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童年》的歌词还回荡在耳边,童年的时光却已成为回忆。 而立之年的我,工作、育儿、生活、学习……仿佛一座座大山,我背着座座大山,负重前行。在科员、学生、妻子、母亲和女儿的各种角色中轮换,如陀螺般不停旋转,没有一刻停息,时间对于我来说太稀缺、太珍贵了,多希望一天有48个小时啊,让我在忙完这必须的一切之后,还可以有自己的片刻闲暇。 其实,我知道,别说48个小时,就是一天96个小时,也是不够用的。不止是我,在节奏如此之快的社会中换脸、串场,即使工作不繁忙、家庭责任轻的人,也很少有闲暇的时光:五花八门的娱乐活动诱惑我们去参加,数不尽的名胜古迹等待我们去观赏,浩如烟海的书籍值得我们去阅读,爆炸般的信息吸引我们的无处定格的眼球……每个人都是忙碌的,每个人的日程都是满满的,闲暇这两个字,似乎永远不会出现在现代人的字典中了。 在这样的快节奏中,我们在感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同时,却对时间不断让步,直到彻底放弃了主动支配权,选择了随遇而安。待到夜阑惊梦之时,空虚之感、无奈之情,纷纷涌上心头,忽觉人生如梦,梦醒连一盏残灯都未留下。是啊,我们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于是,我们对“一寸光阴一寸金”有了更深的体会,对时间有了更高的价值评价,时间管理也成了一门重要的学问,断舍离成为一种时尚,造就了一批新的畅销书。 我们希望有花不完的金钱,更希望有用不尽的时间,无数古人矢志不渝,希望修得长生不老,现代医学刻苦钻研,致力于延长人类寿命。尽管我们生活在财富不均的社会,时间却是绝对公平的,若将之比喻为存款,每个人的每天的银行账户都是等值定额的,不可透支也不可预支,不可馈赠、不能买卖。时间有多少,我们无法选择,时间花在哪里,却有选择自主权。就是这样不同的选择,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人。 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总是忍不住多看几眼那些带着光环的人,羡慕之情满溢心间,但是我不能嫉妒,因为每个人的今天,都是无数个昨天的积累,我们是时间的作品,雕刻作品的,不仅是时间,也有我们的主动让渡。 作家之所以能创作出出沁人心脾的作品,是因为笔耕不辍,妙手偶得毕竟不是常态;音乐家之所以能演奏出天籁之音,是因为他的美好时光都给交给了旋律,灵感不会随时迸发;政治家之所以能八面玲珑,是因为他的用大把的光阴来研究社会、揣测人性。 即使是生为富二代、官二代的那些人,也是时间的作品,只不过时间拉长了的视角,跨过了一代,除了自身,又加上父辈而已,这样的人,是更长时间的作品。时间之镜继续后移,将视野继续拉长,便成为了历史。我们生在同样的时代,带有共同的历史烙印。 时间不会说谎,正如大树的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一样,它给我们每个人由内而外都印上烙印。因为,我们都是它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