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72|回复: 7

[原创] 漫说范仲淹《岳阳楼记》渗透的文人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9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汉玉 于 2018-11-29 21:56 编辑
岳阳楼记1.jpg


漫说范仲淹《岳阳楼记》渗透的文人情怀


岳阳楼记2.jpg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范仲淹,幼年丧父,励志图学,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岳阳楼记》全文共五段:首段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也体现了一位文学家负责任的文学写作态度;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然后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写尽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把文章的主体聚焦在古代最典型的群体——文人身上;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这不是古往今来文人群体最大的责任吗?

    通观全篇,看似写景,实则写人,把焦点聚集在以作者、滕子京等文人的人生追求、生活追求、人格追求和政治追求上,其中渗透的古代文人的情怀则更是显而易见。具体来说有这三个方面:

    一是沧桑而执着的漂泊意识:文章的第三段就集中写这种漂泊意识,以“悲”作结,突出古代文人生命主题的悲剧性。孔子云:学而优则仕。古代文人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担负起拯济天下苍生的责任,但是这也就注定了他们漂泊的一生,范仲淹的一生不就是在为官任上漂泊了一生吗?

    “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所谓的故乡不过是祖先漂泊旅程的最后一站!”(杨牧语)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故乡亲切里的陌生感;从贺知章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故乡的异乡感;到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归乡的欣喜之情;到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的凄凉之感;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对亲人思念的寄寓之情,漂泊始终是古代文人的生命主题,也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所有异居他乡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这种漂泊意识里的建功立业的政治追求、坚守如一的精神追求及其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催进所有文人奋进的一种力量,成为古代文人情怀里不可或缺的积极因子!

    二是恬淡而闲适的生活意识:文章的第四段就集中传达这种恬淡闲适的人生境界,以“喜”作结,突出了古代文人的生活追求。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愤离官场,感受田园之美,“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优美的环境、鲜活的景色、闲适的情调,使他成为“田园诗”的鼻祖;“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晚年离开官场,隐居生活,恬淡之情跃然纸上;“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历经离乱后安居草堂,闲适之情跃然纸上。还有许多这样的“上”,就不一一列举了。

    可以说,恬淡闲适的生活境界一直是古代文人理想的人生境界!“又得浮生半日闲”,忙里偷闲的闲静、闲淡,甚至闲雅,成为文人忙碌人生中的一刻小憩、一点调剂、一种追求!

    三是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文章的第五段旗帜鲜明的传递这种忧患意识,以“归”作结,把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格调上扬,含义深远,突出了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

    欧阳修云: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就是这种忧患意识的集中表达。从屈原被放逐后的“燕雀乌鹊,巢堂坛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的忧虑情结,到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忧劳心态,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吁,直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心愿。古代文人虽九死而不悔的为国家、为人民、为社稷苍生而奔走呼号,献出毕生心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始终是他们最本质的思想内核!忠君、报国、爱民是他们始终如一的人生信仰!

    鲁迅先生说过,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有“民族的脊梁”,这些古代文人就是“民族的脊梁”,撑起“中华龙”从古至今,翱翔腾飞!

岳阳楼记3.jpg

——THE  END——



发表于 2018-11-30 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总结人文哲理内涵,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文化创新的需要。这一篇图文并茂,为你鼓掌!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迎春 发表于 2018-11-30 03:15
解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总结人文哲理内涵,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文化创新的需要。这一篇图文并茂,为 ...

旧瓶装新酒!看能从传统经典中挖掘出一点新东西吗?谢谢斑竹加精!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一下!!!!!!!!!!!!!
发表于 2018-12-2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篇图文并茂,解读的好,赏读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馨 发表于 2018-12-2 12:59
这一篇图文并茂,解读的好,赏读学习了。

谢谢赏读!发一点见解,看能给大家提供一点思考吗?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批评……………………………………
发表于 2022-5-28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了,提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6 16:11 , Processed in 0.06708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