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35|回复: 22

[原创] 临风怪石——试记苏东坡的别样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8-12-17 22:22 编辑

                                          临风怪石——试记苏东坡的别样人生

  在苏轼成为苏东坡之前,他是一个天真的少年,心性爽直,才华横溢,对人对事有着执着执拗的一面。少年从眉山出发,脚步轻轻,春风得意,先是嘉祐元年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获得优异的成绩,后是嘉祐六年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成为宋仁宗眼中大宋宰相的不二人选。文豪欧阳修对他大加赞赏,汴京城的高官们对他奉若神明,夸他才华盖世,丰神俊美。那时的他是得意的,以至于在赶去凤翔赴任的途上看到的也是满目苍翠、如梦如幻的世界。他甚至在一次凤翔太守陈公弼为凌虚台而贺的筵席上大放厥词,言说万事万物都有完结的时候,更何况一座小小的石台。他恣意张狂,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言“年少气盛、愚不更事”。

  从苏轼到苏东坡的改变是因了一场历史变革,在那次变革中他受到了小人的攻击,以他的诗词为借口大做文章,并着重点出了他不羁的情绪和对时政的不满。主张变革的小皇帝宋神宗正需要找个人试试锋芒,也或者他过度的言行真的激怒了某些人。总之,他倒了霉,不久之后便锒铛入狱。在狱中,他并不像故事中传说的那样坦然自若、鼾声如雷,他是恐慌的,惶恐到甚至不敢面对儿子托好友送来的一条鱼。但也正是入狱这件事情成全了他,让他变得坚强了,从此学着收敛性情检点人生。他重新对世事对官场有了思考,对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看法。这也许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成熟。

  黄州是一个让他成长的地方,那个地方荒凉、荒芜,豪放的诗人变成了常因衣食烦忧的农夫。他开始了农人般的生活,耕种、收割、酿酒,少不经事的少年心性在向历经磨砺的中年人转变。五十亩荒地,是官府借给他赖以生活的资本,是他养活一家老小的根基,怠慢不得。所以,他早出晚归,烧荒、育苗,在那一片后来成为“东坡”的土地上辛勤耕作。那片土地让风华俊郎的苏子瞻变成了蓄满大胡子的苏东坡,他的诗歌、书法、绘画,为人处事的态度较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不经风雨难以见到彩虹,人生最绚丽的光泽正是他从痛苦中走出后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

  初到黄州时的惶恐,甚至说有些六神无主,变得若有若无了。他潜心拜访佛教中人,向定惠院的大师学习韬光养晦的方法,他因此有了做人做事的好的理念,不再偏颇偏执。在尊重自然方面,他更加热爱生他养他的大宋土地。他写大江东去,浩浩荡荡,直抒几万里;他写明月清风,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达到了心灵与天地共呼吸的效果。他俯身在清冷的雨里写《寒食帖》,笔锋刚劲,激情荡漾,将心头的所思所想尽情地表达,仿佛年轻时画过的枯木怪石一样已然到了超然出世的境地。少年的画变成了中年人的思与悟,进而丰富着他的精神。他不再感到苦楚了,懂得了以苦为乐,从最基本的物质满足中感恩生活的赐予,一块别人不太爱吃的肥猪肉,一间别人遗弃了不要的破茅屋,在他的眼里都呈现出无限的光芒。他是那样认真地对待那块肥猪肉,先是冷水入锅,后是将肉捞出用清水洗净,然后大火煮开改小火慢炖,直到肉质绵软、红润、纯香。他研制出来的猪肉后来成为享誉中外的美食,引万人神往,众口飨之。而那间茅草屋呢,则由他修葺成了“雪堂”,明媚而光亮。然而,他真正的成熟却是前后赤壁赋的横空出世,其间蕴含的博大思想,至今发人深思。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的表达是直观的、富有哲理的。他说,世间的事物就像江中的流水,没有真正的流逝也不会真正的消失,只是改变了存在的方式;天上的月亮时圆时缺,不过是自然的变换而已,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属,人的所思所想同样也是无穷无尽的。对于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要尽情地享用,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都需要我们仔细感知,耳朵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到的便是色彩。人间的美好取之不尽,自然之物用之不竭,对这样的世界我们还能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呢?言下之意,天地赐予他的快乐便是大快乐,天地赐予他的悲哀亦不过尔耳,不值得一提。这是一种多么豪放的心情,已然达到了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境界。

  他的画《潇湘竹石图》潇洒、淋漓,简单的石竹,简单的勾画,以潇湘二水交汇点入笔,远看有烟波渺渺,近看似瘦竹临风,一大一小两块石头相互依傍,远处有惊涛骇浪袭来,近处似有人于雷霆之怒中静立,动静之间达到了情与景交相贯通的效果。这是他人性的旷达,是他经历风霜雪雨之后的豁然开朗。他也是个普通人,不同的只是艰难困苦的日子没有困住他,反而成全了他、造就了他,黄州不仅让他深知了人生的况味,更让他像陶渊明那样知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间胜美,更重要的他从此懂得呵护自己、怜惜他人了。他救济百姓,善待孤苦的婴儿,凭本心说话,不论走到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尊重他。在经历了黄州之行之后,他再没了初到蛮荒之地时“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清冷孤独,也减少了“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的感怀惆怅。他渐渐品出了生活的甜,把愁惨的机遇变成了一场个性的锤炼与修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烟雨任平生,质的改变让他彻底完成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逆向攀升。

  不能不说,之后他诸多方面的成就皆源于此次的流放,源于“乌台诗案”之后的被贬谪。黄州之行让他变得更加豁达、更加开朗了,他为民疾呼,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百姓奔走。杭州的西湖改造、惠州的饮水工程、儋州文化教育,时进处处都能看到他辛劳的身影。他视所到的每一处为家。他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说:“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于是,一个在大宋土地上飘荡的人,一个被迫颠沛流离的人,终于抵达了一路凯歌幽默且快乐地活着的根本。在儋州,他的日子度得很凄苦,“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他只好用手里仅存的一点点积蓄在城南面的桄榔林买下一块薄地,以求维持生计。但就在那样的境况下,他依然引导当地人学习耕种,引导他们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教他们做味道极好的玉糁羹,并以诗记之曰“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达观之人,苏东坡这个名字也因而有了特别的意义。现在,这个名字不仅博得了中国人的喜爱,也让很多高鼻子蓝眼睛的人膜拜敬仰。他对中华文明的传播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家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曾如是说,贬谪黄州让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得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成熟了。”是的,他真正成熟了,从本质上实现了一个文人的豪迈、一个官员的清正、一个诗词写作者的博大、浩瀚,完成了一个流放者的自我拯救、自我成全、自我超脱,正如他画的那幅《枯木怪石图》一样临风而立,傲视苍穹,任世事瞬息万变,依然吟啸徐行。天涯何处无芳草,此心安处是吾乡。从此,风流永在,直至千古。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12-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说古论今,试图从一个全新角度发现自己心中的苏轼。
从苏轼坎坷一生,得出一个结论,逆境成才
拜读,问好。
发表于 2018-12-3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老师大作,问好。
发表于 2018-12-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恢弘大气,将苏东坡入狱前后的人生心灵转变描写的极好有哲理。从此文可看出作者知识渊博,学识深厚
发表于 2018-12-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样的东坡,别样的解读,别样的情怀!问好木门!
发表于 2018-12-3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木怪石图价值不菲。文笔优美,点赞了
发表于 2018-12-3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木木佳作。对苏轼有深度的了解,行文更有血有肉,读来受益良多。
发表于 2018-12-3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知识很全面
发表于 2018-12-5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柳老师的作品,必须关注的。先留记号,随后来细读。冬安!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8-12-3 09:08
此文说古论今,试图从一个全新角度发现自己心中的苏轼。
从苏轼坎坷一生,得出一个结论,逆境成才
拜读 ...

我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自持。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幻烟 发表于 2018-12-3 10:58
学习欣赏老师大作,问好。

问好朋友,欢迎光临。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大唐 发表于 2018-12-3 11:27
文笔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恢弘大气,将苏东坡入狱前后的人生心灵转变描写的极好有哲理。从此文可看出作者知识渊 ...

谢朋友深读,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楠 发表于 2018-12-3 11:38
别样的东坡,别样的解读,别样的情怀!问好木门!

也只能这样的,从中看出人之淡然。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心怡然 发表于 2018-12-3 12:42
枯木怪石图价值不菲。文笔优美,点赞了

的确如此,但最大的价值却了画者本人。谢评。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艾桃 发表于 2018-12-3 12:50
欣赏木木佳作。对苏轼有深度的了解,行文更有血有肉,读来受益良多。

问候版版,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0:08 , Processed in 0.07258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