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8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宁津小八极拳探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20 0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1-8-5 17:18 编辑

                                            宁津小八极拳探源           高迎春

        2018年10月,宁津县政协隆重推出第十五集文史资料《光影年轮》。在《光影年轮》非遗卷百姓舞台栏目,登载了宁津非物质遗产小八极拳,弹鼓舞,哈哈腔,宁津烙画,张氏木雕,刘氏丫头蟋蟀罐传统制作技艺和宁津剪纸。宁津小八极拳,又称四节八极拳,所谓四节八极拳,指的是手,足,肘,膝。讲究四节并用,八击连环,翻手,叠腕,寸艮,抖展,犁行,封进,低铲,后弹为本拳特点。以“艮捷”为运用,以“敏活”为旨意,不动如山岳,动则如雷电。讲究“灵巧神速”,如翻手之灵,叠腕之巧,寸艮之精,抖展之速。“稳、准、狠、奇”如犁行之稳,封进之准,低铲之狠,后弹之奇。一步三转,三步九转,大式变小式,小式变底盘,十二连环,皆以随机应势而变化。1984年,经山东省武术科研部门考察认定,宁津小八极拳属于稀有优秀拳种,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挖掘整理项目,并录像存入中华武术文库。2015年,宁津小八极拳被列入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明末清初的宁津县,为全国有名的武术之乡,杂技之乡。许多练习杂技的艺人,往往也是武术高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宁津县城关镇东街村,有一位习武高人叫宋守仁。据他回忆,明清时期宁津流传的拳种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太祖长拳,八极短拳。他家的世传武术至七世祖宋廷荣先祖时,与宁津城南洼刘庄太祖拳名师宋盛龙结为好友。宋守仁的父亲宋杰三,与宋盛龙以叔侄相称。之后,他的父亲宋杰三也将年幼的宋守仁,交给宋盛龙练习武术。宋守仁十五岁跟师傅学会太祖拳法之后,跟随父亲宋杰三去天津东马路国术馆(中国武术也称为国术)传授武术。在国术馆遇到了形意拳大师王乡斋先生,宋守仁和弟弟听从父亲意见,又拜王乡斋为师,学习了形意拳。回到宁津之后,宋守仁的父亲宋杰三,与洪廷奎,徐宝贞等十几位武术高手,在宁津东关里城隍庙内创办了宁津县国术馆,宋杰三任馆长。一九四三年,日寇欲将宁津县的两尊铜佛运往日本,宋杰三带领国术馆的同仁,将两尊铜像夺回。一九四四年,宋守仁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分在鬲津县一分区十八团二营五连。一九四七年参加了攻打东光、泊镇、沧县、黄骅的战斗,一九四九年退伍。回家后致力于武术教练,教授的学员有一百多名。宁津县小八极拳传承人马忠新,最初就是跟随宋守仁练习武术。

        宁津县的武术,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都是从祖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清末民初时期,武术在宁津县城和西部最为盛行。特别是宁津和吴桥边界地区,是全国有名的杂技起源地,武术也特别有名。民间将武术和杂技称作“耍把式”,随着宁津杂技艺人到各地演出,武术和杂技一起流传全国,给人留下了宁津人人会武术的印象。当时有名的武术大师,有西舒庄的刘福禄,西张县庄的张延庆,李家桥村的李连衡,化牛里村的李庆春,舒庄的舒聚荣,南辛庄的李化峰。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在南京摆设擂台,通告全国武林高手前去打擂。李连衡遵从师命,上擂台比试拳法,他凭借出神入化的八极拳,夺取了擂台赛第二名。天津的薛颠是第一名,而薛颠正是李连衡的形意拳老师。湖南省长何健,特约李连衡组建武术大队,培养武术人才,然后输送到部队担任武术教官。李连衡借此平台,派弟子到全国各地寻师访友,丰富武术套路,研讨各派武术,画成图册,编辑成书,对武术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李化峰一生演练八极拳,一招一式,讲究气满功深,扎地生根,坚若磐石。他曾在德州设立拳场,传授八极拳武艺,弟子云集。全国各地武林高手,闻讯前来比武,都被他以八极拳的近身招式致胜,因此名声大噪,名闻遐迩。

        马忠新自小习武,他除了拜宋守仁为师,还拜宁津县相衙镇李庄的李书义、李兴治为师。他们两个,都是宁津县有名的八极拳高手。据马忠新回忆,李树义、李兴治的师傅是李清坡;李清坡的师傅是洪廷奎;洪廷奎的师傅是方如岭;方如岭的师傅是张殿荣。中国武术的传承,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口授习练而来。在中国古代,人们为了生存,都要不断地狩猎,打鱼,采集,没有强壮的身体是不行的。因此,练习棍棒标枪,练习石块投掷,就成为日常必须的操练项目。久而久之,就成为武术的雏形。到了晋代,民间习练武术活动,已经出现了“口诀要术”。而“武术”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昭明太子在诗中云:“国尚师立,家崇儒门,秉道毓德,讲艺立言,偃闭武术,阐扬文令。”这其中的武术,泛指军事,可见当时军队里使用刀枪剑戟,是每日都要训练的。从唐朝开始推行“武举制”,朝廷每年都要以考试的办法,选拔武艺出众的人才,并授予武艺名号。如猛殷之士,矫捷之士,技术之士,疾足之士等等,促进了民间和军队的练武风气。到了宋代,民间出现了练习射弩的“锦标社”,练习棍棒的“英略社”,练习扑术的“角抵社”。或许,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武术社团。而且,“十八般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在宋代典籍之中。1911年,山东青岛最早出现了“武术传教所”。1919年,山东教育界创办了“武术传习所”;1919年八月,吴志青发起组织了“上海中华武会”。1923年4月,在上海首次举办全国武术大会。武术,具有防身、健身、抗暴、维生、娱乐、比赛、保家、护国等多种功能。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正式通用“武术”一词,用来表示强身自卫等技击之术。

        到了明代,是中国武术全面大发展的时代。明太祖朱元璋主张“武官习礼仪,文人学骑射”,这样一来,朝中文官武官互相学习,形成了全民练武的高潮。民间武术团体众多,也创立了许多新的拳种。比如:内家拳,梅花拳,太极拳,洪家拳,八卦掌,形意拳,少林拳,南拳,而八极拳的创立,也是在这个时期。八极拳,讲究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个部位的应用。习练八极拳,要求将这八个部位的击打功能,发挥到极致。关于八极拳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说,八极拳因为握拳形状如耙,因此得名耙子拳,后来改名八极拳。有人说,“扒”字为动词,习练时手臂扒止左右,击拳收拳迅猛,扒支音调,与八极相近,所以八极拳来之“扒止拳”。有人说,八极一词,原为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汉代《淮南子  坠形训》一书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人们将“八极”一词用于武术,意为发力可达四面八方,极之地。有人说,明代的戚继光在著《纪效新书》中,曾经提到“巴子拳”,而“巴子拳”就是八极拳。而明代的唐顺之,在其所编著的《武编》一书中,对拳术的阐述,大致有了八极拳的架构。清代张孔昭所著《拳经拳法备要》,谈到练力,出步,身法,练法,与八极拳非常接近。清朝萇乃周著述《萇氏武技全书》,拳法与八极拳极为相似。由此可见,民间武术高手,非常善于吸纳各种拳术精华,不断推陈出新,这样才创立了八极拳。

        据最早在宁津传授八极拳的张殿荣说,宁津城南王寨,是民间八极拳的起源地。由于王宇泰考中武状元,使得王寨附近的人们,掀起了习练八极拳的热潮。宁津城南王寨,早期隶属德平县,后来划归陵县,现在属于德州陵城区。据王寨王氏族谱记载:我族九世祖讳江,字宇泰,生于明末清初,自幼习武,武功超群,乙末年(1655年)考中武进士,御封二品带刀侍卫,随朝伴驾。后来,因为鳌拜和遏必隆宫中事件,王宇泰被误杀,割掉了头颅。康熙帝了解内情之后,赏赐金头,隆重掩埋。王宇泰的官宅旧址,在王寨西头,家中有他身着盔甲的画像,有他使用过的兵器。他的墓地,在王寨村北一里许。墓前有高大的石碑,有石人石马,有青石供桌,雄伟壮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平坟运动中,被夷为平地。现在,王寨村里人,仍然称此地为“石碑坟”。王宇泰自小习武,老师就是他的父亲。据出土王氏家族墓志铭记述,王宇泰的父亲王拱极,字韩斗,生于明万历癸卯年农历七月初九巳时,卒于清顺治丙申年(1656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卯时,传说他是明末军队里的将军。在清代,一等虾是一等侍卫的俗称,也称“头等侍卫”,为武职正三品。二等虾,就是二等侍卫,为正四品。王宇泰高中武状元,被授予二等虾称号,朝夕伴随皇帝左右,被破格提升为从三品。王宇泰的母亲李氏,生于明万历癸卯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戌时,卒于顺治丁酉年十月初六,死后被清朝康熙皇帝诰赠太淑人。淑人指温和善良的女子,一般三品官员的夫人或母亲,才能有此封号。故而墓志铭的标题为:皇清诰赠二等虾韩斗王公暨原配封太淑人李氏合葬墓志铭。王拱极享年54岁,死于王宇泰考中武进士的第二年。王宇泰在1655年,年纪应该在35岁左右。

        撰写墓志铭的人,是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内翰林国史院学识加一级眷生傅以渐。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元明清时代,贡士经过殿试以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为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赐进士出身。前三甲,同为进士出身。光禄大夫,战国时期置中大夫,汉武帝改为光禄大夫,秩比两千石,掌顾问应对。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大夫从二品,紫金光禄大夫为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清代光禄大夫升为正一品,为皇帝近臣,无固定职务,依照皇帝昭命行事。少保兼太子太保,少保,是负责教导太子的官员;兼太子太保,就是还兼任保护太子的安全。内翰林国史院学士,即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是社会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也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加一级眷生,旧时候两家通婚之后,尊长对姻亲晚辈自称眷生。加一级,在这里是更进一层的意思。但看这些解释,就知道傅以渐在朝中,是有着怎样荣耀、怎样地位的人物了。用篆书书写碑额者,是赐进士及第、詹事府詹事兼内翰林侍读学士眷生王宇澄。詹事府,是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东宫)事务的机构,一般詹事府设詹事一人,为正三品;少詹事二人,为正四品;府氶二人,为正六品;主薄厅一人,从七品;录事二人,为正九品;通事舍人二人,为传达员。翰林学院侍读,是清代官员第十级,从五品,文职京官,为皇帝和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而这位王宇澄,就是王宇泰的亲弟弟。

        撰文的傅以渐,和王宇泰是同乡。当王宇泰考中武进士之后,要由皇上亲试弓马策问,然后,拜遏比隆为师。(遏必隆,满洲镶黄旗人,清康熙辅政大臣。清朝开国元勋额亦都第十六子。顺治时期,授予议政大臣,擢领侍卫内大臣,雷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顺治十八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哈三人一起,受遗昭为辅政大臣。)当时,傅以渐侍从左右,他看到同乡王宇泰气宇轩昂,长髯垂胸,骑马而来。只见他健步如飞,步射骑射,皆衔须开弓,箭无虚发。应对韬略,滔滔不绝。因此,给傅以渐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王宇泰的故乡王寨村,隶属于山东德平县宜丰乡。王宇泰祖上的家谱是这样的:一世、王自北;二世、王宴;三世、王胜;四世、王堂;五世、王国臣;六世、王应道;七世、王从诲;八世、王拱极。王宇泰,正在第九世上。王宇泰的爷爷是哥儿三,大爷爷王从谋,爷爷王从诲,三爷爷王从梅。大爷爷王从谋,在家族中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早年因为恩贡,被选拔保送国子监学习,然后成为赵州别驾,亦称别驾从事。(早年,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得此称呼。别驾为州府中总理众务之臣。后世以别驾为通判之习称。)通判掌管州府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且对州府长官有监察责任,品级为正六品。后来又进阶徵侍朗,明代侍郎通常为正三品。王家自从王从谋入朝为官,从此也就有了靠山。

        功成名就,娶妻生子。王从谋成家之后,生了一个儿子王运极;王从梅成家后,生了一个儿子王洪极;王从诲成家之后,初娶杨氏生了王建极、王耒极、王协极;继娶杜氏生了王栱极、王立极、王宁极。这样一来,叔伯兄弟就是八个。明清时候,孩子们一般六七岁上私塾开蒙受句。王家的孩子受教的任务,自然落在了王从谋身上。明代文官必须学骑射,会骑射,因此王从谋不但教孩子们读书,还兼任他们的武术教练。练习的拳术,大约就是《武编》上的拳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读书朗朗上口;练拳生龙活虎。尤其是王拱极,自幼聪慧,生的也是姿貌殊异,读书习拳就显得更突出一些。逢年过节,回到故乡,八个孩子表演拳术,整齐划一,虎虎生威。百姓们看了,私底下便把他们练习的拳术,叫做“八子拳”。也有人看到他们名字里都有一个“极”字,就管他们表演的拳术叫做“八极拳”。口口相传,一个新的拳名,自然而然形成了。八极拳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具有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八极拳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于指尖,故而爆发力极强,以至于民间有了“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说法。孩子们陆续长大,个个文能通晓经义,武能骑马射箭。王宇泰的八极拳武术功底,就是父亲王栱极传授给他的。


        王宇泰以武状元在朝中立足,拜遏必隆为师,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惩治鳌拜,遏必隆也被以十二大罪名弹劾,被免去太师职务,剥夺世爵,下狱论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王宇泰就是在这场宫内兵变之中,被误杀丢了性命。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皇帝顾念遏必隆是顾命大臣,况且是功勋的儿子,免去死罪,仍然让他以公爵身份宿卫内廷。被误杀的王宇泰,也被康熙皇帝恢复了名誉。王宇泰作为朝中武进士,死的惨烈,这在王宇泰的故乡王寨,特别是王氏家族,引起了极大恐慌。从此王寨村家家户户,不再敢让孩子们练习八极拳。王宇泰的马夫,是王宇泰收养的孤儿,他跟王宇泰练就了一身八极拳好功夫。宫廷发生变故,他逃回山东德平王寨。为了生计,只好隐姓埋名,在德平、陵县、宁津、吴桥、东光、乐陵、庆云一带民间,偷偷传授八极拳、八极枪、八极刀,为八极拳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宁津县的小八极拳,就是汲取八极拳的精华,在习练中慢慢演化而来。小八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忠新,在2010年山东省第二届传统武术演武大会上,一举夺得比赛银奖,为宁津武术界争得了荣誉。现在宁津小八极拳,除了马忠新之外,还有李书刚,李书良,李革新,厚福昭,李振兴等一大批传习人,都在为小八极拳的传播而努力着。我们有理由相信,已经被列入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宁津小八极拳,一定会在宁津、山东甚至全国发扬光大,大放异彩!






                                         2020年11月21日写于迎春堂








2#
发表于 2020-11-20 08:0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一会仔细看看,再留评……
3#
发表于 2020-11-20 08:40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一大篇,文笔厚实,很耐读。学到很多知识。

1984年,经山东省武术科研部门考察认定,宁津小八极拳属于稀有优秀拳种,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挖掘整理项目,并录像存入中华武术文库。2015年,宁津小八极拳被列入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八极实至名归,棒棒哒……
4#
发表于 2020-11-20 11:56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师文笔深厚,小八极拳探源详尽,又学到了很多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06:09 | 只看该作者
我心怡然 发表于 2020-11-20 08:09
沙发,一会仔细看看,再留评……

谢谢首先光临阅读,顺祝冬安!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06: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0-12-4 11:43 编辑
我心怡然 发表于 2020-11-20 08:40
洋洋洒洒一大篇,文笔厚实,很耐读。学到很多知识。

1984年,经山东省武术科研部门考察认定,宁津小八极 ...

八极拳的源头,至今扑朔迷离,我的探源或许更接近历史真相。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09:41 | 只看该作者
鲁川 发表于 2020-11-20 11:56
高老师文笔深厚,小八极拳探源详尽,又学到了很多

我查了许多资料,许多清代官职不查,还真闹不清是几品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5 01:23 , Processed in 0.05362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