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7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驳“一为文人,便不足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9 1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为文人,便不足取”,出处好像是古人那里。古人的这句话,到底是根据什么发出的,我现在还没有考证清楚。但是,就亲耳所闻及我所看到的资料来说,这句话大致包含这样三个意思:一是人格卑下、依附官商、穷酸无聊,二是缺少政治细胞、参政坏事,三是好色,见了女人便迷。自然,这三点,肯定与古人所指不尽一致。但因为大家是在当代语境下使用这句话的,那么,下面我就据此三点作作文章、驳他一驳。

  先说第一点。

  人格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有的人为了自己,终生没有做过一件向人献媚的事情。但是,因为舐犊情深,便不得不去干求于人了。类似这样的举动,不独文人有,小官、商人也会去做的。小官为了职位升迁,手段极多。商人为了发财,在攻关时的所做,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一些文人为了分得一杯羹吃吃,往往去依附权力与金钱。古代文人,或者做官府的幕僚,或者为大商会计。现在一些文人,也好向官员、商人打秋风。但是,只要稍微一想,便可知,希望从官商那里得到好处的,不光是文人,什么人都有——官员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是文人吗。

  穷酸无聊,也是好多人都有的常态。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人一穷,便小气,便无聊,便叹贫悲苦——这是好多人的共同特点,只不过文人更善于表达、乐于夸张吧了。

  再说第二点。

  论者每每谈及第二点,便好举汉代、唐代的党锢之祸,说文人“往往固执于经典教条,既无政治经验,也不尊重实践智慧,以想象代替真实”;于是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话听起来,好像东汉、唐朝灭亡,都是文人惹得祸似的。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谬见。这种论调在明代也曾盛行一时,为魏忠贤等权监所认同。有人说宋代亡于讲学,于是魏便说对,便对东林党人创办的书院进行查封。其实,正如东汉、唐代不是亡于文人,宋代的灭亡与讲学也是没有关系的。朝政腐败、贤愚不分、人心离散、士无斗志,这才是根本、才是亡国败家的原因。而区区文弱书生,痛斥一下贪官、呼唤使用贤才、讲点孔孟之道,与亡国又有什么关系呢?远古时期的贤王,悬鼓设木,主动地倾听反面意见,国祚反而绵长。相反,历史上凡是“弭谤”带劲的时候,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最后谈谈好色。

  这个问题,朋友们没事时好津津乐道,从身边文人一直说到郭沫若(其实,与郭沫若同时代的政治家,好色的程度远比郭厉害得多。但是,好长时间以来,“为尊者讳”,大家不好用文字表达。只是,私下里的议论,却没有停止过)。说郭沫若是流氓加天才,如何如何有学问,如何如何娶了好几房媳妇。其实,对比着现实想一想,我们便会知道,文人并不是最好色的一类人。看看现在的贪官,几乎都有婚外女人;小小文人哪有这样的本事。看看现在的巨商,又有多少包养女人的呢;区区文人只不过小巫见大巫罢了。人家官员来钱多容易啊,有了钱就玩女人吧。你文人,就算得志一点的,又能有多少稿费呢?商人挣钱,虽然不如官员直接,但却比文人容易多了。文人的作品,市场效应再好,那钱也是有数的。

  好了,文章写完了。以后与朋友一块喝酒时,谁再说“一为文人,便不足取” 时,我就可以这样告诉他:去,请看看我的博客去!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7-9-29 14:31 | 只看该作者
近来做到了限酒。半瓶啤酒下肚,好与朋友们争论一些问题,于是便写出了几篇文章,此其一。
做到戒酒后,照样会与朋友争论的。争与不争,不在酒不酒;既保证了健康,又明白了学理,这事还是合得来的。
3#
发表于 2007-9-29 14:41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武版,先占沙发学习好文,分析得好,不能把所有的黑锅都拿给文人背着,文人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完全有理由自豪的,那些说文人这不是那不是的人,可能也背着个"文人"的称号,呵呵."文人相轻"如果改成"文人相亲"该有多好.
4#
发表于 2007-9-29 21:40 | 只看该作者
  为文人的辩解
5#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08:2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杨春山 发表
问好武版,先占沙发学习好文,分析得好,不能把所有的黑锅都拿给文人背着,文人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完全有理由自豪的,那些说文人这不是那不是的人,可能也背着个"文人"的称号,呵呵."文人相轻"如果改成"文人相...

谢谢!
6#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08:2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为文人的辩解

想为文人正名,如此而已.
问好!
7#
发表于 2007-9-30 09:4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文人比其它人更富涵养与知识。只不过他们写文章,思想观点与好事坏事人所尽知,人们对他们的评论甚至非议也就多。不足为怪。
8#
发表于 2007-9-30 10:11 | 只看该作者
  文人也是人,一样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16:4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其实,文人比其它人更富涵养与知识。只不过他们写文章,思想观点与好事坏事人所尽知,人们对他们的评论甚至非议也就多。不足为怪。


对于政治家,大的政治家,不敢议论。对于商人,议论也少。唯独于对文人,好说三道四。文人之卑弱,于此也可见。所以,我便驳一下。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16:4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心静如水 发表
  文人也是人,一样的。


没错!最好是大家都一样。
实际上,弄出一句“官员最不堪”,或许符合实际。
11#
发表于 2007-9-30 16:4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其实,文人比其它人更富涵养与知识。只不过他们写文章,思想观点与好事坏事人所尽知,人们对他们的评论甚至非议也就多。不足为怪。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4 11:3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引用,也是一种表达.
13#
发表于 2007-10-4 22:04 | 只看该作者
题目的那话到底是谁说的,气人得很!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17:0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赵振王 发表
题目的那话到底是谁说的,气人得很!


我正在查.此语于生活与他人文章里常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2 05:17 , Processed in 0.14878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