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经之美历久弥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3 1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经之美历久弥新
  李华新
  为什么产生了对《诗经》的解读,而且是因为已经出现了不少的描写、解读、阐释《诗经》的读本,而使得我对于诗经再次产生了兴趣。
  因为曲黎姿女士对于诗经对话和解读这本书《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使得我产生了这一的一种冲动,那就是对于《诗经》的解读,似乎就是可以触摸到的这个文化经典的,而且是对于诗经的这种兴致,其实就是对于这个经典文化的一种溯源寻根的一种理念使然。
  唤醒现代人沉睡的诗性和情感。我们失去的一切在这里寻找。这些话,具有哲理的思考。而且是用第三只眼来看待“诗经”。因为现在似乎有一种情绪重又出现,那就是人们的诗性正在复苏,人们愿意用诗性的心境来面对当下,而且是现在的人们的情感已经不再是那么纯净的时候,人们可以重新回到中国诗歌的源头,来看看人们情感的世界是如何从远古流进现代的。自然也会从中得到一种情感的最美好的传达方式。
  从远古以降,作为一个国度,现在的诗歌似乎已经不能承受之重,因为处于电子时代的人们已经不再用笔写作,敲敲键盘的那种感觉,可是属于写文章时的那种码字的感觉,但是不少属于诗歌的。因为写作诗歌在笔触和纸张的摩擦中获得得到一种灵感,并且将这一灵感一直浸淫到灵魂深处。
  对于诗经的解读,应该不仅是当下,因为专注诗经和从石经理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不仅是在恋爱中人,而是因为《诗经》“当时并远非审美的文艺作品,它有非常重要的实际用途。诗常用来作外交辞令,以展示依据的权威和规范。”
  不过越是年代久隔,人们心中那些不变得情感会愈发显示出那种真挚来,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缘故,人们在当下越来越浮躁的当下,对于这些久远的诗歌之美,愈发觉得那些魅力和哀愁也是同样的令人神往。
  《诗经》即使是在几千年之后,依旧是无数人心中的月光水岸。在这里,可以驻足,可以流连,可以遐思。而且现在的爱情感觉中的那种微妙和柔情的感觉,依旧活在当下就让人们时刻感受到诗三百,依旧鲜活的生命力和活生生的气息,就足以让我们沉醉到时光尽头。
  但现在来读曲姿美的这本书,看到和其他的那些解读诗经的书籍不一样,作为诗经中开篇的第一篇《雎鸠》并没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在开篇依旧隆重推出。而且对于这首诗的解读,显然是有些颠覆意义的。她是从毛诗解读的角度来谈这首诗的,或许是为了标新立异,亦或是就是要颠覆他人以前的解释,在重拾什么后妃之德,于是就让人感到如此的解读是在落入已经的窠臼,还是诗经的这首诗本来的意思,就是后宫之爱和明君之爱的那种关系呢?因为即使是被孔子删减过,那么就一定会在官府和平民女子之间的一种丢弃,而为什么孔夫子会保留下来呢?由此可见老夫子是食人间烟火的,再就是爱情的力量,是任谁也不能否认和亵渎的!
  依照曲本的解读,孔子在说《关雎》时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指君子和淑女情感的中庸;欢乐而不过度,爱上也有自己的戒指,不仅对自己有益,对国家也有益。毛诗的后妃之德,就是更加强烈的强调作为管理后宫的王后不仅要自身德行宽厚,更要担负起悬贤淑女已近君王的责任。这些淑女的责任是广为君王之嗣,是繁衍后代的工具,不会以自己的貌美而迷惑君王而亡国。
  其实对于毛诗的解读这个问题,已经有过比较明确的论述,但是除了学界的认识之外,更多的人则是对于《诗经》淳朴民风的解读和喜爱,以及从中看到的情感的美好以及两性相悦的那种激情勃发的见识,而并无产生欲念的非分之想。
  《毛诗序》对“后妃之德”具体解释为:“《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后妃之德”确实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一种体现,但其中也包含有一种近乎于社会规范的道德标准,不妒忌、不纵色、思忧贤,是美好的愿望,却也脱离了一般人性的本质,太过苛求。《毛诗》将这种理想化的道德标准视为“风天下而正夫妇”所需要的,要用始于“后妃之德”的国风来教化天下人。此观点认为诗歌应在社会道德及政治等领域发挥作用,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和功利性。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朱熹认为,诗歌应是发自人的本心而作,诗歌创作的来源就是人自身的欲求及平日对社会和生活的感悟,将由自身欲求以及社会生活所引发的情感用言语表现出来后,就形成了诗歌。这种说法,将侧重点放于诗歌本身,更加注重其文学性,而不是道德教育和政治统治方面。
  在毛诗的解说下,这些诗的创作者在写作时并不是出于男女之情或个人欲求,而更多的是怀有一种渴望社会风气转变的带有功利的政治性情感。
  毛诗大体是在汉朝时以毛亨为首的一派学者在以前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而成的,由于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汉代大一统的局面,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政策,这期间,学者们不自觉的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用一种“经世致用”的精神去看待《诗经》,他们希望通过对《诗经》的阐释来达到“美刺”和“教化”现实世界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根本上说,毛诗是将《诗经》当成了政治教材,忽略了《诗经》本身,故其文学性便隐而不彰了。
  其实,对于《诗经》已经早就有定论的一些解读,现在又重新翻看,似乎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对于诗经的解读,还是要强调它的文学性和大众文化的普世价值,而非是那种政治的教化功能,如果再看过去的争论,那么其实就是在颠覆诗经的纯洁之美、感性之美。那么人们在来讨论诗经的跨越历史之痕的绝美,也就不存在了!
  (济南 李华新
2#
发表于 2016-7-3 16:10 | 只看该作者
历代不乏给诗经套上沉重枷锁者,给诗经赋予沉重的德育责任,使诗索然。不如发挥诗歌多出口的特点,各品各的味。本文可正视听!
3#
发表于 2016-7-4 10:41 | 只看该作者
诗经反映的,恰如现代诗歌,反映的多是所处时期的纯美抒发。假若将其归为政治所左右,就失了诗的本性。
4#
发表于 2016-7-4 11:01 | 只看该作者
任何时候,把文学作品跟与文学无关的东西扯上关系,就是荒唐幼稚的。诗经作为经典,也应该让其归于合适位置。
5#
发表于 2016-7-4 12:42 | 只看该作者
文学当然可以触及政治,但文学不能成为政治的喉舌,甚至不能成为都以价值观的喉舌。诗经也是建构了政治的,古代的礼乐制度,就是受了诗经的影响。文章叙述有点乱,理理就更好了!
6#
发表于 2016-7-4 15:11 | 只看该作者
诗经的文学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至于个人的理解、好恶、甚至观点的不同,很正常。
老师的文章让人回味。
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21: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6-7-5 10:06 编辑

谢谢诸位的点评。有些意见当认真对待,谢谢!
8#
发表于 2016-7-4 21:49 | 只看该作者
也学过诗经,应付过考试便搁浅了,看过本篇文章汗颜了。以后要多学习多思考。谢谢你。
9#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0:20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6-7-4 21:49
也学过诗经,应付过考试便搁浅了,看过本篇文章汗颜了。以后要多学习多思考。谢谢你。

也谢谢您的关注!
10#
发表于 2016-7-5 11:32 | 只看该作者
从毛诗入手说诗,大视角,大手笔啊。
11#
发表于 2016-7-5 19:5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问好朋友!互相点评、共同提高,好么?欢迎点评拙作:http://bbs.zhongcai.com/thread-991663-1-1.html
12#
发表于 2016-7-6 11:09 | 只看该作者
本是民歌,哪来那么多套套, 不过,对于诗经的解析也是有时代印记的,我们也不宜轻率地完全否定毛苌的功能。他起的是奠基性的作用。
13#
发表于 2016-7-6 18:06 | 只看该作者
点精推荐理由:《诗经》的魅力不但在于它本身承载着祖先的气味,而且在于后人饶有兴致的二次加工和创作。然而无论如何,把《诗经》与政治捆绑在一起,都让它承受了不能承受之负。长此以往,它压垮的不光是305首美轮美奂诗,它压垮的,也许还有文化。作者的观点值得所有爱《诗经》的人警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1:38 , Processed in 0.09054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