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96|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城市边地【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24 1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乃光 于 2019-10-24 10:30 编辑

  从小区大门走出,又从小区大门走入。飘来飘去像个影子。

  影子是无声的,我也很少发出声音。

  人说话,出于表达。比如“啊”,表示某种情感。比如“好”,传达某种肯定。而在这片陌生的领地,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却衰退了。

  从早到晚,几乎不需要说一句话。路上遇不到一个熟人,说话对象几乎为零。

  说话对象一旦为零,即使身居闹市,也如置身无人之境。

  只是特殊的一次,去小区直饮水点取水,推着一桶水来到单元门,一个推着宝宝车的妇人,突然开口:“你,取水。是要——办卡的吧?”

  猝不及防间,说出的话便有些颠颠倒倒:“是啊,呃呃,是啊。当然。不过嘛——也是可以投币的。六个——呃,每个一元的硬币,可取水一桶。但是呢,也可办卡。”

  而且,把“镍币”说成了“硬币”,“硬”的发音也不是“yìng”,而是“?g”——纯粹云南方言的发音。

  见她一怔一怔地望着我,才惊觉此时的我,是在异地与一个异乡人说话。

  我感觉自己语感极差。这样的窘境,就是长时间不说话的原因。

  英国作家奥利维娅•莱恩在《孤独的城市》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无论身处何地,你都可能感到孤单,但生活在一座城市里,被数百万人围绕着,又会催生出一种别样的孤独的滋味。

  我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别样的孤独。在小区无助地走来走去,走来走去,直到累了就返回居住的楼房。

  经过门口,无意一扭头,就看到了“13”。

  “13”,是一条狗,一条浑身黑如漆的狗。

  它有魁梧的身、圆的脑袋、尖长的嘴,和耷拉着的两片耳朵。一见人就仰起头,求助地望着人。它的主人早出晚归,把它锁在楼层人行安全通道的转角楼栏。

  这幢有着28层的高楼,居住着来自天南地北的人。房主们乘坐电梯匆匆上下,自然很少有人关注它。13很少吠叫,再加上楼道的灯坏了,这里便成了它安身立命的隐秘死角。

  有时去楼道转角取拖把,一见我它总是殷勤地站起身子,频频摇晃尾巴。脖子上的长链把它紧紧拴牢在楼道栏杆上,使它活动范围极其有限。它就在极其有限的空间腾挪、旋转、呼吸、生存,偶尔发出几声低低的近乎呜咽的鸣叫。

  13乌黑发亮的眼睛,射出两束冷冷的光。

  这是孤独的冷、绝望的冷。主人早出晚归,有时甚至忘了喂它,它只能在幽暗的过道转角,在无助中默默忍受着孤独、干渴、饥饿,把一个又一个白天和黑夜,熬成无法转移的绝望。

  黄昏降临,倚窗而立,有时想起13的眼睛。便有两束冷冷的光,像两把锋利的尖刀向我刺来。

  这是一座特大城市。居住人口两千万。被如此之多的人包围着,却会时时催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隔绝的状态。

  唯一能做的,就是整天盯着手机,从一个微信群转悠到另一个微信群。

  依窗而立,对面楼群的灯火次第亮起。无法猜想对面灯火主人的身份。即使对面有人偶尔看到了我亮着的灯,同样不会猜想我是谁。

  在这样灯火密集的城市,一样的灯火实在是太多了。

  一声闷响在夜色中传来,直击耳膜。骤然惊觉:这不过是一种幻觉。

  幻觉来自几天前,对面六号楼17层,有人跳了楼。据说因为欠债。

  因为欠债,无力偿还,债主逼上门,守望在楼下。无路可走,他选择了跳楼。

  跳楼者,在纵身一跳之时,一定是感觉到,这个世界上,已经找不到一个能帮助他的关系亲密的人了。只能纵身一跳,就此了结。他的孤独是绝望的。

  夕阳西下时分,小区里的人会逐渐多起来。大人领着孩子在小区的空地上游戏。我常会去小区草坪前长靠椅上闲坐。一天,有个瘦削的男子站在靠椅前,有些孤独的样子。我连忙立起身,对他说我旁边还可坐人。

  他犹豫了一下,在我身边坐了下来。

  他说他来自广西桂林,我说我来自云南大理,手肘相碰的一瞬,彼此便有了一种亲切感。“广西、云南,呵呵——我们的老家是邻居啊。”

  他告诉我他姓于,我告诉他我姓张,接下来便开始交谈。谈话的过程,他不时发出轻轻的会意的笑声,我似乎找到一种故人感。

  临别时,他主动说:“我们可以互相加微信啊。”

  在小区里走出走进,有些面孔似乎熟了起来,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关系亲密到可以倾听我讲话的人。无意间,却在这个夏日的下午找到了

  看着下午幼儿园放学后,在空地跑来跑去的孩子,感觉孩子彼此接纳的能力超过成人。

  旅行是对日常孤独的最好逃避。夏的末尾,我去了一趟北戴河。在阿那亚民宿旅游度假区,看到一个面海而建的图书馆。它的名称,竟然叫“孤独图书馆”,与我的心境十分吻合。

  坐在孤独图书馆,面对大海,突然想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他在卧轨自杀两个多月前写的两句诗。

  我猜想,这时的海子,一定十分孤独。人逃避孤独的最佳选择,也许就是面对大海。

  “怎么叫孤独图书馆呢?每天应该有很多人嘛。”在两层围廊和书架组成的图书馆里,我突然就听到了一句轻声的问话。

  说话的是一个长发披肩、穿白色连衣裙的女青年。

  “其实,孤独并不见得不好。教授不是讲过——文革中,他每天都要被揪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大会小会,挨批斗、作检查,回到牛棚还要看到周围无处不在的监视的眼睛,想孤独都孤独不了?即使现在,他也孤独不了啊,始终有摆脱不开的各种礼仪、应酬,不想去讲的各种讲话……”

  回答她的是她身旁的男友。

  离开阿那亚,回到小区单元房,静静想起男青年的话,对孤独突然有了新的理解。

  13是不见了。从海边回来不久,就不再见到它——这只孤独而可怜的狗,主人把它牵到了一个我不知道的地方。

  而向窗外闪烁的灯光,便有两束冷冷的光,像两把锋利的尖刀,向我刺来,让我不寒而栗,夜变得很凉。

  我知道,这是13向我射来的眼光。

  13的孤独是被动的,是被铁链拴出来的,是一种应该摆脱的被豢养的孤独。

  跳楼者的孤独是无奈的,是被无助带出来的,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被逼迫的孤独。

  而教授追求的,应是另一种孤独。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纵向看,既无前世,也无来生;横向看,我是唯一的,没有谁可以替代我。

  我开始恢复中断已久的读书。我发觉,这样的孤独状态很适合读书。

  偶尔,也会下楼,散散步。一天,在小区的路口,遇到了一张逐渐熟悉起来的脸。

  “溜弯啊?”脸上露出笑。他是一个土著,经常在小区拐角的路边打理着一辆老年代步车

  “嗯。溜——溜。”我以为自己好像不是在溜弯。

  因为,我一直找不到走回原路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那个推着宝宝车,在单元门口问我“取水是要办卡的吧?”的妇人。一场不可预知的疾病,我被送进医院。出院后又返乡休养了一段时间。再次返回这座城市的小区时,在楼道里再也见不到她的身影。

  后来才晓得,小区单元房里住着的并不一定是房主,还有很多零散的租住户。

  小区附近,有不少的绿地和公园。在一些公园里,长满了银杏林和杨树林,我常去溜银杏林、杨树林。银杏叶的生动,装饰了我的孤独;而杨树身上的斑癞又像一只只眼睛窥视着我,使得我的孤独仓惶失措。

  秋天是适合寻找的季节。在公园,我捡回了很多白色和红色,白的是银杏,红的是山楂。孤独因此多了些色彩。

  秋风渐渐凉下来的日子,站在客厅北窗,向窗外默望。窗前有一排杨树,一二三四五,一株是杨树,另一株是杨树,还有另外三株也是杨树。心情变得从未有过的孤寂。

  天渐昏黑,眼前的楼群渐渐模糊,呈现海天微茫的景象。仿佛又回到阿那亚海边的孤独图书馆,淡忘了孤独。寂静浓如一坛老酒,令我微醺。

  少年孤独,缺少的是一个朋友;中年孤独,缺少的是一本书;老时孤独,缺少的是一个自己。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无处不在,关键在心。夜色渐渐变深,远处的灯火次第亮起来。我重新坐回桌前,用文字找回我的心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10-24 12:35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欢迎回归。留记号,下午来读。
3#
发表于 2019-10-24 13:37 | 只看该作者
也许我们缺少什么,或者说是我们感到什么,眼里看见的就是什么。——说的有些绕口,勿怪哦。
但,显然,张老师是一个睿智的人,找到了与孤独和解的方式。其实,学习如何与生活相处,在境遇中要怎样成长是个课题,用心生活的人自会找到答案。
问候张乃光先生,祝安。
4#
发表于 2019-10-24 14:20 | 只看该作者
问候老朋友张乃光。
思索生活中那些极容易被人忽略的现象,可见生活、现象与人的本质。感受人与地理、环境,以及人与人的那份疏离感,和自足感。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19-10-24 1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9-10-24 15:32 编辑

张乃光的《城市边地》,给我们呈现的是城市边缘生活的场景;以“旁观者”的视角,截取了一段琐碎而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状态,通过多个角度传达隐藏其中的“孤独”等内心感受。有悲悯,有忧患,有隐痛。叙述的节奏舒缓,对场景的描摹细致,把读者带入其中,感受城市生活的困境。语言有个性化特点。拜读,问候。
6#
发表于 2019-10-24 16:37 | 只看该作者
 旅行是对日常孤独的最好逃避。
————————————————————————————
对,我感觉也是这样,我到外旅行,有逃避孤独的成份在里边。文章不错,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09:25 | 只看该作者
棉棉 发表于 2019-10-24 13:37
也许我们缺少什么,或者说是我们感到什么,眼里看见的就是什么。——说的有些绕口,勿怪哦。
但,显然,张 ...

说得虽绕口,却有道理。主题是生活暗示给作者的那样一种思想。谢谢棉棉新朋友。:)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09:31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9-10-24 14:20
问候老朋友张乃光。
思索生活中那些极容易被人忽略的现象,可见生活、现象与人的本质。感受人与地理、环境 ...

房子,进到中财,看到你还在,心生温暖。每一个人都有眷恋的地方,中财即是。特别是在孤独时刻,来这里溜一溜,心中的孤寂减少了许多。天冷了,多保重。:)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09:41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9-10-24 15:29
张乃光的《城市边地》,给我们呈现的是城市边缘生活的场景;以“旁观者”的视角,截取了一段琐碎而日常的生 ...

被边缘化并不可怕。帕斯卡尔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战胜孤独的过程,就是找回王位的过程。人类的精神史,其实就是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虽然只是一个譬喻,但人的灵魂总要找到它栖身的地方,否则就无法解释人何以有如此执拗的精神追求。:)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09:44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张礼 发表于 2019-10-24 16:37
 旅行是对日常孤独的最好逃避。
————————————————————————————
对,我感觉 ...

谢谢老乡点评。旅行确实是战胜孤独的最好途径。:)
11#
发表于 2019-10-29 20:10 | 只看该作者
少年孤独,缺少的是一个朋友;中年孤独,缺少的是一本书;老时孤独,缺少的是一个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学。欣赏学习。
12#
发表于 2019-11-12 20:5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非常欣赏!问候老师!
13#
发表于 2019-11-12 21:1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种既有灵气又接地气的书写,拜读。
14#
发表于 2019-11-13 16:15 | 只看该作者
书籍是治疗孤独最好的药。有书籍跟书写,孤独也就幻化成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意境。
问候张老师;冬安。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12:21 | 只看该作者
川媚 发表于 2019-10-29 20:10
少年孤独,缺少的是一个朋友;中年孤独,缺少的是一本书;老时孤独,缺少的是一个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 ...

谢谢川媚版主阅评。来中财发贴很少了,但有时间还是会溜进来逛逛。学习文友们的佳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2:27 , Processed in 0.0560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