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73|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怪谲的食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7 1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兴文 于 2017-9-8 14:52 编辑

  那是一个春天的没落时期。如同那个年代所有的春天都有一个相似的没落期,那个年代每一个春天没落期的饥饿也是极相似的。
  
  那年春天的没落期,铺天盖地的饥饿本身都变得瘫软,都变得耳聋眼花。父亲鼓起最后一点勇气,把埋藏在山地窖坑里的洋芋挖一些回来。据父亲说,到了山地,他确定四周无人窥视以后,才按照只有他能找到的记号,在山地的纵向量出默记的步子,又从横向量出默记的步子,准确地找到了窖坑。他还说,窖坑中的洋芋一个也不少,都是他亲自埋藏的,好像每一个他都认得。
  
  那些洋芋生芽了,那是洋芋再次萌动的样子。母亲在淘洗的时候,发现洋芋的表皮发绿了,是凝滞且晦涩的深绿色,那是洋芋呼应土地回暖现出的颜色。洋芋生芽和表皮变绿,代表洋芋对春天的朝圣开始了,对复活神往了。
  
  那不是作为食物的洋芋约定俗成的样子和颜色,但母亲还是摘芽削皮,蒸了满满一锅,全家同吃。
  
  吃过洋芋不久,父母双双倒在土炕上,他们声称自己头晕目眩四肢无力,脑子憋胀,迷糊,想呕吐。后来真的开始呕吐,是剧烈的呕吐。在呕吐的间隙,他们痛苦地呻吟,仿佛需要拯救。但他们无法睁开眼睛,口中的言辞越来越含糊,最后全都昏睡过去。
  
  我们兄妹几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后来终于情不自已,大声呼唤,但无济于事。我是唯一的男孩,是长子,我预感到将要发生什么大事了,恐惧加快了我的心跳和呼吸。但我没有忘记飞跑出去,叫来了村里的“赤脚医生”。
  
  那些说过经典古语的古人真是太高明了,那一次,我真正见识了“急惊风遇上了慢郎中”是怎么回事。“赤脚医生”慢条斯理地来了。他不慌不忙地询问我们。我们很紧张,很害怕,只能支支吾吾地作答。没有得到完整而清楚的回答,“赤脚医生”才伸出手去,掰开父母的眼睛查看,揣摩他们的手腕,还看了看他们的呕吐物。
  
  “食物中毒了,”他低声说,“给他们喝些热酸菜汤就可以解了!”说完,那个“赤脚医生”表情漠然地走了,就像他表情漠然地来。
  
  我给父母喂了热酸菜汤。直到傍晚时分,他们才停止喘息和呻吟,才睁开眼睛,但依然不能清楚地说话。我不清楚邻居们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来了,亲切询问,也责怪我没向他们及时告知,这样大的事情,人命关天还不声张,我们简直是一堆傻子。
  
  我们兄妹几人是什么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父母亲终于能够从土炕上坐起来,要水喝,那时候他们面如土色。
  
  那一次我们都吃了,实在难吃,不像经验中的洋芋那样面饱,口感沙爽,容易填饱肚子,能够有效延缓饥饿的再次发作——我们兄妹几人佯装吃饱了,而父母,不知道他们怎样获得顽强的毅力,如何接受了又麻又涩的滋味。也许他们尚不知道那种洋芋有毒,他们的遇险就是无可奈何的;也许他们知道,但生存的愿望迫使他们忽略了所有的风险,或者幻想所有风险都不会发生。吃得更多,他们就中毒了。
  
  那次中毒事件的直接受害人是父母,间接受害人是我,因为我感受更加深刻,想得更多。我所受到的伤害是我亲睹了他们的剧烈呕吐、痛苦呻吟,进入迷幻沉睡过程。我不小了,当时我已感觉到一种我不能承受的恐惧正在降临,而只能默默忍受着,傻傻地期待,期待有什么奇迹发生,期待所有悲惨情状像一场噩梦一样快些过去。那种恐惧的最大边界就是越来越临近的死亡,但我不敢想,我要以不想的形式将这一切恐惧变成虚无。直到后来——我真的感谢时间的缓冲效应或消解效应——中毒事件的时间延续性结果是他们没有死,他们战胜了饥饿,也战胜了食物中的毒素!
  
  没有惊赞,没有庆幸,只有险些灭顶一样的后怕和沉沉冬夜一样久久不去的恐惧。人命原来是脆弱到如此而不可把握的东西,任何一个意外事件就可以将一个人的生命毁灭。至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无法预知的风险还在活着,除了后怕和惊惧,还能有什么呢?
  
  同年秋天。
  
  割完稻子的田野上空,耀眼的月亮张着一副空阔的脸庞,那种空阔,仿佛也有什么东西被一把把锋利的镰刀收割了。中秋前后,天地之间已很清冷,羸弱者已经穿上棉衣。稍有些暖意的是村子里开始飘荡起新米成炊散出的香气。饱食新米饭的人们像冷天复暖时候的蚂蚱一样洋洋自得。
  
  父母的憨笑怪怪的,那种笑意当然出现在饱食新米之后。他们似乎太看重那一顿饱饭了,满意的憨笑多少有些全面麻醉的意思。我清楚地记得,父亲和一帮男人站在巷子口上满面春风地谈论着,说的什么,我没有记住。我只记住了他们的憨笑,那种憨笑是长久的饥饿终于得到慰藉之后才有的。几乎所有人的脸上,再也找不到饥饿所致的悲戚和痛楚,或者,那些东西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
  
  我无法被他们的憨笑感染,我还记得那次中毒事件。我隐约觉得,人在中毒时候的痛苦,无助和绝望,与人在饱食之后忘乎所以的憨笑之间,应该有一种勾连,究竟是什么,我当时无法说出。尔后的岁月动如倏忽,待我长大,读书,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以后,我渐渐明白了。
  
  父母误食中毒濒临险境时候的样子是人的生命接近一个极端的样子,是将要离开生活场域时候的样子;而饱食以后的样子,是生命迈向另一个极端的样子,两个极端之间,是饥寒与温饱、富足与匮乏、痛苦与快乐、禁锢与自由、茫然与期待、昏昧与清醒等等等等纠缠不清的样子。与一个极端靠得越近,与另一个极端就离得越远,两者敉平,是人的生命任由灵魂选择走向的平庸阶段。
  
  父母中毒的时候,我无法回想他们平安吃饭的情景。他们饱食新米之后,我从他们的满脸憨笑中看到潜伏在笑容后面的悲惨与不幸。我无法像他们那样憨笑起来。那年春天的中毒事件像留在我心上的一道深深的刀痕。刀痕早不流血了,它只让我在青黄不接的春天感到冷;饱食之后的憨笑原本也不必计较的,但它很单薄,很脆弱,总让我的神思轻而易举地穿过,跌落在那个中毒的春天。收割代表暂时的满足,收割后空阔的田野上,残留的稻茬迟迟未被翻耕,开始吹拂越来越紧越来越冷的风。那种风很像顽固留存于我心中的忧患,久而久之,完全融入我的灵魂。我常想:饱食之后的憨笑不关涉人的什么美感,只是清晰地显露出人性之中动物层面的惰性,中毒者的挣扎唤醒的是人的生命虚无意识。人对食物的期待与信任,比人对死亡的警觉离得更近。
  
  那年我十六岁。从次年起,一个饥饿的时代开始起身、动步,像一片枯叶那样无可挽留地飘向历史。我必须带着中毒事件的恐惧对生活保持必要的警觉了。但我也用更高的热情迎接新的年景,并且,我很感激自此以后再无饥饿的日子。
  
  多年来,我经常告诫自己:当饥饿依然是饥饿,人只是觅食的动物;当饥饿遇上食物,人都是幼稚的孩子。

  2017-8-29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9-7 15:10 | 只看该作者
先坐沙发!
3#
发表于 2017-9-7 15:17 | 只看该作者
洋芋是土豆吗?
4#
发表于 2017-9-7 16:30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年代,贫穷和饥饿消麿着土地上所有生物的意志,一点一点蚕食人类仅存的理性,而我,在一个懵懂脆弱无知的阶段,被迫在场,或许这会是我一辈子都无法摆脱的伤害,如影随形,即使在饥饿之外,饱腹之时,我仍然试图一种异常清醒的旁观状态思考,又无法摆脱在场。或许这就是自己的宿命,一生不停,都在思考的路上!
这篇挖得深,认同其背后的深意。关于“那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它告诉我。。。有毒”这句建议去掉,它拖了后腿,但强调在饥饿下丧失的理性,丧失的基本常识和判断力,方向是对的,逐步上升到后面对人性层面的思考,是妥帖,符合文本走向!
问候:)
5#
发表于 2017-9-7 19:49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源于这种饥饿意识,很多老年人对食物的珍惜要比年轻人强得多。一个时代的烙印,带给作者许多深沉层面的思考。也相对告诉人们珍惜现有的丰衣足食。
6#
发表于 2017-9-7 19:51 | 只看该作者
需要说明一下:“加分时候手一滑,本来点的赞一个,却变成为其它。”       见谅。
7#
发表于 2017-9-7 20:50 | 只看该作者
有过那种中毒的感觉,只因为新土豆吃多了,连呕带吐的,感觉真的很难受。不同的是,我是因为喜欢吃,不像父母那样被迫地吃。有时候死亡离我们很近,并且会留下阴影的……欣赏李老师好文笔。祝福。
8#
发表于 2017-9-7 21:39 | 只看该作者
这生了芽的洋芋是最具毒性,幸好没有危及到生命。那个饥荒的年代,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真是令人难忘。此篇写得厚重,拜读欣赏李老师佳作,问候!
9#
发表于 2017-9-7 21:43 | 只看该作者

先生有趣
10#
发表于 2017-9-7 22:1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我不够专业,是马铃薯吗?
11#
发表于 2017-9-7 22:14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9-7 22:13
哈哈,我不够专业,是马铃薯吗?

还是potato:
12#
发表于 2017-9-7 22:18 | 只看该作者

嗯,懂了。闻道有先后。
13#
发表于 2017-9-7 22:21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9-7 22:18
嗯,懂了。闻道有先后。

嗯嗯嗯,我也明白了。先生好梦哦!
14#
发表于 2017-9-8 10:57 | 只看该作者
因为饥饿,吃了发绿的洋芋而中毒。对这么一件触目惊心往事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那个年代深切的痛感。仅仅吃饱了肚子,就满足了,脸上泛着无意识的笑,读来十分心酸。
李老师这文,写得深入,读后让人印象深刻。欣赏!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4:40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我知道这个称谓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色彩。但在关于特殊年代事件的书写中,我只能眼用这个说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1 00:34 , Processed in 0.05442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