的,撒在地里,做底肥。这些可都是草木的精华,人间烟火熏染过的,这样的温床,孕育出来的土豆,自然是散发着最质朴的清香,一年四季,都带给人们温暖亲切的感觉。

      一株土豆秧,下面藏着三五颗到七八颗不等的土豆蛋蛋,这样,种植土豆,可要注意行距和间距的,再加上土豆要深埋,所以大都是在种植前,打起一条一条的土垄,宽度至少一尺多,高度也要一尺多,每隔一尺左右的距离,挖一个小深坑,点一颗种子,然后培上土。这样,一块地里,就有几十垄土豆,相互之间,隔着一条小沟,浇水的时候,小沟中用来蓄水,让它左右的所有土豆,都能喝得饱饱的。当然,珍惜土地的勤劳的人们,总是舍不得浪费哪怕是一寸土地,这些小沟中,往往也点播了白菜、萝卜、胡萝卜、向日葵等,也算是一份额外的收获吧。

       不过,我们小时候,家里还养着牲口,种土豆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人吆喝着骡子呀毛驴呀拉着犁头犁地,后面的人提着小筐,里面装着切好的种子,根据合理的距离,一颗一颗丢到犁沟里,完了再拿铁锨,沿着犁沟,打起土垄。这样,土豆藏在土地的怀抱,二三十天后,等天气完全转暖,才会伸出嫩绿的小手,在暖风中羞涩地招呼着。这些整齐均匀的小手,就像是一行行旗子,在为土地排练着一场盛大的庆典。

       在夏日阳光照耀下,土豆不知不觉长到枝繁叶茂,它们一个挨着一个,早就遮蔽了下面的沟沟壑壑。远远望去,满地碧绿铺在上面。浇水的时候,一条沟灌满了,再灌另一条;就是剔除杂草,也是一目了然,可比麦子好侍候多了。后来,它们头顶开出了白的、红的、紫的小花,清香中,还带着一股土腥味,让人倍感亲切,不过,它们几乎招惹不去那些蜂蝶,也许花心的蜂蝶,不喜欢那种老土味吧!

       等秋天麦子收割之后,土豆也慢慢成熟了,尤其是一场秋霜,它的叶子蔫了,开始干枯。土豆总是不抢镜头,不凑热闹,一直躲在土地的怀抱中,直到大地寂寥,才会恋恋不舍地离开。人们挖土豆的时候,生怕一不小心伤了这些土地怀里睡得最香的孩子,总是要瞅准了,在感觉离它们较远的地方,把铁锨踩下去,一掀,几个泥娃娃就会蹦蹦跳跳的跑出来,抖落身上的泥土,那泥土里洗过澡的鲜嫩白净的身子,让人喜不自禁。不到半天,满地都是,挖土豆的人,自然放下这一颗,又拿起那一颗,抚摸着,端详着,目光中充满着喜爱。

       土豆被一车一车拉倒家里,储藏它们的屋子早就打扫干净了。那叫做“土窖”的屋子,可是专门为它们精心建造的。倚靠着墙角或者土崖,挖一个能容下一个大人进出的洞口,然后斜斜地挖下去,离地面五六尺,掏出能容纳十多架子车土豆的洞,那就是地窖了。还有的在边壁上挖出一个小洞,专门储藏大白菜、胡萝卜之类的,让它们在漫长寒冷的冬天,给土豆作伴,这样,土豆也就不孤寂冷落了。每年新土豆收获之前,人们总是抽空,把里面的垃圾清理了,好让新土豆能在干净的屋子里,舒舒服服睡觉。大多人害怕土豆进屋的时候摔疼了,总是用背篼一下一下,慢慢背进去。也有粗野的人,不知道怜香惜玉,架子车对准洞口,“哗啦哗啦”,流水一般,一车土豆,转眼之间奔奔跳跳掉下去,有的蹭破了皮,躲在角落偷偷哭泣。所有的土豆兄弟,都挤得紧紧的,贴着身子,相互取暖。细心的人们,还要找一块大石板,把洞口遮盖上,围上破被子之类的,不让一丝寒风侵袭那些土豆。

       土豆储藏下来,要指望它渡过漫长的冬季不说,还要一直到第二年新土豆下来。冬暖夏凉的土窖,自然是最理想的处所。所以,土豆生长在土里,储藏在土里,也是有了土,呵护着土豆的全部。土豆以朴素的方式,喂养着庄稼人朴素的日子。冬日早上,取几颗土豆,削皮,切成块,放进开水锅里,快要煮烂的时候,撒上面粉,直到粘稠,不停搅动,熟了,那就是“搅团”,也叫做“稠饭”,或者“洋芋拌面”,就着酸菜吃一碗,滑爽粘糯,能饱大半天。中午煮一锅洗干净的土豆,剥了皮,热乎乎的,咬一口,顾不上烫嗓门,那种沙软清香,直冲丹田;一连五六颗,早就吃得肚皮滚圆。不过揭开锅盖后,褐色的外皮下面,包裹的可是滚烫的内心,拿到手里,突然感觉火辣辣的烫,双手急剧翻转,才能避免被烫伤,扔也不是,吃也不是,你才会感觉这“烫手的山芋”果然名不虚传。晚饭做了拉条子或者长面,土豆细细切丝或者切片,和酸菜、韭菜或者干白菜清炒,弄点汤水拌面,百吃不厌。就是要做汤面条汤面片,也要切土豆丝土豆片下锅,这样汤饭也就不再是清汤寡水的了。也有在灶火灰里面甚至炕洞中,埋几颗土豆的,等闻到它的清香的时候,扒拉出来捧在手中,吹了灰,剥了焦皮,看着那焦黄的壳,早就食欲大增,咬一口,焦香绵软,热乎乎中夹杂着甜丝丝,有时候还要你争我抢,不亦乐乎。小孩子们最喜欢切片,撒点盐沫、辣椒粉,在烧热的铝锅倒一点清油,烙熟了,焦黄香脆,满嘴生香。就是没清油,铁炉子盖子上烙熟了,也吃得嘎巴响!土豆淀粉含量高,磨碎了,洗出淀粉,做成粉条,晶莹剔透,滑爽劲道,炒菜、烩菜、炖猪肉,都是上好的佳品。

         土豆学名“马铃薯”,庄稼人叫“土豆” “山芋”“洋芋”“山药”的都有。不过,还是叫“土豆”最是亲切。它不管是出生、生长还是储藏,都在地下,土里生,土里长,土得掉渣。看似心眼多,其实最没心眼,它就是庄稼人的代表和化身。所以,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农民离不开土豆,也常常以土豆喻人,比如说一个人土里土气、质朴诚实,就直接叫他“土豆”或者“洋芋蛋”“山药蛋”。土豆要是储藏不好,坏了以后,不要说人吃,就是喂猪,猪都不理,做人要是达到被冠以“坏山药”的地步,那你早就遭人唾弃了,不洗心革面,恐怕人嫌猪不爱了!


2#
发表于 2016-4-25 17:34 | 只看该作者
终于抢到了老师的沙发了。从文章看,您是一位有着浓重乡土情结的人,这对我也有很大的触动,因为我也是一个农民的后代。这篇文章,以目睹者的观察视角,以亲身感受为基点,叙写与“土豆”有关的话题,既有朴实的叙述,也有人文的关怀。读着亲切,也加深了对“土豆”的体认,尤其您对土豆的情感至深,也让我感同身受。学习。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7:3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来访和精心点评,问好老师!

4#
发表于 2016-4-25 17:58 | 只看该作者
朴实的文字叙写了土豆的朴实。
记得有一幅世界名画就是画的人们在吃土豆。
赏读并问好!

5#
发表于 2016-4-25 20:14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这段文字,十分灵动!
--------它灰头灰脸的,披着灰褐色的外衣,身上长满了小小的眼睛,也许它深深地埋藏在土地的怀抱,需要更多的眼睛,来注视自己的母亲吧!也有披着红外衣的,模样自然更加圆润俊俏,那骨子里的土气,却是更改不了的。你可别小看那些“眼睛”,一颗小眼睛,就能孕育一个崭新的生命,让更多的土豆,在深厚的土壤中,绵延不绝。

6#
发表于 2016-4-25 21:05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很生动,特别是以眼睛来喻芽眼,非常有味,并可以看出对土豆的质朴情感。而称土豆为泥娃娃,更是有种喜爱之情了。文章写得很实在,很具体,就是在这份实在中,土豆的种种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欣赏并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07:48 | 只看该作者
朴实的文字叙写了土豆的朴实。
记得有一幅世界名画就是画的人们在吃土豆。
赏读并问好![/quote]
谢谢老师来访点评,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07:49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这段文字,十分灵动!
--------它灰头灰脸的,披着灰褐色的外衣,身上长满了小小的眼睛,也许它深深 ...[/quote]
谢谢老师点评,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07:49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很生动,特别是以眼睛来喻芽眼,非常有味,并可以看出对土豆的质朴情感。而称土豆为泥娃娃,更是有种喜 ...[/quote]
谢谢版主点评,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07:49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很生动,特别是以眼睛来喻芽眼,非常有味,并可以看出对土豆的质朴情感。而称土豆为泥娃娃,更是有种喜 ...[/quote]
谢谢版主点评,问好!
11#
发表于 2016-4-26 10:29 | 只看该作者
细腻、真切、生活,场景与动感十足的绘写成就了一种地域食物的地域文化,从简单中品出不简单,是生活的锻造也是知理与感悟。拜读。

12#
发表于 2016-4-26 10:3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对土豆的具象描述十分缜密细致,情形俨如摊开的一幅工笔画卷。细腻到细腻深处的行文趋势,不仅栩栩如生地反映了土豆的生活习性,同时也直接而又清晰地呈现了与土豆互通款曲的西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秉性。这种以物象映衬,以物象寓意的方式,才能够和盘托出日常生活更为内在的层面和人性的本质。文章接满了地气,朴实、自然、恬淡和传统的元素,是本文的看点所在,值得圈点值得借鉴。欣赏并问好。
13#
发表于 2016-4-26 11:13 | 只看该作者
首句以山歌开篇,非常妥切地把读者带进了行文中。以质朴的文字写土豆的习性、特点、吃法,也一点点地把文本的思想、内涵导向了一种地域文化的纵向宽度。将进一步呈现出了抒写者内心美好乡土情结。
欣赏,问好老师!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11:23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4-26 10:29
细腻、真切、生活,场景与动感十足的绘写成就了一种地域食物的地域文化,从简单中品出不简单,是生活的锻造 ...

感谢版主点评,问好老师!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11:25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 发表于 2016-4-26 10:39
作者对土豆的具象描述十分缜密细致,情形俨如摊开的一幅工笔画卷。细腻到细腻深处的行文趋势,不仅栩栩如生 ...

感谢版主点评,我会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努力。问好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19:04 , Processed in 0.05583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