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9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雾中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20 1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  雾中人
  冉令香
  其实,我们都在感激这场迟来的春雨。从早上六点开始,淅沥叮当,滋润干渴的大地,直至午时一点才漫不经心地收住雨点。几个小时的细火慢熬,这蒙蒙细雨也就有了透地之效。
  花瓣们肯定要落,没有了盛开的浓烈与恣肆,淡淡的红白之间新绿簇簇,另有一番情韵,但断然又非易安居士“绿肥红瘦”那般色彩浓厚,对比强烈。肥与瘦,这掺杂了脂膏样的字眼,哪有暮春花时节花飞叶萌的宁静和清丽。花瓣雨,要的就是那份清凉、淡然和静谧。那淡雾朦胧的韵致弥散在天地间,再兼有金柳摇曳、清波微漾的流水,就有了柳词的婉约,李诗的浪漫。看来,雨雾迷蒙的暮春,走进这家农园,我注定要有一次美丽的邂逅了。
  当我一脚迈进蔬菜大棚,里面20余度的高温立刻融化了从外界带入的冷气。高度近视镜前迷雾腾起,雾海蒙蒙,霎时丢失了方向感,成为雾中人。摘下近视镜,相机镜头里淡雾笼罩,隐约的绿雾中黄花点点,塑料棚顶透进亮晃晃的天光,让人有恍入秘境的奇妙感受。我的大脑意识骤然模糊,随着“咔嗒”一声,快门记载了视野内外的瞬间感受。这淡雾迷蒙的照片,竟成为这次出行最有韵致的一张,无意间应和了艺术所追求的朦胧蕴藉之美。
  “纡余委曲,若不可测”(《世说新语》),“隐之为体”,“优采潜发”(《文心雕龙?隐秀》),“远引若至,临之已非”(《二十四诗品》),既是朦胧美之滥觞。朦胧美那模糊的形象,不确定的概念,可意会而难以言传,那朦胧而含蓄的形式却表现多义性的内容,你需猜测、想像和意会,才能获得某种审美享受。
  仙山云海、海市蜃楼、水光山色的空蒙迷茫、月下迷幻的色彩和浪漫,自然之境的朦胧飘渺,曾给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和感受。我们被太多美丽的迷雾所迷惑,而甘当雾中人。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感官往往被商品的美颜取悦,被美化的产品介绍折服,而轻率地产生购买冲动,深陷商品包装魅惑的迷雾。从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间,孔雀石绿、苏丹红、三聚氰胺、皮革奶、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超标、毒生姜、镉大米、过期肉,一桩桩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商品一番番乔装打扮,迷惑了消费者辨别能力的结果。有谁会意识到那鲜润诱人的食物里会潜伏着最危险的健康杀手?而今,绿色食品在商家的炒作中,离我们的生活越走越近,而人们对其的信任尺度却在大幅度缩水。面对商家不余遗力、大张旗鼓的宣传,商品所谓独特的功效如微风驾驭的迷雾,无孔不入,以各种方式弥散进我们生活的每一条缝隙。我们猝不及防,疑云满腹,却真伪难辨,成了真正的雾中人。
  在犹疑猜忌中,我们被拉进某些试验场所,耳闻目睹或亲自体验,以驱散盘踞在心头的信任危机。这家农园专门的大巴收拢了刚解决温饱,悠闲且追求生活质量的人亲眼一观,以此让人获得可信的依据。不幸,我也被网罗其中,但我的思维还在雨雾朦胧之境徘徊。走进生产车间,一尘不染的机器,实实在在的硬件摆在那里,手中、口中具体可感的东西供你品咂;走进大棚实体感受,菜蔬成长的姿态又拉扯我的警戒线进一步松懈。曾经又脏又苦又累在田里操劳的农人,只不过换了另一种时尚、科学的耕作方式。瓜秧们一律吊在顶棚的支架上,把匍匐肆意的生长规整成垂直型,株距通透利于结实;缠绵的圣女果秧,盘编起半人高的绿色墙体,采摘就方便了许多。悬挂在瓜秧上方的黄色吸虫贴,是蚜虫的最终归宿。有机无公害、无农药无化肥的样板,就摆在你眼前,纯绿色食品就在你的口中,信也不信?但隐隐之中,那个浓重的疑问犹在心底呐喊。当面一套背后另一套的商家不乏其人,生产厂家和监管者兜圈子、捉迷藏的伎俩屡屡上演。一个假冒伪劣充斥,雾霾笼罩的世界,“事实胜于雄辩”的箴言真的可以驱散长久蛰伏的心理阴影吗?可怜,我们久经磨砺的智商不得不周旋于迷雾缠绕之地,辨别真伪。生存底线被信任危机绑架,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犹抱琵琶,半遮面。亦真亦幻的云雾飘渺之境,那朦胧蕴藉之魅,总让让人浮想联翩。我自初三就戴近视镜,面对教室里镜片闪烁的点点光斑,有同学调侃曰:“第一排为状元,第二排是榜眼,第三排乃探花,后面皆‘近视’也”。近视也好,进士也罢,时光匆匆20余年,眼镜的度数也一路飙升,而今散光加近视已荣升至500度。但每逢外出,我都不想戴近视镜,一则镜腿长时间压抑,太阳穴涨疼;二则,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自感朦胧飘渺比毫发毕现更有韵味。
  那天,时隔经二十的同学聚会,在朗笑与杯盏的撞击中愉快进行。曾经熟悉的笑声侃侃而谈,曾经熟悉的面庞神采奕奕,一如往昔,似又回到同窗共读的青春岁月。那一份审美享受是初感效应,也是模糊的视觉效果的产物。但经不起高度近视镜下匆忙的一瞥,一针戳破了真相。冷不丁被放大的是K活泼开朗的笑脸,鬓角丛生的白发,前额光秃皱纹深陷,眼袋下垂,眼角的鱼尾纹向四周放射……每一根神经都在跳跃弹奏着生活的变奏曲,无处不是岁月雕琢的纹路。我心内一凛,一股寒悄然袭上脊背。沧桑岁月,果真是把杀猪刀。我扭头不敢再细究K张饱经忧患的脸。
  K属于浓缩的小个子男生,颇有南方商人的精明强干。他患病的消息隐约传来时,同学之间相互打探,电话那端遮遮掩掩、欲言又止的语气,让你如坠五里云雾,没有谁能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随着时间推移,关于K的一些零星碎屑与这模棱两可的事件,如坠雾海,销声匿迹几年。而今,K突然在大家的视野内重现,唏嘘感慨声中,掺杂的悲凉酸涩渐浓,他却谈笑风生驱散了沉重的压抑和惶惑。事后有人言之凿凿,向我揭开了笼罩在他身上的迷雾。K追着出国热,精心筹划,借机安置妻儿定居美国,儿子却因偶然的车祸夭折。噩耗传来,K当场晕厥。醒来,却中风,五官歪斜,失去行走和语言的技能。K不想让亲朋好友看到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断然谢绝所有探视者,封杀了一切消息,一个人默默挺过了艰难的治疗期。原来是他自制迷雾,深隐其中,独自舔舐着满身伤痕。K一直是生活的主宰者,不会逃避,也不会恐惧,只不过暂借迷雾霭,维护了一份自尊。倒万分感激这朦胧的迷境了,在尴尬和困境中守护着一个滴血的心口。
  不想为他人所知者,自陷迷雾,不示他人。被迷雾包裹的人却极力想冲出雾霭,拨云见日。现实的残酷总会戳痛一度的麻木和迷醉,揭开那层美丽的面纱,惨不忍赌的真相突兀在人们面前。
  G已是多次要求转院治疗了,自从夏天的一次感冒开始,发烧和憋闷就一直追随着他。肺炎,输几天液就好。妻子漫不经心的安慰听起来无懈可击。可一来二去,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大半年内反复出入这家医院却不见好转。G一遍遍质疑,憋闷紫涨着脸,喘嗽着要求转院,但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一个惊天的谎言遮盖了事实真相。那是爱心和亲情营造的迷雾,他沉迷其中不辨方向,不明所以。要求来探视的亲朋好友绝大多数被家人婉拒。个别进入病房的同学朋友,探视时间也如弹簧压缩到最低限度,谈话内容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某些敏感字眼。而G的妻子、儿子和兄弟姐妹轮流在病榻前侍汤奉药,用谎言安抚他焦躁的心,抚平他荒凉的心境。
  G成了真正的雾中人,直到离别这个世界,似乎都没走出心中的迷雾。认识或熟知他的人都满腹疑惑,难以接受此种不幸会降临他的头上。有人说十羊九不全,他的属相软,又恰逢本命年。但这位物理学硕士、刚刚迈出青春门槛的人,从不顾忌命相之说,张开怀抱激情拥抱生活。他的工作乾坤朗朗,业绩显著,是单位最早享有高级职称资格的人;这位大家公认的“夫子”,总在别人危难之际,伸手援助。他像一块宽厚的海绵,面对各种压力或撞击,自如收缩或伸展自己的良性,而尽量不给别人增添麻烦。每天,他晨练的身影,在林荫道上迎着朝阳跃动。晚上,他依墙倒立,全身心放松。节假日,牛仔裤旅游鞋太阳镜一身休闲,收藏、赏石,那一道道河川哪里没有他留下的足迹?如此阳光明媚的生活,没有酗酒、烟雾缭绕等不良嗜好,竟然罹患肺部恶疾?!谁会相信?旁观者如坠迷雾。他更是不甘,心里疑云滚滚。
  沉寂如水的病房里,K盯着探视的同学一遍遍无助地抱怨:“为什么不转院?这样耗下去有什么用?”你不敢直视那张枯瘦蜡黄的脸,萎靡的眼神中黯淡的光泽,那是枯灯油尽时的挣扎。一个个沉沉暗夜,电话那头他的妻子哀哀欲绝,向他最信赖的同学诉说锥心之痛。暗无边际的夜空,吸纳了自然界万物,唯有电波传输的声音和光芒闪烁着点点希望。但那不是他的生存和生命之光,他的生命之光在一步步萎缩,黯淡。
  包绕他的迷雾最终没有吹散,不知他心中是否有所醒悟。最后,那些撕裂的痛都留给他的亲人承担了。
  其实,雾是最适合的伪装。我们都是雾中人,在需要的时候,习惯了织一层迷雾当铠甲,遮掩私欲或伤口。同时,又都力图拨开迷雾,透视生存的外界或真相。累,并继续着。
  2016-5-19


2#
发表于 2016-5-21 0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其实,雾是最适合的伪装。我们都是雾中人,在需要的时候,习惯了织一层迷雾当铠甲,遮掩私欲或伤口。同时,又都力图拨开迷雾,透视生存的外界或真相。累,并继续着。
这句总结得到位,细读,再细读,沉思良久,就是这样活着的。

3#
发表于 2016-5-21 1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作者从几个生活场景切入,散点透视般地呈现了朦胧的物质属性和随之而来的意象元素,可谓栩栩如生感性细腻和客观真实。朦胧是一种美学元素,可以生发无尽的想象与憧憬。朦胧同样又具有烟雾的掩盖遮蔽等性质,可以隐藏无数缺陷乃至阴谋。凡此种种,应正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说的核质。文章充满了辨析的韵致,欣赏并问好。

4#
发表于 2016-5-21 1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作者从几个生活场景切入,散点透视般地呈现了朦胧的物质属性和随之而来的意象元素,可谓栩栩如生感性细腻和客观真实。朦胧是一种美学元素,可以生发无尽的想象与憧憬。朦胧同样又具有烟雾的掩盖遮蔽等性质,可以隐藏无数缺陷乃至阴谋。凡此种种,应正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说的核质。文章充满了辨析的韵致,欣赏并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19: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其实,雾是最适合的伪装。我们都是雾中人,在需要的时候,习惯了织一层迷雾当铠甲,遮掩私欲或伤口。同时, ...[/quote]
谢谢朋友首席评点!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1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作者从几个生活场景切入,散点透视般地呈现了朦胧的物质属性和随之而来的意象元素,可谓栩栩如生感性细腻和 ...[/quote]
谢谢敬老师点拨,个别地方我再加工。

7#
发表于 2016-5-22 1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文章写得自然舒展,赋以了雾更为深刻的意义,无论主动地制造迷雾,还是被动地被浓雾所隔离,都写得细致入微,对自己的观点阐述得清晰明了。这样的写作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欣赏并问好!

8#
发表于 2016-5-22 14: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文章写得瓷实、跳跃、婉转,以一次同学聚会面对蔬菜大棚的心情,延展出对现实生活的感叹、走出人生迷雾的同学,精神的颂扬。富有思想的文字。
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16-5-22 17: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说:“真理隐藏在黑暗中”。读完老师此文,我想说:”事物的本质也隐含在迷雾中“。透过数件生活中被”浓雾“笼罩的具象描述,再次透出对朦胧感事物对辨认者、欣赏者、诱惑者的欺骗和伤害,以及人们在复杂多变的世事中利用雾的朦胧感、神秘感利用雾,均成了一个个”雾中人“。
行文自然,具象逼真,论说的参与是本文更为厚实,可读,生存之道的暗含是本文的看点所在。
我很喜欢这样书写的优美文章,欣赏!问好!

10#
发表于 2016-5-23 23: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雾中的一切似是而非,那些浮于表象的,半透明的事与物终将随着物的散去而现出原形。

11#
发表于 2016-5-24 16: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6 编辑 <br /><br />多个视角,多个隐喻场景,描述“雾中人”,文字隐喻了人世和生命的场景于状态。其实,透过表象,认识真相,一直是人心的方向感,是人抵达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需要拨开迷雾,看到内里的真实,审视并校正人生的方向。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15:31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5-22 12:03
文章写得自然舒展,赋以了雾更为深刻的意义,无论主动地制造迷雾,还是被动地被浓雾所隔离,都写得细致入微 ...

谢谢昙花版主的精心点评!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15:31 | 只看该作者
肖娴 发表于 2016-5-22 14:16
文章写得瓷实、跳跃、婉转,以一次同学聚会面对蔬菜大棚的心情,延展出对现实生活的感叹、走出人生迷雾的同 ...

谢谢肖版主的悉心点评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15:33 | 只看该作者
日尧月 发表于 2016-5-22 17:33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说:“真理隐藏在黑暗中”。读完老师此文,我想说:”事物的本质也隐含在迷雾中“。透过数 ...

谢谢朋友精到的点评,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15:33 | 只看该作者
红秋叶 发表于 2016-5-23 23:09
雾中的一切似是而非,那些浮于表象的,半透明的事与物终将随着物的散去而现出原形。

是,拨开迷雾现真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21:56 , Processed in 0.05890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