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62|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循着杜甫远走的足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12 1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元759年,是农历己亥年,本该是一个嘉禾丰收的好年景。可是,唐朝乾元二年的政治天空,并非晴朗明净、辽阔空旷的景象。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这只大船被迫已经飘摇了四载。对此,我并不乐意去剖解历史的伤痛。可是,一位被时间大浪淘沙后仍留下诸多经典之作的诗人——杜甫,在这一年的寒冬时节,穿越越了与我的籍贯有关的地域一隅。一座巍峨挺立的山峰,因有了杜公的跋涉,而在后世的典籍中卓然生辉。而今,我也循着杜公当年远走的足迹,对这座山在多次仰慕之后亲去拜谒。它的名字叫——青泥岭——古蜀道上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节点。

    那年的秋天,为了躲避战乱,杜公弃官客居秦州。由于饱受生活所迫,不得不投奔同谷的邀约而去。可是,他已不再是朝廷命官,而是一位落魄了的诗人,他满怀热望却扑了个空,碰了一鼻子冷灰。颠沛流离之中,寓居同谷月余,也算是在苦不堪言的旅途劳顿中作暂时的休憩。但是,他所期望的改变并没有出现。无奈之下,他不得不选择去往天府之国的成都,他预想着那里能让他的希冀成为现实。这一年,杜公“一岁四行役”,备受生活困窘的围追堵截。无需怀疑,此前杜公早就读过了同朝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那“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喟叹,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艰险,难道他对蜀地之行的信心没有过阻遏吗?对于一条从没有走过的路径,难道他没有向当地的人打听过它难走的程度吗?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已下决心,就顾不了太多,只有携着家眷,携着贫病交加,背负诸多的遗憾、哀伤与一丝眷恋,踏上了让人心怀隐忧又无法绕开的入蜀之程。

    寒冬腊月,旧历年的味道愈来愈浓,却挽留不了诗圣风雪交加的心。当然,他是做了领受行路之苦的准备的。他当时的心境和思虑,唐代栗亭镇的那个小村落对此记忆深铭。杜公一家离开凤凰村,在山寨坡村暂留几日,算是养精蓄锐吧。不论是捡拾冬雪掩埋的橡子,还是在元观峡的石岩下凿冰垂钓,都是为了充盈辘辘饥肠,都是为了让妻儿老小强健身体,以便应对即将到来的一次远征。要走的那一天,杜公一家和淳朴的村人做了告别,他深情的回望了一眼饮取过的水井,留宿过的茅屋,尚未消散殆尽的炊烟,噙着几滴酸涩的浊泪,迈开步伐踏上了木皮古道。

    杜公顺着前人走着的路一路踽踽而行,穿过龙洞沟,过山神庙,攀越了陡峭的滴水崖、狮子崖,绕过老虎湾,从庙山瓦房村径直而过,便攀上了木皮岭。被杜公认为“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的,恰是成州同谷县至兴州长举县一带的古“木皮道”。最难走的木皮岭,崎岖的山道旁原有苍翠的树木,也有着能映红山坡的野生杜鹃,可是在深冬季节,满目仅有萧瑟、冷寂,他无心欣赏山色美景,而是徒添了心中的犯愁。想必,他曾在歇息的当儿,举目四望,怀古今思,心绪如滔滔江河。他的所见,那首纪行诗《木皮岭》做了诗意的实录:“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木皮岭的险峻,木皮道的艰险,从中可以感知他行走的不易与艰辛。每读此诗,总是心绪难宁——为杜公,也为杜公一家,更为那个阴霾笼罩的朝代……

    从木皮岭上下来,杜公走过小地坝、黑林垭、歇马署,来到小河村附近的白沙渡口。这里沙滩茫茫,淤积着被洛河水遗留下的漫漫白沙。行踪至此,杜公又触景生情,思接千载,以五律《白沙渡》描写眼前之景,抒发心中之情,感叹世事难料。“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此时,天已经是“日暮”时分,要走的路程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大河店村,杜公并没有稍事停留,而是拐上了青泥古道。走进青泥店子,算是踏上了蜀道的一个节点。青泥村,本是个繁华的村落,因有青泥驿的存在而商铺林立,酒旗高挑,旅店众多。杜公抵达时,已夜幕临近,灯火阑珊,街头熙来攘往的马匹的踢踏声,在门口招揽生意的商贩的吆喝声,以及飘散在街巷的炊烟和菜肴的香味,按理是诱惑着过往的客商与行人。投宿客店,也是情理之中。可是,杜公因为囊中羞涩,硬是忍住了味蕾的抗争,也哄劝住了小儿不解的埋怨,步履匆忙地扭头而去。其实,他何尝不知客店里的温馨,何尝不想品尝徽酒的甘醇呢?他心中明镜似的清楚,尽管青泥驿有闲养的马匹,可是没有人肯借一匹供他和家人减轻背负的重荷。其中的缘由,谁都能想见的——落架的凤凰不如鸡,何况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又不能让人升官发财的诗人呢?

    从青泥村,到青云驿,一去二十华里。杜公几乎是摸黑在被山林和灌木挤得逼仄的山径上走着。因为有心中的愿望之灯的引路,他的步履里便多了许多的坚定和执着。好在,善意的月亮爬上了山头,充当了唯一照路的明灯。腊月初七八的上弦月,其实更像一弯小小的金钩,但在杜公看来,也许透露着微明的曙色。这道长沟,人烟稀少,鸡鸣狗吠之声寥寥可数。即使偶尔的几声,也恍如从遥远的天境传来。不过,想到即将要抵达的青云驿,他的心中又多了一丝亮色。因为那时,他就可以以自己的脚步度量曾经通过太白诗篇而构想出的青泥岭的真实的模样了。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工。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哀猿透却坠,死鹿力穷新。寄语北来人,后来摸匆匆。”沿途所见,心中所想,杜公不觉随口吟出了那首《泥功山》,感叹着一路上的境遇,已经来到青泥岭下的青云驿。那时,太和庵的颂祷佛号的声音,伴随着敲响的钟磬的跫音,一声声跌撞进杜公的耳廓,也环绕在他的心间。他曾想过,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为责的寺庙,是可以去借宿的,也籍此让辛劳的家人讨得一碗热饭,以安慰空乏的肠胃。如果可以,也能在次日晨曦初露的时刻,登上青泥岭的最高峰铁山观赏冬景。满山红叶似火,万山层林尽染,和还未消融的残雪装扮下的青泥岭,是否能改变印象里冷峻的面目而呈现出温柔、含蓄和俊美的脸庞呢?还有,把浪漫主义和夸张的修辞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太白,把青泥岭描摹的让人望而生畏,他可以通过目睹的情状求证“蜀道”到底有没有诗仙所想象的那么可怕呢?可是,想想眼下的处境,杜公还是掐灭了萌生心头的欲念——走吧,还是早日解决生计问题,才是最根本的也最紧要的事情啊!还有一个原因,他想此处早已有太白的绝唱了,自己就不必再去写有关的诗歌了——他想过,要超越太白,也是很不易的呀!

    当然,沿途的小憩可以不计。杜公只顾行路,其他的无暇顾及。从青云驿,再行走了二十里。夜半时分,那一轮弯月跨过中天,他们一家走出了青泥道上冰雪消融缔造的泥泞,来到嘉陵江畔的水会渡,那个后来叫做虞关渡的地方。“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来到水会渡时,回味起一路的艰险,杜公心头多了一丝轻松。“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那歌声,那轻笑,也是他借物抒情的载体和媒介。当然,也有对前路满怀着希望的隐喻和传递。尽管有“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的冬夜之冷,尽管有“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的陵江浪涛,尽管有“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的苍茫渡口,尽管有“远游令人瘦,衰疾惭加餐”的自况自叹,这些都会在这个应当被历史记住的冬夜转瞬即逝。过了水会渡的渡口,逶迤如巨浪的青泥岭真切的留在了杜公的身后,也在他的几首纪行诗中刻印下了他丈量青泥古道的足迹——也许,那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岁月的胎记呢。

    过了水会渡,杜公的心中依然被远方的召唤催促着,向摆渡的艄公打听了还要走的路线,之后拖着一身疲惫,继续在古蜀道的跋涉。走进大八渡沟,距离蜀地又靠近了一程。八渡沟,是又一条深沟——被两边的悬崖峭壁、崇山峻岭相夹着,而且那金钩似的弯月坠落山坳,此地给人逼仄而幽深、阴森而可怖的惶恐,但又怎能抵挡得住杜公心中的执念呢。他的心中有了执拗和决绝,于是咬着牙关与困乏做着彻底的斗争,一步,又一步,硬是穿过了峡门,翻山出陇,沿十八盘沟、庙坪(庙湾)、山关、三官殿、九股树、金池院路,一路走去。那时,八渡山至寨家山上,已透出了黎明的曦光,透出了希望的。

    走出了陇地的边界,在和蜀道的下一个节点连接的时刻,已是天空大白,旭日凝聚着力量即将冲破乌云的重重束缚跃升天幕。杜公来不及回望昨天走过的青泥古道,甚至来不及向北方的山野投去最后的一瞥,就被这孕育着期许与憧憬的晨阳照耀着,被满山的林涛和山风簇拥着,向着天府之国的成都浣花溪畔而去,向着衣食无忧住行有保的理想之地兴冲冲而去,遗落身后的也许只有青泥古道上的凌乱不堪的足迹,以及后来者怎么也擦拭不掉的哀叹、悲戚。
2#
发表于 2015-11-12 1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5 编辑 <br /><br />跟随着您的笔墨,心灵上跟随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去慢慢体味诗人的内心和情感。

3#
发表于 2015-11-12 2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5 编辑 <br /><br />写的有深度,有内涵。
问候老师

4#
发表于 2015-11-12 2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5 编辑 <br /><br />走过大诗人走过的路,唤出了历史的一段不了情,追怀或许是为了怀念,但更应该是启迪的力量。问好老师!

5#
发表于 2015-11-14 2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5 编辑 <br /><br />追行杜老,感念今生,在诗歌的吟诵里写下世事与苍桑。诗人的一生凌乱不堪,但诗人的词句却流传古今。本文从诗人的足迹出发,引用经典的同时借助景象的再现探究出“诗”的内涵与底蕴。虽书写出哀叹、悲戚,也张扬出斗志与个性。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1: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5 编辑 <br /><br />跟随着您的笔墨,心灵上跟随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去慢慢体味诗人的内心和情感。[/quote]
谢谢您评阅拙作,准您快乐。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1: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5 编辑 <br /><br />写的有深度,有内涵。
问候老师[/quote]
感谢您来读拙作,多交流,也向您多学习。问好。

8#
发表于 2015-11-16 1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5 编辑 <br /><br />看的出作者悉心掌握了唐杜浦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走向,观察、研判、描述都很详实。通过这样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当代时代里,其人物精神的丰富内涵。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0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5 编辑 <br /><br />走过大诗人走过的路,唤出了历史的一段不了情,追怀或许是为了怀念,但更应该是启迪的力量。问好老师![/quote]
谢谢吴兄对拙作的评阅,祝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0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5 编辑 <br /><br />追行杜老,感念今生,在诗歌的吟诵里写下世事与苍桑。诗人的一生凌乱不堪,但诗人的词句却流传古今。本文从 ...[/quote]
谢谢木版主关注,并对拙作阅读和评介。顺颂快乐!

11#
发表于 2015-11-17 23: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5 编辑 <br /><br />对一个人物的回望和探寻,需要历史的沉积和入心的感悟。诗人的命运和足迹从作者的心里走过,亦如一种穿越的陪伴。

12#
发表于 2015-11-17 23:16 | 只看该作者
以细腻的语言再现诗人的情景和精神风貌,解读那个时代的社会和民生,情境化了诗人的傲然风骨,令我们后辈无限感喟。语言与情境的设置,使这样的文化散文具有了厚度。拜读,欣赏,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1:09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5-11-16 14:00
看的出作者悉心掌握了唐杜浦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走向,观察、研判、描述都很详实。通过这样的叙述,让 ...

感谢房子老师对拙作的评阅,祝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1:10 | 只看该作者
二哥哥 发表于 2015-11-17 23:07
对一个人物的回望和探寻,需要历史的沉积和入心的感悟。诗人的命运和足迹从作者的心里走过,亦如一种穿越的 ...

谢谢老朋友的关注和留评,祝您快乐!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09:06 | 只看该作者
澧水寒儒 发表于 2015-11-17 23:16
以细腻的语言再现诗人的情景和精神风貌,解读那个时代的社会和民生,情境化了诗人的傲然风骨,令我们后辈无 ...

真诚感谢寒儒版主的评阅和精华鼓励,顺颂一切安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0:18 , Processed in 0.08418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