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30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卖的是人情味(外一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25 1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夜莺 于 2017-7-26 20:06 编辑

  卖的是人情味
文☆夜莺
  小区门外,长年累月有几家固定摊位。卖菜的,卖肉的,卖鱼的,卖副食的,有模有样。由于地理位置好,懒于动手跑腿的人,像我,大概就是最受他们欢迎的顾客。一不讲价,二不挑肥拣瘦,三不斤斤计较。卖家说多少斤就多少斤,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拿货付钱走人了事,两便。

  做煮妇,买菜也是一包到底。和各菜摊主人打交道的机会自然也就多多。印象最深的,是大门左手边的那家了。摊主姓什名谁,不晓得。男的年过半百,平头,红衫主打上衣。衫子大大敞开,露出白白的肚皮,瘦刮刮的,特爱说话,很有精神。女的则白胖胖的,较年轻,笑笑脸。总是站在摊外忙活。扫扫地,牵牵袋,择择菜。一声不嗡就把摊子四周收拾得整整洁洁。若你问她什么,她就一笑,淡云微月般,然后回答。

  并排过去的,还有一个大菜摊。摊主是老两口,粗衣灰服,朴实得体,慈眉善目,也很和气。他家卖的菜和红衣家的差不多。品类、包装、鲜嫩度都旗鼓相当。每次买菜,我都在他们处各买一点。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也不得罪。

  天长日久,红衣摊前老顾主越来越多,大有络绎不绝之势。排队等候买菜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粗鲁的斯文的,都有。而灰衣这边呢,显得清清冷冷。顾客厚彼薄此一目了然。

  原来,红衣卖菜有点不同。凡来他这儿买菜的,他都要送点葱葱苗苗或生姜辣子。一颗葱,一个蒜,一块姜。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顾客心里,特别是煮妇这边,觉得捞了个很大的好处,心里有了莫大的安慰。过日子,需要细水长流,今天省一点,明天省一点,积少成多,算不得细账。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对摊主来说,成本是大了点,但销量增加,利润还是多了。而且买菜还能有乐子,不寂寞。因为有红衣演戏式的说唱:我这儿卖菜,五毛以下,不收;买十元以上的,就送佐料。按需提供。手嘴并用,有时顾嘴不顾手,忘了干活。旁人就催他算账,且抱怨道:你这不收,那要送的,你不想赚钱,天天站在这儿为人民服务啊!等着买菜的就哈哈大笑。

  他丁点也不尴尬,仍旧口若悬河。说自家的蔬菜基地有多少,做生意靠人气之类的话。

  如今这年头,小商贩们都不笨了。克斤扣两,无异于自绝财路,谁还这么缺心眼。何况买主大多喜欢货比三家。要想源头活水来,必在细枝末节上做功课。送人情,无疑是保客源的明智之举。礼尚往来,是为人处事的良方。小恩小惠是人情味。铜臭味可鄙,人情味却芳香馥郁,郁郁青青。

  ‌ 由一则西瓜广告想到的

  ‌炎阳炙烤,感觉眉毛胡子都要燃了。倘咬一口冰冻西瓜,定比邂逅银鞍白马还喜慰。一上街,才发现满街都是大西瓜。一堆一堆,一车一车的,天南海北汇聚于此。小喇叭里,音色迥异的叫卖,如浪如鼓直捣耳膜。码得小山似的一车西瓜,车顶遮阳黑网一扯。很有鹤立鸡群的味道。更夺人眼球的是车尾的纸牌广告内容:西瓜八毛一斤,像妻子一样熟,像情人一样甜,比小三更有味。

  瓜主为了招揽顾客,也颇劳神。降价不说,还把妻子,情人,小三都牵出来了。比喻拟人信手拈来,字清体秀,特别显眼。斯文落纸。瓜主的逗乐解闷自嘲,民风的淳朴开化也算冰山一角。口腹之欲,感官享乐,再次印证了人的动物属性,食色性也。如此叫卖作秀,不知识字的女顾客是否会趋之如鹜?我敢肯定,不多。我不忧天,只是有点怜人。试问,面对稚嫩清澈的眼神,我们成人该作如何解释?千万别去责怪城管躲荫乘凉去了。

  藏污纳垢的广而告之。电视上有:喝汇仁,他好,我也好。如此暧昧忸怩的广告,为何不理,还肆意横流辱耳脏目?可人家那是语意双关,体现汉语博大精深的优越性哩,而且又没有挥毫泼墨,大书特书情人小三。如果你要起歪心,那不正中了商家下怀?老祖宗非礼勿言、勿视、勿听的教诲,犹言在耳没齿不忘。但电视机面前的小屁孩们大多沉浸在动画片和游戏里了。即使偶尔一瞥,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可是这小三情人,如此明白简单敏锐的字眼,青天白日之下跃入眼帘,总有那么一点不好或别扭吧?

  由此,想到商家的创新。创新也应有一点道德底线。创就罢了,新嘛,有点新意即可。惯常的声势营造吸引眼球,已经明日黄花,审美疲劳了。毕竟民众的免疫力日渐增强。唯有来点神秘诱惑,激发闲散人员的好奇心,并使其心甘情愿地掏钱买单,才是良策。

  其他不说,就拿“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系列书卷来说吧。除却他清华骄子,院士世家,音乐人的身份因素之外。我深信,很多成年人还是冲着他的另一个身份—读书人,去看去买他书的。前面光鲜的背景,世人皆知。但笼罩在读书人头上的这层光环,更高贵一点,更神秘一点,诱惑也更大一点。于是各大书店,他的作品,才会登堂入室傲居显赫位置,一本又一本卖得欢。

  借了他的一本《鱼羊野史》,粗枝大叶一翻,里面有则营销小故事颇有意思。摘引全文不地道,暂且转述一下:说美国一杂志社欲花大价购买 安吉丽娜·朱莉刚出生的孩子一张照片 。消息一出,媒体四百万,六百万的竞相抬价惹人眼红,把狗仔队都忙晕喜死了。结果, 安吉丽娜·朱莉家人拍好婴儿照片送到了杂志社,获得了一 千三百万美元的报酬。婴儿照片上了杂志封面。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本没啥稀奇。出乎意料的是这期杂志居然一下卖了四百万份。美国的杂志卖得又贵,四百万份,杂志社赚爆了。据说发行量居世界综合期刊第四,亚洲第一,国内第一的老牌杂志《读者》。2013年平均每期印数也才349份。相比之下,你是不是觉得有些诡异,恍惚在听天方夜谭?

  事实就是如此!

  ‌当今社会,闲散无聊有钱者居多,这卡那卡也有几个,甩过千儿八百,也不过下一点点毛毛雨而已。所以营销要走俏,神秘出奇招。因为好奇心乃人之天性也。正如左拉所言: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2#
发表于 2017-7-25 19:20 | 只看该作者
字号——能不能,放大到4号字?
3#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19:45 | 只看该作者
MLMC 发表于 2017-7-25 19:20
字号——能不能,放大到4号字?

哎哟,这手机不听使唤哦!老是弄不过来
4#
发表于 2017-7-25 21:5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前文有生活气息,比较有趣。

两个菜摊的比较,展示营销的策略与效益不同。

后文,

探讨了广告语与营销,广告语的文明\规范等等。

欣赏!
5#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20:06 | 只看该作者
MLMC 发表于 2017-7-25 21:53
欣赏。

前文有生活气息,比较有趣。

多提意见。祝夏安
6#
发表于 2017-7-31 10:33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一个典故,国外某城市要给某名人建一尊城市塑像。有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名人,名人问:造像要多少钱。朋友说出一个数字。名人说:给我一半,我自己站在那里。
这个名人相比朱莉家人,想法有点惨。不过朱莉这个故事可以说明营销无处不在,就看你能不能想到。当然了,凡夫俗子没有名人那么值钱。
比尔·盖茨说,你服务的人越多,赚的钱越多。
7#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1:09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7-31 10:33
想起一个典故,国外某城市要给某名人建一尊城市塑像。有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名人,名人问:造像要多少钱。朋 ...

亲,你的素材太给力了!谢谢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1:16 , Processed in 0.05709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