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最精美的诗歌
文|礼县雏燕
《弹歌》
(先秦·无名氏)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
在四言诗歌形成以前,应该有二言、三言诗歌存在,代表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诗歌艺术的高峰和里程碑。《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公元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诗经》成书距今已有三千一百年的历史了。
《弹歌》是一首远古的谣歌或诗歌,诞生在《诗经》之前。
先秦无名氏《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最短的诗歌,共有八个字。
首先,“举重劝力之歌”,写古代狩猎活动。
其次,敬孝之歌。《吴越春秋》曰:越王欲谋复吴。范蠡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越王请音而问曰:孤闻子善射。道何所生。音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于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
“古之孝子”作“弹”。《说文解字》:“弹,行丸也。”意思是弹使丸疾行。故:弹,类似弹弓,是一种发出弹力的器械。《说苑·善说》记载:“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弹”以竹为弦的弓。
“土”即泥丸,土块,“飞土”,使泥丸疾速飞行。“飞土”,射出箭或泥丸象箭一样飞行。
也就是说,弹使泥丸疾速飞行。古代常用竹做箭。
李尤《弹铭》云:“昔之造弹,起意弦木,以丸为矢”,意思是最初的弓矢类不但有射放箭镞的弓,还有飞驰泥丸(飞土)的弹。
再回头感悟“断竹,续竹”。很显然,弹是由竹做成的。“断”,即砍伐,采取等工序,“续”应该是用砍伐来的竹再次加工,做成弹。
所以,这首《弹歌》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断竹,续竹”,第二层:“飞土,逐宍”。 第一层写制作“弹”的过程和工序,第二层写使用“弹”。使用“弹”的目的就是“逐宍”。
“宍”(ròu)古代同“肉”字,禽兽肉。“逐宍”就是追逐射杀动物,获得食物。
这首诗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人们能够砍伐竹子,用竹子制作弓箭了;二是人们会使用自己制作的弓箭,能获得食物了。人们制作工具的能力和技术水平,表明生产资料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达到一定高度。
《弹歌》虽短叙述的内涵却很丰富,概含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状态的方方面面。
去山林里砍来竹子,运回家,
不舍昼夜用竹子做成弓,再做出许多箭
带上弓箭来到山里,向野兽飞禽射出
射中了飞奔的野兽,射下了空中的飞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