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1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省委宣传部特别行动: 从羊角岩走出来的“羊角岩” ——记湖北省十佳最美读书人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4-30 21: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朱国前 于 2019-5-4 00:42 编辑




                         从羊角岩走出来的“羊角岩”
                                    ——记湖北省十佳最美读书人刘小平
                                                   

                                                                                                               
                                                前   

                                                                           
        初看这个文题,有些怪怪的。其实不然,羊角岩是一处地名,也是一座山名,羊角岩是一座大山,更有一个林场,绵延葱茏,地处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曲原生态民歌《山路十八弯》,湖北歌手李琼倾情演绎的就是长阳羊角岩。知来处明去处,羊角岩,是刘小平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第一站,是他人生起点的“发源地”和“根据地”。
        羊角岩又是一个人名,是作为诗人、作家刘小平的笔名,他离开羊角岩前,发表作品,署的是本名刘小平,走出羊角岩后,铭记初心,用的是笔名羊角岩,且一直沿用至今。他很欣赏这个笔名,发表在《长江文艺》、《民族文学》等近百家报刊的500余篇首文学作品、出版的《鄂西倒影》、《蜜蜂部落》、《灰姑娘痴情艺途:表演系女生》、《又见红叶》(与黄强合著)、《红玉菲》、《花彤彤的姐》等6部文学专著,还有公众号、网站的文章,皆署名羊角岩。如今,羊角岩成了响当当的“品牌”——笔名、网名、昵称,成了宜昌市西陵区“果园文学读书社”的代名词,成了宜昌市羊角岩公益服务协会的一张响亮名片。
        以下还是还原本名吧,以求行文与阅读之便。刘小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宜昌市知名作家、诗人,宜昌市果园文学读书社创始人和名誉社长、宜昌市羊角岩公益服务协会会长。
        刘小平,一个十分大众的名字,一个个性鲜明的文人。中等身材,浅蓝色的条纹衬衫配藏青色的棒球领休闲夹克,看上去50开外。不苟言笑,岁月在他的额头和眼角留下来抹不去的沧桑,明亮的眼睛透出几份坚毅与执着。
        初见刘小平,给我的的第一印象是,严谨而不失和善,稳重而不失活泛,为人正直真诚,办事条分缕析,举止文明,谈吐儒雅。不显山露水、个性张扬,非夸夸其谈、慷慨激昂,远没有通常所说的作家的派头与傲气,矜持与清高,也就没了文人相轻的那种感觉。我们都是同道中人,竟然衣着也“撞衫”,有共同话题,很是聊得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
                                                       一渠活水源头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刘小平来说,不就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更是“与先贤对话的重要渠道”。从中学时代开始,刘小平就喜欢上了阅读,因为热爱诗歌,几乎读遍了古今中外的诗歌名篇。并写下了14本诗歌笔记,近百万字。
         读书万卷,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方塘鉴开,天光云影,活水长来。阅读是起点,创作是提升,进入不惑之年,他已经创作了600余首诗歌作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00年,刘小平的诗集《鄂西倒影》获首届湖北文学奖,他也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湖北诗人。同时,获首届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荣誉奖、三峡文艺明星奖。长诗《救救妹妹》获第十二届中国人文文化奖银奖。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电视诗歌艺术片《清江倒影》获第六届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散文《江离,你好吗》获“美丽中国”征文奖。长篇小说《红玉菲》产生较大社会反响,被专家们称为“一篇新时期农村知识青年的奋斗史和心灵史”。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十佳最美读书人,《湖北日报》以整版的篇幅《“阅读的果园”让草根作家众花开百果熟》长篇报道,多家媒体采访宣传他的读书、创作及公益服务丰硕成绩和先进事迹。
        4月16日,按采访计划,我们乘动车赶往宜昌。中午,刘小平驱车前往地标性建筑的解放路高架桥下,早早在恭候迎接我们,几句礼节性寒暄后,载我们直奔他供职的宜昌市艺术研究所,我们粗略造访一番,便在门前合影留念。中餐后,随即赶往所在的果园路云集街社区,走在果园路上,如同走进清新优雅的果林园,一股文明气息扑面而来,街道整洁,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给人以亮新洁美的感觉。陪同的刘小平告诉我们,果园路云集街社区是宜昌市文明社区、全省“十佳书香社区”。
        来到在云集街道办办公室,网格员陈金华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一边落座品茶,一边环顾浏览,走进荣誉展览室,各类奖状、奖杯、锦旗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成果丰硕。居民文化活动中心,琴、棋、书、画室面面俱备,样样齐全,高朋满座,高手云集。这里有大名鼎鼎的果园文学读书社,不碰巧的是活动室正在装潢修缮,我们只得在外一睹其“芳容”,没能登堂入室,饱览其“真经”。
        听陈格格介绍,果园文学读书社成立于2010年,“果园”占地面积xm2,共x室。设文学社与读书汇两大“方阵”,文学社又设尔雅诗社、创作室、交流室、展览室,读书汇又设图书间、阅览间、朗诵间、故事间等“雅室”,清静幽雅,修身养性,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图书分门别类,拥有图书x册,创作硕果累累,发表作品x人次。
        在首届长江读书节上,果园文学读书社获评为“十佳基层阅读推广组织”,刘小平、陈金华也因此被评为“宜昌市阅读推广人”。
        刘小平早已为我们预订了旅店,一旦入住安顿,我们便急不可耐地采访他,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们专心致志,洗耳恭听,时而提问笔记,时而颔首赞许。不知不觉中,采访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我们仍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刘小平提议,后来的意向和安排,去长阳清江画廊及宜昌三峡坝区走走看看。我们一再声言,此次任务是采访采写对象,去清江和三峡恐有游山玩水之嫌。刘小平执意说,要了解我刘小平,了解我的读书写作,解读我作品,解读我人生,就有必要了解长阳和长江,我刘小平与长阳、长江有割舍不了的情缘,挥之不去的忆念,千丝万缕的关联。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我是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走出来的,是从羊角岩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我现在工作在宜昌,居住在西陵区,居住在长江边,正着手书写长江系列长篇小说。他的一番说词言之有理,我们点点头,算是应允了。
        是啊!长江是他永恒的主题永远的爱,长江有他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情。由此看来,我们面前的刘小平,办事果敢快捷而又不乏稳重踏实。
        盛情难却,客随主便,刘小平便兴致勃勃驱车载我们直抵长阳。那里是他的家乡,那里有他的亲人,那里有养育他的清江,还有他守望的远山——羊角岩……
        按主人刘小平的预订,我们住进来长阳古城的一家宾馆,也是无巧不成书,省作协恰巧在此举行专题调研座谈会。与来自江城武汉的作协领导、作家异地同逢,机缘巧合。
       在下榻的宾馆,我们饶有兴致,有了第一轮正式采访。
       对于刘小平来说,那是他的青葱岁月,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离开长阳的日子里,他曾三番五次,再踏羊角岩,重温青春梦。那段峥嵘岁月、燃情岁月刻骨铭心且历久弥新,炼狱般的工作与生活挥之不去,历历在目。羊角岩磨炼了他百折不挠的意志,锻铸了他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奠定了他刚强正直的人生。
        羊角岩,山是长阳山,人是长阳人。刘小平不无自豪地常说,我从羊角岩来,我住西陵峡边,我是大山的儿子,我是长江的儿子,这便是刘小平与生俱来的长阳情结,家乡情结。他就是一只跪乳感恩的羔羊,就是一只崭露头角的山羊,就是一块风雨打磨的岩石,就是一棵挺立不屈的山林。
        1983年,18岁的刘小平农校毕业,被分配到羊角岩林场,这里地域偏远,与世隔绝,不只是远离市郊,可说是远离尘世,荒山秃岭,天寒地冻,气候极端,环境恶劣,属长阳地区“极地高寒”地带。全年6个月积雪,条件艰苦,感觉“噗通”一下掉进了冰窟窿——不通路不通邮不通电不通水,山不通人情石不通人性树不通语言。
        多少个凄清寒冷的白天,刘小平同他的“战友”,与荒山野岭为伴,与草木岩石为伍,多少个月黑风高夜,寒星冷月,风声鹤泣,蚊叮虫咬,青灯伴黄卷,孤萤随寒蝉。青春年少的护林员刘小平,咬紧牙关,铆足脾性,硬是地当床,天当被,山林当战场,在这里摸爬滚打了4个春秋,着实应了那句孤独寂寞冷啦!
        因工作任劳任怨,踏实肯干,政绩突出,又因与文学结缘,创作成果颇丰,先后调任宜昌团市委xx科科长、宜昌市贺家坪镇党委副书记、宜昌市林业局副局长等职务,现供职宜昌市艺术研究所,任党委副书记。
        纵观刘小平人生旅程:从山林步入文林,从文林跻身仕途,从仕途回归文林。有如长江之水,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山重水复。好在上天眷顾,缪斯垂青,柳暗花明,云开日出,终有皈依与造就。
        诗书读春秋,笔墨写年华,朝捧书卷读,夕荷寸管述。践行诗意人生,享受诗意生活。刘小平是一位专家、杂家,起初以写诗歌出道,而后兼写散文、童话小说、剧本,当下主攻中、长篇小说,他又是一位多产、高产的作家。长期积累,厚积薄发,1985年始发作品,从早期的诗歌创作以至转入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创作。迄今已在《长江文艺》、《民族文学》等1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500余篇首,其中中篇小说《一滴水消失于清江》、《里程碑》。出版诗集《鄂西倒影》、《蜜蜂部落》,长篇小说《又见红叶》(与黄强合著)、《红玉菲》、《花彤彤的姐》等6部。
        晚餐后,他又要匆匆赶回县城,去陪陪爸妈。亲情至上,人同此心,晚上的采访只好作罢。
        本来,我们来时,他就驱车绕道看望了爸妈,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水果副食,给卧病的老爸送去纸尿裤、尿不湿。寸草难报三春晖,临走,他拜托妈妈照顾好爸爸,同时自己也要多保重。眼含热泪动情地说,儿子公务在身,没能陪伴二老,没能伺候老爸。
      “妈照顾,你放心。别三天两头来回跑”刘妈妈担心儿子工作分心,往返麻烦。是的,“周末探父”是刘小平的“必修课”,他总是隔三差五回老家探望、陪伴老爸,喂食、擦洗身子、换衣、搀扶走路、活动,做适当的康复训练。一心顾两头,难得他一片孝心。
       看来,刘小平,也是一个孝顺顾家、记得住乡音、留得住乡愁的男人。有人认为,爱家人才能爱他人,爱国始于爱家爱家乡。诚哉斯言!我认为,刘小平就是这样的人。试想,一个连自己亲人、家庭和家乡都不待见的人,哪里谈得上善待他人、热爱祖国和人民?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也是重任在肩,不敢怠慢,夜晚,我们请他通过微信将手头有关自己事迹的文字材料转发给了我们。
        第二天早上,按约定刘小平驱车来到宾馆,共进早餐后送我们到车站,因公务实在脱不开身,再三交代便返回宜昌上班。我们自行乘旅游车前往清江画廊,清江是长江的一颗明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清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犹如黛江水烟波浩渺,高峡绿林曲径通幽,人称清江有长江三峡之雄,桂林漓江之清,杭州西湖之秀,这里被成为东方的多瑙河、桨声灯影的梦乡。船在江中走,人在画中游,清江画廊,峰峦叠嶂,数百翡翠般的岛屿星罗棋布,灿若绿珠。素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的盛誉。美誉神州名扬天下的长阳清江画廊旅游区,山如青罗带,水如蓝宝石,景色宜人,花香四溢。
         难怪刘小平牵挂长阳,情系清江,也难怪刘小平妙笔生花,美不胜收,原本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赐予的灵感。他的电视诗歌艺术片《清江倒影》美奂美轮,美妙动人,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篇小说《一滴水消失于清江》清新别致,博人眼球,小剧场方言话剧《一起过上好日子》引发观众网友如潮好评,爆满爆棚……真乃美从中来,境由心生!
         上善若水。子曰“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可见“比德山水”与“游山玩水”确实不是一档子事,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最美不过自然美,自然美源于自然,自然美是作品的最高境界,自然美是人品的最高境界,自然美是颜值的最高境界,自然美是素质的最高境界。
         刘小平的文学创作,贯穿了他的清江情结、长江情结等家乡情结,家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及人文景观、历史渊源,无不融入了他的血液,渗透进他的骨髓,计划创作长江系列长篇小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长远而宏大的设计,传承与创新的远大目标。目前已完成了长江系列之《又见红叶》(与黄强合著)、《红玉菲》、《花彤彤的姐》。
        游罢清江,当天下午,我们赶回宜昌,由刘小平陪同,驱车换乘游览三峡坝区。走马观花,乘游车游览了坛子岭、168观景台、截流园。我们远道而来,当倍感新奇,然常生惊喜,刘小平故地重游,虽心中有数,亦每有感触。一路景点景观乍现,一路导览解说不断。如沐春风,如数家珍。
我们饶有兴致登上坛子里,凭栏鸟瞰,坝区壮景尽收眼底,饱览祖国的壮丽河山,感受长江的雄伟气势,惊叹人类的伟大创举,见证三峡工程辉煌成就,憧憬未来的美好愿景。高峡出平湖,心潮逐浪高。胸中起宏图,笔下生锦涛。
        此时此刻,刘小平更是心潮彭湃,浮想联翩。实际上刘小平长江情结由来已久,且与日俱增,而长江系列的计划与运作,则缘于一位作家作品解读与巧合,始于一次心灵的触动与震颤,他就是宜昌籍作家鄢国培以及“长江三部曲”。2015年底,果园文学读书社举办纪念已故著名作家鄢国培“长江三部曲”出版30周年座谈会,鄢老亲属、好友与近百位作家、文学爱好者共聚一堂,深切缅怀这位文坛前辈,感受他的生前故事、人格魅力和创作历程。
        感同身受,不谋而合,于是生发:讲好长江的故事,讲好宜昌的故事,抒写壮美长江,打造长江系列。接续鄢老未了的长江情缘,续写鄢老未竟的长江宏愿。刘小平的长江系列,主题和内容、故事和人物皆以宏大壮阔的长江为底蕴和载体,为背景和场面。
         长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波澜壮阔,气势磅礴,集旅航、灌溉、发电于一体。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融入真挚深厚的情感,歌颂世世代代养育两岸儿女,滋润万物的母亲河。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长江,中华民族母亲河,源远流长之江、从长计议之江、长盛久远之江、长治久安之江、长怀感恩之江,宜昌,长江中上游分界处,世界水电之都、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企业战略推举工程试点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宜居宜安之城,昌盛昌明之都。当大书特书,常写常新。
        无限风光在险峰,名峡荟萃聚西陵。位于长江中上游的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最险的峡谷,自古以“长江三峡,险在西陵”而闻名,又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美称。其山势陡峭,高耸险峻,奇峰林立,怪石嶙峋,航道曲折,滩多水急,气势恢宏,景色壮观。历代文人墨客极尽赞美之词,唐代著名诗人杨炯“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长”,白居易“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来“西陵山水天下佳,寄人堪作画图夸”的诗句。
        更有三峡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宜昌是一座历史悠久与现代气息浓郁的城市,历史积淀深远,文化底蕴丰厚,宜昌地处西陵峡畔、三峡坝区,有得天独厚的的地理优势和水利条件。
         一处一风景,一步一惊喜,在刘小平看来,故乡与长江,就如母爱与祖国,就如青春与爱情,家国情怀是他笔下永恒的主题,永远的话题。
有关长江的素材,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犹如长江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大有文章可做;有关长江身边的故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犹如长江之水一浪接一浪,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滚滚向前。
        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走来,从羊角岩大山深处走来,刘小平脚踏实地,步履维艰,一步一个脚印,久经历练,资历丰富,行稳致远,厚积薄发,犹如长江之水,构建其恢弘气势作品的恢弘画面与深邃内涵。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小平认为,长江气象万千,蕴含深远,本身就是一部耐读的大书。徐霞客游长江,留下了千古名篇《三峡》,我等住长江滨,饮长江水,本长江之子,近水楼台,岂能熟视无睹,司空见惯,自享福水不谢水,“身在宝山不识宝”?几首诗歌、几篇游记散文或几个中短篇,纸短情长,难以言表,言而无尽,甚至一两部长篇大作,都不足以传情达意,包罗万象。应该也必须有一两艘历史和现代文化航母的重磅承载,应该也必须有一系列或一大批鸿篇巨制震撼面世,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引爆文坛。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十二年前,刘小平开始转型长篇小说,为此,他阅读大量经典名篇,尤其是系列欣赏和研读了马尔克斯、勒克莱齐奥、贾平凹、莫言、路遥等中外当代著名作家的长篇小说。阅读,是摆脱浅薄平庸的过程,当你的才华撑不起梦想时,唯有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经久历练,海量阅读,妙手偶得,文思如潮,“井喷”泉涌。
        讲好长江故事,唱响中国声音。这几年,又计划创作长江系列的长篇小说,目前,已陆续完成出版了关乎长江的三部长篇小说,《又见红叶》(与黄强合著)、《红玉菲》为湖北省文联重点扶持项目,《花彤彤的姐》为省作协首届长篇小说重点扶持项目。别有洞天,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为之震撼。
        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契机,这是一次大喜过望的遇见,这是一次不同凡响的超越!
        行文自此,有必要“插播一曲”,算是“大文章小跑题”吧。三峡坝区旅游途中,宜昌师友温新阶几次来电话,说是邀请我吃午饭。未曾谋面,理当拜谢。温新阶,知名散文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宜昌市作协副主席。30多年前,他借调《湖北教育报》副刊编辑,发表过我散文、诗歌作品,并寄赠新出版的散文集《小雨中的回忆》。我们由刘小平引领,登门拜会,受到温老师夫妇的礼遇和款待。                           

                                                          一花引来百花开
                                                          百花盛开春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刘小平所在的小区,位于果园路,为了打造社区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在他的提议和倡导下,成立一个文学社,就叫果园文学读书社,下设尔雅诗社,尔雅读书会。一拍即合。“果园”社名十分自然贴切,一语双关,一来地处果园路,二来寓意文学创作缀满果园,取得丰硕成果。
        “果园”不设门槛,不开条件,老少咸宜,来者不拒,广纳“贤良”,兼容并蓄。只要有兴趣,“果园”就要你;只要有爱好,“果园”就愿要;只要你敢来,“果园”任你采。“果园”是受众广场,梦想舞台,小“果园”,大家庭,低门槛,高追求。
        “读书声里是吾家”,“惟有读书声最佳”。刘小平把社员当亲人,社员们把“果园”当自家。社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性格见解各异,读书写作,有的涉足早,有的起步晚,有的悟性快,有的接受慢,刘小平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设不同预案不同目标。成功探索了一条受省委领导称赞和肯定的“大众文学之路”。
         “大众文学之路”浪漫而艰辛,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为果园文学读书社,提供资源,发现苗子,培养新人,发展骨干,发掘潜质,引领读书与写作,热心热忱,做实做大,壮大文学读书沙龙,形成读书与创作的浓郁氛围。
        说白了,大众文学就是群众文化、草根文学,大众化、平民化,用正能量的读书与创作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塑造人。同时使自身得到武装和感化,充实和提升。
        “果园”既是一个文学社、读书社,也是一个亲友团、帮扶团。想社员之所想,急社员之所急,排社员之所忧,解社员之所难,供社员之所需。它并非无所不能,无所不解,但必无所不及,无微不至。而更多更重要的是置身“果园”,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享受、福报、超越和升华,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存在感、获得感、亲切感和幸福感。
        正如晓成(陈忠毅)《果园为什么这样丰硕》一文中所说,40多年前,果园路社区还是一片荒地,如今一片葱茏,硕果累累,“果园”不仅成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家园,还成了大众文化的乐园,成了令人向往的福乐之地!
        时任湖北省委常务、宣传部长梁伟年曾作三次批示,他说,祝愿“果园”里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期待大众文学的道路更宽广。
       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晓晖称赞道,果园文学读书社,究竟如何和谐了人的内心,如何和谐了社区和社会,不可量化,但果园文学读书社队伍的不断装大,影响力的不断拓展,已经见证了文学的力量,见证了小小文学社为社会和谐作出的无量功德。
        弘扬文明风,传播正能量。刘小平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以社区为基地,以文化为主线,以居民为主体,创建文学读书社,创办《果园文学》社刊,开展文学读书活动,培养社区居民作家,打造大众文学公益讲坛,从事文化慈善公益事业等。不仅吸纳本社区居民,还发动附近社区居民加入,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为大家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开辟发表作品阵地,搭建相互学习交流平台。
        截止目前,果园文学读书社已拥有社员180人,社刊发行28期,发表文学作品近200万字。文化活动别开生面、丰富多彩,开展文学讲座、文章改稿会、作品研讨会、阅读分享会、新书发布会、经典品鉴会、诗歌朗诵会、故事演讲会等80多场次。发展了一批省市级作协会员,推举了一批本土作家作品,救助了一批深处困境的文朋社友。成功地走出来一条深受省委领导点赞、社会认可、群众满意、媒体肯定的“大众文学之路”。
        平芜尽处有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读书写作,往大处说,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丰富人生,成就事业,往小处讲,可以愉悦身心,修身养性,自娱自乐。读书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书是奠定,写作是提升。读书与创作是文学的双翼和双桨,又如事业飞升之双翼,人生远航之双桨。
        无论是浇灌“果园”,还是侍弄“文苑”,刘小平都具有高度的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4月10日,也就是我们此次采访的前一周,刘小平和黄强先生应邀到武汉大学文学院,作为主讲嘉宾,参加第二期“珞珈写作课程作坊”,就与黄强合作、新近出版的长编小说《又见红叶》研讨讲座,与武大博导、博士生、硕士生等20余人,面对面、零距离进行了广泛的深层次的交流、探讨,气氛活跃,反映良好,收效明显。



                                                        甘当人梯扶后起
                                                        为人作嫁誓不休

                                
        陈金华,人称陈格格,三峡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宜昌市云集街道果园路社区网格员、宜昌果园文学读书社常务副社长兼秘书长、《果园文学》杂志执行副主编。社务繁杂,事无巨细,家有儿女,柴米油盐。网格是她的本职,读书是她的爱好,平时抽空偷闲翻上几页,看上几篇。
       陈金华出道前主要采写发表新闻报道作品。因刘小平而接触文学,转型散文创作,2012年,刘小平入住社区后,发现她踏实勤奋,文笔不错,鼓励她多读书,尝试写点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在其人格魅力的感召和引领下,不仅静下心来读书,还静下心来为文。且一发不可收拾。
从2012年8月开始创作“网格员日记”,广受关注,反响强烈。
        时任湖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昌尔说,程序一体网格化管理是我省社会治理的重大创新。“果园文学”记录“格格”生活,培养网格文化。为网格工作者交流思想、抒发情怀、畅谈理想、展现才华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希望“果园文学”越办越好为全省全民推进网络化管理凝聚强大精神动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贡献。
        三峡宜昌网开辟专栏予以连载,并在《三峡日报》、《三峡晚报》、《西陵文艺》、《长安》杂志等报刊发表,其中,中央综治委《长安》杂志开设“格格网事”文学专栏连载四期。
        2013年,湖北卫视专题片《陈格格的文学社》、央视焦点访谈《宜昌的“格格”们》予以专题报道。
        同年10月,陈金华将自己一年来创作的网格员日记加以整理,共49篇,约15万字。由刘小平举荐、作序,以散文集《格格吉祥》入选“荆楚文坛作家文库”丛书,由《长江文艺》杂志社副主编喻向午总策划、主编,长江出版传媒、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陈金华工作创作两不误,双丰收,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履职尽责,独当一面,创作上大有长进、日趋成熟,有所突破,不断创新。先后获宜昌市三八红旗手、宜昌市全民协调、阅读推广人、宜昌市西陵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成为果园文学读书社的主力领导和中坚力量,宜昌文坛的后起之秀和知名作家。
        社区居民王新民以葛洲坝建设者为题材创作的短篇小说《产业工人》,在社刊《果园文学》上首发,在刘小平的建议下扩展为长篇小说,被省作协纳入第二期长篇小说重点项目给予扶持,已由长江出版传媒、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当阳农民张锡山创作了近七万字的小说《悬崖》,刘小平对其原稿的结构、语言、内容等方面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最终,张锡山将原稿扩充到了十几万字,并出面交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公开正式出版。
        他们置身“果园”,播种希望,浇灌新绿,耕耘芳馨,采撷喜悦,享受甜美。乐在其中,喜从中来,无不沉浸当下美好生活,营造自身喜乐年华。
        人生有梦,梦想成真。就这样,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用,相遇“果园”,结缘“果园”,收获“果园”,梦圆“果园”。“果园”社员欣喜收成到自己心仪想往的果实,圆满获取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
        “果园”就是刘小平工作之余,悉心侍弄的“一亩三分地”,丰腴而充实;“果园”就是刘小平的倾情关爱的“精神佳苑”,美好而现实。


                                                        涓涓细流汇大爱
                                                        累累硕果缀满园

                                   
         临终关怀聚大爱,善后处理遂遗愿。青年女诗人郭娟,笔名焱林,宜昌市伍家岗区杨岔路小学教师,宜昌市优秀共青团员,宜昌市女子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西陵区果园文学读书社社员。郭娟风华正茂,阳光向上,活泼开朗,热情洋溢,大爱善良,是一位大家公认的美才女,大学毕业,业务能力强,曾获全国优质课件一、二等奖,获省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国家教育部主管刊物发表,兴趣爱好广泛,擅长琴棋书画,酷爱诗歌创作。
         2010年查出患脑胶质瘤,经过开颅、化疗等治疗,仍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然而天妒英才,无力回天,2014年7月,郭娟走完了她充实而又坚强的生命里程,人生定格在短暂而又作为的33岁芳华。
        大爱无疆献爱心,凤凰涅槃浴火生。因文学结缘,以读书会友,生前,刘小平与果园文学读书社的文友们一道,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文学社、读书会、朗诵会、公众号、微信群、QQ群、电话等平台和渠道,为其悉心指导,圆梦文学,身后,《果园文学》2015年春节号“重点作家”专栏推出了已故女诗人郭娟的部分优秀诗作以及徐妈妈(郭娟之母)《思念》,陈金华《含泪泣告书》,若水《安息吧,诗国的女儿》等纪念文章,并在封底配上了她生前的6幅照片。
         刘小平发起爱心总动员,组织慈善募捐出书,奔走呼号,举行郭娟诗歌朗诵会。
        在郭娟逝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来临之际,2015年4月3日上午,大雨滂沱,苍天泣泪。文友书友们云集,聚集在云集街办会议室举行“乙未清明宜昌女诗人郭娟诗歌朗诵会”,追忆和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美女诗人,以此募捐出书,刘小平从她的长篇小说《花彤彤的姐》稿费中带头捐款2000元,陈金华捐款500元,深圳路小学404班10岁的闫昱林小朋友,将自己500元零花钱全都捐了出来,与会文友踊跃捐款。
        同时,刘小平将郭娟诗集《非常爱》的出版纳入宜昌市西陵区果园文学读书社、宜昌市羊角岩公益服务协会重点项目,作为郭娟逝世周年献礼。
        郭娟诗歌朗诵会后,短短半个月里,果园文学读书社为郭娟募集善款5万多元,一部分用于出版郭娟诗集,剩余部分设立“郭娟果园文学与阅读基金”,由市慈善总会监管。
        2015年7月,为其顺利正式出版遗著诗集《非常爱》,刘小平任项目总监,陈金华任主编,刘小平作序《用盛名来证明“女人如诗”》,由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非常大爱,浴火重生,完成了郭娟的遗愿以及郭娟家人的心愿,圆了郭娟生前的文学梦、出书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干部陈忠毅(晓成),老当益壮,兴趣广泛,63岁学钢琴,快70岁成了优秀的钢琴教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初心不改,壮志弥坚,不仅有毅力有恒心,而且有爱心有才气。笔耕不辍,无私奉献,自2012年始,在小林园社区义务给居民和孩子们教钢琴,他因此成为被媒体报道和人们称道的“西陵好人”。
        曾任厂长和局长的老干部,年轻时就爱好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后因公务而搁置。少年功夫老来成,这位曾经的“文青”,在刘小平的发现、、关注和启发下,重拾青春梦,回归文学路,开启文学新征程,华丽转身,蜕变为果园文学读书社的老社员,“老来成”宜昌知名的老作家、老诗人。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确诊为肺癌晚期,科学预判:将不久于人世。
        他是经历丰富的老干部,又是土生土长的老宜昌,谙熟宜昌的历史沿革与人物掌故,2017年6月,在刘小平的鼓励下,他带病创作报告文学《果园为什么这样丰硕》,初稿完成,刘小平认真阅读原稿,多次提出修改意见,提供和挑选图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并出面帮他投寄北京《中国报告文学》杂志,很快在《中国报告文学》杂志8月号全文发表,配图4幅,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
         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有赖作嫁人。《果园为什么这样丰硕》的灿然面世与强烈反响,幕后台前刘小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功不可没。
文章发表后,刘小平喜出望外,十分欣赏推崇,提议举办“晓成报告文学《果园为什么这样丰硕》研讨会”,力拍非议,力挺老陈,认为推广此文,就是推广“果园”,就是宣传大美宜昌,弘扬大众文学。
         刘小平亲力亲为,一手操持,筹备资金,物色场地,邀请领导、记者、专家、学者,促成了专题研讨会的圆满成功召开。同时,名正言顺地推举他出任果园文学读书社副社长。
         今年2月,宜昌《三峡日报》刊发通讯《陈忠毅:文化志愿服务抒写诗意人生》,宣传其先进事迹。
         刘小平还为陈忠毅创作的公益性微电影剧本《听琴》担任制片人,编导、排练、制作、上演,由所在的宜昌市西陵区果园社区、他主持的宜昌市果园文学读书社和宜昌市羊角岩公益服务协会共同出品,征得宜昌市艺术研究所、湖北正北影视公司的合作、宜昌市电影家协会、宜昌市微电影协会的支持和湖北德恒资产评估公司的赞助,各方协同,通力合作,目前已大见成效,形势喜人。
         刘小平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力争尽早搬上荧屏和舞台,《听琴》以作者切身经历和感受为蓝本,以社区居民为原型,以居民文化生活为内容,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构建文明和谐社区为主旨,以更接近更直观的场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
        5月初,将进入预期的彩排拍摄尾期阶段。不日,将以全新的故事情节及震撼的视觉感观与广大观众见面。
        4月19日,我们采访结束回天门。当晚,手机微信传来陈忠毅老人病逝的噩耗,尊重陈老生前“身后不惊动他人,一切从简”的遗嘱,果园文学读书社于公众号编发悼念专辑,刘小平接受我们采访后,就浙江衢州出差,惊悉陈老逝世,旅途中急切撰文《我与陈忠毅文兄的“美好遇见”》,传发果园文学读书社公众号及中国文化传媒网刊,以别有的方式缅怀和忆念这位“亦师亦友”、“情同手足”的“文兄”,以此告慰陈老的在天之灵。
        文章追忆了他们的不期而遇与美好邂逅,一见如故与情同手足。文中追忆道,他与陈忠毅才结识两三年时间,有较深印象的交往是2017年春节后,宜昌市西陵区云集街道《果园文学》杂志春季号组稿时,他读到一组《宜昌记忆》的散文,文笔很好,作者是一位“新人”陈忠毅,十分喜欢。有感而发,便立即为该文写了一篇《<宜昌记忆>,有味道的散文》的评论文章。
         刘小平对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关爱与帮助无独有偶,不胜枚举。2013年,退休老干部王智有经朋友介绍,加入果园文学读书社,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王智有退休前,是一名老狱警警官,在职期间,曾与人合作组编出版过《奉献者的歌》一书,但那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
入社后,他有了精神寄托,从不懈怠,他在创作经验交流发言《三喜临门  梦想成真》中深有感慨地说,4年来,得到了刘小平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帮扶,得到了美好的艺术熏陶,受益匪浅,有所长进。有《萝卜饺子记》《磨基山谣》《鱼水情》等近10篇在《果园文学》发表,其中,《萝卜饺子记》获2016年度“云集记忆”征文一等奖。并被吸纳为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
        王老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刘小平三番五次上门取稿送稿,王老不会电脑打字、刀耕火种,刘小平不是“请缨出马”、托人打印,就是“披挂上阵”、“捉刀代键”。几年来,就作品与之频繁当面交流和书信往来,反复切磋,建议中肯。长此以往,其长篇小说《狱城谣》前十章终于大功告成,刘小平视如己出,一直把它当自己的事来办,并在给王老的回信中,欣然应承为书作序,透露说该书几经打磨润色,有望出版。
         2017年3月,王智有不幸逝世,刘小平深情撰文《你已融入炸萝卜饺子铜像》,传发果园文学读书社公众号及金锄头文库网刊,以表深切悼念之情。
        回天门的前一天晚上,在入住的峡州夷陵饭店,我们不失时机,又采访了刘小平的“同事”与“搭档”陈金华,谈谈她心目中的刘小平。采访间,我偷空几番打量面前的陈金华,齐耳的游泳头秀发,乌黑发亮,一副精致的近视眼镜,掩不住真诚而自信的光芒,着一袭上白下青的工装,一看上去就知道是一位语言思维畅达而敏捷,行动办事果敢而干练的成熟女人。应该说与刘小平彼此有异曲同工或互补互赏之处。她长年与刘小平“共事”,对刘小平知根知底,比旁人会看得更全面、更真实一些。他是陈金华走上文学之路的伯乐,采访中,她“老师”前“老师”后,一口一个“老师”,无疑说明了她对刘小平为文为人的敬重与感恩。
        她还有一套“老师”理论,说春蚕也好,说蜡烛也罢,说人梯也行,说伯乐也对,凡是赞美教师的美好字眼,用在刘老师身上,都再恰当不过的了。他是我文学的老师,人生的老师!“老师”这称呼,恰如其分,当之无愧!
        她说,刘老师不仅是有作为有建树的文人,也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商人,更是有善德有大爱的好人。
        这要从四年前说起,2015年4月,刘小平创办“以文助人”志愿者服务工作室,旨在“以文化的精神和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两年后完成了转型扩规,成立了宜昌市羊角岩公益服务协会,出任会长。
        刘小平曾作为“中国网络助学第一人”英子姐姐助学团队的核心成员,参与走访和救助贫困学生。
        他牵头成立宜昌市朗诵艺术团、宜昌市青年企业家朗诵艺术团等社会公益团体,开展大量活动。
        配合党的富民国策,打好扶贫攻坚战,创作并上演反映扶贫题材的方言话剧《一起过上好日子》,风趣幽默,雅俗共赏,演出场场爆满,深受老百姓欢迎。
         刘小平积极参与并完满兑现对宜昌公益影响张红林家庭的三年帮扶义务。三年前,张红林在一次走村串户扶贫途中,不幸坠崖身亡,家里失去的顶梁柱,其中觉得山都塌了,生活陷入困境,妻子终日以泪洗面,女儿面临辍学。宜昌达人圈公益平台发起的募捐活动中,刘小平踊跃响应,主动加入宜昌达人圈公益英雄张红林遗属三年帮扶群,一次性捐款5000元,并在此基础上,自愿报名加入了这个微信群,三年来,雷打不动,坚持每月从工资里拿出50元,三年共捐款1800元。在大伙的帮扶下,张红林妻子心境明亮,精神振作,女儿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这个苦命的家庭终于走出阴霾,走出困境,走向光明,走向幸福。
         绿萝路小学青年教师彭兰苏,坚持业余创作,案头积累了50多篇散文。意欲结集出版,又苦于手上经费紧缺,出书困难重重。刘小平得知,自掏腰包,资助其出版散文集《行走在童心的世界里》,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
        心底无私天地宽。他牵头以自愿入股的方式,开办非常爱公益时尚餐厅,旨在以商养文,以文助人,文商互补,奉献爱心。然而事与愿违,两年下来,因管理经营不善而亏本12万元。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中间偶有外界甚至于内部个别股东,冒出疑虑与误会的杂音,而作为宜昌市羊角公益服务协会的一会之长,他主动检讨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自觉补其亏空,偿还债务。他的敢作敢当,善德义举让人不得不心服口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的诚信、正直、担当感动了周围的人,这样的人谁不愿意与之共事,谁不愿意与之合伙?餐厅而今终于破茧成蝶,重整旗鼓,生意兴隆,前景可观。



                                                          与书相伴非留守
                                                          以文会友不孤独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焦点和难点。刘小平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他和他的文化志愿者们,怀慈悲之心,行善德之事,以真诚待人,以正直处事,一如既往、全力以赴践行自己的文化公益事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公益活动,他乐善好施,广交朋友,广收门徒,上不嫌老,下不欺小,上至八旬老人,下到十岁儿童。因此,刘小平拥有一干老朋友、新朋友和大朋友、小朋友,知己知心,令人羡慕不已。
         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80多岁的退休老人陈忠毅为文抚琴,老来不仅写的一笔好文章,还练就一手好琴法,常有男女老少在他那儿听琴、练琴,他不厌其烦,手把手教。并以自己切身经历和感受创作了微电影剧本《听琴》。
        古语说,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老年朋友心归“果园”、乐享“果园”,文朋诗友间,读书为文、琴棋书画、推心置腹、喜闻乐见,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好、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获。
       退休老人、文学爱好者王智有、王新民、朱福智、李金枝等年事已高,他们都爱好文学,喜欢舞文弄墨,吟诗赋文,以此愉悦身心,安享生活,颐养天年。
       刘小平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服务老人,“请进来”一是请宜昌乃至湖北文学界的腕们和大咖到社区讲座,二是将社员接到果园文学读书社言传身教;“走出去”一是组织参加正规免费的文学培训与辅导,二是志愿者送文学送读书上门面授机宜。
       切合老年社员反应慢、行为慢的实际,针对其文章平实质朴有余,而新颖活力不足的特点,克服内容平铺直叙,语言平白板滞的毛病,刘小平们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寒来暑往,刘小平与他的文化志愿者团队挤时间,花精力,掏腰包,跑关系,请专家,办讲座、搞培训,做到统一培训与上门服务相兼顾,集体讲座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老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创作有所长进,文字变成铅字。刘小平总是认真批阅,细心辅导。终于使之如愿以偿。
       果园文学读书社树正气,有底气、接地气、聚人气,显才气,吸引了一批人,聚集了一批人,提升了一批人,鼓舞了一批人,净化了一批人。社区街道面貌焕然一新,读书写作蔚成风气,赌博抹牌的没了,游手好闲的没了,闲聊夸白的少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刘小平善莫大焉,功德无量。
       而刘小平却说,文化公益事业总得有人做,文学读书活动总要有人搞啊。为此我们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乐此不疲,乐不思蜀。
       小朋友怀揣大梦想,小不点见证大能耐。刘小平还善于发现培养文学幼苗,小小少年文学读书社员,涂鸦文墨,诵读经典。其中,朱慧雯、闫昱林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只有十岁。他们怀揣读书梦、文学梦,成了刘小平的忘年交、莫逆交,成了刘小平门下的小社员、小徒。“果园”用心,弟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刘小平凭着一颗爱心与童心,一腔热血与激情,不为名不为利,不推销不收费,乐于奉献,义务指导,与当下社会上那种五花八门、唯利是图的培训班、补习班形成鲜明对比和强烈反差。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小朋友们的文章稚嫩粗糙,浅显空洞,但清新自然,童真活泼。刘小平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小作家朱慧雯,便是小朋友中的突出代表,她名篇读了不少,习作写了不少,同学们说她作文棒棒的,牛牛的。考试得高分,课堂作讲评,黑板报上登,报刊稿费挣。成了人面心目中的“才子”、“童星”,何乐而不为呢。
       几天来的采访,与刘小平交流,是一种享受,他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读刘小平作品,受一次熏陶,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有书卷气,而不掉书袋子,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口吐莲花,妙笔生花,自然流露,浑然天成。这是读书的力量,这是文学的魅力,这是人格的感召!
       刘小平有梦想有追求,爱读书爱写书。而在我们看来,他本身就是一部书,一部平实自然、生动感人、内涵丰厚、耐人解读的书。

        从长阳到宜昌,从清江到长江,自长阳融入宜昌,自清江汇入长江,刘小平一路走来。
       清清清江水,滔滔长江浪,清江有清江的清纯、清秀,长江有长江的壮阔、壮美。如果说清江是一卷八百里画廊,那么长江就是一轴万里壮锦,如果说清江孕育了他的清纯与清明,那么长江滋养了他的坚强与壮大。正如他的作品,既有小桥流水、明月清风的婉约、清新,也有大江东去、金戈铁马的豪放、雄浑,风格迥异。又如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既有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有轰轰烈烈的过往,性格鲜明。还如刘小平自己的人生经历,他的人生字典与读写履历里,写满了恒心、爱心、意志和毅力,他的事业篇章与文学作品中,彰显了执着、坚定、励志和勤勉。总之,浓妆淡抹,相得益彰,各尽其妙,各显其能,而又接纳包容,融会贯通,和谐共生。
        刘小平就是羊角岩,羊角岩就是刘小平,毫无疑问。或许家乡人更习惯亲切叫他刘小平,而文学圈子里的文朋诗友更熟悉看好羊角岩,这个长阳县山村的羊娃子,这个羊角岩山林的护林员,山羊一样温顺与善良,山林一样高大与挺拔,大山一样厚重与坚毅,岩石一样淳朴与敦实。
       羊角岩,作为文人,不忘初心,名如其人,文如其人;刘小平,身为党员,牢记使命,慎终追远,砥砺前行。我们期待他的“大众文学之路”走得更稳更顺,期待他的诗意人生之路走得更广更远。

                                                                                                   2019年4月23-26日于宁泊斋


2#
发表于 2019-5-1 05:25 | 只看该作者
一路走一路采访,移步换景,一路生辉,叙述与访谈相得益彰,最美读书人刘小平的的风采,鲜活在读者面前!
3#
 楼主| 发表于 2019-5-1 10:20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9-5-1 05:25
一路走一路采访,移步换景,一路生辉,叙述与访谈相得益彰,最美读书人刘小平的的风采,鲜活在读者面前!

问好高版主!谢点赞!祝劳动节快乐!
4#
 楼主| 发表于 2019-5-1 10:22 | 只看该作者
文题很重要——只看文题卖乖巧,一读内容显奇妙
5#
发表于 2019-5-1 18:05 | 只看该作者
朱国前 发表于 2019-5-1 10:22
文题很重要——只看文题卖乖巧,一读内容显奇妙

的确如您所说,祝福节日快乐!
6#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19:55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9-5-1 18:05
的确如您所说,祝福节日快乐!

有版主老师对题目的认可,这就够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9-5-3 21:26 | 只看该作者
谢版主加精鼓励定当加倍努力,首发更多更好的作品!
8#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21:00 | 只看该作者
专项专题,专著专稿。已按上级及出版部门要求,增改打造成两万字、具有文学性的报告文学。
9#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1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朱国前 于 2019-5-30 16:22 编辑

从羊角岩走出来的“羊角岩”
——记湖北省十佳最美读书人刘小平




                              
初看这个文题,有些怪怪的。其实不然,羊角岩是一处地名,也是一座山名,羊角岩是一座大山,更有一个林场,绵延葱茏,地处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曲原生态民歌《山路十八弯》,湖北歌手李琼倾情演绎的就是长阳羊角岩。知来处明去处,羊角岩,是刘小平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第一站,是他人生起点的“发源地”和“根据地”。
羊角岩又是一个人名,是作为诗人、作家刘小平的笔名,他离开羊角岩前,发表作品,署的是本名刘小平,走出羊角岩后,铭记初心,用的是笔名羊角岩,且一直沿用至今。他很欣赏这个笔名,发表在《长江文艺》、《民族文学》等近百家报刊的500余篇首文学作品、出版的《鄂西倒影》、《蜜蜂部落》、《灰姑娘痴情艺途:表演系女生》、《又见红叶》(与黄强合著)、《红玉菲》、《花彤彤的姐》等6部文学专著,还有公众号、网站的文章,皆署名羊角岩。如今,羊角岩成了响当当的“品牌”——笔名、网名、昵称,成了宜昌市西陵区“果园文学读书社”的代名词,成了宜昌市羊角岩公益服务协会的一张响亮名片。
以下还是还原本名吧,以求行文与阅读之便。刘小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宜昌市知名作家、诗人,宜昌市果园文学读书社创始人和名誉社长、宜昌市羊角岩公益服务协会会长。
刘小平,一个十分大众的名字,一个个性鲜明的文人。中等身材,浅蓝色的条纹衬衫配藏青色的棒球领休闲夹克,看上去50开外。不苟言笑,岁月在他的额头和眼角留下来抹不去的沧桑,睿智的眼神透出几份坚毅与执着。
初见刘小平,给我的的第一印象是,严谨而不失和善,稳重而不失活泛,为人正直真诚,办事条分缕析,举止文明,谈吐儒雅。不显山露水、个性张扬,非夸夸其谈、慷慨激昂,远没有通常所说的作家的派头与傲气,矜持与清高,也就没了文人相轻的那种感觉。我们都是同道中人,竟然着装也“撞衫”,有共同话题,很是聊得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
一渠活水源头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刘小平来说,不就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更是“与先贤对话的重要渠道”。从中学时代开始,刘小平就喜欢上了阅读,因为热爱诗歌,几乎读遍了古今中外的诗歌名篇。并写下了14本诗歌笔记,近百万字。
读书万卷,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方塘鉴开,天光云影,活水长来。阅读是起点,创作是升华,进入不惑之年,他已经创作了600余首诗歌作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00年,刘小平的诗集《鄂西倒影》获首届湖北文学奖,他也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湖北诗人。同时,获首届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荣誉奖、三峡文艺明星奖。长诗《救救妹妹》获第十二届中国人文文化奖银奖。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电视诗歌艺术片《清江倒影》获第六届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散文《江离,你好吗》获“美丽中国”征文奖。长篇小说《红玉菲》产生较大社会反响,被专家们称为“一篇新时期农村知识青年的奋斗史和心灵史”。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十佳最美读书人,《湖北日报》以整版的篇幅《“阅读的果园”让草根作家众花开百果熟》长篇报道,多家媒体采访宣传他的读书、创作及公益服务丰硕成绩和先进事迹。
4月16日,按采访计划,我们乘动车赶往宜昌。中午,刘小平驱车前往地标性建筑的解放路高架桥下,早早在恭候迎接我们,几句礼节性寒暄后,载我们直奔他供职的宜昌市艺术研究所,我们粗略造访一番,便在门前合影留念。中餐后,随即赶往所在的果园路云集街社区,走在果园路上,如同走进清新优雅的果林园,一股文明气息扑面而来,街道整洁,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给人以亮新洁美的感觉。陪同的刘小平告诉我们,果园路云集街社区是宜昌市文明社区、全省“十佳书香社区”和“百佳社区”。
来到在云集街道办办公室,网格员陈金华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一边落座品茶,一边环顾浏览,走进荣誉展览室,各类奖状、奖杯、锦旗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成果丰硕。居民文化活动中心,琴、棋、书、画室面面俱备,样样齐全,高朋满座,高手云集。这里有大名鼎鼎的果园文学读书社,不碰巧的是活动室正在装潢修缮,我们只得在外一睹其“芳容”,没能登堂入室,饱览其“真经”。
听陈格格介绍,果园文学读书社成立于2010年,“果园”占地面积100m2,共8室。设文学社与读书汇两大“方阵”,文学社又设尔雅诗社、创作室、交流室、展览室,读书汇又设图书间、阅览间、朗诵间、故事间等“雅室”,清静幽雅,修身养性,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图书分门别类,拥有图书2000多册,创作硕果累累,发表作品80余人次。
在首届长江读书节上,果园文学读书社获评为“十佳基层阅读推广组织”,刘小平、陈金华也因此被评为“宜昌市阅读推广人”。
刘小平早已为我们预订了旅店,一入住安顿下来,我们便急不可耐地采访他,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们专心致志,洗耳恭听,时而提问笔记,时而颔首赞许。
我们的话题,离不开果园文学读书社,离不开《果园文学》,陈格格给我们奉上了她心目中的“宝贝”——《果园文学》,手捧《果园文学》社刊,高端大气上档次,厚实奢华有内涵,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目录上方四行黑体字赫然醒目:
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打造“书香果园”社区
培养“居民作家群”
力创百年名社名刊
这四句话表白了“果园”的宗旨与目标,道出了“果园”人的信心与心声。正如名誉社长刘小平在《打造“书香果园”社区,培养“居民作家群体”》的首场讲座中所说:“在三五年之后,我们这里会出现三五七八个居民作家,并不是天方夜谭”,这是“果园”的文学梦、作家梦。如今五年过去了,这个梦寐以求的美梦终于梦想成真了。我们不妨数一数:刘小平、黄强、陈金华、陈忠毅、郭娟、王智有、王新民、张锡山……
《果园文学》装帧精美雅观,封面别开生面,栏目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尤其是“格格日记”栏目别具一格,格外引人注目。
不过,万事开头难。《果园文学》2013年4月创刊,已经走过五个年头了。
五年前,刘小平为了寻求合作伙伴,殚精竭虑,煞费苦心。用他的话说,既让他上心走心,又叫他揪心忧心。
他心里打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直叫人胳膊长来衣袖短。办社办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果园”是“清水衙门”,是只赔不赚的“生意”。而“果园人”大多拿呆工薪,有的老的老,小的小,老的指望养老金,小的依赖监护人,有的“泥菩萨过河——难保自身”,本身也是需要帮助的人。社员众筹,力不从心,杯水车薪。活动一次两次、出刊一期两期只是权宜之计,坚持下去就难上加难,必须有企业作靠山,“贵人”作后盾,有经费作支撑,建立长效机制,提供资金来源,维护正常运作。不然,功亏一篑,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一时间这成了他的“心头病”、“老大难”。
于是,他从长计议,一面拟订办刊方案,有可行性、实效性、长远性,有亲和力、说服力、感召力,做到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一面自主内筹,争取外援,物色招募人选,做到实力雄厚又程序可靠。在他的多方撺掇和多次洽谈下,水到渠成。与宜昌青年志愿者、酒业与建筑业老板傅明华先生达成“百年之约”,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资助“果园”,长期合作,分期到账,每年赞助一万元,百年共计一百万元。
2013年春,“果园”应运而生,新果“开园”、“上市”。在4月27日《果园文学》首发式上,现场签约,雷厉风行,慷慨解囊,鼎力相助,随即捐赠一万元。五年来,信守合同,实时践约。真正做到了既雪中送炭,又锦上添花。
傅老板为刘小平的诚心和执着所感动:你们义务为“果园”施肥浇水,我也有责任为“果园”添砖加瓦呀。
傅明华先生年轻有为,人高马大,富甲一方。陈金华在“格格日记”中曾写道:傅老板是宜昌公认的“高富帅”,不只人长得高大帅气,办事也爽快大方。
不知不觉中,采访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我们仍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刘小平提议,后来的意向和安排,去长阳清江画廊及宜昌三峡坝区走走看看。我们一再声言,此次任务是采访采写对象,去清江和三峡恐有游山玩水之嫌。刘小平执意说,要了解我刘小平,了解我的读书写作,解读我作品,解读我人生,就有必要了解长阳和长江,我刘小平与长阳、长江有割舍不了的情缘,挥之不去的忆念,千丝万缕的关联。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我是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走出来的,是从羊角岩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我现在工作在宜昌,居住在西陵区,居住在长江边,正着手书写长江系列长篇小说。他的一番说词言之有理,我们点点头,算是应允了。
是啊!长江是他永恒的主题永远的爱,长江有他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情。由此看来,我们面前的刘小平,办事果敢快捷而又不乏稳重踏实。
盛情难却,客随主便,刘小平便兴致勃勃驱车载我们直抵长阳。那里是他的家乡,那里有他的亲人,那里有养育他的清江,还有他守望的远山——羊角岩……
按主人刘小平的预订,我们住进来长阳古城的一家宾馆,也是无巧不成书,省作协恰巧在此举行专题调研座谈会。与来自江城武汉的作协领导、作家异地同逢,机缘巧合。
在下榻的宾馆,我们饶有兴致,有了第一轮正式采访。
对于刘小平来说,那是他的青葱岁月,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离开长阳的日子里,他曾三番五次,再踏羊角岩,重温青春梦。那段峥嵘岁月、燃情岁月刻骨铭心且历久弥新,炼狱般的工作与生活挥之不去,历历在目。羊角岩磨炼了他百折不挠的意志,锻铸了他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奠定了他刚强正直的人生。
羊角岩,山是长阳山,人是长阳人。刘小平不无自豪地常说,我从羊角岩来,我住西陵峡边,我是大山的儿子,我是长江的儿子,这便是刘小平与生俱来的长阳情结,家乡情结。他就是一只跪乳感恩的羔羊,就是一只崭露头角的山羊,就是一块风雨打磨的岩石,就是一棵挺立不屈的山林。
1983年,18岁的刘小平农校毕业,被分配到羊角岩林场,这里地域偏远,与世隔绝,不只是远离市郊,可说是远离尘世,荒山秃岭,天寒地冻,气候极端,环境恶劣,属长阳地区“极地高寒”地带。全年6个月积雪,条件艰苦,感觉“噗通”一下掉进了冰窟窿——不通路不通邮不通电不通水,山不通人情石不通人性树不通人言。
多少个凄清寒冷的白天,刘小平同他的“战友”,与荒山野岭为伴,与草木岩石为伍,多少个月黑风高夜,寒星冷月,风声鹤泣,蚊叮虫咬,青灯伴黄卷,孤萤随寒蝉。青春年少的护林员刘小平,咬紧牙关,铆足脾性,硬是地当床,天当被,山林当战场,在这里摸爬滚打了4个春秋,着实应了那句“孤独寂寞冷”啦!
因工作任劳任怨,踏实肯干,政绩突出,又因与文学结缘,创作成果颇丰,先后调任宜昌团市委文艺科科长、宜昌市贺家坪镇党委副书记、宜昌市林业局副局长等职务,现供职宜昌市艺术研究所,任党委副书记。
纵观刘小平人生旅程:从山林步入文林,从文林跻身仕途,从仕途回归文林。有如长江之水,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风吹浪打,山重水复,历经艰辛与挫折。好在上天眷顾,缪斯垂青,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云开日出,终有皈依与造就。
他十分信奉德国作家歌德的一句诗: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诗书读春秋,笔墨写年华,朝捧书卷读,夕荷寸管述。践行诗意人生,享受诗意生活。刘小平是一位专家、杂家,起初以写诗歌出道,而后兼写散文、童话、小说、剧本,当下主攻中、长篇小说,他又是一位多产、高产的作家。长期积累,厚积薄发,1985年始发作品,从早期的诗歌创作以至转入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创作。迄今已在《长江文艺》、《民族文学》等1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500余篇首,其中中篇小说《一滴水消失于清江》、《里程碑》。出版诗集《鄂西倒影》、《蜜蜂部落》,长篇小说《灰姑娘痴情艺途:表演系女生》、《又见红叶》(与黄强合著)、《红玉菲》、《花彤彤的姐》等6部。
晚餐后,他又要匆匆赶回县城,去陪陪爸妈。亲情至上,人同此心,晚上的采访只好作罢。
本来,我们来时,他就驱车绕道看望了爸妈,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水果副食,给卧病的老爸送去纸尿裤、尿不湿。寸草难报三春晖,刘小平自觉亏欠愧疚父母,临走,他拜托妈妈照顾好爸爸,同时嘱咐妈妈自己多保重。眼含热泪动情地说,儿子公务在身,没能时常陪伴二老,没能专门伺候老爸……
“妈照顾,你放心。别三天两头来回跑”刘妈妈担心儿子工作分心,往返麻烦。是的,“周末探父”是刘小平的“必修课”,他总是隔三差五回老家探望、陪伴老爸,喂食、擦洗身子、换衣、搀扶走路、活动,做适当的康复训练。一心顾两头,难得他一片孝心。
在刘小平看来,尽孝贵在平日里,孝敬尽在细节中。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很多朋友都外出旅游,而在刘小平看来,世界上最重要的景点就是老爸这儿,最动人心魄的风景就是老爸自己站起来了。这是刘小平心中“震撼人心的大事”、“动人心魄的风景”。
连日来,刘小平多次来看望、陪护父亲,做康复训练,以特有的父子间领会的神态及肢体语言交流、互动,拳拳孝心终于感天动地,见证奇迹,卧病半年的老爸竟奇迹般地站起来了。“棒!”、“ok!”、“加油!”刘小平欣喜若狂,边喝彩边竖起大拇指。刘小平的手机和“亲情日记20”捕捉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百善孝为先,老人寿为大。5月7日,是父亲的75岁大寿,刘小平与兄妹买来蛋糕、鲜花等礼品和菜食,一起给老人家庆生。“祝您生日快乐!祝您生日快乐……”、“祝您身体康复!祝您身体康复……”作为诗人的刘小平还即兴填词,歌声切切,烛光融融,花香氤氲,一大家子共度温馨时刻,尽享天伦之乐。刘小平“亲情日记21”亦记录其中。
自去年10月老爸中风卧病后,近一年来,刘小平不间断写博客“亲情日记”——《老爸的乐龄》,与老人家书面“对话”、“交谈”,嘘寒问暖,交流感情,汇报工作,分享喜悦。拳拳之心,发自肺腑,殷殷之情,跃然纸上。
目前,已记到第26篇。以下不妨摘录几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17篇给老爸报喜:
爸爸,您的女儿、我大妹群英在全市高中协调发展共同体“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中,夺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她以自己的实力,博得全市同行的高度评价,也充分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真是一件大喜事啊!全家人都为她高兴。
第18篇向老爸汇报:
爸爸,截止今天,您的儿子我已圆满完成了对宜昌公益英雄张红林家庭的三年帮扶行动。三年来,儿子只是为社会为英雄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尽了一点小小的义务。看到英雄家庭走出困境,走向幸福,我感动十分欣慰。
第19篇与老爸分享:
爸爸,今天,儿子应邀上武汉大学文学院,就长篇《又见红叶》与博导、教授见面,给博士生、硕士生讲课。您是知道的,儿子学历不高,此时却登上了著名高校讲坛,您也一定为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看来,刘小平,是一个孝顺顾家、记得住乡音、留得住乡愁的男儿。有人认为,爱家人才能爱他人,爱国始于爱家爱家乡。诚哉斯言!我认为,刘小平就是这样的人。试想,一个连自己亲人、家庭和家乡都不待见的人,哪里谈得上善待他人、热爱祖国和人民?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也是重任在肩,不敢怠慢,夜晚,我们请他通过微信将手头有关自己事迹的文字材料转发给了我们。
第二天早上,按约定刘小平驱车来到宾馆,共进早餐后送我们到车站,因公务实在脱不开身,再三交代,便返回宜昌上班。我们自行乘旅游车前往清江画廊,清江是长江的一颗明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清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犹如黛江水烟波浩渺,高峡绿林曲径通幽,人称清江有长江三峡之雄,桂林漓江之清,杭州西湖之秀,这里被成为东方的多瑙河、桨声灯影的梦乡。船在江中走,人在画中游,清江画廊,峰峦叠嶂,数百翡翠般的岛屿星罗棋布,灿若绿珠。素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的盛誉。美誉神州名扬天下的长阳清江画廊旅游区,山如青罗带,水如蓝宝石,景色宜人,花香四溢。
难怪刘小平牵挂长阳,情系清江,也难怪刘小平妙笔生花,美不胜收,原本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赐予的灵感。他的电视诗歌艺术片《清江倒影》美奂美轮,美妙动人,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篇小说《一滴水消失于清江》清新别致,博人眼球,小剧场方言话剧《一起过上好日子》引发观众网友如潮好评,爆满爆棚,荣登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2018年度湖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入选剧目公示名单》榜……真乃美从中来,境由心生!
上善若水。子曰“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可见“比德山水”与“游山玩水”确实不是一档子事,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最美不过自然美,自然美源于自然,自然美是颜值的最高境界,自然美是素质的最高境界,自然美是作品的最高境界,自然美是人品的最高境界。
刘小平的文学创作,贯穿了他的清江情结、长江情结等家乡情结,家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及人文景观、历史渊源,无不融入了他的血液,渗透进他的骨髓,计划创作长江系列长篇小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长远而宏大的设计,传承与创新的远大目标。目前已完成了长江系列之《又见红叶》、《红玉菲》、《花彤彤的姐》。
游罢清江,当天下午,我们赶回宜昌,由刘小平陪同,驱车换乘游览三峡坝区。走马观花,乘游车游览了坛子岭、168观景台、截流园。我们远道而来,当倍感新奇,然常生惊喜,刘小平故地重游,虽心中有数,亦每有感触。一路景点景观乍现,一路导览解说不断。如沐春风,如数家珍。
我们饶有兴致登上坛子里,凭栏鸟瞰,坝区壮景尽收眼底,饱览祖国的壮丽河山,感受长江的雄伟气势,惊叹人类的伟大创举,见证三峡工程辉煌成就,憧憬未来的美好愿景。高峡出平湖,心潮逐浪高。胸中起宏图,笔下生锦涛。
此时此刻,刘小平更是心潮彭湃,浮想联翩。实际上刘小平长江情结由来已久,且与日俱增,而长江系列的计划与运作,则缘于一位作家作品解读与巧合,始于一次心灵的触动与震颤,他就是宜昌籍作家鄢国培以及“长江三部曲”。2015年底,果园文学读书社举办纪念已故著名作家鄢国培“长江三部曲”出版30周年座谈会,鄢老亲属、好友与近百位作家、文学爱好者共聚一堂,深切缅怀这位文坛前辈,感受他的生前故事、人格魅力和创作历程。
感同身受,不谋而合,于是生发:讲好长江的故事,讲好宜昌的故事,抒写壮美长江,打造长江系列。接续鄢老未了的长江情缘,续写鄢老未竟的长江宏愿。刘小平的长江系列,主题和内容、故事和人物皆以宏大壮阔的长江为底蕴和载体,为背景和场面。
长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波澜壮阔,气势磅礴,集旅航、灌溉、发电于一体。刘小平说:长江情,中华魂。长江是母亲河,长江是故乡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国人民的血脉,是中国故事的文脉。抒写长江灵性,唱响中国声音,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长江,中华民族母亲河,源远流长之江、从长计议之江、长盛久远之江、长治久安之江、长怀感恩之江,宜昌,长江中上游分界处,世界水电之都、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企业战略推举工程试点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宜居宜安之城,昌盛昌明之都。当大书特书,常写常新。
无限风光在险峰,名峡荟萃聚西陵。位于长江中上游的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最险的峡谷,自古以“长江三峡,险在西陵”而闻名,又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美称。其山势陡峭,高耸险峻,奇峰林立,怪石嶙峋,航道曲折,滩多水急,气势恢宏,景色壮观。历代文人墨客极尽赞美之词,唐代著名诗人杨炯“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长”,白居易“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来“西陵山水天下佳,寄人堪作画图夸”的诗句。
更有三峡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宜昌是一座历史悠久与现代气息浓郁的城市,历史积淀深远,文化底蕴丰厚,宜昌地处西陵峡畔、三峡坝区,有得天独厚的的地理优势和水利条件。
一处一风景,一步一惊喜,在刘小平看来,故乡与长江,就如母爱与祖国,就如青春与爱情,家国情怀是他笔下永恒的主题,永远的话题。
有关长江的素材,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犹如长江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大有文章可做;有关长江身边的故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犹如长江之水一浪接一浪,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滚滚向前。
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走来,从羊角岩大山深处走来,刘小平脚踏实地,步履维艰,一步一个脚印,久经历练,资历丰富,行稳致远,厚积薄发,犹如长江之水,构建其恢弘气势作品的恢弘画面与深邃内涵。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小平认为,长江气象万千,蕴含深远,本身就是一部耐读的大书。徐霞客游长江,留下了千古名篇《三峡》,我等住长江滨,饮长江水,本长江之子,近水楼台,岂能熟视无睹,司空见惯,自享福水不知福,“身在宝山不识宝”?几首诗歌、几篇游记散文或几个中短篇,纸短情长,难以言表,言而无尽,甚至一两部长篇大作,都不足以传情达意,包罗万象。应该也必须有一两艘历史和现代文化航母的重磅承载,应该也必须有一系列或一大批鸿篇巨制震撼面世,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引爆文坛。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十二年前,刘小平开始转型长篇小说,为此,他阅读大量经典名篇,尤其是系列欣赏和研读了马尔克斯、勒克莱齐奥、莫言、贾平凹、路遥等中外当代著名作家的长篇小说。阅读,是摆脱浅薄平庸的过程,当你的才华撑不起梦想时,唯有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经久历练,海量阅读,妙手偶得,文思如潮,“井喷”泉涌。
讲好长江故事,唱响中国声音。这几年,又计划创作长江系列的长篇小说,目前,已陆续完成出版了关乎长江的三部长篇小说,《又见红叶》(与黄强合著)、《红玉菲》为湖北省文联重点扶持项目,《花彤彤的姐》为省作协首届长篇小说重点扶持项目。别有洞天,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为之震撼。
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契机,这是一次大喜过望的遇见,这是一次不同凡响的超越!
行文自此,有必要“插播一曲”,算是“大文章小跑题”吧。三峡坝区旅游途中,宜昌师友温新阶几次来电话,说是邀请我吃午饭。未曾谋面,理当拜谢。温新阶,知名散文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宜昌市作协副主席。30多年前,他借调《湖北教育报》副刊编辑,发表过我散文、诗歌作品,并寄赠新出版的散文集《小雨中的回忆》。我们由刘小平引领,登门拜会,受到温老师夫妇的礼遇和款待。                           

一花引来百花开
百花盛开春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刘小平所在的小区,位于果园路,为了打造社区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在他的提议和倡导下,成立一个文学社,就叫果园文学读书社,下设尔雅诗社,尔雅读书会。一拍即合。“果园”社名十分自然贴切,一语双关,一来地处果园路,二来寓意文学创作缀满果园,取得丰硕成果。
繁花春满园,群生则锦绣。“果园”敞开大门,不设门槛,不开条件,老少咸宜,来者不拒,广纳“贤良”,兼容并蓄。只要有兴趣,“果园”就邀你;只要有爱好,“果园”就愿要;只要你敢来,“果园”任你采。“果园”是受众广场,梦想舞台,小“果园”,大家庭,低门槛,高追求。
“读书声里是吾家”,“惟有读书声最佳”。刘小平把社员当亲人,社员们把“果园”当自家。社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性格见解各异,读书写作,有的涉足早,有的起步晚,有的悟性快,有的接受慢,刘小平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设不同预案不同目标。成功探索了一条受省委领导称赞和肯定的“大众文学之路”。
都说,园丁的工作是繁重而辛劳的,而花果的收获是芳馨而甜美的。“大众文学之路”浪漫而艰辛,刘小平全力以赴,坚持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他不遗余力躬耕“果园”,提供资源,发现苗子,培养新人,发展骨干,发掘潜质,引领读书与写作,热心热忱,做实做大,壮大文学读书沙龙,形成读书与创作的浓郁氛围。为“果园”耕风播雨、扬芳耘绿,终于赢来姹紫嫣红、花果飘香的丰收景象和喜人成果。
说白了,大众文学就是群众文化、草根文学,大众化、平民化,就是贴近百姓、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服务民众,用正能量的读书与创作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塑造人。同时使自身得到武装和感化,充实和提升。
“果园”既是一个文学社、读书社,也是一个亲友团、帮扶团。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一人有难,大家支援,纷纷献爱心,伸援手。想社员之所想,急社员之所急,排社员之所忧,解社员之所难,供社员之所需。它并非无所不能,无所不解,但必无所不及,无微不至。而更多更重要的是置身“果园”,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享受、福报、超越和升华,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存在感、获得感、亲切感和幸福感。
正如晓成(陈忠毅)《果园为什么这样丰硕》一文中所说:40多年前,果园路社区还是一片荒地,如今一片葱茏,硕果累累,“果园”不仅成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家园,还成了大众文化的乐园,成了令人向往的福乐之地!
时任湖北省委常务、宣传部长梁伟年曾作三次批示。他说:
祝愿“果园”里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期待大众文学的道路更宽广。
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晓晖称赞道:
果园文学读书社,究竟如何和谐了人的内心,如何和谐了社区和社会,不可量化,但果园文学读书社队伍的不断装大,影响力的不断拓展,已经见证了文学的力量,见证了小小文学社为社会和谐作出的无量功德。
弘扬文明风,传播正能量。刘小平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以社区为基地,以文化为主线,以居民为主体,创建文学读书社,创办《果园文学》社刊,开展文学读书活动,培养社区居民作家,打造大众文学公益讲坛,从事文化慈善公益事业等。不仅吸纳本社区居民,还发动附近社区居民加入,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为大家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开辟发表作品阵地,搭建相互学习交流平台。
“果园”繁花似锦,硕果满园。截止目前,果园文学读书社已拥有社员180人,社刊发行28期,发表文学作品近200万字。文化活动别开生面、丰富多彩,开展文学讲座、文章改稿会、作品研讨会、阅读分享会、新书发布会、经典品鉴会、诗歌朗诵会、故事演讲会等80多场次。发展了一批省市级作协会员,推举了一批本土作家作品,救助了一批深处困境的文朋社友。成功地走出来一条深受省委领导点赞、社会认可、群众满意、媒体肯定的“大众文学之路”。
平芜尽处有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读书写作,往大处说,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丰富人生,成就事业,往小处讲,可以愉悦身心,修身养性,自娱自乐。读书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书是奠定,写作是提升。读书与创作是文学的双翼和双桨,又如事业飞升之双翼,人生远航之双桨。
无论是浇灌“果园”,还是侍弄“文苑”,刘小平都具有高度的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他与黄强合作、新近出版的长编小说《又见红叶》大获成功,不同凡响。就此武汉大学文学院特邀他们作为主讲嘉宾,参加第二期“珞珈写作课程作坊”,作文学辅导讲座。4月10日,武大文学院振华楼多媒体教室济济一堂,博导、博士生、硕士生等20余人,专心听课,密切互动。他们有问必答,有疑必解,与师生们面对面、零距离进行了广泛而深层次的交流、探讨,讲座活动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反映良好,收效明显。有学生说,《又见红叶》,让我们又见欣喜又受裨益,又见课外老师又长意外见识。
根植“果园”,花果丰盈,从“果园”走进校园,从居民走向学生,刘小平实现了文学与人生一次新的突破大的跨越。




甘当人梯扶后起
为人作嫁誓不休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说陈金华是千里马,那刘小平就是伯乐,如果说陈金华是金子,那刘小平就是掘金人。
陈金华,人称陈格格,齐耳秀发,一身正装,文静淑雅,知书知性,人到中年。三峡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宜昌市云集街道果园路社区网格员、宜昌果园文学读书社常务副社长兼秘书长、《果园文学》杂志执行副主编。社务繁杂,事无巨细,家有儿女,柴米油盐。网格是她的本职,读书是她的爱好,平时抽空偷闲翻上几页,看上几篇。
陈金华出道前,主要采写发表新闻报道作品。因刘小平而接触文学,转型散文创作,2012年,刘小平入住社区后,发现她踏实勤奋,文笔不错,鼓励她多读书,尝试写点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在其人格魅力的感召和引领下,不仅静下心来读书,还静下心来为文。且一发不可收拾。
同年8月,她开始创作“网格员日记”——工作日记,坚持不懈,表现社区最新动态和风貌,传达身边活生生的人和事,记录切身生活工作经历和感受,平实自然,真情实感。广受关注,反响强烈。
时任湖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昌尔说:
程序一体网格化管理是我省社会治理的重大创新。“果园文学”记录“格格”生活,培养网格文化。为网格工作者交流思想、抒发情怀、畅谈理想、展现才华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希望“果园文学”越办越好为全省全民推进网络化管理凝聚强大精神动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贡献。
三峡宜昌网开辟专栏予以连载,并在《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西陵文艺》、《长安》杂志等报刊发表,其中,中央综治委《长安》杂志开设“格格网事”文学专栏连载四期。
2013年,湖北卫视专题片《陈格格的文学社》、央视焦点访谈《宜昌的“格格”们》予以专题报道。
同年10月,陈金华将自己一年来创作的网格员日记加以整理,共49篇,约15万字。由刘小平举荐、作序,以散文集《格格吉祥》入选“荆楚文坛作家文库”丛书,由《长江文艺》杂志社副主编喻向午总策划、主编,长江出版传媒、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刘小平《“金”诚所至,“华” 彩斐然》(序)中谈到网格员这一新生事物与创作上的得天独厚,写道:
网格员这个职业,是宜昌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产物。网格员自己写网格员的生活,比作家们来写更能贴近网格员生活真实,同样也很有看点。
陈金华创作独具一格,成绩斐然。刘小平介绍:
宜昌媒体很快关注到这“格格作家”的出现。《三峡日报》发表专访文章《作家与格格:将这一的感触,写一本自己的书》予以介绍,同时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是新来的网格员》,《三峡日报》评选“2012年社区ABC……”,陈金华“格格日记”列居第二,而且是网格员中仅有的一件大事。
陈金华创作、工作二者兼顾,相得益彰。工作是经历,是体验,创作是感受,是经验。
涉及工作与创作上的事,刘小平写道:
陈金华是一个优秀的网格员,工作十分出色。多次获得工作上的奖励和荣誉,如社区”网格之星”和年度考核优秀,《三峡商报》“十大金牌爆料人”等。
谈到提炼主题至关重要问题,刘小平认为:
陈金华的散文集中地表现了宜昌最具特色的网格员生活和服务居民、服务民生这个重大的时代主题,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出人民群众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陈金华,“果园人”亲切地称之为“社区勤务员,居民贴心人。”她数年如一日,工作创作两不误,双丰收,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履职尽责,独当一面,创作上大有长进、日趋成熟,有所突破,不断创新。先后获宜昌市三八红旗手、宜昌市全民协调、阅读推广人、宜昌市西陵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成为果园文学读书社的主力领导和中坚力量,宜昌文坛的后起之秀和知名作家。
社区居民王新民以葛洲坝建设者为题材创作的短篇小说《产业工人》,在社刊《果园文学》上首发,在刘小平的建议下扩展为长篇小说,被省作协纳入第二期长篇小说重点项目给予扶持,已由长江出版传媒、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当阳农民张锡山创作了近七万字的小说《悬崖》,刘小平对其原稿的结构、语言、内容等方面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最终,张锡山将原稿扩充到了十几万字,并出面交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公开正式出版。
长江后浪推前浪,芳林陈叶催新叶。极目远眺,长江风生水起,波光潋滟,回望眼前,果林姹紫嫣红,满园葱茏。“果园人”置身“果园”,播种希望,浇灌新绿,耕耘芳馨,采撷喜悦,享受甜美。乐在其中,喜从中来,无不沉浸当下美好生活,营造自身喜乐年华。
人生有梦,梦想成真。就这样,学有所好,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用,相遇“果园”,结缘“果园”,收获“果园”,梦圆“果园”。“果园”社员欣喜收成到自己心仪想往的果实,圆满获取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
“果园”蓬蓬勃勃,红红火火。“果园”就是刘小平工作之余,悉心侍弄的“一亩三分地”,丰腴而充实;“果园”就是刘小平的倾情关爱的“精神佳苑”,美好而现实。


涓涓细流汇大爱
累累硕果缀满园

                                   
刘小平是一个自带光环、人设爱心的人。而他毕竟只是“工薪一族”的“文弱书生”,难免财力不济,捉襟见肘,爱莫能助。他想,扶贫先扶志,帮人重帮心,帮心必怡情,怡情可扶文,而自己专长所在又力所能及的就是读书为文,何不以读书为出发点,以文化为突破口?心动就有行动,就这样,另辟蹊径:聚文化志愿者之人,走“大众文学之路”。
临终关怀聚大爱,善后处理遂遗愿。青年女诗人郭娟,笔名焱林,宜昌市伍家岗区杨岔路小学教师,宜昌市优秀共青团员,宜昌市女子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西陵区果园文学读书社社员。郭娟风华正茂,阳光向上,活泼开朗,热情洋溢,大爱善良,是一位大家公认的美才女,大学毕业,业务能力强,曾获全国优质课件一、二等奖,获省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国家教育部主管刊物发表,兴趣爱好广泛,擅长琴棋书画,酷爱诗歌创作。
2010年查出患脑胶质瘤,经过开颅、化疗等治疗,仍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然而天妒英才,无力回天,2014年7月,郭娟走完了她充实而又坚强的生命里程,人生定格在短暂而又作为的33岁芳华。
大爱无疆献爱心,凤凰涅槃浴火生。因文学结缘,以读书会友,生前,刘小平与果园文学读书社的文友们一道,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文学社、读书会、朗诵会、公众号、微信群、QQ群、电话等平台和渠道,为其悉心指导,圆梦文学,身后,《果园文学》2015年春节号“重点作家”专栏推出了已故女诗人郭娟的部分优秀诗作以及徐妈妈(郭娟之母)《思念》,陈金华《含泪泣告书》,若水《安息吧,诗国的女儿》等纪念文章,并在封底配上了她生前的6幅照片。
刘小平发起爱心总动员,组织慈善募捐出书,奔走呼号,举行郭娟诗歌朗诵会。
在郭娟逝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来临之际,2015年4月3日上午,大雨滂沱,苍天泣泪。文友书友们云集,聚集在云集街办会议室举行“乙未清明宜昌女诗人郭娟诗歌朗诵会”,追忆和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美女诗人,以此募捐出书,刘小平从她的长篇小说《花彤彤的姐》稿费中带头捐款2000元,陈金华捐款500元,深圳路小学404班10岁的闫昱林小朋友,将自己500元零花钱全都捐了出来,与会文友踊跃捐款。
同时,刘小平将郭娟诗集《非常爱》的出版纳入宜昌市西陵区果园文学读书社、宜昌市羊角岩公益服务协会重点项目,作为郭娟逝世周年献礼。
郭娟诗歌朗诵会后,短短半个月里,果园文学读书社为郭娟募集善款5万多元,一部分用于出版郭娟诗集,剩余部分设立“郭娟果园文学与阅读基金”,由市慈善总会监管。
2015年7月,为其顺利正式出版遗著诗集《非常爱》,刘小平任项目总监,陈金华任主编,刘小平作序《用生命来证明“女人如诗”》,由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非常大爱,浴火重生,完成了郭娟的遗愿以及郭娟家人的心愿,圆了郭娟生前的文学梦、出书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干部陈忠毅(晓成),老当益壮,兴趣广泛,63岁学钢琴,快70岁成了优秀的钢琴教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初心不改,壮志弥坚,不仅有毅力有恒心,而且有爱心有才气。笔耕不辍,无私奉献,自2012年始,在小林园社区义务给居民和孩子们教钢琴,他因此成为被媒体报道和人们称道的“西陵好人”。
曾任厂长和局长的老干部,年轻时就爱好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后因公务而搁置。少年功夫老来成,这位曾经的“文青”,在刘小平的发现、、关注和启发下,重拾青春梦,回归文学路,开启文学新征程,华丽转身,蜕变为果园文学读书社的老社员,“老来成”宜昌知名的老作家、老诗人。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确诊为肺癌晚期,科学预判:将不久于人世。
他是经历丰富的老干部,又是土生土长的老宜昌,谙熟宜昌的历史沿革与人物掌故,2017年6月,在刘小平的鼓励下,他带病创作报告文学《果园为什么这样丰硕》,初稿完成,刘小平认真阅读原稿,多次提出修改意见,提供和挑选图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并出面帮他投寄北京《中国报告文学》杂志,很快在《中国报告文学》杂志8月号全文发表,配图4幅,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
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有赖作嫁人。《果园为什么这样丰硕》的灿然面世与强烈反响,幕后台前刘小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功不可没。
文章发表后,刘小平喜出望外,十分欣赏推崇,提议举办“晓成报告文学《果园为什么这样丰硕》研讨会”,力拍非议,力挺老陈,认为推广此文,就是推广“果园”,就是宣传大美宜昌,弘扬大众文学。
刘小平亲力亲为,一手操持,筹备资金,物色场地,邀请领导、记者、专家、学者,促成了专题研讨会的圆满成功召开。同时,名正言顺地推举他出任果园文学读书社副社长。
今年2月,宜昌《三峡日报》刊发通讯《陈忠毅:文化志愿服务抒写诗意人生》,宣传其先进事迹。
刘小平还为陈忠毅创作的公益性微电影剧本《听琴》担任制片人,编导、排练、制作、上演,由所在的宜昌市西陵区果园社区、他主持的宜昌市果园文学读书社和宜昌市羊角岩公益服务协会共同出品,征得宜昌市艺术研究所、湖北正北影视公司的合作、宜昌市电影家协会、宜昌市微电影协会的支持和湖北德恒资产评估公司的赞助,各方协同,通力合作,目前已大见成效,形势喜人。
刘小平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力争尽早搬上荧屏和舞台,《听琴》以作者切身经历和感受为蓝本,以社区居民为原型,以居民文化生活为内容,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构建文明和谐社区为主旨,以更接近更直观的场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
5月初,将进入预期的彩排拍摄尾期阶段。不日,将以全新的故事情节及震撼的视觉感观与广大观众见面。
4月19日,我们采访结束回天门。当晚,手机微信传来陈忠毅老人病逝的噩耗,尊重陈老生前“身后不惊动他人,一切从简”的遗嘱,果园文学读书社于公众号编发悼念专辑,刘小平接受我们采访后,就浙江衢州出差,惊悉陈老逝世,旅途中急切撰文《我与陈忠毅文兄的“美好遇见”》,传发果园文学读书社公众号及中国文化传媒网刊,《中国商报》“今日头条”转发,以别有的方式缅怀和忆念这位“亦师亦友”、“情同手足”的“文兄”,以此告慰陈老的在天之灵。
文章追忆了他们的不期而遇与美好邂逅,一见如故与情同手足。文中追忆道,他与陈忠毅才结识两三年时间,有较深印象的交往是2017年春节后,宜昌市西陵区云集街道《果园文学》杂志春季号组稿时,他读到一组《宜昌记忆》的散文,文笔很好,作者是一位“新人”陈忠毅,十分喜欢。有感而发,便立即为该文写了一篇《<宜昌记忆>,有味道的散文》的评论文章。
刘小平对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关爱与帮助无独有偶,不胜枚举。2013年,退休老干部王智有经朋友介绍,加入果园文学读书社,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王智有退休前,是一名老狱警警官,在职期间,曾与人合作组编出版过《奉献者的歌》一书,但那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
入社后,他有了精神寄托,从不懈怠,他在创作经验交流发言《三喜临门  梦想成真》中深有感慨地说,4年来,得到了刘小平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帮扶,得到了美好的艺术熏陶,受益匪浅,有所长进。有《萝卜饺子记》《磨基山谣》《鱼水情》等近10篇在《果园文学》发表,其中,《萝卜饺子记》获2016年度“云集记忆”征文一等奖。并被吸纳为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
王老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刘小平三番五次上门取稿送稿,王老不会电脑打字、刀耕火种,刘小平不是“请缨出马”、托人打印,就是“披挂上阵”、“捉刀代键”。几年来,就作品与之频繁当面交流和书信往来,反复切磋,建议中肯。长此以往,其长篇小说《狱城谣》前十章终于大功告成,刘小平视如己出,一直把它当自己的事来办,并在给王老的回信中,欣然应承为书作序,透露说该书几经打磨润色,有望出版。
2017年3月,王智有不幸逝世,刘小平深情撰文《你已融入炸萝卜饺子铜像》,传发果园文学读书社公众号及金锄头文库网刊,以表深切悼念之情。
莎士比亚说过: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在刘小平看来,人活着应该把阳光、快乐和善良传递他人,就像春天把花香甘露给了大地一样。
回天门的前一天晚上,在入住的峡州夷陵饭店,我们不失时机,又采访了刘小平的“同事”与“搭档”陈金华,谈谈她心目中的刘小平。
采访间,我偷空几番打量面前的陈金华,齐耳的游泳头秀发,乌黑发亮,一副精致的近视眼镜,掩不住真诚而自信的光芒,着一袭上白下青的正装,一看上去就知道是一位语言思维畅达而敏捷,行动办事果敢而干练的成熟女人。应该说与刘小平彼此有异曲同工或互补互赏之处。她长年与刘小平“共事”,对刘小平知根知底,比旁人会看得更全面、更真实一些。他是陈金华走上文学之路的伯乐,采访中,她“老师”前“老师”后,一口一个“老师”,无疑说明了她对刘小平为文为人的敬重与感恩。
她还有一套“老师”理论,说园丁也是,说春蚕也好,说蜡烛也罢,说人梯也行,说伯乐也对,凡是赞美教师的美好字眼,用在刘老师身上,都再恰当不过的了。他是我文学的老师,人生的老师!“老师”这称呼,恰如其分,当之无愧!
她说,刘老师不仅是有作为有建树的文人,也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商人,更是有善德有大爱的好人。
这要从四年前说起,2015年4月,刘小平创办“以文助人”志愿者服务工作室,旨在“以文化的精神和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两年后完成了转型扩规,成立了宜昌市羊角岩公益服务协会,出任会长。
刘小平曾作为“中国网络助学第一人”英子姐姐助学团队的核心成员,参与走访和救助贫困学生。
刘小平积极参与并完满兑现对宜昌公益影响张红林家庭的三年帮扶义务。三年前,张红林在一次走村串户扶贫途中,不幸坠崖身亡,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一时间妻子觉得天都塌了。生活陷入困境,妻子终日以泪洗面,女儿面临辍学。宜昌达人圈公益平台发起的募捐活动中,刘小平踊跃响应,主动加入宜昌达人圈公益英雄张红林遗属三年帮扶群,一次性捐款5000元,并在此基础上,自愿报名加入了这个微信群,三年来,雷打不动,坚持每月从工资里拿出50元,三年共捐款1800元。在大伙的帮扶下,张红林妻子心境明亮,精神振作,女儿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这个苦命的家庭终于走出阴霾,走出困境,走向光明,走向幸福。
他牵头成立宜昌市朗诵艺术团、宜昌市青年企业家朗诵艺术团等社会公益团体,开展大量活动。
配合党的富民国策,打好扶贫攻坚战,创作并上演反映扶贫题材的方言话剧《一起过上好日子》,风趣幽默,雅俗共赏,演出场场爆满,深受老百姓欢迎。
绿萝路小学青年教师彭兰苏,坚持业余创作,案头积累了50多篇散文。意欲结集出版,又苦于手上经费紧缺,出书困难重重。刘小平得知,自掏腰包,资助其出版散文集《行走在童心的世界里》,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
心底无私天地宽。他牵头以自愿入股的方式,开办非常爱公益时尚餐厅,旨在以商养文,以文助人,文商互补,奉献爱心。然而事与愿违,两年下来,因管理经营不善而亏本12万元。
而刘小平却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话聊以自慰自勉: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中间偶有外界甚至于内部个别股东,冒出疑虑与误会的杂音,而作为宜昌市羊角公益服务协会的一会之长,他主动检讨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自觉补其亏空,偿还债务。他的敢作敢当,善德义举让人不得不心服口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的诚信、正直、担当感动了周围的人,这样的人谁不愿意与之共事,谁不愿意与之合伙?餐厅而今终于破茧成蝶,重整旗鼓,生意兴隆,前景可观。



以文会友不孤独
与书相伴非留守

                                
春风化雨,老树新发,甘霖浸润,幼苗茁壮。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焦点和难点。刘小平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他和他的文化志愿者们,怀慈悲之心,行善德之事,以真诚待人,以正直处事,一如既往、全力以赴践行自己的文化公益事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公益活动,他乐善好施,广交朋友,广收门徒,上不嫌老,下不欺小,上至八旬老人,下到十岁儿童。因此,刘小平拥有一干老朋友、新朋友和大朋友、小朋友,知己知心,令人羡慕不已。
“果园”升级放异彩,“幸福”花开幸福来。近日,“果园”又有大动作,社区服务再升级,揭牌成立养老服务中心——宜昌幸福家园。云集街道宜昌市中心老城区,辖区老旧杂居小区较多,老年人较为集中辖区共有老年人3万余人,云集街果园路社区地处云集街道中心位置,辖区共有老年人1600人,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满足云集街道辖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探索和建立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补贴为辅、街道社区指导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果园路社区阵地进行改造升级,并整合云集街道办事处资源,按照宜昌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要求,结婚辖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要求,建设“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帮、老有所为”的云集街道居民养老服务中心。内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文化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食堂等,这一全新的改造升级服务,必将起到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
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80多岁的退休老人陈忠毅为文抚琴,老来不仅写的一笔好文章,还练就一手好琴法,常有男女老少在他那儿听琴、练琴,他不厌其烦,手把手教。并以自己切身经历和感受创作了微电影剧本《听琴》。
古语说,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老年朋友心归“果园”、乐享“果园”,文朋诗友间,读书为文、琴棋书画、推心置腹、喜闻乐见,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好、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获。
退休老人、文学爱好者王智有、王新民、朱富智、李金枝等,有的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有的无儿无女、鳏寡孤独,有的子女在外、鞭长莫及,有的无所事事、寂寞郁闷……而他们都有喜欢读书之意、爱好文学之心,舞文弄墨,吟诗赋文,以此愉悦身心,安享生活,颐养天年。
刘小平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服务老人,“请进来”一是请宜昌乃至湖北文学界的腕们和大咖到社区讲座,二是将社员接到果园文学读书社言传身教;“走出去”一是组织参加正规免费的文学培训与辅导,二是志愿者送文学送读书上门面授机宜。
切合老年社员反应慢、行为慢的实际,针对其文章平实质朴有余,而新颖活力不足的特点,克服内容平铺直叙,语言平白板滞的毛病,刘小平们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寒来暑往,刘小平与他的文化志愿者团队挤时间,花精力,掏腰包,跑关系,请专家,办讲座、搞培训,做到统一培训与上门服务相兼顾,集体讲座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老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创作有所长进,文字变成铅字。刘小平总是认真批阅,细心辅导。终于使之如愿以偿。
果园文学读书社树正气,有底气、接地气、聚人气,显才气,吸引了一批人,聚集了一批人,提升了一批人,鼓舞了一批人,净化了一批人。社区街道面貌焕然一新,读书写作蔚成风气,赌博抹牌的没了,游手好闲的没了,闲聊夸白的少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刘小平善莫大焉,功德无量。
而刘小平却说,文化公益事业总得有人做,文学读书活动总要有人搞啊。为此我们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乐此不疲,乐不思蜀。
小朋友怀揣大梦想,小不点见证大能耐。刘小平还善于发现培养文学幼苗,小小少年文学读书社员,涂鸦文墨,诵读经典。其中,朱慧雯、闫昱林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只有十岁。他们怀揣读书梦、文学梦,成了刘小平的忘年交、莫逆交,成了刘小平门下的小社员、小徒弟。“果园”用心,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刘小平凭着一颗爱心与童心,一腔热血与激情,不为名不为利,不推销不收费,乐于奉献,义务指导,与当下社会上那种五花八门、唯利是图的培训班、补习班形成鲜明对比和强烈反差。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小朋友们的文章稚嫩粗糙,浅显空洞,但清新自然,童真活泼。刘小平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小作家朱慧雯,便是小朋友中的突出代表,她名篇读了不少,习作写了不少,同学们说她作文棒棒的,牛牛的。考试得高分,课堂作讲评,黑板报上登,报刊稿费挣。成了人面心目中的“才子”、“童星”,何乐而不为呢。
当周围人感谢他时,刘小平自有感触:感恩阅读与写作,赐予我隐秘而又壮阔的远方;感恩生活与工作,赐予我庄严而又绚丽的人生。
几天来的采访,与刘小平交流,是一种享受,他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读刘小平作品,受一次熏陶,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有书卷气,而不掉书袋子,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口吐莲花,妙笔生花,自然流露,浑然天成。这是读书的力量,这是文学的魅力,这是人格的彰显!
刘小平有梦想有追求,爱读书爱写书。而在我们看来,他本身就是一部书,一部平实自然、生动感人、内涵丰厚、耐人解读的书。

从长阳到宜昌,从清江到长江,自长阳融入宜昌,自清江汇入长江,刘小平一路走来。
清清清江水,滔滔长江浪,清江有清江的清纯、清秀,长江有长江的壮阔、壮美。如果说清江是一卷八百里画廊,那么长江就是一轴万里壮锦,如果说清江孕育了他的清纯与清明,那么长江滋养了他的坚强与壮大。正如他的作品,既有小桥流水、明月清风的婉约、清新,也有大江东去、金戈铁马的豪放、雄浑,风格迥异。又如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既有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有轰轰烈烈的过往,性格鲜明。还如刘小平自己的人生经历,他的人生字典与读写履历里,写满了恒心、爱心、意志和毅力,他的事业篇章与文学作品中,彰显了执着、坚定、励志和勤勉。总之,浓妆淡抹,相得益彰,各尽其妙,各显其能,而又接纳包容,融会贯通,和谐共生。
刘小平就是羊角岩,羊角岩就是刘小平,毫无疑问。或许家乡人更习惯亲切叫他刘小平,而文学圈子里的文朋诗友更熟悉看好羊角岩,这个长阳县山村的羊娃子,这个羊角岩山林的护林员,山羊一样温顺与善良,山林一样高大与挺拔,大山一样厚重与坚毅,岩石一样淳朴与敦实。
羊角岩,作为文人,不忘初心,名如其人,文如其人;刘小平,身为党员,牢记使命,守正出新,砥砺前行。我们期待他的“大众文学之路”走得更稳更顺,期待他的诗意人生之路走得更广更远。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10:57 | 只看该作者
朱国前 发表于 2019-5-25 10:53
从羊角岩走出来的“羊角岩”——记湖北省十佳最美读书人刘小平                                         ...

增改稿。此文已被《湖北文化》《湖北文学》网刊选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4 21:14 , Processed in 0.07449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