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5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灵感”随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15 1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灵感”随想

  灵感,有人曾经否认过它,认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的臆测,写作绝不可能靠什么“灵感”来完成,只能老老实实的勤写勤修勤练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但以我个人的写作体验,我觉得灵感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某种“信息”。它看不见也摸不着,稍纵即逝,仿佛从遥远的天际,有那么个发射源或发射器正对准我们的地球发送着这种“灵感”的信息。这种看不见的“灵感”只有悟性高的人,善于捕捉灵感的人才能感应得到。灵感,可能只在人们的脑海里逗留几秒钟,如一只若隐若现的帆影漂浮一下,瞬间即逝。如果,人们不珍惜它,捕捉它,再美好的灵感也可能永远与人们告别了。

  只有当一个人能敏感到灵感的存在,并及时抓住它,才能使灵感定格为一种思想。我以为,写作,正是这种灵感的捕获过程。作者写作,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灵感转化为文字的过程,而文字,正是使许多美好的灵感一一定格现身的载体。

  在我们的空间里,有许多可以看见的东西,山峰、树木、白云等等,也有看不见的东西,紫外线、红外线、电磁波,其中电磁波已经为人类所利用,人们可以用它来实现电视机、手机的信号传递。灵感,也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看不见的信息,它潜伏于缥缈的空气之中。为了说明“灵感”的存在,我要举例来证实它。

  大家知道,圣经,或许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版本最多的一部巨典,几乎在全世界各国都可以找到它的踪影,但《圣经》的作者是谁?至今仍然成为一团谜。至少,《圣经》绝不可能是一个人所写,而是一个集体创作的结晶,且作者都没留下确切的姓名与身份。于是人们便想到了上帝,是上帝写的,上帝通过众多人的手写下了《圣经》。是上帝把他的话以“灵感”的形式默示给人,借助于人的一双双手写下了天国之音——《圣经》。

  显然,上帝的默示,《圣经》的写作与问世,可以看作是上帝与人之间对话的一种灵感传递的形式。否则,人将无法获得上帝的默示,无法完成《圣经》的写作。

  牛顿之所以看到一颗苹果落地就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之所以看到开水顶动锅盖就发明了蒸气机,莎士比亚之所以看到一些社会现象就写出了《哈母雷特》和《威尼斯商人》这样的不朽巨作,那是他们首先捕捉到了灵感!其他人做不到,说明其他人缺少这种超级的感应。

  灵感,总是首先降临给那些时刻开动思想机器而善于思考的人。灵感,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东西,可能还取决于人脑的“天线”与该信息能否产生某种“频率共振”。

  电视、收音机或手机都有天线,才可以实现无线的远程接收,那么人的那根接收“灵感”的天线又在哪?我要幽默地说:我们头顶的头发就是接收灵感的天线。

  小孩,头发细嫩,所以“天线”的接收能力就差些,老人,脱顶、掉发自然接收能力更差,所以有“返老还童”的现象,七八十岁的老人越老越像个孩子了;罪犯,把他们给剃了光头是因为他们可能接收信息出错,就暂时取消一下“天线”吧;女人呢,她们长那么多那么长的头发干嘛?可能是接收能力欠佳才拼命地加长天线吧。唯有中青年,他们对上帝的共振感应好,又有着适中的“天线”,所以他们智商高,成了创造世界的中流砥柱。如果说,上帝在地球放牧人类,那么,首先是把智慧与福音传递给了那些灵敏度最高的中青年们。——以上仅仅只是一种幽默或比喻,但我忽然发现:在地面是行走的每一个人,简直就活像一台被操纵的机器,头发就是天线,一种看不见的信息正源源不断从头发这天线接收输入进去,才引起了他们的种种思维与活动……  

  灵感,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写作的一种原动力。在你伏案敲打键盘或写字的时候,你一口口喝茶,一支支吸烟,有时候就像母鸡下不了蛋,使如热锅上的蚂蚁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然而,在你不经意间,突然一道亮光划破了你脑海的夜空,你突然抓到了什么,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就一股脑儿地被你写出来了。有时你甚至会在半夜的睡眠中醒来,脑子异常地好使,从床上一跃而起,坐到案前去写作。此时此刻,夜是那么的深,四处静悄悄,万籁沉寂、安谧,那些埋藏在你心底的美好的情感与思想便如甘泉从你的笔端汩汩地流淌……这就是灵感,它在出现的刹那间被你逮住了。

  倘若,一个人懒于用脑,在那些脑袋的荒芜草地里,灵感之花是不会轻易开放的,只有那些为了一个问题或一个答案绞尽脑汁的人,只有在他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这种灵感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出现。灵感其实也可以视为人脑高速运转后的潜能释放,它在某一不经意的时刻由潜意识突然提升为一种有意识,此时你便会产生一种捉捕的冲动,或者说写作的欲望,你用笔把它记录下来,它就现身定形了,再也逃脱不了。它因此成为你的一篇文章,一种艺术,一项发明。灵感,是在不知不觉的时刻降临给你的,它有时起因于一个混沌的触发,有时偶然于一个瞬间的感动。

  灵感,是精神的火花,它往往可以点燃人类的新文明,引导人类的飞跃,促进人类的革命。一些伟人的创造与发明,都往往起源于某一灵感的闪现。

  可以这么认为:写作,也许是世上最伟大神圣的一项事业,作者,可能是离上帝最近的人,他们时刻在搜索着来自宇宙太空的发射源或信息,在与神作着某种对话。或许,人的头发真的可能有其未知的接收功能,人的大脑也可能就是一个神奇的灵感放大器。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4-15 10:28 | 只看该作者
灵感之花是不会轻易开放的,只有那些为了一个问题或一个答案绞尽脑汁的人,只有在他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这种灵感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出现。

经典!
3#
发表于 2005-4-15 10:31 | 只看该作者
细读楼主的文章,发现楼主的这篇灵感的文章把灵感的形成和产生及它和写作的关系说得极好。我也深有体会。

但关于圣经和上帝的这一段不敢苛同。
4#
 楼主| 发表于 2005-4-15 11:1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笨笨猫 发表
细读楼主的文章,发现楼主的这篇灵感的文章把灵感的形成和产生及它和写作的关系说得极好。我也深有体会。

但关于圣经和上帝的这一段不敢苛同。


上帝的默示,通过人的一双双手的写作才有了《圣经》——新旧约全书。而且这些作者至今无从考证。这是《圣经》出版附言里所提过的。
但这不是本文所阐述的重点,我只对“灵感”说一点个人的小感。
谢谢阅读。
5#
 楼主| 发表于 2005-4-15 11:1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嫁于东风 发表
灵感之花是不会轻易开放的,只有那些为了一个问题或一个答案绞尽脑汁的人,只有在他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这种灵感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出现。

经典!

过奖:)
6#
发表于 2005-4-15 11:2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有灵感的世界才是特别的,富有创意和感动的世界~~~~~~~喵:))
7#
发表于 2005-4-15 17:26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可能是离上帝最近的人,他们时刻在搜索着来自宇宙太空的发射源或信息,在与神作着某种对话。或许,人的头发真的可能有其未知的接收功能,人的大脑也可能就是一个神奇的灵感放大器。

这也是灵感所产生的奇思妙想吧!
善于拷问心灵的人才最大限度地接近上帝。
8#
 楼主| 发表于 2005-4-15 17:3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哑猫阿凡 发表
拜读了,有灵感的世界才是特别的,富有创意和感动的世界~~~~~~~喵:))


喵喵喵喵……这个世界的未知永远胜于已知。
9#
发表于 2005-4-15 18:18 | 只看该作者
"灵感,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写作的一种原动力。在你伏案敲打键盘或写字的时候,你一口口喝茶,一支支吸烟,有时候就像母鸡下不了蛋,使如热锅上的蚂蚁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然而,在你不经意间,突然一道亮光划破了你脑海的夜空,你突然抓到了什么,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就一股脑儿地被你写出来了。有时你甚至会在半夜的睡眠中醒来,脑子异常地好使,从床上一跃而起,坐到案前去写作。此时此刻,夜是那么的深,四处静悄悄,万籁沉寂、安谧,那些埋藏在你心底的美好的情感与思想便如甘泉从你的笔端汩汩地流淌……这就是灵感,它在出现的刹那间被你逮住了。 "——说的极是!问好许兄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4-15 18:2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栏杆拍遍 发表
作者,可能是离上帝最近的人,他们时刻在搜索着来自宇宙太空的发射源或信息,在与神作着某种对话。或许,人的头发真的可能有其未知的接收功能,人的大脑也可能就是一个神奇的灵感放大器。

这也是灵感所产生的奇思...


顾客是上帝的那个上帝意味着至高无上
这里的上帝意味着艺术上的学海无边和未知——特此说明

谢谢阅读。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4-15 18:39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斧正。
12#
发表于 2005-4-15 21:34 | 只看该作者
灵感,总是首先降临给那些时刻开动思想机器而善于思考的人。--许也

灵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冷眼看
13#
发表于 2005-4-15 22:17 | 只看该作者
灵感是一种写作状态,是确实存在的,古今文论皆有论及。
14#
发表于 2005-4-16 16:13 | 只看该作者
谁不希望灵感多多地来啊!
除了天才因素外,勤奋,也很重要。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4-18 13:2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太阳神 发表
呵,灵感研究,好啊。

研究灵感那可难啊,那是一个神奇声世界,以灵感去研究灵感:)有一种不可逾越的局限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 20:54 , Processed in 0.05755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