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4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流金岁月里一首难忘的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13 1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肖娴 于 2016-5-14 23:07 编辑

                                                       流金岁月里一首难忘的歌肖娴(外一篇)
                                      -----有感于正雨的散文集《逝去的裕河》

       岁月像一条河,流淌着向前,永不停一歇。如果我们只是游走在岁月的河岸,看见的只能是清波里的游鱼,和被急流打磨的很光滑的石头,如果我们怀抱一腔真情,真性,真诚地一头扎入岁月的谷底,那么,收获的不仅仅是几枚美丽的贝壳,而是聚焦在砂砾中的点点纯金,它照亮了我们双眼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身心得到了一次阳光般的沐浴与洗礼。

       正雨的散文集《逝去的裕河》,仿佛清晨一束清新的阳光,穿过岁月的层峦叠障,照耀在谷底沙砾间的点点纯金上。正雨,阳光下真诚的淘金者,经过坚辛岁月沙砾与急流的淘洗与打磨,这些沉淀在河谷底层的点点纯金,被淘金人正雨手中的生花妙笔,和其深厚的文字功力的打造,才有了其独特的光华与价值。

       作为生命的个体,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存与成长中,与生俱来都离不开环境的制约,和对生长生存环境的热爱与依恋。这种热爱与依恋好比母亲之于婴儿,因为我们无法彼此舍弃。在正雨的成长岁月里,有两条河一直伴随其童年和少年乃至青年。正因为这样一种源自血脉深处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与依恋,收录在这本集子里的《逝去的裕河》和《我的白水江》才有了其美丽而包含人文色彩的灵动性。

      “那是一条什么样的河啊/是十万大山的的乳汁汇聚而成的河/是大山神经、骨骼的奉献/是大山沟沟壑壑/山山峁峁不屈灵魂和性格守望的灵与肉的见证/是大山里那些头上盘着一圈又一圈 黑布帕子、白布帕子/大裤裆裤子遮不住青筋暴凸干瘦有力的双腿/裸露发黑的脚上趿着草鞋/腰缠绳索、山刀和辛苦勤劳相伴永远的裕河人/世世代代生命不屈的驻守和伸延”。

      一条河,一条美丽的河,一条流淌着正雨童年梦幻、青春理想的河。一条河,一段历史的沧桑,一种源自血脉深处对故土的热爱。一个作为生命个体发自内心对自然、对人类的忧患和对曾经美丽景色的呼唤。

      不难看出正雨是一位才情丰富,知识宽泛极其注重自然本色的文化人。这一点,正是正雨的独到之处和可贵之处。除了对故乡山水的赞美,多次出现在文中的还有正雨坚强、善良的奶奶和父亲。尽管正雨没有整篇给以描述和赞美,但艰辛岁月带给他们的无奈,在那个特殊年代中,他们并没有在苦难中低头。由于奶奶的善于操持,祖孙三代人,彼此作为彼此力量的支撑、彼此作为彼此的希望而活着。每每读到此处,使人有泪湿眼眶的感动与感慨,多么善良慈祥的老人:“奶奶浸透汗渍/背篓、石块谷物、柴火与汗水压榨的背影/在灰白陌生的阳光下显得那么熟悉/令人期盼/我感到她就是我的依靠我的信任/是灵魂的寄托和心灵的港湾/是我精神的支柱/遮风避雨的屋檐/那是多么温存/满载了人生负荷可依可恋的背影啊/凝视那沉重而又温存的背影/她宽厚的背上负载着责任和时光的希望”。

      在正雨的生命里,奶奶这一形象,已不是单一的角色,而是在正雨过早失去母亲的童年里,作为奶奶与母亲的双重身份,支撑着被饥饿折磨又满怀梦想的少年的成长。一道背影,一座生命中必不可缺的铜墙铁壁。

          饥饿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也许是一段故事,一个遥远的童话。这也正如正雨所说,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在艰辛的岁月里,想要吃到一碗低劣的酸菜面片,是何等的辛酸,奶奶带孩子到距城五里路的田里来,是为了吃到一块中午的干粮,父亲为了全家人的口粮干起了生产队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去三十里外的深山给食堂背柴。有一天父亲拿着一块黑糠面发糕,交给孩子时,沉重地说:“以后不要忘了这困难,人活得难啊。”

      我不敢妄言这是何等伟大的亲情,我想它只是流淌在人们血液里,最自然、最纯朴的、最真挚高尚的的血脉之情。这也是正雨文字功力的真诚再现。在另一篇散文《南瓜的记忆里》,结尾寥寥数语却写出了正雨对生活的达观态度与热爱生活、热爱乡土,和平常生活中富有人情味的质朴性情:“用南瓜做一顿包子招待朋友,”只为淡淡一句,就使我们感到了生活的美好。

       看罢收录在本集中的《昨日可恋》掩卷沉思,我终于可以欣慰地说,艰辛岁月终于过去了,能够吃饱、穿暖,活在这个和平年代是多么地幸运。这也正如正雨在这本散文集《逝去的裕河》里所领悟到的:“岁月使人振奋,/使人美好/也是人感悟到人生旅途铸就的生命个性/信仰个性/灵魂个性的种种缘由/这,也许,就是昨天赠予生命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正雨的散文不但文笔优美,思路活跃,涉猎题材广泛,还有其自成风范的艺术视觉,不管是文笔优美,情感细腻,毫无矫情做作之态的《陕北的月亮》里的革命情结;还是《昨日可恋》里的奶奶,都给读者极其深刻的印像。给人以美的享受,感觉那月色不是来自恒古不变得天上,而是从正雨心中流出的一脉清溪。写饥荒年代,对艰辛岁月切骨入髓的体验与感受,使这本散文集,凝聚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进一步提升了这本散文集读来令人感动、使人难以释手的可读性。



                                                亦浓亦淡抒胸臆,刚柔并济真性情
                                           ――浅谈王建平和他的书法创作

        书法是汉字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除了给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外,还涵盖着书法家的审美情趣,多层面的文化素养,个性风格,从每个字的运笔结体,布局,线条的刚柔,点画的灵动中,达到欣赏者与书家书法作品的情感对接与审美共鸣。

        初识王建平先生的书法作品,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和朋友去离县城十多公里的村庄寻访一位民间艺人,时值春耕,那位民间艺人匆匆从田间赶来。把我们热情地迎进屋,喝茶闲话间,挂在对面墙上的一副中堂吸引了我的视线,中堂书写的是宋朝诗人徐俯的《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整幅中堂从布局谋篇,着墨的枯润、结体的疏密上看,绝非出自一般的书法爱好者之手,而是已具备了相当的功力。其整幅书法所蕴含的气韵、情致、也不能用俗套的遒劲有力、方圆清秀去形容。观之令人赏心悦目、心潮膨湃。

       我不觉走上前去细细观赏,细看每个字的结体,似有草书的洒脱张扬,有又行书的圆转疾行、楷书的用笔见方。整首诗中,最难书写的几个字,如笔画较少的小、子、人,等字,张弛有度,方圆并施。饱满遒劲,虽有微弧却不失刚健。笔画较多的几个字如蘸、撑、荫等,舒敛自如,安详持重,方圆相补。虽笔画繁杂,却和谐生姿。使人顿觉有清风拂面的温婉,有又松涛过耳的刚健。再看行与行之间,间白和谐,疏密有致。字与字之间,呼应连带,虚实相生,顾盼生姿。一时间不觉使人如沐春风,如入佳境,被这幅书法作品带进了一个用中国传统笔墨营造的艺术天地中。

        后来在县图书馆举办的书法作品展中,再次观赏到了王建平先生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横幅、斗方,均比几年前的那幅中堂,有了突破与飞跃,尤其是在布局上很有难度的扇面书法创作上,王建平先生在遵循中国传统艺术法度的同时,博采众长、不泥古、不流俗、不断突破自我,形成了自家风格。

          2007年初夏,市著名书画家崔鸿文院长来徽县指导绘画创作工作,我有幸结识了王建平先生。在“农家乐”吃过饭后,崔院长和王建平先生同时为大家献艺赠送书画作品。我有幸求得王建平先生一幅四尺斗方,按我的要求,他为我书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的《竹里馆》,这幅字他一共写了三遍,值到自己满意才送给我。这一细节给在场的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也足见其对书法的挚爱与为人的真诚。

         王建平自幼聪明好学喜欢绘画,少年时代得到我县书法家王力畴之父的偶然点化,遂爱上书法。凭借绘画基础,勤于描红、临帖,日积月累,高中毕业时已写得一手好字,常被左邻右舍请去写春联。1984年因他写得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被前来接兵的陕西澄城县坦克团连长看中,顺利入伍。在部队,他当过电影放映员,宣传干事。部队严肃紧张的生活,并没有使王建平放下手中笔,他有幸参加了兰州军区举办的文学美术创作培训班,在为其两个月月的学习期间,使他在书法美术领域里得到了一次升华,在部队的几年中他的书法作品被《人民军队报》选登,并在部队举办的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

          为了写好王羲之《兰亭序》中相同的字最多的以、上、而、之、不等字,他临过《兰亭序》的纸张能装几麻袋。除对《兰亭序》、《圣教序》的临写,王建平先生还对隶书中的《石门颂》、《曹全碑》、《西狭颂》,魏碑《张猛龙碑》均有涉猎。复员回乡后,王建平先生更是潜心创作,为了在书法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他博览群书,锐意进取,纳百家之精华,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并自学取得本科文凭,书法作品在省内外均获得奖项,被吸收为省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近年来王建平先生专攻行书,在行书创作方面,经过多年磨练已形成自已的风格。但是生活中的王建平待人真诚、做事低调,厚积薄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期待着王建平先生在书法创作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2#
发表于 2016-5-14 15:08 | 只看该作者
两篇评,一篇评文,一篇评字。
评文侧重文字的文学美感,评论的文字,亦给人以美的享受。
评字侧重于书家的介绍,寥寥数笔而形神毕肖,文字的功夫亦非同一般。
拜读,感谢肖娴赐稿评论版。
3#
发表于 2016-5-14 15:09 | 只看该作者
标题栏里的名字是怎么回事啊
4#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23:02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6-5-14 15:08
两篇评,一篇评文,一篇评字。
评文侧重文字的文学美感,评论的文字,亦给人以美的享受。
评字侧重于书家 ...

感谢何版细致的点评、真诚的鼓励。
问好何版!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23:04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6-5-14 15:09
标题栏里的名字是怎么回事啊

哈哈,真不好意思我就去重新编辑!
6#
发表于 2016-5-17 09:27 | 只看该作者
前一篇是书评,对正雨的散文集《逝去的裕河》的评价很到位。
后一篇是书法评论,尽管是作家不熟悉的领域,也评的很专业。
一并欣赏,问好。
7#
发表于 2016-5-17 12:33 | 只看该作者
习字者家中多废纸,有一友家中阳台几乎都是写过的旧纸,简直就是收购者的福音。喜欢《兰亭序》,百看不腻,愈看愈爱,对于喜欢练习的书法爱好者都有好感。欣赏,体会。
8#
发表于 2016-5-18 03:1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们怀抱一腔真情,真性,真诚地一头扎入岁月的谷底。。。。。。”此三真是做人的本分,也是散文的魂灵。
9#
发表于 2016-5-18 03:19 | 只看该作者
生活的沉淀令原创者正雨的散文集《逝去的裕河》有了厚重感。
10#
发表于 2016-5-18 03:25 | 只看该作者
' 一条河,一条美丽的河,一条流淌着正雨童年梦幻、青春理想的河。一条河,一段历史的沧桑,一种源自血脉深处对故土的热爱。一个作为生命个体发自内心对自然、对人类的忧患和对曾经美丽景色的呼唤。"
-------生命的成长历程以及在历练中所培养出的情感与认知,正是文学创作的“活水”,更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11#
发表于 2016-5-18 03:30 | 只看该作者
“不难看出正雨是一位才情丰富,知识宽泛极其注重自然本色的文化人。这一点,正是正雨的独到之处和可贵之处。”
-----散文的优秀在于共性之中的独特性。
12#
发表于 2016-5-18 03:37 | 只看该作者
  “饥饿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也许是一段故事,一个遥远的童话。这也正如正雨所说,是一个陌生的话题。"
----散文之意义在于所赋予的时代感,以及引领阅读时所体现的真实与感动。
13#
发表于 2016-5-18 03:47 | 只看该作者
正雨的散文集《逝去的裕河》点评切入点好,以散文创作的渊源为入口剖析原创的写作特色,写作意义,以及引领阅读更深的了解认知文本中关于故乡,关于亲情,关于独特时代的烙印等等,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14#
发表于 2016-5-18 04:09 | 只看该作者
”    亦浓亦淡抒胸臆,刚柔并济真性情
                                           ――浅谈王建平和他的书法创作“
----此篇赏析与推介中规中矩,通过总分总的格局对书法者以及其书法做了专业的全面的介绍,语言简洁,凝炼,点评客观工整,令阅读者更深的了解与认知王建平和他的书法创作所带来的美的享受。拜读,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22:11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6-5-17 09:27
前一篇是书评,对正雨的散文集《逝去的裕河》的评价很到位。
后一篇是书法评论,尽管是作家不熟悉的领域, ...

感谢刘老师来读,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13:47 , Processed in 0.2616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