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0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曾国藩:中兴第一臣,十足可怜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2 0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观点偏激,是我圈内的一个圈友写的,但是偏激的观点倒也是值得一看。曾国藩是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正因为备受争议,曾国藩身上才有很多值得现在人们借鉴的,而不是照搬的拿来主义或者否定主义。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a667b01009hxh.html



  最近朋友在读曾国藩的《曾氏家训》,顺便向我推荐。闲来无事,拿来一读。对曾国藩的认识来了个大转变,这位曾公并不是一百多年来国人赞誉的中兴第一名臣,今古完人,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可怜虫。在那功勋显赫,位极人臣的光辉背影之后,是一张如同行尸走肉般的人皮,一具猥琐的躯壳。

  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二十一岁肄业于湘乡书院,遂改号曰涤生。六年后得中进士,更名国藩。“国藩”,含有“国之期许”的意思,表现了他对功名极度的渴求欲望。“立德,立功,立言”,此乃曾氏一生的终极目标。目标既定,剩下的就是如何去实现。人生路漫漫,他做出了明确的选择。一是要建立赫赫功勋,为后世高山仰止,不仅仅出人头地这么肤浅。二是精神层面的,我们知道和外在成功相对的是内在的升华,要跻身圣贤的行列,“不恭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氏的人生目标不可谓不高,许多文人终其一生,或青灯白发,赔上了性命,抛弃妻子也望其项背。或是顶着出世的名头,归隐田园,心中却也不甘不愿。在历朝名臣中,曾国藩可算是个例外。他居京十载,中进士,授翰林,擢升内阁,兼礼、兵、刑、工、吏部侍郎。外放后,创办了湘军,办洋务,兼任数省总督,可谓权倾朝野,位极三公。在满清汉族大臣中,曾国藩是功勋最大,地位最高,同时学术上造诣最为精深的一位。以至于被后世称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今古完人”,在世人看来也算得上实现目标了。

  但我们都被历史的表面蒙蔽了,翻开《曾文正公全集》,呈现在你面前的曾国藩确是可怜的,无助的,备受煎熬的,甚至心理有些扭曲分裂,十足的一副可怜虫的样貌。

  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古代仕子的通病—对功名的无休止追求。儒家强调立功扬名,他从小就背上这个沉重的包袱,并把这当作人生的至高追求。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蜘蛛,织着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可自己也永远无法抽身。就这样,他成了道德观念的牺牲品,成为在封建神台上供奉的祭品,没有自我,没有自由,在炼狱中生活。

  自古功勋卓越,位极人臣,建立奇功大业者,必定为人嫉妒,为君主猜忌,曾国藩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清朝这个满清泾渭分明的朝代,一个汉人功高盖主,是很危险的,头上时刻悬着一把刀,一不留神,即人头落地。如果你学习陶潜,做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人,当然绝无此忧。但是既然你走了这条仕途,而且快到顶峰,想全身而退,及时抽身,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圣人有云:“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曾国藩深知其理,所以处处小心防备,活得胆战心惊。

  镇压太平军,攻破金陵城是曾氏功业的制高点。殊不知,在他带兵伊始,在“靖港之役”遭受灭顶的惨败,几次欲投江,都被部下救起。回到省城,备受同僚奚落。他心中痛苦不堪,写好遗书,买好棺材,准备自杀以谢湘人。看他自己的自述:“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说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滨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打掉牙和着血往自己肚子里咽,还不能把委屈表现出来,无处发泄,这种痛苦不是一般人承受得了的。

  扑灭太平天国的火焰,曾氏梦寐以求的功业似乎触手可及,他应该释怀了,但事实上却更加郁郁寡欢,彻夜无眠。他看到了花团锦簇,金玉满堂背后是无底的深渊,他害怕被丢进去,无法自拔。过去为求功名而痛苦,如今夙愿得尝,不料悲从中来。可悲可叹,为人臣子,追逐功名,这是必须要承受的。

  你曾国藩灭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湘军实力大增。当权者不得不防,要是以后你翅膀硬了,自己称王,杀入京城,这大清还不完了。所以对曾国藩,一方面朝廷给予无上殊荣,另一方面也是心头的一根刺,得个机会必须除之后快。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西汉的韩信,明朝的常遇春,同样功高盖主的曾国藩不可能不知道这点。他日记中记载:“古之得虚名而值时艰者,往往不克保其终,思此不胜大惧。”清廷早晚卸磨杀驴,曾氏部将不免萌生“拥立”之念。每每听此,曾氏惶恐骇汗,生怕被外人所知,丢了身家性命,韩信的前车之鉴深记于心。

  在我看来,他对朝廷的忠心并不是发自本性。只是审时度势,为了保全那条通往圣人之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免遭猜忌,他只有“断臂全身”来表明自己的忠心。铲除太平军后,他狠心把自己一手创办的湘军裁撤过半,并力劝其弟曾国荃因病开缺,回籍调养,以免锋芒过露。这正中朝廷下怀,他们碍于曾氏功绩无处下手,既然你自己送上门,当然不会推辞。假意赏赐曾国荃六两人身,无一句劝慰的话,曾氏兄弟为此伤心至极。

  曾国藩的人生追求,用法家来说就叫“内圣外王”。一方面建立非凡功业,名垂青史。同时也要做一个完人,不能容忍自己任何错误。外在的压力,内在的煎熬,如履薄冰,这种生活难道还不算痛苦?去世前两年,他曾亲自撰一副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战战兢兢尚且属于内心的写照,畅怀坦荡完全就是一厢情愿了。你想坦荡,想在逆境面前释怀,在你身居高位的时候可能吗。

  他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切翰墨都看得很重,生破哪里出现纰漏。不要说信函不给外人看,就是每天的日记,也小心翼翼。在日记里,大多是他自省的话,批评自己的不足和疏漏,甚至骂自己在所不惜。可是对于政事却很少提及,也不敢提及。他知道日记是心灵的独白,万一说错了话可就是掉脑袋。什么功名,什么完人,还不是一场空。

  我说曾氏的心理扭曲甚至变态绝非空穴来风。他一生致力去做一个完人,可为了自己的仕途又不得不做一个奴颜婢膝的恭顺奴才。就像一个寡妇,想改嫁,却又舍不得守了几十年寡等来的贞节牌坊。曾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却以完人自居。为了达到完满的地步,痛苦违心地去掩饰,然后再自责,再去掩饰。左宗棠曾专门标一个“伪”字来戳穿他的画皮,逢人便说:“曾国藩一切斗士虚伪的。”

  他对养生极其重视,戒烟,戒怒,节制饮食,保真养气,勉强在痛苦里活了六十二岁。死对他倒是一种解脱,什么功名完人还不都随那一剖黄土深埋地下。他溘然长逝还不算完,他的家训传给了一代代,把内心的痛苦无休无止地传承下去。在我眼里,曾国藩是一个丧失自我的机器人,一个失去本性的人,一个头脑发达灵魂萎缩的人。身为中兴第一名臣,历来文人的楷模,却是一个可悲可叹的人物。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12 07:31 | 只看该作者
本文观点偏激,是我圈内的一个圈友写的,但是偏激的观点倒也是值得一看。

曾国藩是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正因为备受争议,曾国藩身上才有很多值得现在人们借鉴的,而不是照搬的拿来主义或者否定主义。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a667b01009hxh.html
3#
发表于 2008-7-29 17:1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有新意,有见地。
  曾国藩似乎说过为人只能“不为圣人即为禽兽”,他是往圣人方向努力的,所以一生很累。我们为凡人就只能看圣人,瞄禽兽了。
4#
发表于 2011-8-30 06:14 | 只看该作者
新人报道啊,多多支持!
5#
发表于 2011-10-9 17:06 | 只看该作者
看那些名人,得看看他们的野史。
6#
发表于 2018-7-4 10:51 | 只看该作者
一张如同行尸走肉般的人皮,一具猥琐的躯壳。
7#
发表于 2018-7-4 10:54 | 只看该作者
追捧如此腌臜的灵魂的社会,必有其土壤和败类的存在和猖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7:26 , Processed in 0.07319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