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93|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间】山里光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25 1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里光阴
  
  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今天,又回到了这个小山村。
  
  还是那道熟悉的山川,宽宽窄窄的,从东边的群山里慢慢走过来。川的南边,是一条漫长逶迤的山。山下面,是一带疏疏密密的树林,沿着进进出出的山脚,从远处,时隐时现。那条小河,穿行在疏疏密密的林子里,慢慢流过来,像一首悠长的歌谣。那条不知流过多少岁月的小河,藏在树林里,不知疲倦地吟唱。有时候,从林子里出来,弯成一个很大的“弓”,闪着粼粼波光,从大片田野穿过。然后,又回到树林里,继续它的吟唱。一片平整的田野,深绿浅绿,生机勃勃的把山、林、小河、与小山村隔开。山川,就显得开阔、大气,具有一种疏朗的气象。
  
  小山村,就坐落在山川的北面,北山的山脚下。
  
  北方的小山村大都是这样。选择山势较高,坡度较缓,向阳,背风的山脚,顺着山势,错错落落分布开来。我们把这样的小山村叫做“自然村”。在山川的某一个地方,自自然然地展开,自自然然地发展着,壮大着。说是“自自然然”,小山村的布局却是很讲究的,依山傍水,就势赋形,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村子坐落在山脚下,背靠着大山,怀抱一曲流水,就像是一幅古典文人画。后面的大山挡住了北方不断袭来的寒风,太阳从东面升起,西边落下,充足的阳光照耀着小山村,整个冬天,小山村就是一个温暖的摇篮。山脚,是山川里相对的高处,既可以较早地迎接东方一缕阳光,又可以防止山洪暴发,淹到村子。
  
  村子不大,几十户的人家,顺着起起伏伏的山脚,由东向西展开。四周,有层层的绿树,环抱着。
  
  下了公路,就是一条乡间小路,走不多远,就进了村。村头小路两边是碎石垒起的围墙,里面是一片向日葵,已经开了花,一片金黄灿烂,朝着太阳微笑。那两棵老榆树还在,只是比先前更高大了。几十年的光阴,在两棵老榆树身上,似乎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树皮依旧龟裂着,不新不旧,不深不浅;树的枝杈不见疏也不见密,既坚挺,又柔韧;那些盘旋屈曲的树根,仍旧暴露在外面,风吹日晒,在乱石杂草间四下爬行。或许,这些树根变得苍老了一些。老根更加粗粝,呈现一种暗紫色,像一根根扭曲变形的铁条。有许多新的根须生出来,柔韧而悠长,似乎是山里光阴的触角。旁边有一棵笔直的杨树,枝丫上倚着一个很大的鸟巢,像是一个时间的硕果。实在想不出,当年离开的时候,有没有这样一棵杨树,杨树上有没有这样一个硕大的鸟巢。自然,鸟巢里面的喜鹊,应该是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是山里光阴的过客。像这里的人一样。
  
  草木枯了又荣,荣了又枯。人去了又来,来了又去。这就是山里的光阴罢。
  
  叔叔说,这几十年,小山村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在这个大山里面的小山村,光阴的脚步真得停下来了吗?
  
  我从村子的东边,走到村子的西边。还是那条熟悉的小路,高高低低,歪歪斜斜,铺着黄土,砌着薄薄的青石板,把村里几十户人家连起来。高低错落处,石头砌成的台阶,坚硬、光滑。山中岁月的脚步,好像履印在这一块一块的石头上,层层叠加,消磨不掉。
  
  村子中间那间磨坊,已经不在了,连根基都不知去向。站在那曾经的磨坊的遗迹面前,心中不由有了几分惆怅。一段童年快乐时光,恐怕同那已经消失了的磨坊,一起成了光阴的一部分,无可寄托了。那口井还在,辘轳车架在井口,瘦骨嶙峋,孤苦伶仃。辘轳车上面那条长长的绳索没有了,光滑的辘轳车,不知滑过了多少岁月的风雨,让自己,越来越衰老。井口四周,那些青石板的缝隙里,长出来一层一层的荒草,连缀成片,敷衍成满眼荒芜。蔓生植物,爬过来,绕过去,层层叠叠围着井口爬行。有的,甚至爬到了辘轳车上面,缠缠绕绕,摇摇曳曳。不时,有几朵小花,从重重叠叠的叶片钻出来。红的、粉的、深紫色的喇叭花,多少点缀一下这满目的荒凉。有一条长长的茎蔓,不小心掉进了进口里,那蔓上的几朵小花,在幽幽的井口荡呀荡,像是日夜不停的钟摆。
  
  人们不再需要这口水井,脚步来得自然就少了。只有那些花花草草还记得井水曾经的恩泽,就层层叠叠上来,花花绿绿上来。还有那些鸟儿啊蝶儿,绕着井口翩翩飞着,啾啾鸣叫,把山里的光阴,抛进井里,深藏起来。
  
  那些鸟儿蝶儿,肯定不是前时的飞蝶鸣鸟了。它们从来就耐不住时光的琢磨。耐得住光阴的,是村子里那些老人。
  
  小小的山村,还是有了一些变化。
  
  叔叔说,村里那些五十岁上下的老人,或许还能认识,年轻一点的,应该都不认识了。这就是光阴的魔力。那一个个追风少年,在光阴里,行走成了佝偻老翁,步履蹒跚;那些曾经的青梅竹马,在不经意间,变成了陌路过客。听说我回来了,几位儿时的伙伴来看我。相见了,只有摇头,只有唏嘘。一个个苍颜白发,齿摇眼花,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又是那么遥远。定睛细细打量,半生的光阴已过。
  
  觉得相别不过一转眼的功夫,往事历历在目。可是,光阴无情,半生的甘苦,早已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额头,无法抹去。山里的光阴,说长就长,说短也短;说快就快,说慢也慢。或许,只有儿时伙伴白首相聚,才会真切感受到时光如流水,转瞬即逝。
  
  二丫和石头也来看我。二丫像一根藤条,缠绕在石头上,这一缠绕,就是几十年的光阴。二丫的腼腆依稀如昨,石头依旧沉默、坚硬。几十年,在这大山里,藤条越来越柔韧,石头越来越坚硬。你坚如磐石,我柔韧如藤,在大山里生根、开花、结果。似乎,几十年的光阴,只不过一朵花开的时间。
  
  在山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无争无忧,无怨无嗔的岁月,山里的人们,忽略了光阴的行走。孩子出生、长大、外出闯荡,就像一朵花开,一个果熟,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在风中飘飘飞走。那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情啊!他们,并没有觉得光阴让他们失去了什么。一根藤,一块石头,在大山里落地,生根,永不分离。光阴对他们而言,不增不减,不惊不惧,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或许,不变的是心情,变了的,仅仅是人的容颜。变与不变,与时光有关,似乎又与时光无关。
  
  漫长的光阴却在叔叔的身上刻上了深深的痕迹。他的腿脚不怎么灵便,只能蹒跚地从村东走到村西,一年也难得出村一次。在他的眼里,村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没有什么变化,变化了的只有那些浮躁人们还有烦躁的自己。他的心里很烦躁。山上的草木更加茂盛了,山的形象看起来更加丰满,悦目;房前屋后,村里村外的树木,蓬蓬勃勃郁郁葱葱,像一张张宽大的绿叶,将一个小山村,围绕起来,包裹起来。小山村,比前时,更加美丽、更加适宜人的居住。可是,村里的年轻人,还是一个跟着一个走了。村子,空空荡荡。那些年纪渐老,挪不动脚步的人,心里也跟着空了。
  
  儿时的伙伴凑在一起,也没剩下几个人。有的,像我一样,年轻时就离开了,不会再回来;有的,拉家带口,出去打工,不见回来;有的,儿女有了出息,跟着儿女走出大山,恐怕也不会回来了。山山水水以更加葱茏苍翠的绿色留住了往昔的光阴,而逐渐衰败的房屋、庭院,却让人触目心惊。
  
  这些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像那些树木,将根深深扎在了这大山里面,无法挪动。他们想守住这山里的光阴,让草木繁茂,人丁兴旺。只是,光阴会为他们停下匆匆的脚步吗?
  
  

2#
发表于 2016-7-25 16:20 | 只看该作者
占座,问好。
3#
发表于 2016-7-25 1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秋 于 2016-8-30 10:23 编辑

在时间里见证乡村和世事的变化,牵动人心的是回乡,尽管已物是人非,但留存在脑子里的记忆永远是美好的,如乡村一日日向美好的方向发展,学习了,问好。
4#
发表于 2016-7-25 19:04 | 只看该作者
整篇文章充满对山村的深情,不论是景物描写还是老友相见,都是情意深深,没有“近乡情更怯”,只有故人归 的回忆
5#
发表于 2016-7-25 19:26 | 只看该作者
物是人非
6#
发表于 2016-7-25 20:24 | 只看该作者
光阴不会因谁而停歇。
只时某些个事物,不管你停不停,他都在那里。
7#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7:04 | 只看该作者

木门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7:05 | 只看该作者
文秋 发表于 2016-7-25 16:39
回乡,物是人非,好多人相见都不相识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
问好文秋。
9#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7:05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7-25 19:04
整篇文章充满对山村的深情,不论是景物描写还是老友相见,都是情意深深,没有“近乡情更怯”,只有故人归  ...

谢谢精彩评论,辛苦。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7:06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李灿,谢谢来访。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7:06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7-25 20:24
光阴不会因谁而停歇。
只时某些个事物,不管你停不停,他都在那里。

谢谢安然,感谢来访。
12#
发表于 2016-7-26 11:43 | 只看该作者
小山村由盛及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折射。人们随着改革开放的步阀,越过高山来到城市,流连在不一样的现代文明之中,小山村的命运不可逆转的走向没落。表达了作者对山村既既痛心又无奈,既留恋又断不会回头的复杂心理。
13#
发表于 2016-7-26 13:56 | 只看该作者
草木春深,花开花落,人生向前,掠过的都是思念。
14#
发表于 2016-7-26 15:19 | 只看该作者
家乡的变化,留给的全是思念,浓浓乡情,谁人都有写不完的故事。
15#
发表于 2016-7-26 15:56 | 只看该作者
山中岁月容易过,人间繁华已变迁。岁月见证着山中生活的变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18:46 , Processed in 0.06758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