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53|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徽居里的女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7-4 1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漫长的9小时火车路程,从金陵到皖南,我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另一个时空。在这里,概念意义上的东方文化——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策牛扶耕、缠小脚的女人、显示荣耀的牌坊……,一下子都成了活生生的存在。
  
  早已向往徽居古建和徽墨的我,正恍惚地走在皖南村落弯曲悠长的石板小巷里。“鸳瓦粼粼、粉墙片片”的古居以及明净高大的马头墙,在一派青山绿水环绕之中协调而素雅。
  
  这些建筑的主人,便是赫赫有名的徽商。徽洲流行一首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洲。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因此,事实上这些建筑的主要居住者是一群女子,徽洲女子。
  
  我很诧异于偏僻山区里的徽洲女子的学养。由于徽洲历史上的文风较盛,一般中等人家的女孩子都要跟者私塾先生读几年书。由于地处山区,徽商害怕被山贼打劫,建筑了高大的墙,门大且厚重,女子们便被锁在高墙深院中闭门不出。她们活动的范围被限制在阁楼后院中,她们只能通过细腻精美的镂空花窗的逢除看一下来访的男子。阁楼的梯子小且逼仄,走上去厅堂一片空荡,但我总觉得女孩子们经过的地方应该是鲜活的,屋子里她们情感的微粒似乎还在空中漂浮,阁楼应该充满声音和味道、色彩与光泽。天井外的世界,徽山里几重苍翠,几度飞花,都比不上她们笑魇的美丽。
  
  她们最开心的莫过于偶尔可以看一两场戏。徽商富甲天下,一时能工巧匠云集徽洲,当年繁盛可以想见。在某家五进大院或是祠堂中,你们在楼上看戏,亲密的女伴们窃窃品论戏词,看看旦角、生角,有违礼教地想起自己的未来。如今几经沧桑,衰败与繁华的交替已烙在班驳的古屋上。
  
  徽女要出嫁了,那“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男子到一定年龄回到家乡,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匆匆娶妻又匆匆离去。徽女们新婚几日便独守空房,用她们一生来做一个未知的漫长的期盼。无奈的思念对她们是一种长而幽深的痛苦。白天的日子易打发,每到黄昏,暮云暗合之后,她们便痴痴地对着孤灯,盼着灯芯出双花预报丈夫归来的喜讯,偶尔满心欢喜等到了双花,谁知第二天却是一场空等,“对孤灯,暗数更筹”。在她们黑夜的梦里,大概会有穿过皖南的浔阳江流过的喧哗声音,这里不知掺了多少她们的辛酸。
        
  我兀自待在阁楼上,推开格子窗,屋里地上便倒画着瘦瘦的格子影。我望着天井外的天,周围一片寂静。在喧嚣的城市里,我一直以为安静是一种淡淡的清香,在这里,安静却是尘封的古董,陈旧而凝重,安静得我听得见他们灵魂压抑的呼吸。
        
  当地流传着一个至今我想起来都难过的故事:一位极其美丽的女子,含羞娴雅,妙龄青春里忍受痛苦的生理心理折磨,白天还好打发,夜间便捻灭油灯,解一吊钱散在地上,直到摸完一百枚铜钱为止,腰酸劳累,自然就睡着了。她死的时候刚过三十岁,遗物里的一百枚铜钱,两边的字都被摸平了。
        
  渺渺宇宙,浮生若梦,悠悠的岁月变成了一堆被摸平了字迹的铜钱了。这个徽州女子的故事,象一把老胡琴,一下一下慢慢地从我的心头拉过。
        
  这一幢幢的高宅里,多少徽州女子作出了牺牲。这些精美豪华的住宅是那些求利天下的商人们的精神寄托,是他们数十年惨淡经营的标志。当上天把我们象种子一样撒到大地上时,她们就注定了是徽州女人。敦厚坚韧的徽州女子们,默默地劳作,必须得维持家中生计,伺候公婆,抚养孩子,让丈夫安心在外经商以建筑更豪华的宅院来光宗耀祖,无数徽州女子的美好生活就葬送在这高墙深院里了。男人们可以走进妓院,可她们……
  
  在无数次失望的等候后,有的盼到白头,盼到那经商成功满载而归的丈夫;有的盼回的是以封病亡的噩耗,长年的郁闷迸发出来,正是“肠断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蹄莺声住?”此时,她们便会编词来诉说歌泣自己的命运。这是徽地独有的歌哭艺术。先是一个女子独自低声呓语、泪珠暗重,其他的一些妇人见了也不劝,来了陪着默默流泪,一起歌哭。歌哭极有韵律和节奏,徽女们哀怨被记了下来,一首写道:“生是十都宏村女,嫁到四都关麓村。夫君二十零八岁,奴家二十零六春;正是弹琴弦却断,日月明映被云遮。天下降下无情剑,斩断夫妻恩爱情。”
  
  走到悠长小巷的尽头,阳光下老屋有些眩目,我不禁深吸了一口气。巷尾一隅的老宅里,太阳下两三个三寸金莲、梳着抓髻的老妇人正在缝缝补补,我想上前去问些什么,又生怕触动她们痛处的回忆,也许流传下来的一代又一代徽居里的女子们一样的故事,是一样的沉重吧,我终于又作罢,赶紧逃离了这个地方。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7-4 18:15 | 只看该作者
她也不开口,却已经是千言万语。:((~~
3#
发表于 2003-7-4 21:25 | 只看该作者
清新中透出温婉
淡淡中透出忧伤
是一篇好文章,喜欢着篇!
4#
发表于 2003-7-5 16:08 | 只看该作者
我向往这样的地方
5#
发表于 2003-7-5 16:25 | 只看该作者
你不开口,却已经是千言万语~~~一篇好文~~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6#
发表于 2003-7-5 19:53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一篇文章,让我想起沈复《浮生六记》中的淑珍,不尽唏嘘~~~~

  “密的女伴窃窃品论戏词”、“判着灯芯出双花预报丈夫归来的喜讯”……多检查一下呀  这么好的一篇文章,不应该有错别字的 :))
7#
 楼主| 发表于 2003-7-5 21:4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小老鼠 发表
你不开口,却已经是千言万语~~~一篇好文~~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好啊,真的希望小老鼠到那里也去晃晃哦!
8#
 楼主| 发表于 2003-7-5 21: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几位前辈喜欢偶的文章。
9#
 楼主| 发表于 2003-7-5 21:4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巴陵 发表
  很不错的一篇文章,让我想起沈复《浮生六记》中的淑珍,不尽唏嘘~~~~

  “密的女伴窃窃品论戏词”、“判着灯芯出双花预报丈夫归来的喜讯”……多检查一下呀  这么好的一篇文章,不应该有错别字的 :...


不好意思,偶又犯错误了。
现在已经改正了:))
10#
发表于 2003-7-6 23:26 | 只看该作者
我去过徽州,我咋写不出这等好文章呢?蓝格子,我嫉妒你哦。
11#
发表于 2003-7-7 10:56 | 只看该作者
幽幽道来,纵跨时空;意浮于景,情切于意。徽居怨女,恰如文字驭人,细腻深入到一定程度,往往不能自拔。用心去感受朗空碧云,不知又当如何?
12#
发表于 2003-7-7 11:14 | 只看该作者
总觉着自己文笔太臭,不敢妄评别人的文章,所以,只能说一字: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03-7-7 16:5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乐天 发表
我去过徽州,我咋写不出这等好文章呢?蓝格子,我嫉妒你哦。


呵呵:)))我也拜读过你的大作,你不怕我反嫉妒你嘛!!
14#
 楼主| 发表于 2003-7-7 16:5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石头 发表
幽幽道来,纵跨时空;意浮于景,情切于意。徽居怨女,恰如文字驭人,细腻深入到一定程度,往往不能自拔。用心去感受朗空碧云,不知又当如何?


光看这几句话,就知道石头非一般石头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03-7-7 16:5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九尾狸 发表
总觉着自己文笔太臭,不敢妄评别人的文章,所以,只能说一字:好!~~~~~


:))姐姐夸奖了,可不要太谦虚了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01:10 , Processed in 0.09685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