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8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姑 妈 家 的 风 水 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4 1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2 编辑 <br /><br />
姑 妈 家 的 风 水 林
魏洛书

         读小学时,我在细姑家居住过,住了一个学期。
    细姑之所以称为细姑,是因为她在我的父辈排行老二,老大叫大姑,她就成了细姑。客家人把“小”说成“细”。旧社会重男轻女,家里容不得第二个女孩,所以,细姑刚脱奶,就送给了人家当童养媳。解放前,农村养童养媳很盛行。养童养媳有个好处,能消除紧张的婆媳关系,因为从小养到大,婆婆就是妈妈,媳妇就是女儿,婆媳关系异常亲密。养童养媳的另一个好处是,提前解决了儿女的婚姻大事,以后不用为此事操心。
    童养媳在文人笔下,命运都很凄惨。其实,没有那么凄惨。道理很简单,谁都不会把自己的亲生骨肉托付给穷人家或恶人家,至少也得讲个门当户对或者攀亲带故。童养媳可以得到两个家庭的关爱,比一般女童更幸福。细姑的童年很快乐,她的婆家和娘家关系很好,逢年过节都会礼尚往来,细姑是联系两家人的纽带。她一会儿住这家,一会儿住那家,快活得很。她的那个“小对象”跟她一起长大,真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每天打打闹闹,不知道谁是谁。后来,两个孩子长大了,一个成了漂亮姑娘,一个成为英俊少年。两家人欢喜得不得了,商谈着要找个良辰吉日把这两个孩子的婚事早点给办了。就在这个时候,男孩不知得了什么病,离开了人世。那孩子是顆“独苗”,这一家人悲痛欲绝。细姑也因此由童养媳变身为闺女。此后,这家人对细姑愈发关爱有加,一心只想招贤纳婿。但在旧社会的农村,这是一件难度相当大的事情。那些有点本事的能人志士大多都把“倒插门”当作“掉价”之事,而愿做上门女婿者不是穷困潦倒就是无能之辈。细姑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无法自拔,青春年华在不经意间逝去。眼看着公公婆婆在痛苦中一天天老去,细姑一咬牙,说:“爹,妈,我不嫁人了,不招婿了,我侍候你们一辈子。”不久,她收养了一个小女孩,绝了嫁人的念想。细姑精明能干,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她把这个家料理得井井有条。两位老人总算经受住了失子之痛的沉重打击,在“女儿”细姑的悉心照料下,度过了晚年。
    到解放时,细姑已快40岁了,她的养女也长大成人了。新社会讲究男女平等,特别提倡和重视妇女的权利。细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出现了。不少没媳妇的汉子托人给细姑带话,说想娶她,问她愿不愿意。这突如其来的“幸福”还真把细姑弄得不知所措。不久,她的养女出嫁了,她也在众多的追求者中为自己选择了一位“佳婿”。
    姑父是一名小学教员,50多岁,满头银发,死了两任妻子,有三个儿子。乡亲们都认为细姑做了一个极为错误的选择。可是,细姑不这么认为。她想,教书的人一定是有文化的斯文人,50多岁了,还死过两个老婆,对新娶的妻子只会更加疼爱和珍惜,三个儿子都长大成人了,不但不是负担,还是现成的劳动力,没什么不好。细姑对这家人中意的另一个原因是,这家人所在的村子仅有两户人家,距离岩前镇很近,只有两里地,到镇上卖鸡、卖鸭、卖菜,很方便。还有一个原因,细姑不愿意对别人说,那就是这个村子“风水”好。在这个双户小村的一侧有一个小山包,山下是湖,叫蛟骨湖,湖水清澈透明。小山包实际上就是一片长有十几棵大树的林子,她看上了这片林子。林子里的每一棵树都硕大无比,枝繁叶茂,连阳光都无法穿透,那树干奇粗,要有三四个人张开双臂,手牵着手,才能把它抱住。因为树林里没有阳光,小树和青草都无法生存,地面上只能见到落叶、青苔以及露出地面的树根。姑父称这片林子为“千年老林”,镇上的人和来往过客习惯叫它“风水林”。细姑信“风水”,她觉得这片树林会给她带来好运。
    不出细姑所料,她过门后,生活很幸福。姑父把她当作手心里的宝,知冷知热,对她关心备至。三个继子很听话,都管她叫“妈”。到1958年下半年我到细姑家时,细姑已经当“奶奶”了。她那“大儿子”师范毕业教了几年书后,结婚生子,自立门户了。“二儿子”忠厚老实,能吃苦耐劳,与细姑最贴心。“三儿子”快小学毕业了。就在这一年的某一天,有一伙人带着大锯和斧头,要砍伐细姑家边上的那片林子,说大炼钢铁需要木头。得知这一消息,这个小村庄的两户人家“倾巢而出”,在细姑的带领下,与那帮人大吵了一顿。我那时还在读初小,一点点大,也跟着大人们大喊大叫,因为在我的幼小心灵里,这片树林太神奇了。每到傍晚,会有无数的鸟儿从四面八方飞到这片林子上空,盘旋一阵,然后停栖在树枝上,黑压压一大片,到天亮时,一群一群的鸟又从这里出发,飞向四面八方。这片林子分明就是鸟儿们的家。林子里的地面上还会经常长出蘑菇来,尤其是在下雨天,你刚把蘑菇采摘完,不到一会,新的蘑菇又冒了出来,太奇妙了。这片林子也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到了周末,连镇上的小孩都成群结队专门跑到这里来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那伙人被赶跑了,“风水林”逃过一劫。
    后来,一连好几年,中国人过上了苦日子,吃的、穿的、用的都成问题。细姑为一大家人的生计操劳过度,大病一场,奄奄一息,连医生都束手无策了。姑父以为这个妻子也要离他而去了,不由老泪纵横,哭得死去活来。然而,不知怎么的,细姑挺过来了。细姑说,她能活着,是因为有“风水林”的护佑。
    又过了好几年,史无前例的文革开始了,“风水林”再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那天,来了一大帮人,个个都好像吃了枪药似的,不但嗓门大,脾气更大。他们坚持,这片林子既然叫“风水林”,就是典型的封建迷信的象征物,属四舊,必须砍掉。细姑“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这帮“革命群众”哪里会理睬!细姑气得晕死过去。姑父和三个儿子把细姑抬进了医院。两天后,细姑出院了,直奔她的“风水林”,见到的只是那十几个大树桩,细姑泪流不止,半天说不出话来。
    “风水林”没了,鸟儿们没家了,小山包下面的蛟骨湖的湖水越来越少了,这个小村子很难听到孩子们的嬉闹声了。细姑和姑父在唉声叹气中度过了一日又一日。后来,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姑父去世了,他过了“古稀”,在那年月,算长寿。不久,“三儿子”病故,才20出头,属夭亡。没了贴心的丈夫,走了一个儿子,细姑伤透了心,但日子还得过。她振作起精神,精心打理那几块菜地,养鸡,养鸭,每日清晨,挑一担菜,拎两只鸡,到镇上去卖。攒够了钱,细姑帮“二儿子”物色了个媳妇。两年后,她又当奶奶了,添了孙子。一家人,祖孙三代,家总算有了模样。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她那最听话、最贴心的“二儿子”突然一病不起,撒手人寰。怎么办?这孙子才两三岁呢,这儿媳妇还年轻呢。细姑强忍着悲痛,到处托人,给儿媳妇招了个上门女婿。家维持住了,孙儿在成长,细姑望着悬挂在墙上的老伴的画像,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她觉得自己老了,精疲力尽。
    细姑80几岁时,还能去镇上卖菜。后来,不知在什么时候,细姑信了基督教,成了一名虔诚的信徒,她的精神太需要有个地方寄托了。
    2007年大年初四,她的三个弟弟和众多子侄从四面八方汇聚岩前,祭祀先人。大家去探望细姑。细姑90多岁了,不能行走,但神志尚清,虽然与亲人们多年不见,却还能辨别出自己的弟弟,叫得出他们的名字。那次细姑与她娘家亲人们的见面是诀别。几个月后,细姑逝世了。当地教会出面,请了牧师为她举行葬礼,教友们送她上了“天国”。

(2015.11.17  深圳沙头角)


2#
发表于 2016-2-24 1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3 编辑 <br /><br />把细姑跌宕曲折的一生写得委婉动人。文笔生动,描述细致,欣赏问好!文章末尾要加上版权!

3#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23: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3 编辑 <br /><br />把细姑跌宕曲折的一生写得委婉动人。文笔生动,描述细致,欣赏问好!文章末尾要加上版权![/quote]
谢谢您的点评和鼓励。请教您,怎样加版权?

4#
发表于 2016-2-25 1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3 编辑 <br /><br />叙述有条不紊,文字老到,描写细致,细姑这个人物丰满鲜活。
问好朋友!可惜不是首发啦。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25 11: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3 编辑 <br /><br />叙述有条不紊,文字老到,描写细致,细姑这个人物丰满鲜活。
问好朋友!可惜不是首发啦。[/quote]
不才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6#
发表于 2016-2-27 22: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3 编辑 <br /><br />童养媳在文人笔下,命运都很凄惨。

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1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3 编辑 <br /><br />童养媳在文人笔下,命运都很凄惨。[/quote]
谢谢您的关注。

8#
发表于 2016-3-2 1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3 编辑 <br /><br />文字平实,见功底和人生经验。
期待朋友首发作品。

9#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16: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3 编辑 <br /><br />谢谢版主的点评和关注。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0: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3 编辑 <br /><br />Life is always so we covered all over with cuts and bruises, but later, the injured area will become the strong place.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海明威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2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3 编辑 <br /><br />Success will belong to those who never say "impossible".
成功将属于那些从不说“不可能”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5 17:19 , Processed in 0.05080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