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一生坎坷的苏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27 1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一生坎坷的苏轼
  
  说到宋代文学,不能不说到“三苏”。清人张鹏翮撰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而“三苏”中,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但在我的眼里,苏轼的一生,是最为坎坷的。
  
  遍读一部中国史,以文章著称,跻身朝廷,贵为上卿的人,不在少数;左手扶社稷,右手执狼毫,一边从政,一边著文,文章卓著,政绩斐然的不在少数;因为文章获罪,断送了政治前程,或者因为政治失意,而文字生辉,名垂千古的,亦不在少数。
  
  屈原,司马迁,曹操,诸葛亮……
  
  屈原与司马迁因为政治上失意,却因此成就了不朽的著作《离骚》与《史记》;而曹操,诸葛亮等,又因为在政治上的卓越贡献,而掩盖了其文学才华。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这似乎成了一条定律。星辰,可以在夜空闪烁,却无法在白天发光。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清朝覆灭,中国那么多的皇帝,唯有南唐后主李煜留下了那么多缠绵悱恻的诗词。诗名,盖过了皇帝的名头。那是因为在他生命的过程中,做囚徒的经历比做皇帝的经历更加刻骨铭心,更加有话要说。坎坎坷坷,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是什么美妙的经历。但有时候,坎坷可以让一个文学家变得更加伟大,让他们的文字,巍峨如山、浩瀚如海、深邃如夜空。
  
  “唐宋八大家”,首先是政治家,然后才是文学家。而这“八大家”却是以文学成就而命名。这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唐宋,不但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创作最为繁荣的时期。“八大家”的作用,功不可没。在我看来,苏轼的成就也在”八大家“中也是最高的,因为苏轼的经历最为坎坷。
  
  苏轼二十二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使他名震京师、脱颖而出。考中进士后,苏轼第一个职务是陕西风翔府判官,品级不高,从八品,扎扎实实干了将近三年。被召回朝廷后,他任职史馆,在那里读了很多书。后来,苏轼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被提拔重用。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苏轼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李定和舒亶等人千方百计迫使宋神宗给他定罪,一心置他于死地。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重臣、不杀士大夫。宋神宗又特别爱惜人才,所以就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把苏轼贬到了黄州。
  
  宋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祜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从“乌台诗案”侥幸活命的苏轼没有接受教训,仍然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太后对苏轼极为赏识,希望他作为与新党制衡的政治力量,就再次启用了他。
  
  太后驾崩,十八岁的哲宗亲政。把苏轼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一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二年零六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贬谪至此,就再无处可贬了。
  
  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读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他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无不为他那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笔调所打动,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达雄壮的场面所吸引。叶燮《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苏轼之所以能够一扫此前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开创豪放之诗风,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是苏轼豪迈磊落的性格使然。政治上屡遭磨难,也是其性格使然。不阿谀奉迎,不蝇营狗苟,不懂得见风使舵,不愿人云亦云。唯有如此,才会屡遭磨难,也唯有如此,才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才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蕴藉;才有了我们现在眼里的苏东坡。
  
  所谓造化弄人,也许就是如此吧。
  
  阅读苏轼,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他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没有人不去吟咏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我却独喜欢他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之句。因为政治斗争,因为政见不合,苏轼屡遭罢黜,屡遭放逐,受尽种种磨难,倍偿人间心酸。在放逐的过程中,看到了许许多多在深宫大院看不见的人和事,感受到了人间冷暖,社会的艰辛,让他进一步体察了黎民的疾苦;荒蛮之地,同时也是自然风光优美之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他的心智更加成熟。坎坷,有时候会让人沉沦,也会让人愈加振作。苏轼在一次次的放逐中,思想愈加成熟,文风更加厚重,其诗文的高度,达到了一个巅峰的境界。“不应有恨”,我们生命中所有的经历,都值得敬畏,而不是恨。
  
  坎坷半生,恰逢中秋时节,苏轼不由感慨顿生,挥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说是“兼怀子由”,实则抒发怀抱,对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以旷达磊落的胸襟,对自己,对所有关心他的人,做一个交代。所以,在一首诗词里,我们才看到那么浪漫的情怀,那么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生,特别是政治人物的人生,从来就是难以把握的。所以,自古就有“宦海沉浮”之说。苏轼从政半生,夹在几个政治集团之间,经历了几个政治集团的起起落落、明争暗斗。而他,因为磊落不羁的个性,从不随波逐流,所以,人家得势,他被罢黜;人家失势,他也被放逐。半生的时光,大半在被放逐的路上。政治抱负一直无法施展,却屡遭打击,这是人生之不幸;可是,却因此行走江湖,对人间疾苦有了更真切的体察,这对苏轼的文学创作,却又是大幸。屡屡受挫,步步坎坷,苏轼的胸襟反而更加磊落,眼界更加开阔了。他的目光,不再局限于朝廷的尔虞我诈,不再只是关注个人的名名利利生生死死;他的诗词,于豪放之外,多了几分醇厚,多了几分温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生不是用来恨的,人生还有爱。
  
  所以,屡遭磨难,他却向天下所有人发出了最为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一出,中秋之际,天下人共仰一轮明月矣。人的品格的提升,也使诗词的境界得以升华。所以南宋胡仔才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半生磨难,可以用豁达磊落去消磨,政治抱负无法一一施展,可以在一阕一阕的平平仄仄里,去抒发、去吟咏。就像那屡遭放逐的屈原,就像那遭受奇耻大辱的司马迁,就像那经逢乱世的杜甫。可是,颠沛流离的路上,至亲至爱的人一个个相继离去,给诗人留下的哀伤,如何排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妻子王佛的去世,让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苏轼,痛彻心扉。在放逐的路上,在妻子去世整整十年的日子里,不由老泪纵横,写下了这首《江城子》。于是,我们读到了与“大江东去”不一样的苏轼,读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后面,滴滴血泪。或许,我们从中窥见了以豪放著称的苏轼的另一面。“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豪放尽处,是无尽的哀伤。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放逐再放逐,苦难又苦难,是命运的不公,还是上天的眷顾?能经历的苏轼都经历了,可以忍受的苏轼都忍受了,坎坎坷坷的苏轼,可以担当大任了罢。命运,也许让大宋朝廷因此失去了一位卓越的官员,可是,宋代的文学史上,宋代的词坛却从此站立起来一位巨人。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这是苏轼的殊荣。
  
  幸与不幸,真得无法说清楚。
  
  一生坎坷的苏东坡,在大江东去的涛声里,消失在历史的深处。一阙阙或豪放、或婉约;或缠绵悱恻、或慷慨激昂;或温婉蕴藉、或清新如画的诗词,却永远留下来,让后人代代吟唱。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历史。
  
  坎坷尽处,丰碑卓然。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
发表于 2016-6-27 18:24 | 只看该作者
人生坎坷,加上满腹才华,高雅豁达的心境,造就了一代文学大家,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文章,读起来酣畅淋漓,欣赏老师妙文。
3#
 楼主| 发表于 2016-6-28 07:06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于 2016-6-27 18:24
人生坎坷,加上满腹才华,高雅豁达的心境,造就了一代文学大家,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文章,读起来酣畅淋漓,欣 ...

谢谢小龙女点评,辛苦。
4#
发表于 2016-6-29 15:05 | 只看该作者
作者以冷静的笔触,深入苏轼坎坷的一生及其丰富的作品内涵,解读个性,自成一脉。欣赏如是具有底蕴的历史题材写作。
5#
发表于 2016-9-4 20:59 | 只看该作者
东坡造化弄人,而幸生于宋,得以文章传世。
有庄子之才无老子之察,他现身说法了文章憎命达。
却不知文章与命达在世人眼中,那个是人生之本?
6#
发表于 2018-5-9 14:25 | 只看该作者
通常人们对苏轼光鲜的生活是充满羡慕的,也知道他有被贬官,却不知道仕途竟如此坎坷,他留下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既是对自己人生的鼓励,更是对后人影响深远。
7#
发表于 2018-5-9 14:26 | 只看该作者
旧作欣赏,也是一种学习,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1:32 , Processed in 0.08322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