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20|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1984的狂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29 1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九八四年,小镇上突然有很多事让小镇人猝不及防,比如,西街张老太突然死掉了。都说不应该死掉,都叹息,都看见张老太出殡队伍威武雄壮哭哭啼啼。比如,卖豆腐的王二小家娃子王满仓穿着四个兜的军装回来了。都说这不可能,这是当年流鼻涕被人踢一脚哇哇乱哭的那个熊孩子么?但都看见小镇上最着名的四大媒人马不停蹄地在王家窜进窜出。快乐的光棍们无不愉悦地说,嗨,这几个婆子又去骗人了。

  媒婆们都不是省油的灯,老嘴啪啪,绿萝过嘴出来就是红牡丹。说成一桩婚,混一身新涤卡裤褂,大概还能饶一瓶小磨油五斤臀尖肉,谢媒另说。也有事说差了的,惹得一身荤腥,祖奶奶们排队让男方女方喷吐沫星子。媒人有时候说急了也大嗓门嚷,哪有那么多真的,马金凤剧团来演出,马金凤来了么,咋没一个人出来吆喝两句呢。趁着骂架的愣怔功夫,媒婆顺利突围跑到家才喝一大瓢凉水,然后才恨恨骂道,谁再给你家说媒,出门让马蜂蜇住屁股蛋。

  小镇上盖好了剧院,乡党委书记又刚刚上任,托人请马金凤豫剧团的戏班子。没多久,马金凤剧团来了。小镇人哪见过这么多戏箱,大解放车足足拉了五车。戏报贴出去,一块钱一张票。有关系的弄到票,没关系的掏高价买票,五块钱看马金凤一眼也值了。锣鼓家伙一响,锵锵锵锵锵走出来的穆桂英果然是马金凤么?头冠绿翠像,丝绦衣靠像,水袖扮相……像,一开口坏了,都说咋是这个味儿呢?莫非咱的收音机都坏了么?后来剧团负责人给乡党委书记解释说,马老师感冒了,只好让马银凤老师代劳。那人也不是空着手来的,就算了。但小镇人记住了,嗯,马银凤,好。

  又说申凤梅剧团要来,那是1984年春天,老光棍们的棉袄还能养虱子。小镇上小贩大概都有闲钱,挨家挨户推销票,说,诸葛亮吊孝,全本演出,五块钱一张。有人喝着豆腐脑,有人喝着羊杂汤,嘴里含混着说那就看吧。推销的自然高兴,给每个人发票。发完了,几个人又伸出手说钱呢?推销票的弄迷糊了,你们,那个,还没给钱呢。几个人说,谁给谁钱呢,你不是说看戏给五块钱么。

  但小镇人这次失算了,申凤梅大师真的莅临小镇,出场来至少唱了十分钟。很多戏迷顿脚不已,赶紧找人买票但只看了一场,还是折子戏,还是别人演诸葛亮,谢幕时候申凤梅大师才素颜淡妆出来和观众说了几句话。不过瘾,真的不过瘾。但后来小镇人打听到申凤梅老师当时在北京参加戏剧汇报演出,嗨,我说嘛,这小地方是吧,哈哈,嗯。

  老戏看个热闹算了,新的也让小镇青年很郁闷。省城来了个小杂技团,年轻人赶紧喊了那个她说,赶紧来。这个团没用小镇剧院,而是搭个露天棚子演出。顶缸,钻圈,独轮车,更主要是看了魔术真过瘾,都不由自主按了按裤兜里手绢里的钱怕跑到魔术师手里,太奇妙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魔术是骗人的,只不过都想和那个她亲近一下。手拉手被推开,蹭到身上会被拧一下,悄声说去玉米地吧被说不要脸。骗不到小姑娘的年轻人只好等着娶进门那一天,赌咒发誓过了门要让她三天下不来床。天一黑,姑娘们都陆续离去,老娘交代不能不听,只剩下一水愣头青们干着急没办法。

  这个小杂技团有法子,派了个穿得很短的小姑娘出来报幕,艳舞表演在另一个表演棚开始售票,十元一票。呼啦一下子,荷尔蒙横溢的小镇年轻人哪管什么钱,去看看去看看,都去了。乐曲声很美,女子不怕冻出毛病一件件脱衣服。但,女子们脱到只剩下两件时候再也不脱了,然后扭腰弄胯。有人喊脱啊脱啊,小姑娘仿佛听不见,继续跟着乐曲扭腰。有人伸出手摸了下小姑娘屁股,小姑娘立刻停下骂开了。台下的人很气愤说,掏了十块钱给俺们看这个?退票退票!人声音很大但慢慢没了声音,台上来了两个大盖帽说,谁说退票,站出来!站出来!台下顿时鸦雀无声,然后就陆续慢慢散了。

  小镇上每个月有七天集市,山南海北的客商都赶过来想发点小财,山南山北的农人也会聚来买该买的东西,捎带买点包子油条羊杂汤润润肠子,一天比一天热闹。这一年,邓丽君的磁带和香港牛仔裤卖得最好,据说不会唱一句月亮代表我的心都不好意思说是小镇人,据说不穿一条香港牛仔裤白寸衣黑皮鞋,相亲时候会被女方家长看不起。那时候,戴手表的人不少,戴金链子的不多。戴眼镜的不少,戴墨镜的不多。要是你不幸带了金链子和墨镜被人说成阿飞流氓,其实那是心酸之下的恭维。但这些可以没有,牛仔裤则是必须的。若是男女合意,香港牛仔裤就是耀眼的。若是两情不悦,最直接的借口就是:你的牛仔裤是冒牌的冒牌的的冒牌的。

  后来某个失意的小伙子动了心思,他发现集市上的牛仔裤没有一条是香港牛仔裤,而是从汉正街批发过来的街道货。小伙子从那以后卖开了牛仔裤,并制作很华丽的招牌:正宗香港牛仔裤。价格降了一大半,生意一下子火了。后来成为小镇上最有钱的人之一 ,娶了当年未遂女友的妹妹,盖了小镇最高的比乡政府楼还高的五层楼房。当然,这楼房后来被拆了,这段传奇似乎也没了依据。

  后来有人说起那栋被拆毁的楼房,人啊,太烧包可不中,你为啥就不能盖成比乡政府楼低一层的房子呢。也有人说起那栋楼的房主人,其实吧这孩子在学校就是个坏孩子,成绩一直最后一名,好打架还不务正业打篮球吹口琴,老师给家长的学生通知书写评语都没法写:成绩稳定,动手能力强,嗓子很好。说这些话的人都是小楼邻居,都嫌弃小楼挡住了风挡住了阳光,但小楼被拆了又觉得自己的房子也快不保险了,凄惶心情也日甚一日。万一谁来说你卖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了 ,那真没法去老君炉里炼一炼是不是有金丹。

  其实吧,这栋楼并不是因为比乡政府楼高被人嫉妒的,也不是有人嫌弃楼房主人烧包,而是小楼主人不知昨夜又东风而已。有人后来总结经验说,花点钱哪有办不成的事,脑子坏了。缘由简单得很,小楼主人未遂女友的妹妹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他想再要一个儿子,不想让老婆去带上节育环 。结果惹恼乡政府,来拆楼的时候,县计生委主任都亲自来抓典型了。据说这位中年妇女主人在开全乡村干部大会上怒吼:谁破坏计划生育,就叫他家破人亡!破人亡!人亡!亡!

       然后,各村都抓紧计划生育。县计生委主任亲自上门做工作,笑眯眯说,放心,没儿子,以后养老靠政府。随拍记者的电视镜头里,农妇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有人翻出这段资料片问当事人然后想拍一篇正能量纪录片,当事人已经满头白发,轻轻说,没有啊,我当时很绝望,做了绝育手术,再也没法生孩子了。

  然后,小楼主人就去上告了,但雪花都飘了,也没什么消息,倒是小楼主人的奶奶张老太病情一日重于一日。某天她问孙媳妇,回来没有,咋说了。孙媳妇说,没消息。张老太说,我快死了。孙媳妇说,没事,医生说你是轻微伤寒,吃点药就好了。张老太说,小骗子。说完就笑了,然后头一歪就死了。

  于是,西街的唢呐响了一夜,听得人心里五味杂陈。第二天,很多沾亲带故甚至八竿子三竿子能打着的小镇人都去送了送张老太,上一份供香,没去的也都用眼睛抬着张老太远去天国,那里或许才是最美的。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0-29 1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啸远 于 2017-10-29 19:11 编辑

令先生这篇小说搞得好,语感也好。但是读到将近四分之三的时候,感觉像散文,因为没有一个具体意识上的“线”牵着走,感觉一段一段叙过去,虽说有关联,但是没有具体的意识“线”。到了结尾,又把张老太这个人抬出来,一回笼,又很有小说的感觉了。所以这个写法做得好,令先生这篇小说做得相当不错!要说不足的地方,我个人认为中间许多阐述性的叙述,每一段都显得有点雷同,形式上太单一了,应该花样上显得更加灵活自由一点。这样不会使人产生阅读疲劳感。总之这篇小说很不错。
3#
发表于 2017-10-29 19:22 | 只看该作者
有突破,我喜欢这篇。辛苦了。
4#
发表于 2017-10-29 19:36 | 只看该作者
如数家珍,往事历历在目,见证小镇社会历史变迁之人和事。体裁:散文!有强拉为小说的感觉。抱歉!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21:23 | 只看该作者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10-29 19:00
令先生这篇小说搞得好,语感也好。但是读到将近四分之三的时候,感觉像散文,因为没有一个具体意识上的“线 ...

我可能不习惯重复,所以各种叙述都会尝试一下。这类无中心人物但有中心线索的作品不多,但作为一个类别总会偶然描上一笔。大的中心点就是小镇这些人,活在骗人和被骗的狂欢中,不奇怪但存在。所以点位的雷同性只是狂欢,若要细致去弄,一万字打不住,还是算了吧,累死我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21:25 | 只看该作者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7-10-29 19:22
有突破,我喜欢这篇。辛苦了。

想做到润物细无声,容易也难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21:26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0-29 19:36
如数家珍,往事历历在目,见证小镇社会历史变迁之人和事。体裁:散文!有强拉为小说的感觉。抱歉!

你已经习惯给人贴标签,没什么可奇怪的,抱歉

点评

不知道《散文》的编辑们同意不?!呵呵  发表于 2017-10-30 06:14
说这篇是散文,你说我爱贴标签,或许吧。不过建议你俯身看看现在一本纯文学杂志《散文》,如果说你这篇是小说,这本杂志是否该改一下名字了?改成《小说》?哈哈  发表于 2017-10-30 06:12
8#
发表于 2017-10-29 21:5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时代的变迁总会有利有弊,不可能十全十美。文章从几个方面鞭挞了一些社会的阴暗面,色调阴冷,八十年代,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也是真正意义上值得狂欢的年代,一些不足,不足以阻挡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正能量才是真正的天国,因为能让人看到希望。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22:15 | 只看该作者
zizhu 发表于 2017-10-29 21:57
一个时代的变迁总会有利有弊,不可能十全十美。文章从几个方面鞭挞了一些社会的阴暗面,色调阴冷,八十年代 ...

写这个小说纯属偶然。在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政策是,养老靠政府。2016年养老政策新规出台,一个很好的政策是,自己掏钱养老,不能靠政府,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呵呵,这个能量我看是正能量。我和紫竹版主想法不谋而合。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22: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7-10-29 22:22 编辑

我相信这个论坛的很多写手和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村变化很大但很多地方始终不能摆脱贫困,我不相信都没看见或者大概是装作没看见。一个昧着良心的只看到正能量却回避农村深刻矛盾的作家,真正是无耻透顶。你可以沉默,但你去写违心的文章,你不怕那些身在苦难中的人给你报应吗。哈哈,我说着玩的,都别在意。
11#
发表于 2017-10-29 23: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芒乡化十龙 于 2017-10-30 06:59 编辑

作品带入的这个时代,我们可能不是很懂,但我们国家正在腾飞确是真实的。
学习老师这样的语言文字,阅读起来是一种享受,但感觉老师写的小说着重于过去,其实以老师的才学若能紧扣时代脉搏,这样的作品更能深入人心,也会更精彩。
十龙孟浪一次,希望老师莫怪!
12#
发表于 2017-10-30 06:31 | 只看该作者
千里无鸡鸣,路有冻死骨,杜甫的好多诗句好像没有正能量,可是他是伟大的诗人。拿正能量衡量某个作品,是狭隘的。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09:39 | 只看该作者
美红云 发表于 2017-10-30 06:31
千里无鸡鸣,路有冻死骨,杜甫的好多诗句好像没有正能量,可是他是伟大的诗人。拿正能量衡量某个作品,是狭 ...

同意。以现在比较主流的作家,比如莫言,余华,刘震云,格非,阎连科,毕飞宇,苏童,严歌苓等作家为例,作品都有批判精神,是文学不死的中流砥柱,反而在有些人看来是不正常的,这几乎成了笑话。
14#
发表于 2017-10-30 12:40 | 只看该作者
透过小镇世相展示社会发展变化,反映时代潮流中的种种律动,或褒或贬都应弘扬主旋律。继续学习中。
15#
发表于 2017-10-31 09:53 | 只看该作者
语言鲜活,灵动,笔下人物灵活,场面生动。文虽短,但一个年代在文中折射了出来,从中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人的所思所想以及精神状况。欣赏!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2:06 , Processed in 0.06153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