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深藏诗词书籍中的蟋蟀之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16 0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4-4-8 04:15 编辑

                                                深藏诗词书籍中的蟋蟀之六         高迎春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历史上,宋代诗歌是继唐代诗歌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宋代虽然再次实现了统一大业,可是内忧外患的交困,终于使得统一局面半路夭折。一路往南溃败的南宋,风雨飘摇了一百五十多年,最终灭亡在蒙古的铁蹄之下。随着社会剧烈变革,宋代的文人的思想也必然会受到剧烈冲击。传统的章句之学,逐渐让位于心性之学,儒家学说在吸收禅学等因素的基础上,渐渐脱变为理学。其消长隆替也必然与政治斗争息息相关。顺应时代潮流,宋代诗歌另辟蹊径,求新求变势在必然。因此,宋代诗歌在题材的拓展,技巧的丰富,风格的多样,又有新的突破。在宋代又有许多著名诗人描写蟋蟀,使得蟋蟀的文化意象更加丰富多彩。

        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人(今安徽),宣城又名宛陵,故而人称梅尧臣为梅宛陵。梅尧臣屡试不第,只得靠恩荫入仕,历任主薄、县官、监税等职。仁宗皇祐三年,赐同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员外郎。梅尧臣与欧阳修,同为宋代初期诗坛新领袖,梅尧臣诗歌清新淡雅,古硬老健;欧阳修诗歌雄肆奇逸,疏宕畅达,世人并称他们两人“欧梅”。而刘克庄则更推崇梅尧臣,称他为宋代诗歌的开山鼻祖。请看梅尧臣写的《促织》:“札札草间鸣,促促机上声。织女夜中起,明河檐外横。一丝不入杼,疏密工未精。岂知天孙巧,衣脱六铢轻。人间唯贵重,暗虫休催成。”大意是:秋风吹来寒意,蟋蟀在草丛不断鸣叫。短而急促的声音,仿佛敦促织女,赶紧上织布机织布。古代的织女们,常常借着月光纺纱织布。这位织女之所以半夜起床,也是趁着月光来抓紧织布。就怕织布梭挑断经线,织出来的布有瑕疵。多么想借来天上织女的一双巧手,织出仙女穿的又轻又薄的纱衣来啊。人间的许多事情,都是靠着自己勤勉努力来完成,那里是仅靠蟋蟀催促就能成的呢。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引用了梅尧臣关于写诗的论述:“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梅尧臣的《促织》,风格平淡,状物鲜明,托意深微,含义深远,正是他上述文学理论的最好实践。梅尧臣的《促织》,在文化意象上又有拓展,已经看不到悲秋的影子。


        字介甫,晚号半山的王安石,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从签书和判官做起执政,直到熙宁二年(1069年)才被重用,任参知政事,开始推行新法,进行改革。从熙宁三年到熙宁九年,两次拜相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王安石擅长诗文,笔力雄健,风格刚劲,后人推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对确立宋代诗歌风格具有重要贡献。他的咏梅绝句,至今被人咏传。《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咏物诗歌,一是在于摹写之工,二是在于寄寓深远。王安石的七绝,显然属于后者。梅花的寒香,不仅仅是给人嗅觉的美好,更是一种高尚品格的象征。明看是咏梅,其实是歌颂人的品德。不被人注意的墙角,在严寒的初春孤独开放。尽管隔着院墙,路人闻到花香,注定知道这绝对不是雪的味道。王安石或许就是要向世人表达,即便自己受到冷落,也要以梅花的君子之德,来证明自己的品格与修养。王安石诗中的蟋蟀,给人又是另一番况味《西风》:“少年不知秋,喜闻西风生。老大多伤感,畏此蟠蟋鸣。况乃舍亲友,抱病独远行。中夜卧不周,恻恻感我情。起视天正黑,弱云乱纵横。似有霰雪飘,不复星斗明。时节忽如此,重令壮心惊。谅无同忧人,樽酒 安可倾。”大意是:年少时,不懂秋天滋味,喜欢听凉爽的西风,吹拂枝条吹红了枫叶。随着年纪渐渐垂老,经历了人间悲苦,心中装满感伤,于是才畏惧了蟋蟀的哀鸣。更何况舍弃亲友,带着病独自远行。在客栈常常半夜难眠,辗转翻恻,伤感叹息。看窗外漆黑一片,乌云满布,细雨凝结成冰,飘飘洒洒,星星和月亮都隐藏在云后。人生不知不觉就到了多事之秋,如何不令人心惊。在这暗夜里,谅也无人与我同忧,即便饮酒,也难以安抚此时孤独与忧愁。这一首《西风》,寄寓了王安石独特的人生感受和情趣,描绘生动,蟋蟀的鸣叫,起到了起承转合、推波助澜的作用。

        出身贫苦的王令,自幼勤奋学习,从不参加科举考试,世人都赞其气节自高,身虽贫穷却有济世之心。他在淮安,天长,高邮,江阴等地以教学为生,有幸在高邮时,结识了王安石,两个人相见恨晚。王安石欣赏他的才华,赞誉他“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助于天下”,并将自己妻子吴氏的妹妹,介绍给他,两个人成了连襟。王令一生不得志,他曾写过一首《晚岁》:“晚岁意不适,新诗老无情。万古共一叹,百年行半生。”写这诗的时候,王令也就二十出头,离半百尚早,是贫穷窘迫的生活,使他深感人生之易逝,功业之无成。因此他写诗歌,总有一股强烈的抑郁不平之气。或许,他已经早有预感,二十八岁就匆匆离开了人世,令人叹息。在王令短短的一生中,却写了两首与蟋蟀有关的诗歌。其一《和人蟋蟀》:“秋虫何尔亦匆匆,何处人心与尔同。梦枕几年悬客泪,晓窗残月破西风。人思绝漠冰霜早,妇叹穷阎杼柚空。更有孤砧共岑寂,平明华发满青铜。”诗中的秋虫,说的就是蟋蟀,这是肯定的,因为在标题中已经点明。诗人反问蟋蟀,你为何在寒风里急匆匆的哀鸣,莫非你感受到有人心中的哀伤与你一样吗?这样的写法,与之前的诗人写蟋蟀,构思新奇,又有了新的突破。王令短短的一生,唯有慎伯筠是他崇敬,愿意结交之人。或许,这首《和人蟋蟀》,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一唱一和。其二《闻促织》:“衰草风来响不知,破窗灯灭月藏辉。白头老妇无机织,卧听邻儿懒捣衣。”大意是:深秋里,衰老枯黄的草,被风吹的瑟瑟响而不自知。这一户人家房矮窗破,油灯也已熄灭。天上的月亮,也躲进云层,收起了辉光。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没有布可织。只能躺在床上,静听邻居慵懒洗衣声。王令家贫穷,诗中场景,或许就是他自己家的场景。促织,促织,贫穷人家没有布可织,蟋蟀的叫声,在这里只能徒劳无功了。

     北宋时期的苏轼,其诗雄浑豪迈,语言奔放,想象丰富,善用比喻与夸张,题材广泛,不拘一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纵横驰骋,自然畅达,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书法擅长行、楷,用笔丰腴跌宕,意趣率真,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他倡导文人画,明确提出诗画一体的见解,自己最喜欢画枯木竹石。作为一代文宗,苏轼对自己的诗文,不厌修改,对别人的作品却非常尊重,反对没有根据乱改,以免破坏原作意思。宋敏曾找苏轼,询问杜诗印本上的诗句“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其中的“没”是否印错了?宋敏不明白,为何白鸥会钻入水中呢,应该是个“波”字才对吧?苏轼听了他的疑问,哈哈大笑。告诉宋敏:这里的“没”,是消没的意思,而不是淹没。老杜是说白鸥自由飞翔,消失在浩渺烟波之中。如果随意改为“波”字,意思就会面目全非了。宋敏听了,非常佩服苏轼的解释。诗人王祈写了一首吟咏竹子的新诗,兴冲冲请苏轼指教:“叶垂千口剑,竿耸万条枪。”苏轼一听就笑了,你的比喻很好,只是竹竿太多,叶子太少了。王祈听了,顿时羞红了脸庞。十棵竹子一片竹叶,这样的竹林,恐怕打着灯笼也难找。苏轼也曾写过一首《促织》:“月丛号耿耿,露叶泣溥溥。夜长不自煖,那忧公子寒。”大意是:月季花丛中,蟋蟀心事重重地鸣叫。哀伤的情绪,让这么多叶子都挂上了泪珠。黑暗的长夜,渐渐失去了温暖,哪儿还顾及忧虑,在客栈里睡眠的公子身上的寒冷。苏轼一生,屡遭被贬,一路奔波,旅途劳累辛苦,最有切身体会。这首《促织》,正是苏轼描写了自己的亲身感受,故而别具一格。

        宋代的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奇崛峻峭,清新瘦硬,被尊为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后来居上,诗歌得以与苏轼并驾齐驱,世人称谓“苏黄”。苏轼在写诗的时候,称“效庭坚体”。黄庭坚知道之后,大为感动,又深感不安,特意为此写了一首诗。在诗歌序中,黄庭坚云:“字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韵道之子瞻送杨孟客诗云: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即此韵。”大意是:苏轼作诗,称“效庭坚体”,其情形有类韩愈之模拟孟郊、樊宗师,只是笔墨游戏。为了避免后生一辈产生误解,故作此诗加以说明。欧阳修《论尹师鲁墓志》云:“修见韩退之与孟郊连句,便似孟郊;与樊宗师作志,便似樊文。”欧公此语,显然为山谷所本。接下来,在诗歌中黄庭坚说自己的诗浅陋,在苏轼面前,自己甘拜下风。赞扬苏轼虽然是文坛领袖,却能扶持提拔新秀,胸怀宽厚,坦诚待人,自己也受到了他的赏识和推荐。通过此诗,黄庭坚谦逊形象,展露无遗。黄庭坚写过一首《秋恩寄子由》,其中写到了蟋蟀:“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大意是:在晚秋季节,蟋蟀敦促妇女纺线织布,赶制裘衣。唯有一棵老松安卧云壑,冷眼静观,只有沧江挽纤的牛,才能把老松拉走。诗歌抒发了黄庭坚落魄,无依无靠的郁闷心情,也强烈表达了他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孤傲心态,也有劝慰勉励苏辙之意。




                                                      2021年元月15日写于迎春堂





2#
发表于 2021-1-20 15:18 | 只看该作者
知识好丰富啊。。。。。。
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13:55 | 只看该作者
我心怡然 发表于 2021-1-20 15:18
知识好丰富啊。。。。。。

宁津县是中华蟋蟀第一县,故而写了这个蟋蟀系列。谢谢阅读和留言支持,问好!
4#
发表于 2021-1-24 19:03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1-1-21 13:55
宁津县是中华蟋蟀第一县,故而写了这个蟋蟀系列。谢谢阅读和留言支持,问好!

明白了。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4:32 , Processed in 0.07139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