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75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孔子的琴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15 2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19-5-16 06:46 编辑

先秦时期,除了专业琴人,业余弹琴者亦不在少数,文人奏琴与专业琴人不同,他们弹琴并不为谋生,而是作为自我娱悦、修养身心、寄托理想的方式。孔子是儒家文化最重要的奠基人,也是春秋时文人琴人的代表之一。孔子非常重视乐的社会作用和教化作用。孔子的人生理想与准则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则是实现这种人生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有孔子圣迹图之在齐闻韶图为证)

孔子喜欢弹琴,曾学琴于师襄,他习琴作曲的故事,以及他对琴道的理解,都是琴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猗兰操》是孔子所创琴歌中最著名的一首。孔子志向高远,周游列国却始终未遇伯乐明君,自卫返鲁途中,见山谷兰花并杂草丛生,心中感叹,停车取琴,奏唱《猗兰操》,以抒胸中不得志之块垒。后代统治者多引此曲,以明贤君礼贤下士。例如,唐初李世民曾有《芳兰》诗云:“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孔子终生入世救世,但是《猗兰操》只为王者而香,却是超凡脱俗。(明仇英作 孔子圣迹图之齐人归女乐图,与孔子圣迹图之学琴师襄图。)

《将归操》叙述了孔子未遇明君时,宁可“从吾所好,其乐只且”,成为后世怀才不遇者所钟爱的琴曲。宋代诗人王令终生不仕,年二十八逝,却是一位懂琴通琴之人,他曾写过一首《陬操》诗:“行曷为兮天下,老吾身而不归。人固舍吾而弗从,吾安得徇人而从之。昔所闻其是兮,今也见之则非。嗟若人之弗类,尚何足以与为。彼天下之皆然,嗟予去此而从谁。信亦命已矣夫,固行兮而曷疑。”

《龟山操》则表现了孔子面对国君荒政却无能为力的感慨。孔子五十六岁那年是一生中少有的得志之时,“摄行相事”使鲁国大振,却致齐国忧之,离间鲁君沉湎声色女乐。孔子对此深为担忧,又无从劝谏,只有望着龟山援琴而歌,凄然长叹。韩愈为此操所作歌辞亦怀忧愤之情:“龟之氛兮,不能云雨。龟之枿兮,不中梁柱。龟之大兮,祗以奄鲁。知将隳兮,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孔子在鲁国听到《韶》乐,为之“三月不知肉味”,并提出了音乐审美标准,即“尽善尽美”。古琴中有一种“仲尼式”,简洁和谐,为人钟爱。后人景仰孔夫子,以其字“仲尼”命名,是儒家审美理想的完美体现。
   
古琴仲尼式,“仲尼式”又称“夫子式”,相传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创制。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后以自己理想研制琴式,规划制度,虽然没有历史文献表明古琴的仲尼式是否是孔子设计,但以“仲尼”命名的确很恰当,因为它是在所有琴里最简洁的一种,只在琴体的腰部和头部有两个凹进的线条,通体没有任何其他的修饰,它的简捷而流畅、含蓄而大方的造型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中庸内敛的风格。

古代造琴基本分为三类:一是圣人造琴,如仲尼式、神农式、伏羲式等;二是文人造琴,如落霞式、蕉叶式、连珠式等;三是帝王造琴,如襄王琴、潞王琴等。琴的式样是造琴人根据自己的审美趋向通过对琴身的变异而展示和发挥自己的艺术特色形成的,因此每一种琴的式样都反映出它自身的思想语言。

仲尼式古琴在宋代开始兴盛并逐渐流传开来,主要是因为宋代的词曲更加宛转悠扬,因此仲尼古琴所独有的纤细、细腻的音质更加契合宋词的风格。仲尼式在腰项处各呈方折凹入,造型简洁朴素,声音清雅纯正。仲尼古琴较之伏羲古琴音域更加宽广,音色更加明亮 。   




2#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06:50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5-16 10:37 | 只看该作者
远牵 发表于 2019-5-16 06:50
古琴样式大全http://www.360doc.cn/mip/585738313.html

拜读欣赏,受教了。了解了一些古琴知识。
4#
发表于 2019-5-16 16:52 | 只看该作者
孔子弹琴,不过是现在的红歌。
5#
 楼主| 发表于 2019-5-18 13:52 | 只看该作者
十层龙象 发表于 2019-5-16 16:52
孔子弹琴,不过是现在的红歌。

君子弹琴为外物与内心契合,看来君非君子
6#
发表于 2019-6-5 22:58 | 只看该作者
学琴好难的,我跟老师学了三曲,自学三曲,目前几乎忘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4 04:50 , Processed in 0.05002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